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司法独立是现代法治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原则,然而我国司法实践中存在大量的地方保护主义深深的影响了这项基本原则在我国的实现。本文从分析地方保护主义与司法独立二者的关系入手,详细论证并分析了我国司法中地方保护主义的成因以及克服司法地方保护主义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在新中国长期的法治实践中,我们形成了一整套反映人民司法工作本质特征的领导原则和优良传统。其中,坚持党的绝对领导是这些原则和优良传统的核心,也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必须牢记,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魂,是我们的法治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法治最大的区别”。  相似文献   

3.
司法改革与司法独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法独立是法治国家的宪法和法律所确立的一项原则。在我国 ,由于缺乏司法独立的历史传统 ,同时干扰司法独立的因素很多 ,由此产生诸如司法腐败和地方保护主义等司法弊端。文章认为 ,理顺政治权力和司法权力的关系 ,改革司法体制、司法机关财政体制和人事体制 ,是完善司法独立、推进司法改革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五大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基本方略,在十七大上又重申了这一原则,为实现法治,就必须进行司法改革,实现司法公正。司法独立作为现代法治的主要标志,已为各国法律所确认,如何保障司法独立就成为各国司法改革的核心和关键,而司法独立的关键是法官独立。本文以民事诉讼为视角就法官独立的保障措施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略论社会主义法治原则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党的十五大一个伟大的历史性贡献就是明确而完整地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宣示了社会主义法治原则。这是对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作者根据十五大报告指出实行法治是历史的必然;阐释了一系列社会主义法治原则,包括民主、人权自由、平等、法律至上、依法行政、司法独立与司法公正、权力制约与监督、秩序、党的领导等;进而强调为了实现这些原则,必须更新观念,进一步完善制度,提高全体干部和人民群众的素质  相似文献   

6.
法治原则述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我国要实行法治,法律至上、司法公正和保障人权应是其基本原则。首先,法律至上是实行法治的决定性前提,要确立法律的绝对权威,党要守法,政府也要守法。其次,司法公正是法治的保障。它包括在制度上实现司法独立和在实践中杜绝司法腐败。最后,保障人权是法治价值取向的核心。实现尊重和保障人权,就需要在国家权力和公民之间形成有机统一的“权力—权利”运行系统  相似文献   

7.
司法独立作为一项人权原则和法治原则 ,已被国际社会广泛接受 ,并且已经形成其国际标准。中国在宪法和法律中 ,也对司法独立作了原则性的确认和规定。但是 ,由于中国司法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 ,形成了“司法权地方化”的格局 ,破坏了法制的统一和司法独立原则的实施。中国司法地方保护主义有其深厚的体制性根源和思想文化根源。解决中国司法地方保护主义问题就需要彻底地改造形成“司法权地方化”的体制性因素 ,以“司法权国家化”作为司法体制改革的思路 ,并以此进行相应的司法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8.
司法的地方化又被称为司法的地方保护主义,是指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地方利益团体或党政机关的干预下从事司法活动,从而使得司法不能实现应具有的司法独立和司法公正的一种司法异化现象。国际社会已将司法独立作为人权原则和法治原则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就其标准作出相应的规制。受制于中国特殊的历史传统以及现行制度,司法独立并未在我国真正实现,目前还存在较为严重的"司法权地方化"的格局。司法权地方化的存在不但违背司法独立的原则,也不利于我国国家主权和法制的统一,十八届三中全会为推动司法改革已经提出了一系列的相关措施,进一步阐明了司法去地方化的必要性。本文就我国司法权去地方化价值和难点进行了阐释,据此提出相应的解决路径以实现司法真正独立。  相似文献   

9.
司法独立作为现代法治的一项基本原则 ,是司法现代化的形式合理性表征 ,是衡量一个国家法治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以司法现代化为视角 ,考察 2 0世纪中国司法独立的百年曲折历程 ,勾勒近现代中国司法独立思想的形成与确立 ;从清末变法修律这一司法现代化的历史起点 ,探讨中国司法独立的制度发端及其得失 ;分析其内在矛盾及其制约因素。当代中国的司法独立历经了勃兴与衰落、反思与改革、重构与进步的艰难发展历程。透过这世纪沉浮 ,折射出司法独立的思想与制度变迁脉络 ,从而揭示这一变迁的实质和内在规律性。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大报告再次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与之相适应,司法体制的改革与完善也显得日益重要,而司法独立则是这项改革进程中的重中之重。作为一个宪政原则,司法独立被视为司法权在现代宪政体制下所赖以存在的基石。“如果司法权不与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司法独立在我国具有更广泛  相似文献   

