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吴国庆 《政策瞭望》2013,(11):47-49
建立健全生态补偿和奖惩机制,通过经济政策和手段调整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相关各方利益关系.对于优化全省环境资源配置,提高各级政府和社会各方面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积极性.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不断改善我省生态环境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我省生态补偿机制建设起步早、形式多,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浙江是我国生态补偿和奖惩机制建设实践探索较早、影响较大的省份,不少工作走在全国前列。特别是近些年来,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国家有关政策,高度重视生态补偿机制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2.
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是加强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相协调的重要制度基础。目前,三峡库区在生态补偿政策实践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法律法规不健全、补偿形式单一、资金监管缺失和管理机构不到位等。因此,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积极探索多元化的补偿形式、加强政府对生态保护行为的监督管理等,是完善三峡库区生态补偿制度的主要切入点。  相似文献   

3.
《北京观察》2020,(8):21-21
生态补偿机制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为目的,根据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保护成本、发展机遇成本,综合运用行政和市场手段,调整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相关各方之间利益关系的环境经济政策。当前,北京市生态补偿机制尚不完善,主要是依靠政府补偿资金来源单一、市场参与不够,影响了政策效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4.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是保护生态环境的大势所趋,中国高度重视生态补偿机制建设,近年来,对这一机制的完善在不断发力。从"APEC蓝"到"两会蓝",环境治理再次成为2015热议话题,而旨在平衡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矛盾的生态补偿政策,则备受各方关注。补偿机制有序推进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于2015年1月1日起施行,此次修订中的一个亮点是法律明确规定国家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5.
可持续发展经济中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建设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我国的经济建设过程中由于缺乏合理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生态环境保护所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的损失得不到合理补偿 ,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局面长期难以根本改变。通过明晰产权、科学计算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成本和效益、成立生态环境保护基金等措施建立完善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为生态环境保护造就良好的制度条件 ,是我国当前面临的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6.
推动经济社会加快发展需要不断创新发展模式,促进市场化背景下的有限资源要素有效配置需要创新资源管理模式。补偿源于付出与失损。生态补偿机制是一种新型资源环境管理模式,是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创新的重要内容。新形势下,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的贵州来说,加快构建生态补偿机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7.
《前进》2015,(5)
<正>2013年以来,山西省环保厅在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补偿机制、生态环境治理修复保护重点工程建设、大气污染防治、省城环境质量改善、污染物排放权交易体系建设、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预算管理、环境安全风险防控和应急管理、构建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多元投入机制、开展合同环境服务等多个方面实施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为山西省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不断探索前行。山西省环境保护厅在全省环境保护领域开展的一系列的改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  相似文献   

8.
水是生命之源,加强水环境保护是关系千秋万代的事。2011年12月2日,福建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福建省流域水环境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结合我省实际,完善了关于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的编制、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流域水环境协调管理体制以及监督管理等方面的内容,进一步明确了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职责,还在限制可能造成水污染的经济活动、提高污染行为违法成本等方面作了严格规定,  相似文献   

9.
王刚 《中国发展》2013,13(3):19-23
该文基于对黄石市资源枯竭形态的分析,阐述了资源枯竭城市黄石市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开展环境专项整治、严格环境准入、构建生态补偿机制、完善环境经济政策等对策,以实现对黄石市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过程中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0.
《天津政报》2023,(Z4):11-13
<正>津政办发〔2023〕5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天津市地表水环境区域补偿办法》印发给你们,请照此执行。2023年3月8日天津市地表水环境区域补偿办法第一条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完善本市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进一步强化地表水环境管理,持续改善地表水环境质量,根据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11.
建设“两型社会”和实践科学发展观,迫切要求加强生态环保工作,实现环境代内公平。代内公平要求不同区域、人群因环境污染、环境保护与治理所引致的成本与收益的公平负担与分配。环境代内不公平包括环境污染代内不公平和环境治理代内不公平,这两种不公又分别体现为区域不公平、城乡不公平、贫富不公平三个维度。欲消弭环境代内不公平,须完善环境税费政策,建立排污权交易市场,实现环境污染外部效应的内部化,落实“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2.
李萌  刘志彦 《人民论坛》2014,(10):80-82
要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及动态均衡,当前需要着重解决以下几个关键问题:以科技为支点,用生态文明价值观引领绿色发展;经济发展目标由单一型向综合型转变,确定经济发展平稳、高质新常态;构建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机制,完善相关市场体制建设;创新政府管理和环境保护责任机制,多元善治。  相似文献   

