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前,俄东部地区石油天然气产量持续增长,俄中合作是保持这种增长势头的重要前提条件。俄中天然气合作的优先方向是:通过"西伯利亚力量"管线向中国供气、合作建立液化天然气生产企业和开展天然气化工项目合作。俄中石油合作优先方向是:通过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管线支线向中国供油、进行石油勘探和开采合作、开展石油化工项目合作。此外,俄中合作生产油气部门所需技术设备也是合作优先方向之一。这种合作既要考虑到双方的国家战略利益,也要考虑到地方的利益。  相似文献   

2.
我国西部有一项巨大的工程,建成20多年来,从未正式公布于报端,因此一向鲜为人知。这就是青藏高原地下输油管线。它的起点是青海省格尔木市,终点是西藏自治区的拉萨市西郊。当地群众称之为“格拉石油管线”。它的走向大体与青藏公路相一致,全长约1500公里。这条入地蚊龙,建成后经常日夜向拉萨输送各种标号的汽油、柴油以及高级的航空用油,从未出现重大事故,保证了西藏地方和军队的石油需求。 这项工程,早在“文革”之前就在酝酿之中。自从西藏和平解放后,军队和地方使用的石油,一直靠汽车运输。有的汽车运输部队,几乎经常…  相似文献   

3.
俄罗斯当前面临的任务是必须尽快完成能源出口多元化,向亚太市场大量输送能源。因此,地质勘探工作的发展及其效率的提高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这种条件下,扩大地质勘探范围,为地质勘探工作提供科学保障成为国家的战略任务,是实现“东西伯利亚一太平洋”石油管线中长期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俄石油管线走向变化与中日俄三国能源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石油资源日趋紧缺的背景下,作为东北亚地区大国的中日俄三国通过合作建立各自能源安全保障体系的愿望日趋强烈。然而,近年来俄远东石油管线走向变化表明,中、日、俄三国的能源合作不会一帆风顺。分析俄远东石油管线走向变化的制约因素,建立健全有效的约束机制,趋利避害,推进三国能源合作健康发展,是摆在三国面前的一项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2005年5月25日,一条连接里海和地中海的巴库-第比利斯-杰伊汉石油管道正式开通。该管线不仅是里海产油区直通地中海的首条输油动脉,而且还是美国主导的战略性工程,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巴杰管线"的修建必将对里海地区的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以及对中国和里海国家能源合作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6.
王鹏 《亚非纵横》2002,(1):30-32
沙特阿拉伯,凭借着巨大的石油产量,在国际石油市场上呼风唤雨,并借着巨额的石油美元,在伊斯兰世界和海湾地区叱咤风云。伊拉克宣布停止向国际市场供应原油,沙特紧随其后宣布将增产以填补国际石油市场因此而缺少的石油份额,从中不难看出沙特在国际石油市场的地位和王者之气。  相似文献   

7.
一、开采石油、天然气、凝析油的原料基础和产量目标 优先开发俄罗斯石油、天然气产区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在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形成新的石油、天然气、石油天然气再加工、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和氦工业中心,向太平洋市场(亚太地区各国及美国太平洋沿岸)供应石油、天然气和石油天然气深加工产品。  相似文献   

8.
美国对非洲的军事化能源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消费国和进口国,自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以来,历届美国政府都把控制主要产油国作为其国家安全战略和对外军事战略的重要一环。“9·11”事件后,小布什政府明显加快美国石油战略的调整,实行石油进口渠道多元化政策,逐步降低对欧佩克石油的依赖。为此,小布什政府不仅把目标转向中亚和里海地区,而且打着“反恐战争”和“人道主义救援”的旗号悄悄向非洲进军。  相似文献   

9.
7月313俄国家杜马副主席、俄天然气协会主席瓦列里·亚泽夫称目前俄中两国石油管道问题的谈判已经进入收尾阶段,中方投资3200万美元,用于斯科沃罗季诺石油管道支线的项目设计,现在正在商定每年的输油进度、价格,这一部分结束之后,即将做出动工修建管道的决定。他还透露,  相似文献   

