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商标翻译是一种目的性很强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商标翻译过程中语言的选择和使用是以实现商标终极功能为目标的动态顺应的过程。语用顺应论为商标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认为商标翻译中应做到三个方面的顺应:消费者心理需求的顺应,社交世界的顺应及语言结构的顺应。  相似文献   

2.
由于一种文化的形成和成长隐含着排斥外界影响的本质因素,在跨文化交际翻译活动中,个体所具有的语境意识差异持续地影响着客体范畴概念的界定.尤其在语言形式被当做语言内容的重要部分考虑时,语境意识中充满着哲学的思辨.而跨文化交际翻译正是从哲学层面跨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以世界自然遗产武陵源区为例,探讨该区跨文化交际翻译中西语境差异,对提高交际者语境差异敏感度,顺利实现跨文化交际翻译,更好地宣传中国文化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商海博  魏琴 《学理论》2009,(24):203-204
广告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具有极强的商业目的性并有着特殊的文体风格和交际功能。德国功能学派提出的“目的论”从一个特殊的视角审视翻译活动,认为翻译的目的决定手段,翻译应以实现译文在译语文化中的预期功能和目的为首要原则,即目的法则。本文从“目的论”的视角来剖析某些汉语广告英译时的删减策略的必要性和实用性,同时也论证了“目的论”的实用价值以及它对广告翻译的重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广告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具有极强的商业目的性并有着特殊的文体风格和交际功能。德国功能学派提出的"目的论"从一个特殊的视角审视翻译活动,认为翻译的目的决定手段,翻译应以实现译文在译语文化中的预期功能和目的为首要原则,即目的法则。本文从"目的论"的视角来剖析某些汉语广告英译时的删减策略的必要性和实用性,同时也论证了"目的论"的实用价值以及它对广告翻译的重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关联理论是从一个全新的视角--认知的角度研究语言的交际过程,它不仅试图回答语言交际的哲学问题,而且也解读了在交际过程中听话人理解说话人所说内容的心理过程.关联理论认为,"每一个明示交际行为都传达自己的最佳关联的假设."从关联理论角度阐述了广告是一种明示推理交际行为,并说明了广告受众如何推理出广告暗含意义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常晖 《学理论》2013,(23):326-327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建构的过程,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及情景性。学习是一个语境化的过程,语境教学任务是通过语言和语境的互动来教授语言。以吉首大学为例阐述了高校英语专业翻译语境教学就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高校翻译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新模式,有利于在真实、生动、有效的语境中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任务、环境的协助和宏观调控下,促进学生对知识主动建构的意义,达到培养学会学习,自主学习及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应用型翻译人才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Sperber和Wilson提出的关联理论,是认知语用学的基础,对翻译研究也有很大的启示意义.本文以语境为出发点,讨论了关联理论对小说人物对话翻译的指导作用.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要寻求与原文的最佳关联、调节译语与译语读者语境的互相显映,才能实现原作者、译者、译语读者的成功交际.  相似文献   

8.
试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出发,通过大量实例探讨语言、文化和翻译的关系,并结合商标翻译的特点及中西文化差异对商标翻译的影响,提出商标翻译过程中值得关注的问题,以期在翻译过程中避免文化冲突,有效地实现商标的交际功能。  相似文献   

9.
黄秀升 《各界》2006,(12):51-53
人们的语言活动是一个开放的系统,特别是在话语的交际过程中,由于种种的因素造成语境的改变,致使双方的交际不能进行或者不能按预先期待的方向进行。嵌入语境的策略对于打破这种交际障碍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彭志瑛 《学理论》2013,(15):229-230
字幕翻译是一种特殊的跨文化交际过程,因而也要遵从人类交际的规律,即最佳关联性。字幕译者解读影片时,分析源语对白和源语受众认知语境的最佳关联;译者在动态编码时,预测目的语受众的认知语境,试图生成与受众具有最佳关联性的目的语字幕,让其以适度的认知努力获得较大的语境效果,最终实现原影视制作者的交际意图。通过译例分析发现,译者采取不同翻译策略都是基于最佳关联的考虑。最佳关联视角对影视翻译实践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个人或社会的身份不是固定不变的,是通过与他人沟通交际的过程中不断建构的。应用交际适应理论(CAT)认为,一个人的身份影响自己的语言使用,以及副语言和非语言行为。在跨文化语境中,跨文化交际者通过聚合,离散或保持的策略来与其他人交际。分析了跨文化交际者的"跨文化"身份建构问题。  相似文献   