11.
论法学对依法执政的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学是治国之学、强国之学、正义之学、权利之学,对依法执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法学为依法执政提供文明的执政理念、构建最佳执政模式、合理配置执政资源、营造良好执政环境.中国共产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实行依法执政,必须重视和发挥法学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依法执政"的哲理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存生 《法律科学》2005,23(5):43-48
执政是掌管国家权力,现代国家的统治是以政党的形式来实现的,民主国家的执政者必须依法执政,中国共产党只有依法执政,才能执好政,才能长期执政。  相似文献   

13.
三种法治观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先秦法家所倡行的“任法而治” ,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所阐述的“法治优于一人之治” ,以及资本主义国家所实行的“法治原则”、“法治国家”、“法治政府”等 ,是讨论法治时经常提到的三种法治观。虽然这三种法治观都被称作“法治” ,但在治国目的、政治基础、人性假设、制度保障等方面存在着重大差异。  相似文献   

14.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努力,面对执政方式因体制不完善所造成的诸多问题,党逐步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以及依法建构执政体系的必要性。在实现执政方式转变的过程中,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不仅是执政方式转变的前提与基础,也是依法执政方式贯彻与落实的思想保障。同时,执政方式的转变不仅体现出党实现依法治国方略的决心与魄力,也体现着依法治国方略在我党执政方式上的具体要求与实行。而树立法律权威则是依法治国与党的执政方式转变的最高原则。  相似文献   

15.
杨斌  闫英 《行政与法》2005,(8):75-76,78
依法治税是依法行政的重要组成部分。税务行政执法人员应做到思必及法,言必循法,行必合法,树立依法治税的理念。制定税收政策不应溯及既往,税收政策法规口径应统一。加大培训力度,提高税务人员的整体素质,提高税务机关的办案能力和效率。加大税务执法检查监督力度,全面提高税务部门的执法水平。  相似文献   

16.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郝铁川 《法学论坛》2003,18(1):5-12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因此 ,弄清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意义重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是一个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整体。党的领导是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和实施依法治国的动力与保证 ,人民当家作主是坚持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基础与所要实现的目标 ,依法治国则是坚持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坚持党的领导 ,就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 ,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 ,使党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 ;就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 ,完善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但决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 ;就要在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实践中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坚持民主协商与民主表决相结合、“多谋”与“善断”相结合、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相结合 ,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 ,不断提高我党运用民主的水平 ;坚持党的领导与尊重国家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相结合、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相结合、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实现由主要依靠政策办事向主要依靠法律办事转变 ,不断提高我党的依法执政水平。  相似文献   

17.
亲密关系是一种以生物性情感为核心的社会关系。它有着自然情感性、私密性和自治性的属性。这些属性是亲密关系对国家法消解的原因所在。亲密关系的信任是建立在情感上的信任,其适用的原则是利他原则。这从根本上不同于法律所调整的陌生人群体的制度性信任和自利原则。因此亲密关系的情感可以包容法律,消解国家法的效力。消解的后果就是影响国家法治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加强我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我党的执政水平,这是我党所处的历史地位和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要树立起新的执政理念、完善执政方式,就要立足于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三大基石之上;科学执政,要求执政党应在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为人民执好政、谋好利;民主执政,要求执政党在建设民主政治的过程中,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依法执政,要求执政党在遵守宪法和法律的前提下,积极执政、为民掌权。  相似文献   

19.
梁剑兵 《时代法学》2008,6(1):23-28
将“人的权利”作为学界公认的法律价值基准,其本身存在着法的目的与其二元论哲学基础的背反。在权利本位学说主导下,传统法的价值基准决定了法律的伦理基础是利己主义的,而以人类自私为正当性的法律价值基准实际上是人类沙文主义的一种表现。21世纪构建人与生态环境之间和谐秩序的要求必然导致法律价值基准从“人权本位”向“生命本位”的转移与重构。在新的法律价值基准中,人的权利不再是对其他生命权利的排斥,而是对其他生命权利的包容和支持,人将构成其他生命在法律权利方面的代言人。  相似文献   

20.
朱海波 《政法学刊》2008,25(2):99-102
走人权保障与行政执法有密切关系,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文明的体现,在现代行政执法中,执法文明是人权保障的需要,也是政府工作法治化的要求。政府工作应在法治化目标下,加强行政执法建设,更好地保障人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