13.
民族生态政策是民族地区保护和利用生态环境和文化资源的相关政策和法规。民族生态政策是对现行民族政策的加强和完善,其内容包括建立民族生态与文化影响评价体系、民族传统知识保护法规、民族生态服务补偿机制和民族碳交易机制。民族生态政策对维护中国的生态安全,实现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4.
葛少芸 《人大研究》2010,(11):44-45
<正>甘肃严峻的草原生态环境问题,不仅制约了草原牧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而且也严重制约了草地生态服务功能的有效提供。当前,对草地生态环境保护还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环境经济政策体系,特别是缺乏有效的生态补偿机制,这对于维护甘肃省重要生态功能区域担  相似文献   

15.
要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及动态均衡,当前需要着重解决以下几个关键问题:以科技为支点,用生态文明价值观引领绿色发展;经济发展目标由单一型向综合型转变,确定经济发展平稳、高质新常态;构建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机制,完善相关市场体制建设;创新政府管理和环境保护责任机制,多元善治。  相似文献   

16.
该文以中国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为主题,综述了盘锦市实地调研工作情况,分析了盘锦市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不断提升创新意识,科学谋划合理布局;突破经济重点,促进全面转型;强化生态环境保护,保障发展质量;完善环境经济政策,加强生态补偿的财政支持等四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村环境总体状况形势严峻,不断考验着农村环境的承受能力,同时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我国政府一直以来都比较重视农村环境的保护,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取得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体系化不强,地位边缘化等问题。现行农村环境保护相关法律也存在数量不多、不能涵盖农村环境保护的全部内涵、缺乏可操作性等问题。这直接导致农村环境保护过分依赖政策,而相关法律缺失的局面。因此应对现有政策进行梳理,提高其在经济建设中地位的同时,将一些农村环境保护的相关政策转化为法律,完善相关法律的体系建设,并重视村民在农村环境保护中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8.
生态保护补偿作为促进环境正义与社会公平的一种利益协调手段,是由国家或者其他受益组织和个人,对给生态环境产生积极作用的主体进行补偿。新安江流域生态保护补偿试点具有结合自愿与强制、开启了跨地区横向生态保护补偿结构等特点。但是,新安江流域生态保护补偿立法也呈现出一些问题,如末端补偿机制存在滞后性、资金补偿与其他补偿方式之间缺乏协同等。为此,可以从确立合理化补偿的标准、加强多元化补偿方式的整体性衔接等方面完善新安江流域生态保护补偿立法。  相似文献   

19.
《新东方》2017,(4)
橡胶林地权利制度主要是指规范种植橡胶林土地的归属、利用、分类经营及生态效益补偿等制度的总称。现实中海南农垦的橡胶林地权利制度与生态环境保护产生了一系列冲突,应在生态保护的视角下从妥善解决橡胶林地权属纠纷,落实生态责任主体、完善橡胶林地承包经营体制,重视生态效益、合理调整橡胶林地分类经营结构,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加强橡胶林下经济的土地管理,维护生态平衡四个方面完善海南农垦的橡胶林地权利制度。  相似文献   

20.
关于助推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论述了中国矿产开发与环境破坏现状,分析了完善矿区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加速矿区生态环境修复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完善有利于矿区生态环境补偿、生态修复的配套政策及法规,研究生态环境补偿标准体系、逐步建立完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建立多渠道、多方式的生态环境补偿筹资体系,建立生态修复与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科技创新平台,采取综合措施,促进资源枯竭型城市科学转型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