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浙东学派”最早由黄宗羲提出,其所揭示的是浙东学脉,而非一个学派著作的汇总。自黄宗羲及其弟子后学,始形成现代意义上的“浙东学派”,其学术特色不仅在于史学,而是经史并重的。因此,其学派的正式名称应为“清代浙东经史学派”,而非“清代浙东史学派”。  相似文献   

2.
通过考察杨简和陆九渊之间“本心问”前后的历史线索,可以揭示杨简心学并非如后世所传那样是“以心传心”的顿教禅学,而是恰恰展现了慈湖心学的两个特质:学问上是超越现实的“本心论”;生活上是道德实践主义。另外,如果以浙学的角度来审视杨简学问和人品,我们可以发现杨简心学并非是个例:事功学、心学、浙东史学都有其内在的“浙学”共性,即强烈的自主开拓精神和基于实干的实践取向、批判和创发式地继承和形成自己特有的学问路数,用一种理性的态度来坚持某种信念并且贯彻于整个生命之中。杨简正是这种“浙学”精神的典型代表,其“本心”论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心学”范畴,用了一种超越世俗的态度践行着道德理想主义。  相似文献   

3.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5,27(6):F0002-F0002
为了从实学文化的全新视角,深化对于浙东学术文化的认识.阐发蕴含于浙东学派中的“以民为本”及“经世务实”的思想及其现代价值.宁波市行政学院、中国实学研究会、宁波市社会科学院、宁波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勤州区政协,联合于10月27日-31日在宁波市委党校共同主办召开了全国“浙东学派与中国实学研讨会”。  相似文献   

4.
浙东学术在其发展过程呈现为三大学派.其中南宋的四明学派出自江西陆学而有所发展;明代的王学对中国哲学、乃至日本、朝鲜影响深广;清浙东学派的学术以史学为主,博大精深,涉及诸多学术领域.  相似文献   

5.
四明学派•浙东学派•浙东史学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明学派、浙东学派、浙东史学派是浙东学术的重要群体,它们有着优良传统和丰富内涵,是浙江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浙东史学派,其影响和作用尤其明显.但不少读者对三者的认识和解释有某些混淆,本文试图理清这些问题,而把重点放在评介浙东史学派方面.  相似文献   

6.
讲求实效精神与浙江制度创新方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讲求实效,注重功利”是浙江传统文化精神的一个显著特征,在浙江历史上,一些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大多提出过重要的经济思想和发展经济的主张,形成了“义利并存”和“工商皆本”的精神遗产,其中南宋以后兴起于浙东的事功学派在这一点上表现得尤其明显。事功学各派如永康学派、金华学派、永嘉学派的学说虽有不同之处,但他们的学术本质上都有一个共同点,即主张学术与事功的统一、实事实功、学术的目的在经世致用。浙东学派的“讲求实效、注重功利”的精神无疑浸润于浙江民间的社会实践和思想观念中,是对当时地方社会心态的概括与提炼。浙…  相似文献   

7.
<正>王阳明一生也深受祖父影响,家族的强烈认同感时常流露于他的诗文,表现为重气节、讲孝道合为一体的人格品性。明成化八年九月三十日(西历1472年10月30日),王阳明出生于浙江余姚,当地自南宋以来,人才辈出,撰述甚多,形成了渊源流变既深且长的学脉,学者多以"浙学"一词来加以概括或总结。阳明崛起于明代中叶,则可谓"浙学"之光,不仅上承孔、孟儒学传统,而且开启以后  相似文献   

8.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8,(6):130-130,F0003
云和县始建于明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地处浙西南,居丽水市中部,位瓯江上游,与首都北京同经度,与珠穆朗玛峰同纬度,全县面积984平方公里,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是“中国木制玩具城”、浙江省革命老根据地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国家级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县城和省级教育强县。  相似文献   

9.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8,(2):131-131,F0003
龙泉,山是江浙之巅,水为三江之源,生态全国领先,剑瓷世界知名。 位于浙西南浙闽赣边境的龙泉市,素有“瓯婺入闽通衢”、“驿马要道、商旅咽喉”之称,是著名的青瓷之都、宝剑之邦、世界香菇生产发源地和“中华灵芝第一乡”,被誉为“处州十县好龙泉”。全市面积3059平方公里,人口28万,辖三个街道八镇八乡444个行政村。  相似文献   

