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我国改革开放事业开始全面展开。为了给经济建设创造一个有利的环境,邓小平适时地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对时代主题做出新的分析,并最终形成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的重大战略判断。这一重大战略判断的确立,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董振瑞 《党史文苑》2007,(12):44-46
20世纪80年代,我国改革开放事业开始全面展开.为了给经济建设创造一个有利的环境,邓小平适时地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对时代主题做出新的分析,并最终形成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的重大战略判断.这一重大战略判断的确立,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九大报告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主题,在总结过去五年的工作成绩和经验的基础之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及形势做出了新的判断,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这也标志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基于这样的认识和判断,本文主要以党的十九大报告为研究样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研究的逻辑起点,从崇高的奋斗目标、浓郁的创新意识、强烈的担当精神、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深厚的为民情怀五个方面剖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逻辑理路和格局境界。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实现了中国社会由内而外翻天覆地的变化,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模式,即当代"中华文化"模式,这种文化模式包含内在的文化精神和外在的文化形态,它是由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决定的。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国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近现代西方文化、中国革命建设中的优良传统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的文化基因。随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程,需要不断激活有利于实现现代化的文化基因,抑制不利于实现现代化的文化基因,把当代"中华文化"模式熔铸为世界上的一种新文化模式。  相似文献   

5.
陈国辅  赵美英 《唯实》2008,(9):135-138,134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苏南探索、实践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之路:"苏南模式"的形成,探索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经济建设道路;"苏南模式"的所有制改革创新,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混合所有制、城乡融合的园区经济建设之路;"新苏南模式"的形成,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城乡一体化、开放型的经济建设之路."新苏南模式"的发展,正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谐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发展理论既不同于西方的发展理论,也不同于亚洲"四小龙"的发展模式.它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残中形成的,它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新的发展理论.认真研究它在改革开放30年来的发展过程和特点,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现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7·26"讲话的主体内容可概括为形势论、站位论、行动论,就是要准确把握十九大召开前的总体形势,明晰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把这个讲话作为面向十九大的"四大精品工程"行动纲领。"7·26"讲话蕴含的思维逻辑,从习近平辩证思维、底线思维、战略思维、创新思维、问题思维、人本思维等科学思维的运用中体现出来。抓好"7·26"讲话精神的贯彻落实,要求全党遵循若干原则要求,从思想到行动全面开启直通"十九大模式"。  相似文献   

8.
发轫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波澜壮阔,方兴未艾。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过程,也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邓小平深刻分析全球形势和周边环境,认真借鉴 各国发展经验和世界文明成果,坚决捍卫中国战略利益,注意从"全球战略"的角度思考问题,为邓小平理论的形 成确立了理论前提,提供了实践基础,也营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可以说,邓小平对国际形势的科学判断和驾驭为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理论是在长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提炼和升华的结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邓小平继承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精神,借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反思"文化大革命"极左路线的错误,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鲜经验,逐步形成了一整套以阐释"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为核心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一科学理论体系是中国当代的马克思主义,是关于现实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逻辑"和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从其更新了当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体现了当代中国的时代精神这个意义上讲,它是一种哲学。而从其现实地引导中国社会改造活动这个意义上讲,它又是一种实践模式。邓小平理论是现实哲学、  相似文献   

10.
程勉中 《唯实》2011,(3):13-16
在新苏南模式发展的形势下,党建工作也在发生新的变化,苏南各级党组织与时俱进地探索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路径,积累了具有实践价值的成果经验:形成了"强基工程"建设模式、"创先争优"实践模式、"三型"党组织发展模式。这些模式的形成,体现了具有苏南区域特色的基层党组织创新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叶政 《唯实》2012,(6):9-13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发生的中苏论战,对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构与变迁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中苏论战干扰了党对社会主义基本问题的理解和判断,在意识形态建设方法上强化了对"革命思维"和"斗争哲学"的路径依赖,在党的指导思想上加速其呈现出正误交替并行的发展趋向。这场论战既反映了当时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对主流意识形态建构逻辑的认知水平,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意识形态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石仲泉邓小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是怎样逐步形成科学体系的?它的一些基本理论观点是怎样凝聚起来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使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有了新的进展。它提出的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形势的方法论和关于加...  相似文献   

13.
生态文明是中国共产党继承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和马克思主义自然生态观,基于对我国传统发展模式和当前生态环境危机的反思而做出的科学判断和理性选择。经过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辛勤探索、继承和发展,经历了起初的萌芽和坚持不懈的发展,最终形成了完整、成熟的生态文明理念。党的十八大正式将生态文明建设确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建设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4.
陈志 《唯实》2007,(7):37-40
"北京共识"的提出,表明一些西方学者对"中国模式"改革理念和发展道路的认可。"中国模式"的社会主义是对"华盛顿共识"的否定和超越。作为处于构建过程中的社会主义模式,从理论上说,它涵盖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已经形成并不断发展、完善着的创新成果;从实践上看,它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框架。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理论是在坚持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为发展经济,进一步改善人民生活。以巩固社会主义制度为目的新时期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它是通过"文革"结束后党的几次重要的会议不断完善而最终形成的。它的形成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创新思维是人类智慧的花朵,它指引着人类不断地去认识未知世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正是凭借创新思维,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核心问题,大胆地“想”、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一邓小平理论。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理论是在坚持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为发展经济,进一步改善人民生活,以巩固社会主义制度为目的新时期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它是通过"文革"结束后党的几次重要的会议不断完善而最终形成的.它的形成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卢少军  于锦 《理论学刊》2008,(3):108-112
网络文化是在网络信息技术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富有精神性的文化形态.当今青少年已经成为网络文化建设的主体,在计算机日益普及和网络技术突飞猛进的形势下,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模式、思维方式以及想像力、创造力等产生着积极影响,但其消极作用也不可忽视.本文提出,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主义网络文化建设;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建设优秀青少年网站;加强对网络的管理,规范网络行为,为青少年提供安全健康的上网环境;培养新型的思想政治教师队伍,加强理论研究,以充分发挥网络文化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开放式发展即以对外开放促进改革、推动发展,它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推动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基本方式。改革开放40多年来,开放式发展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不仅在操作思路上经历了从"拿来主义"到"融入世界"的变迁,而且在探索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实践路径,逐渐形成了四种主要形式:资源引进、国际形势借助、经验理念借鉴、国际规则促逼。  相似文献   

20.
“系统思维”是指在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始终着眼于整体的思维方法。党风廉政建设是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一项重大系统工程.它的长期性、复杂性不言而喻。进入“十二五”期.党风廉政建设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工作任务仍然十分繁重。因此.积极探索有效惩治和预防腐败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