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执政成本是指政党在执政过程中所消耗掉的各种资源的总和,包括政党为维持执政地位和政权运行的成本、政党推行自己的社会理想和政治主张的成本。中国共产党执政成本是中国共产党在执政过程中所使用的全部物质性成本和精神性成本的总和。现阶段公务活动成本、干部培训成本、政府福利性支出成本构成了中国共产党物质性执政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控制意识形态的成本、主导社会舆论的成本、引领社会价值体系的成本构成了中国共产党精神性执政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研究中国共产党执政成本的控制策略问题是一个具有重大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政党观是邓小平关于政党问题的系列观点或观念的总和,是邓小平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第二代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是邓小平时代中国社会的核心政党观,其本质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新发展。邓小平的政党观是围绕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围绕无产阶级政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有效执政这一特定主题进行逻辑运演、加工、改造和科学抽象的结晶。它由政党执政本体论,即无产阶级政党是什么样的党;政党执政实践论,即无产阶级政党如何执政;执政党建设论,即无产阶级执政党自身怎样建设三大部分构成严密的逻辑结构。从理论上看,它是对中国社会特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回应、是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实践经验的科学概括,是对特定历史和时代环境的反映,是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  相似文献   

3.
道德是执政合法性基础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精神性因素;执政合法性具有科学的内涵,中国共产党在总结各国政党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发挥道德优势在执政合法性资源中的重要作用,巩固和完善了执政地位。  相似文献   

4.
王超 《人民论坛》2012,(36):20-23,256
执政成本指政党在执政活动中花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中国共产党虽没有明确提出执政成本效益的概念,但历来重视成本效益,而且在执政实践中取得了巨大成就,积累了丰富经验。但是,执政活动也存在一些问题,要多措并举,树立执政成本意识,把降低执政成本、提高执政效果作为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蔡雄杰 《前进》2006,(9):19-20
一、执政成本的内涵 政党的执政成本,通常是指执政党维持执政地位和政权运行,为推行自己的社会理想和政治主张而耗费的执政资源的总和。执政的过程是对执政党已有资源的利用和耗费,同时也是积累、开发新的资源的过程。执政成本的内涵,从一般意义上说,有一定的物质消耗,可以叫做“显性成本”;又有政党本身的权威性、合法性、社会影响力等等,与之相对可称为“隐性成本”。“显性成本”通常足指党为维护执政活动即整个曰家机器运转,所付出的各级各类官员和公务人员的工资、福利支出和各级各类国家机构的业务费和办公费支出,执政党推行改革而耗费的资源,因决策失误而造成的经济损失等等。“隐性成本”主要指政党自身具有的组织、人才、作风等方面的优势程度,公众埘政党及其政治纲领认同度、支持力以及政党具有的对公众的影响力、凝聚力、号召力等等。  相似文献   

6.
执政方式是指执政党执掌和控制国家政权的手段、途径和方法的总称。执政方式的核心问题是政党与国家权力的关系。政党赖以存在和发挥作用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的变迁,决定了政党与社会的互动模式及其变化。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迁,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和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执政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7.
政党与社会的一体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革命成功的秘密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基础.市场化改革对我国政党与社会的一体化结构形成了挑战,中国共产党通过两新组织党建和党内学习教育活动来应对挑战,在挑战与应对的过程中,我国的政党与社会的一体化建设尚未完成,政党与社会的关系尚未最终定型,中国共产党要实现长期执政的政治目标,就需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重构政党与社会的一体化.  相似文献   

8.
梁煜  朱前星 《前沿》2012,(16):25-27
社会整合,是指按照特定的价值规范和程序规则,对社会中既相对独立又有内在联系的各方面要素进行调整或协调,使之关系和谐稳定有序,以形成社会统一体的过程.政党功能,是指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是政党职能的外化,政党功能决定着政党的能力高低和行动方向.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的执政党,其执政地位和国家的兴衰成败决定于中国共产党社会整合能力的强弱.中国共产党应该非常注意发挥好政党功能,以利于提高其社会整合能力,实现社会整合.  相似文献   

