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阿姆集团成立于1997年,是由四个原苏联加盟共和国组成的区域性国际组织。近年来,该组织在美国的支持和鼓励下,发展势头良好,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并计划在成员国之间建立一条从里海直通欧洲的能源运输通道。但是由于所处地区复杂的地缘政治情况,古阿姆集团的发展面临着一些问题,能否妥善解决这些问题,将不仅决定着组织未来的发展走势,还将关系到欧盟国家的能源安全,更重要的是对其所在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将会产生深远影响。本文从地缘政治角度出发,对该组织目前的发展现状、所面临的问题以及未来走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里海盆地油气外运管网是大国地缘政治的焦点。里海周边国家的立场将取决于美国、俄罗斯、中国、欧盟等大国利益错综复杂的相互作用。大国通过博弈来争取自己的能源利益,但在里海法律地位没有完全确定的情况下,大国之间的博弈将更趋复杂化、政治化。  相似文献   

3.
世界地缘政治新变局与中国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地缘政治态势发生了引入注目的两大重要变化:一是因亚太崛起为世界主要经济和实力中心,国际地缘政治格局出现大调整,世界地缘政治中心加速从欧洲-大西洋地区向亚洲-太平洋地区转移;二是全球化的推进以及亚太崛起,给国际地缘政治观念注入了新因素,以争夺世界权力中心、准备战争为核心内容的传统地缘政治思维式微,新的地缘政治观更突出全球相互依存,相互合作.国际地缘政治态势的新变化给中国崛起带来了新机遇,中国应以新思维制订新的地缘战略,以期为完成中国崛起的"最后起跳"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4.
外高加索地区不仅具有重要的地缘战略价值,而且蕴藏有丰富的油气和矿产资源。"9.11"事件后,美国携北约进入该区域,俄美两国在该地区的地缘政治争夺加剧,其背后不乏出于控制里海能源和管道走向的战略考量。俄罗斯力求维持传统优势,力图获得对关键能源设施的控制权;美国则竭力重塑地区能源格局,将能源问题与国家安全、对外战略和地缘政治问题紧密地联系起来,试图打破俄罗斯对中亚能源的垄断。俄美两国针对外高加索地区的能源政策,以及两国间围绕油气运输路线所展开的外交博弈,表明俄美"管道外交"受更深层次的政治、经济与战略利益的驱使,必将对该地区形势、俄与美欧关系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外高加索地区处于欧亚大陆的心脏地带,又扼守着里海盆地油气资源的对外出口,所以它的地缘战略价值非常高,有史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作为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一直谋求在全球尤其是欧亚大陆的绝对霸权,而外高加索正是其全球战略中的一颗重要棋子。  相似文献   

6.
里海问题是苏联解体后围绕里海权限划分而出现的,并因“拥有国”的增加而日益凸显。目前,除阿塞拜疆、俄罗斯和伊朗外,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也成为里海问题的直接相关国。在里海的划分问题上,目前沿岸五国还未达成共识。阿塞拜疆与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三国立场不尽相同,阿哈两国较为接近,阿土两国分歧较大。里海由于其蕴含丰富的油气资源以及优越的地缘战略位置,不仅成为里海相关国家的竞争对象,也成为外来大国的争夺目标。  相似文献   

7.
土库曼斯坦为实现资源利益的最大化,一直努力实施其油气出口的多元化战略,但面临着诸多风险和挑战.在传统天然气消费市场,土库曼斯坦面临着伊朗在欧洲能源市场的强有力竞争,以及俄罗斯不再购买土天然气的挑战.而且,正在修建的塔彼(Turkmenistan-Afghanistan-Pakistan-India Gas Pipeline,TAPI)管线项目,以及讨论中的跨里海天然气管线讨论中的跨里海天然气管线(The Trans-Caspian Gas Pipeline,TCP)也面临着众多的风险.土库曼斯坦作为中国最大的天然气供应国,其未来油气管线的规划及可能的出口走向,将直接影响中国的能源战略布局和油气进口资源的战略部署,对中国在中亚地区建立油气能源安全战略体系和战略部署具有深远意义.中国应未雨绸缪,加强对里海地区能源地缘政治的研究,同时继续深化与土库曼斯坦的油气工业的合作力度,特别是油气上下游项目的合作力度.  相似文献   

8.
中亚不是一个界定很明确的概念,"中亚"意味着什么,人们有各自的说法和认识.本文认为,论及现实中的中亚五国,意味着关于国际地缘政治竞争的当代分析;把中亚与高加索联系起来讨论,意味着对地缘经济前景的憧憬;而对"内亚"这个更大一点范围的研究,则体现对欧亚腹地文化底蕴的历史考察.关于"中亚"的地缘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考察,对于中国西部,特别是新疆的发展、稳定是有一定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地缘政治规律是地缘政治发生与发展的内在逻辑,隐含在错综复杂的地缘政治现实中。本文在现有研究成果基础上进行再思考,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从地缘政治现实出发,根据规律的客观性、本质性、普遍性和稳定性特征,对地缘政治规律作出新的归纳与总结。认清地缘政治规律有助于我们从根本上把握地缘政治的发展趋势,构建全球化、信息化条件下的新地缘政治理论。  相似文献   