12.
Grice提出的会话含义理论涉及了会话中的合作原则以及言外之意的产生.它虽然是语用学的一个重要理论,但是对翻译也有很强的解释力和指导作用.不同的语言在不同的情形下以不同的方式应用合作原则,相应的翻译决策和翻译技巧的掌握成为译者能力的一部分.由于会话含义取决于话语的语境和交际者的意图,语用等效翻译成为了指导翻译的一个重要标准.译者应当通过考察原文词语出现在语境中的意义以及原文表达的意图在译文中设法再现原作者的语用用意.  相似文献   

13.
周晓君 《学理论》2009,(25):86-87
本文旨在探讨接受美学理论在广告翻译中的应用。广告翻译是一项目的极为明确的活动。接受美学理论强调以译本的接受为中心,对广告翻译有着重要的启示。在广告翻译中,译者应充分考虑中西文化,语言和审美习惯的差异及译文读者的期待视野。  相似文献   

14.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行为,它不但是不同语言符号之间的转换,而且也是一种文化转换的模式.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所选取的翻译策略永远受到文化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从文化和翻译的关系入手,探讨了翻译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5.
语境是学习英语语言知识, 掌握英语语言技能和发展英语语言综合语用能力的重要环境和基本要素.在英语语言教学中, 必须认识语境, 运用语境, 创造语境, 让语境有效地服务于英语语言教学, 从而进一步地提高英语教学效果.本文将从词汇、听力及翻译等方面探讨语境与英语语言教学的关系及应用.  相似文献   

16.
马世才 《学理论》2009,(32):251-252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语码转换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和策略,它是一个建立在顺应原则基础上高度灵活的语言行为,是教师在具体语境下对语言现实、学生现实和心理现实等三个主要因素进行语言选择和使用的动态顺应过程。本文主要从对外汉语教学中,顺应性理论在对外汉语课堂语码转换中的运用入手,来进行一些理论性思考。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广告翻译的研宄都是单纯的从语言学角度出发,这样的研究方法显而易见的忽视了广告的社会性功能和美学功能.德国文艺批评理论接受美学的重要概念一读者期待视野为我们研究广告翻译提供了新的视角:在这样的理论视角的前提下,笔者认为广告翻译的过程可以理解为两次读者期待视野的融合过程;读者在整个翻译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而第二次视野融合,即译者头脑中的潜在文本和读者期待视野的融合过程在广告翻译中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8.
郭师源 《学理论》2010,(2):125-126
随着经济的发展,广告翻译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根据关联理论,广告翻译的核心就是通过明示——推理的认知活动来寻找最佳关联。而它的关键是要抓住广告受众的认知心理,从而通过最小的努力来获取最佳的语境效果。本文在分析现代广告的目的及主要功能的基础上,借鉴语用学中的关联理论及其翻译观,对广告翻译策略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述。  相似文献   

19.
广告是人们了解信息、适应社会的一个重要途径,广告语言的变化发展显而易见且不容忽视,特别是广告语言中的语码转换现象。从交际能力、社会生理需求及语言规划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可以明确广告语言的语码转换现象对人们社会语言生活的影响,为语言的规划提供一点依据。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4,(32)
维索尔伦提出的语言顺应论为研究语言的使用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框架。对语言顺应理论做了阐述,运用语言顺应理论对委婉语从词语、句子、篇章三个层面进行了分析,并指出委婉语是人们为了满足交际的需要而做出的一种顺应性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