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与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与农村城镇化建设有利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加快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建设 ,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 ,有利于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数据分析显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已经转移殆尽,人口红利促发展的阶段已经过去,我国进入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时期,处于优势产业需要转移、产业结构需要优化升级调整的经济战略调整期。在这一过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随产业变革的再转移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问题,通过对已有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的归纳分析,描述并预测新常态经济背景下农村劳动力再转移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措施,为新常态下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优化再转移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发展二三产业、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均受到农民实际收入水平的直接制约。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措施是,通过财政政策直接增加农民收入,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中充分发挥农村金融机构的作用,引导农户建立各种合作经济组织。  相似文献   

4.
四川藏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藏区是我国经济落后地区,农业人口占绝大比重,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大,需要向二三产业转移。藏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除受国家宏观经济的影响外,还有其特有的制约因素:四川藏区的城镇化、工业化发展缓慢,第二、三产业发展不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缺乏强有力的产业支撑;四川藏区劳动力自身的不利因素,阻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等。因此,实现藏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要加强几方面的建设:发展四川藏区经济,建立合理的产业结构;规范劳动力市场;提升藏区教育层次。  相似文献   

5.
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难点是农村、农业、农民。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产生有历史原因、人口原因、政策原因、国际原因等。它一方面与农村产业相联系,另一方面关乎农民收入与农村稳定。它可以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小城镇、输出劳动力,特别是利用丰富的高智力资源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处在城乡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转轨的重要时期,农村剩余劳动力是我国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西方的人口流动模型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有着借鉴和指导意义。本文通过对刘易斯和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的比较分析,针对我国的国情,探讨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路径选择。我国要依靠发展农村经济就地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与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相结合的途径,多渠道、多形式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这对于促进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统筹城乡经济,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我国在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政策发生了积极变化,对增加农民收入、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村城镇化和农村全面建设小康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仍存在一些不足,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主要为乡镇企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减弱、农村城镇化进程缓慢、城市失业率增高、城乡分割的二元管理体制、农村劳动力素质低下等,各级各部门应采取积极对策措施,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8.
论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优秀劳动力的流失及期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施城镇化战略的初始阶段 ,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容易造成和加重农村优秀劳动力的流失 ,如不及时有效地处理好城镇化过程中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优秀劳动力的保留的关系 ,将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农村人力资本存量的降低、收入结构的改变、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农村发展资金的外流等 ,制约农村经济的调整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因此 ,应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 ,防治农村优秀劳动力的流失。  相似文献   

9.
新论荟萃     
做好"三农"工作做好"三农"工作,要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这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是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中心任务;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不仅可以明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生活条件,而且还可以使农民从这些工程建设中获得一部分劳务费,直接增加收入;要拓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渠道,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重要渠道;要继续深化农村  相似文献   

10.
随着农村关系型社会资本的下降,我国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难度加大,要把农村剩余劳动力全部转移完毕的任务依然艰巨。实证研究了社会资本对农村劳动力转移路径选择的影响,以及依靠社会资本成功转移的农村劳动力转移质量,结果表明,社会资本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路径选择有着重要影响;其中,个人关系型社会资本的影响最大;组织关系型社会资本的影响次之;制度关系型社会资本发挥作用最弱;而依靠三类社会资本成功转移的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质量较好,有利于农村劳动力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但从长远来看,农村劳动力转移路径选择对个人关系型社会资本的依赖会逐渐减弱,组织关系型和制度关系型社会资本应在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张启强 《工会论坛》2004,10(1):9-11
我国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再就业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我国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着吸纳劳动力的结构不合理、剩余劳动力转移具有封闭性等主要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 ,必须城乡统筹 ,走城镇化道路 ,实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战略。具体来说 ,就是要统筹工业化发展、改革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等。  相似文献   

12.
关于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农村发展面临的最大制约因素就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存在。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但农业劳动力的就业压力还很大,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仍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一大难题,女劳动力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有着自身的特点,如何妥善转移将直接影响到全面小康的实现。一、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特点。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现状,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年青外转。即农村年青女劳动力离开家乡,外出谋求发展。这些大多是未婚女青年,主要从事服务业,或者到外企、工厂打工。二是…  相似文献   

13.
有效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充分就业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充分就业问题,己成为制约农村经济乃至全国宏观经济发展的瓶颈.探讨新时期、新的形势下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充分就业途径,不仅有利于合理利用、有效配置劳动力资源,而且有利于农业劳动力收入的增加、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从而有利干社会的稳定和安定团结.从调研农村劳动力就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与查找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存在的普遍困难和问题,进而对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和有效转移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劳动就业转换主要是指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新世纪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它不仅关系到农村经济乃至整体宏观经济的发展,也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长治久安。加入W TO后,随着国际市场对我国农业生产造成的巨大冲击,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形势会更加严峻。如何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已成为我国目前理论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应从理论分析和对策探讨上展开。一、国外就业转换理论从世界近代史看,一国实现工业、农业现代…  相似文献   

15.
合理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关键。文中通过对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因素的分析,认为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积极推进城市化,引导劳动力合理流动,加大对农民的教育培训力度,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中小企业,是解决这类问题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6.
该文从个体、政府的视角对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成本效益情况进行了初步分析,从货币成本与收益方面分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的经济效益,从非货币成本与收益方面分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的社会效益,并从成本效益角度分析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正视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客观必然性.通过制度或政策创新来化解农村劳动力流动中的某些无序和失范现象,消除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障碍因素,减少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成本,扩展其应有收益.  相似文献   

17.
当前,济南市农村工业已全面进入社会经济各个部门,在城市工业之外构建了“第二工业体系”,是就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而乡镇企业的集聚会带动农民集聚,进而带动劳动服务业和市场的兴起,既促进了小城镇的建设,又培植了小城镇的产业基础,并成为乡镇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城镇化建设的经济支撑。发展农村工业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必要性和可行性,确立科学的农村工业化发展战略;引进城市资源,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积极发展农村工业化,与发展城镇化协调发展;实行城乡统筹,促进农村工业化;发展农业信息化,推进农村工业化。  相似文献   

18.
辽宁省在农村劳动力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出现了劳动力向种植业回流现象,由此说明了辽宁省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方面存在不小的困难。文章从现行制度、农民自身等多方面对阻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推动辽宁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重点揭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存在和特点,指出现存的挖掘劳动力供给的制度障碍,并论证通过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深度挖掘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可行途径,通过国际比较,预测了未来劳动力转移的任务和前景。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国家通过政策调整和制度建设来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走产业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