10.
中俄能源管道合作一直是中俄关系的重要内容之一。但由于俄罗斯没完没了的各种考虑和日本的介入,致使这项合作迟迟得不到落实。2 0 0 3年10月,管线合作方俄罗斯尤科斯石油公司总裁霍多尔科夫斯基入狱,这使一直搁浅的中俄石油管线合作前景更加不确定。国际舆论认为,中、俄、日三国能源合作背景复杂,不但有各自的经济利益,也有其深刻的地缘政治因素。一、中俄石油管道合作一波三折(一) 2 0 0 1年中俄政府正式签署输油管道可行性研究工作协议。1996年,中俄首次开始以能源为主的大规模经济合作,时任总统叶利钦在同年4月访华时,将与中国加强能源…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世界石油需求的快速增长和价格节节攀升,对大量进口石油国家的经济形成了巨大冲击。全部石油依赖进口的日本却较平稳地度过了多次石油危机和涨价的冲击,其根本原因在于努力从高耗能型经济向节约能源型经济转变,并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日本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缓解了石油价格暴涨带来的压力,推动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保持了经济快速增长。这对深受油价暴涨压力的中国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2.
共产党接管南越与柬埔寨是对新加坡面向出口的炼油厂的一个打击,这些炼油厂本来早已面临着其他亚洲市场石油需求量的急剧下降。仅在1974年,新加坡向现已被废黜的南越阮文绍政权出口了价值二亿一千多万美元的航空燃料、柴油、汽油和其他石油产品共达二百万公吨以上。而现在至少已经暂时地丧失了南越这个市场。新加坡是东南亚最大的炼油中心,是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它的五家炼油厂并不是没有事先预料到印度支那市场的丧失。实际上这个地区在新加坡石油出口中的重要地位在过去若干年内一直在下降。1969—70年,南越消耗了新加坡石油产品出口量的一半,在  相似文献   

13.
伊拉克《石油天然气法》草案及其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年2月26日,伊拉克总理马利基宣布,酝酿已久的《石油天然气法》草案获内阁通过。根椐这项草案,伊拉克将以“公平方式”在全国各省分配石油利益,同时将丰富的石油资源向外国石油公司开放,目的是通过吸引外国投资来重振经济。草案一旦获伊议会批准成为法律,不仅将改变伊不允许外国公司直接采油的历史,而且西方石油公司将瓜分伊大部分石油开采权。这在伊拉克人中引发了很大争议,未来该法案的实施仍面临着诸多问题与挑战。  相似文献   

14.
俄罗斯东部处在大转变的前夕。现在,俄罗斯经济向东北亚方向转变的前提正在形成。期待中的俄罗斯向东转,对专家和高级官员造成严峻挑战。这个挑战的实质——俄罗斯政治精英尚未准备好放弃向西方一边倒。拖延完成俄罗斯安全委员会关于制定“东部战略”的决定就与此有关。现在仅披露所制定的俄东部战略的若干特点:  相似文献   

15.
利比亚是非洲重要的产油国,且石油开发潜力巨大。国际制裁解除后,利比亚石油工业对外敞开大门,全球石油公司纷纷涌向利比亚,竞争极其激烈。本文着重分析利比亚的石油工业发展态势,指出其石油政策是细水长流,对资源进行保护性开采,限产保价,石油工业对外合作则力求多元化。未来影响利比亚石油工业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政局、经济、宗教等方面。中国公司投资利比亚,不仅要面临激烈的竞争,还必须加深对利比亚的了解,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6.
石油进口路径安全是石油安全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国家能源安全战略的重要内容。能源安全与能源(石油)进口运输安全密不可分。石油运输线因向工业输送源源不断的"血液"而被称为"工业的生命线"。1993年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  相似文献   

17.
据来自巴西的消息说,玻利维亚通过阿根廷领土向巴西南里约格朗德州输送天然气的计划正在加紧实施。1980年阿根廷曾向巴西出售过天然气。玻利维亚和阿根廷向巴西提供天然气,将使巴西每年减少进口石油的30%。1980年巴西曾为进口石油花费了一百一十亿美元。  相似文献   

18.
今年6月23日,国际能源机构突然宣布,未来30天将向市场投放6000万桶战略石油储备,以弥补因利比亚原油出口中断造成的供应缺口。此举是对欧佩克拒绝增产的强硬回应,也可能预示战略石油储备的功能出现重大调整。未来一段时间,全球能源治理领域中两大重量级机构将进入关系微妙的博弈期,国际油价走势将更难判断。  相似文献   

19.
对俄罗斯和国际能源保障体系的分析和预测表明,在最近几十年内世界对能源首先是碳氢化合物的消耗将进一步扩大。在地区层面,亚太地区国家,主要是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越南、泰国、菲律宾对石油和天然气的需求将有最快的增长。为保障亚太地区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无论现在还是将来,该地区内部来源都是不足的,  相似文献   

20.
3月4日 由于管道发生严重石油泄漏事故,俄已停止向位于黑海的图阿普斯港输送石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