9.
政党形象是政党在实现自身根本功能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在中国语境下,特殊的组织属性和政治地位使得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形象具备鲜明的特色以及独特构成。在长期执政状态下,中国共产党在政党形象建构方面存在内生动力弱化、建构逻辑异化以及建构方式陈旧化等深层次的问题。这无疑对党的长期执政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当前,应该立足于长期执政的特殊背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一步完善中国共产党自身形象的建构:一是完善形象建构的动力机制,提高政党形象建构的持续性;二是实现形象建构逻辑的转型,提高政党形象建构的针对性;三是推动方式方法创新,提高政党形象建构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0.
从历史逻辑上看,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形成和巩固有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其间包括党的革命史、建设史、改革史以及在这三大历史进程中所取得的成就史。党执政地位的确立是由中国近现代史,尤其是党的革命史得出的一个基本结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自信"在本质上都体现了党史自信,即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的自信。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先进的政党,无论是革命、建设抑或是改革,中国共产党都是最有理由自信的。这种自信,源于革命实践,源于建设成就,源于改革成果,是世界上其他任何政党都无可比拟的,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新时期,党史自不自信,事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事关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基础,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1.
执政规律与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特殊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就是以中国共产党为执政主体、以社会主义国家政权为执政客体、以民主政体为执政工具、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作用范围的特殊执政规律。研究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一要正确把握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特殊性的具体表现。二要正确认识和把握解决执政规律共性中共同面临的为谁执政,靠什么人施政,怎样执政的问题;正确解决中国共产党执政目的、执政使命、执政地位和加强自身建设的问题。三要在探索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中,加强对我国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研究,系统总结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历史经验,借鉴苏联东欧国家共产党执政的失败教训,借鉴现代政党执政规律和古代社会特别是中国古代社会执政规律的文明成果。  相似文献   

12.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意味着中国共产党要在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前提下,形成长期执政的综合实力,创造世界政党连续长期执政的历史新纪录。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将“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答的重大时代课题之一,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以自我革命推动社会革命的使命担当,  相似文献   

13.
政党国际形象是政党自我建构与国际评价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特殊执政资源,不仅关系到政党的执政地位和能力建设,还关系到政党外交影响力和国家形象塑造。自1921年建党以来,国外对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不同发展阶段的形象认知经历了从不认可到多元化、两极化的演变过程。中国共产党要获得从大党走向强党的先机,应全面准确把握国外关于中国共产党形象认知的演变过程和特点,在把握政党国际形象建构优化一般规律和学术与政治并存特点基础上,加快理论和实践策略研究,真正发挥国际形象执政资源的政党和社会发展作用。  相似文献   

14.
张毓翔 《前沿》2013,(16):41-43
伴随着社会转型急剧加速、信息化、全球化和民主化浪潮的不断推进,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形象在其执政过程中的作用不断凸显,塑造优秀的政党形象成为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国的重要保证。政党形象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受到执政绩效、领袖权威、自身建设、大众传媒及意识形态教育等多方面的影响,如何通过提高执政能力,加强作风建设,合理面对信息化社会带来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就成为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政党政治观是政党在政治实践中形成的关于政党发展和国家政权等政治问题的根本观点。中国共产党长期领导执政的地位决定了政治观在党和国家政治体系建设中的重要导向作用。马克思主义政治观,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中的民生政治观、民本政治观和天下政治观,中国共产党人推进政治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创新,共同构成了中国共产党政治观发展演变的基本依据。回顾中国共产党政治观的百年演变历史,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观为指导,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是中国共产党政治观发展演变的主要经验。  相似文献   

16.
试论中国共产党执政模式的基本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模式主要涉及国家政权的性质、政权的组织形式和政党之间的相互关系。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模式的国体规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执政采取的政权组织形式;政治协商和多党合作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处置政党关系的方式。  相似文献   

17.
文化遗产的物质性与精神性是一对矛盾.物质性是指其外显的形态特征,精神性则是其文化内涵.物质性是外在形式,精神性是实质内容,形式表现内容.对文化遗产进行研究,不仅要对其物质实体进行研究,更重要的是揭示物质背后蕴含的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科技信息.正确认识文化遗产的物质性和精神性是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工作的前提和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8.
唐旭斌  邓贤明 《前沿》2011,(13):45-48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从革命党转型而来的执政党。明晰执政党和革命党特征的本质区别,有益于深刻把握政党执政的客观规律。中国共产党在阶级属性、政治纲领和组织纪律方面具有独特的内在特征。内在特征的延展形成外在特征。政党的先决性、执政的长期性和执政的适应性构成了中国共产党的三大外在特征。执政的适应性规定了中国共产党要实现和发展民主。民主政治的践行需要科学的民主理论指导,辨析当下的各种民主理论,有助于全面完整准确地理解民主。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确立的合法性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法性是执政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国政党制度的主要特点 ,其领导地位的合法性取决于多种因素的支持。中国共产党在利益取向、理论、组织方面的特质赋予其执政的能力和资格 ;作为我国社会共同利益的政治代表者和实践者 ,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合法性获得了有效性的基础 ;我国近现代政党关系发展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确立的合法性提供了又一合理的注解。  相似文献   

20.
浅析延安时期毛泽东对学习型政党建设的初步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迅速发展和壮大的重要历史时期,毛泽东在这一时期极为重视加强学习型政党的建设。深入研究延安时期毛泽东在学习主体、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制度等关于学习型政党建设方面所作的初步探索,有利于今天进一步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能力,更好地创建学习型政党以及学习型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