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浙东学术精神,即浙东学术的灵魂,指的是浙东学术作为既成的、大致统一、自成一格的学问系统所透示出来的特有的学术宗旨、学术方法、学术价值、学术特征和学术风格.浙东学术的学术精神是:实事实功,经世致用;广采博纳,兼收并蓄;求真求是,一本万殊;经史并重,义利双行;学有专攻,贵在创新等.也即是求实求真的精神,宽厚博大的精神,专业专家的精神,自得创新的精神.浙江老百姓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引下,放开手脚,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承袭浙东学术文化之内在精神,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世人刮目相看的奇迹,这是与浙东学术文化的优秀传统和内在精神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2.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5,27(6):F0002-F0002
为了从实学文化的全新视角,深化对于浙东学术文化的认识.阐发蕴含于浙东学派中的“以民为本”及“经世务实”的思想及其现代价值.宁波市行政学院、中国实学研究会、宁波市社会科学院、宁波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勤州区政协,联合于10月27日-31日在宁波市委党校共同主办召开了全国“浙东学派与中国实学研讨会”。  相似文献   

3.
源远流长的浙东学术思想以其经世致用、博纳兼容、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精神、品格成为今天宝贵的历史财富.为了挖掘其现实意义,为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借鉴,特从浙东学术思想的发源、"以和为贵"--"和"是社会协调的保障和传统浙东学术中"和"的现实意义并结合有代表性的浙东学术大师的思想,来对浙东学术中这些博大精深的历史品格所蕴含的"和"的价值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由宁波文化研究会、宁波市历史学会、宁波市文物考古博物馆学会以及中共宁波市委党校浙东学术研究所联合举办的第三届“浙东文化论坛”学术交流会于2009年12月19日在宁波博物馆召开。会议的主题是“浙东文化与宁波发展”,研讨宁波市自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加强文化建设、建设文化大市,尤其是弘扬浙东文化对于促进宁波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和意义。本次论坛采用网上征稿的方式,共收到本市及上海、绍兴等市外学者论文81篇。有96名学会会员及有关学者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5.
浙东学术在其发展过程呈现为三大学派.其中南宋的四明学派出自江西陆学而有所发展;明代的王学对中国哲学、乃至日本、朝鲜影响深广;清浙东学派的学术以史学为主,博大精深,涉及诸多学术领域.  相似文献   

6.
以哲学思维与史学精神为基本内涵的明清浙东学术能流传不衰,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因素固然很多,其中蕴涵着强烈的文化创新意识,特别是这种创新闪烁着原创性的历史色彩,才是浙东学术文化受到世人瞩目并至今具有积极意义与借鉴价值的最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7.
“浙东学派”最早由黄宗羲提出,其所揭示的是浙东学脉,而非一个学派著作的汇总。自黄宗羲及其弟子后学,始形成现代意义上的“浙东学派”,其学术特色不仅在于史学,而是经史并重的。因此,其学派的正式名称应为“清代浙东经史学派”,而非“清代浙东史学派”。  相似文献   

8.
浙东商文化是浙东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作为浙东的经济强县市,慈溪经济的飞速发展有着它深刻的文化渊源,总结浙东文化对慈溪经济发展的作用及现实意义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述“浙学”与“浙东学派”名称的由来,指出“浙学”名称始于朱熹的批评,其后由刘鳞长、全祖望等肯定;“浙东学派”名称始于明史馆臣的批评,其后由黄宗羲、梁启超等肯定。次述浙东学派的演变脉络,将北宋到南宋、元、明、清以至近代浙东学派的发展脉络梳理一遍,进而论证解析了浙东学派的思想内涵、基本精神及其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0.
空中,火光闪闪,炮声隆隆;   海上,水柱冲天,硝烟四起……   这一幅幅惊心动魄的海空一体式决斗画面,发生于 1954年的浙东前线。   那一年,人民解放军浙东前线部队根据中央军委和华东军区的部署,展开了一场与国民党军争夺浙东沿海制空、制海权的大角逐…… 西子湖畔,毛泽东提出 夺取浙东沿海的制空、制海权。   1953年 10月,一趟趟专列悄然南下,直奔浙江杭州的西子湖畔。中央军委的首脑们将在这里研究有关东南沿海军事斗争的重大问题。   在军委主席毛泽东面前,正放着一份有关东南沿海敌情的报告:浙江沿海主要岛屿上…  相似文献   