10.
在余姚城内原有一座古老的书院,即创建于明崇祯十二年(1639)的“姚江书院”,它是明清之际浙东地区传播阳明学说的大本营。 “姚江书院”是由明末余姚的一群学术观点一致的学者为传播阳明学说而创立的一个教研活动基地,并因讲学该书院而形成了影响卓著的“姚江书院派”,它与绍兴的“蕺山派”、嵊县的“石梁派”鼎足而三,是明末清初浙东阳明学术的支派,成为明清之际传播阳明心学的主要场所。正如清代著名学者邵廷采所说:“姚江讲学之盛,前称徐(爱)、钱(德洪),后称沈(国模)、史(孝咸)焉。”(《思复堂文集·姚江书院传》卷一)  相似文献   

11.
朱明贤 《唯实》2010,(4):37-39
由“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不能得出老子反对“为学”。“为学”与“为道”同为人的能动性的基本体现方式,二者是统一的。“为学”,泛指人吸取知识、升华境界的认识活动,其价值目标是认识“道”以致“善为道”。“道”是可知的,人是能动的,人与道、天、地同为大,因此,人完全可以“为学”以知“道”。“绝学无忧”所绝之“学”有其特定内容,而不是“为学”活动本身,相反,“绝学”以“为无为,则无不治”正是“为学”所得出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清代宁波藏书家全祖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全祖望是清代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和藏书家,是清代浙东学派中上承黄宗羲、万斯同,下启邵晋涵、章学诚的重要代表人物,一生成就非凡。本文着重介绍全祖望在藏书和编撰方面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浙学历代学人美于社会和谐的思想,如陈亮"上下相恤,有无相通"叶适"四民交致其用",王守仁"以天地万物为一体,黄宗羲"藏天下于天下"等观点,至今仍是作为有价值的思想遗产而得到相应的重视,必要对之加以进一步的剖析梳理.  相似文献   

14.
晚明浙东地区佛教尤其禅宗的兴盛,与阳明学的接引有莫大关系。作为阳明学人的周海门,是当时浙东地区士林的领袖,也是阳明学中接引和推动禅宗的关键。周海门与佛教的关系,具体体现在他与僧人在各方面的交涉。  相似文献   

15.
由宁波文化研究会、宁波市历史学会、宁波市文物考古博物馆学会以及中共宁波市委党校浙东学术研究所联合举办的第三届“浙东文化论坛”学术交流会于2009年12月19日在宁波博物馆召开。会议的主题是“浙东文化与宁波发展”,研讨宁波市自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加强文化建设、建设文化大市,尤其是弘扬浙东文化对于促进宁波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和意义。本次论坛采用网上征稿的方式,共收到本市及上海、绍兴等市外学者论文81篇。有96名学会会员及有关学者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6.
湖北省黄石市第三中学位于黄石市西塞山区沿湖大道中段,地处磁湖南岸,黄荆山北麓,碧水映青山,环境幽雅。是一所有着48年历史的重点中学。学校经过不懈努力,学校的绿化、美化及校园化建设取得显效果,屡获上级好评,1988年曾被省教委授予“绿化合格学校”;1994年又被省政府授予“明卫生学校”,同时  相似文献   

17.
我国高校毕业生分配制度的改革始于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其后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确定改革高等学校毕业生“统包统分”和“包当干部”的就业制度,实行少数毕业生由国家安排就业、多数由学生“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1999年6月中  相似文献   

18.
学坛当吹批评风学者应甘于寂寞,但学坛却要的是“热闹”。谁愿看到自己通宵达旦、经年累月地劳作,在辛勤耕耘、著书立说以后却默无声息,没有争鸣也没有批评。“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这是何等凄凉的景象。批评之于学术,不仅仅是“热闹”而已。诸子百家,禀赋各...  相似文献   

19.
为强化干部的理论学习,中组部提出了“领导干部述职时要‘述学’,评议干部时要‘评学’,考核干部时要‘考学’,并把干部理论学习的考核结果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一项重要依据。”可以肯定地说,这既是增强干部学习理论积极性,提高干部政治理论素质的重要举措,也有助于把理论学习由“虚”变“实”,将“软指标”变成“硬任务”。要做好这一工作,使之更好地发挥促学功能和作用,必须注意“四个防止”:一、要防止形式主义。学习在人们的心目中是比较“虚”的,它有较强的内在性和隐蔽性。一个干部学得怎么样,学识素质高不高,往往不像干…  相似文献   

20.
状元及状元府是科举制度的产物。 状元是科举考试中殿试考取一甲第一名的人。这个名称自从它产生一直到今天,都是一个响当当落地有声令人赞叹的名字,以至于人们对时下高考分数第一的人还以“状元”名之。 中国的科举,始于隋朝,从隋炀帝废九品中正(公元607年)设进士科到今天已经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唐置进士、秀才等科,其后特重进士科。唐宋科举以诗赋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