11.
浙东是我的第二故乡。因为我曾经在这里参加过革命斗争。解放战争时期的浙东在新四军浙东纵队留下火种后重新恢复武装,进而发展力量直到配合野战军解放与接管城市。短短几年,它经历了一个从小到大、从乡村到城镇的过程。我从中经受了洗礼,受到锻炼。白色恐怖红旗不倒1945年8月15日,日军投降后,我党为了和平、民主、团结,避免内战,就与国民党签署了“双十协定”,主动撤出了我江南八个抗日时期建立的革命根据地。浙东是其中之一。当时,为了确保撤离安全,就紧急部署部队向苏北转移,只留下极少数干部坚持斗争。他们是:四明地区特派…  相似文献   

12.
浙东地区素来文化发达,人才辈出,这与它历史上注重教育有很大的关系。清末国势衰危,改革呼声日高,为培养人才,各地纷纷开办新式学堂,其中以地方士绅举办的民立学堂占多数。本文分析了辛亥前后浙东士绅阶层的转变与兴学活动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13.
浙东上层统战工作围绕浙东政界军界头面人物和绅士名流展开,实行“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愿意抗日的给予支持,发挥他们的作用;坚持顽固立场的,给予沉重打击。在斗争实践中创造了好的方法、经验和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14.
浙东人文精神是具有鲜明特质,蕴含深厚文化底蕴的地域民族精神.浙东依山临海的地理环境,发达的商业贸易催化、磨砺了浙东人民开创务实的人格品质,经历史积淀形成的文化气氛和民情风俗又为浙东人文精神输入了丰厚的智慧营养.浙东精神的开掘、倡导和弘扬不仅对浙东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且将会产生辐射效应,激发民族精神在新的世纪释放更大的能源.  相似文献   

15.
黄宗羲的思想创新的重点与亮点,乃在于他具有民主启蒙性质的新民本政治思想和为社会变革提供理论依据的力行哲学。黄宗羲通过讲学活动与著书实践,树立了一代学术大师的风范,也培植了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学派——清代浙东经史学派。黄宗羲的新民本政治思想,一方面是对儒家传统民本思想的继承,另一方面超越了传统儒家重民、爱民、为民请命的旧民本范式,开始走向民有、民主、民治、民主监督的新范式。黄宗羲“经世应务”的治史根本指导思想,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黄宗羲的辩证思维方法对于我们在全球化背景下促进异质文化交流、推动文化创新、提升人文精神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黄宗羲批判求实精神及力主改革的理论勇气,体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人文精神和历史使命感,也激励着我们今天坚持改革的决心和理论创新的勇气。  相似文献   

16.
清代浙东藏书的鼎盛时期。这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与当时浙东的社会历史条件密切相关,也与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关。社会经济发展是浙东藏书兴盛的前提;教育、科举发达对浙东藏书兴盛起到积极影响;造纸与刻书业的发展则成为促使浙东藏书兴盛的又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17.
邵廷采在浙东学术史上处于特殊的地位,他年轻时入姚江书院跟随余姚王学著名学者韩孔当习阳明良知之学;后来赴绍兴参与证人讲会,在会稽陶家读书,分别结识了毛奇龄和刘宗周的弟子董瑒,开始全面研读刘宗周的著作,对刘宗周甚为推崇。由此他打通了阳明学与蕺山学,打通了明州文化与越州文化,成为明末清初浙东阳明后学的杰出代表,为阳明学的传承和发展,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四明学派•浙东学派•浙东史学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明学派、浙东学派、浙东史学派是浙东学术的重要群体,它们有着优良传统和丰富内涵,是浙江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浙东史学派,其影响和作用尤其明显.但不少读者对三者的认识和解释有某些混淆,本文试图理清这些问题,而把重点放在评介浙东史学派方面.  相似文献   

19.
新四军浙东纵队和浙东抗日根据地成长和巩固的过程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而法制建设就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  相似文献   

20.
1954年初,据守在台湾和沿海岛屿的国民党军队凭借其暂时的海空优势,加紧了对我浙东沿海地区的侦察和袭扰活动,妄图阻挠我军解放浙东沿海岛屿。他们在美国的支持下,以大陈岛为基地,增强了渔山、东矾、一江山、披山、南鹿山等岛屿的守备力量,妄图长期固守;在大陈岛设立了飞行管制中心,引导从台湾起飞的F-47、P-51等型战斗轰炸机频频袭扰我海上船只,破坏我海上运输和渔业生产,有时一天竞达几十架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