10.
关于地缘政治学研究内容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地缘政治学研究的内容,是地缘政治学者与国际关系学者关注的重点之一.本文认为,地缘政治学研究的内容应包括地理-地缘要素、国家间地缘关系、地缘政治格局空间结构及其分布、全球或区域性地缘政治问题以及主要大国的地缘战略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北极航线地缘安全格局演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变暖,北极冰盖加速融化,北极航线的全线开通预期逐渐临近,以北极航线为对象的资源争夺和地缘政治斗争将成为新的发展形势,北极航线地缘安全问题也将愈加重要。北极航线地缘安全扩大了北极地区地缘安全的范围,能够为北极地区地缘安全提供保障,是其他大北极国家参与北极地区地缘安全的切入点,也是北极地区地缘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北极航线地缘安全主要是指与北极航线有地缘关系的世界各国在争取北极航线权益过程中涉及和带来的安全问题。在北极航线地缘安全中,政治军事安全是重点。并且,北极航线地缘安全关系到全球地缘政治安全和全球地缘经济安全,是维护海洋权益的前沿,如果处理不好,其危害程度较大。北极航线地缘安全在国际协调机制、现有国际法律、大国行为和北极航线的可利用程度等因素的影响下,将形成多集团相互博弈的格局,为此需要建立相应的安全规范和协调机制。现有的关于北极航线的相关协调机制不足以应对北极航线地缘安全状况,文章提出应该建立"大北极机制"以协调处理北极航线问题。"大北极机制"符合北极航线地缘安全的需要,有利于维护北极航线地缘安全和稳定。  相似文献   

12.
未来5-10年亚太地缘政治变局与中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未来5-10年,中国将成长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中国周边的大亚太地区则将成长为全球地缘政治中心区,这两个"成长"已经引起亚太地缘政治格局激烈、复杂的调整。今后一个时期,大亚太地区将出现两种截然对立的地缘政治"范式"之争,相关各国将不得不在两种对立范式之间进行艰难选择,其中第一种范式是"零和范式",即亚太各主要力量围绕中美划线,形成集团对抗;第二种范式是和平合作范式,即亚太各国以和平合作为手段化解相互间的分歧、冲突,亚太一体化进程不断取得进展。这两种截然对立的地缘政治范式及相关各国的地缘政治选择,必然要对中国的地缘战略环境及战略选择产生不同的影响。中国的亚太地缘战略应力避第一种范式,力争第二种范式,并应积极引导亚太相关力量进行类似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周媛  丛鹏 《国际观察》2008,(2):74-79
格鲁吉亚地处欧亚两大洲南端的结合部,为黑海与里海之间的陆上通道,其地理位置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因此,美俄两国在格鲁吉亚均有政治、经济和军事利益诉求,并为此展开了激烈的角逐。本文较全面地分析并论述了美国和俄罗斯近年来在格鲁吉亚的激烈争斗,且着重从地缘战略角度探讨和解读了美俄博弈格鲁吉亚的原因以及各方所形成的斗争态势。  相似文献   

14.
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是影响澳大利亚对华政策的两个重要因素.澳大利亚对华政策面临着对中国经济的日益依赖和在战略上必须长期依靠美国的两难.如何在对华政策中很好地平衡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之间的关系,对澳大利亚是一个难题.从目前情况看,澳大利亚在处理对华关系时并未妥善处理好地缘政治利益与地缘经济利益的矛盾.同时,中澳贸易关系对澳大利亚国内政治及经济环境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地缘重心与世界政治的支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0 0年前地缘政治的概念被正式提出并形成相对系统的理论。传统地缘政治理论强调国家的权力增长与空间扩张的关系、海权与陆权的对抗。随着冷战的结束和全球化的发展 ,尽管这种支撑强权政治的理论仍对一些国家的战略选择产生影响 ,但它对现实国际政治的解释越来越显现出局限性。文章尝试着从一个新的地缘政治视角 :“地缘重心论” ,来分析现实国际关系 ,强调地缘重心国是区域一体化的引擎 ,是世界政治的支点。同时认为可以从地缘重心的角度分析当前国际关系地缘板块结构中发生国际冲突的脉络。文章主张各个地缘重心国之间应该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进行协调与合作 ,建构一个稳定的世界秩序 ,维持人类的长久和平与繁荣  相似文献   

16.
里海法律地位问题是中亚地缘政治剧变的产物。新的里海法律机制的建立直接关系到里海能源的开发、中亚能源管道的走向和欧亚陆桥的布局,对中亚地缘政治和地区格局演变具有重要影响。过去十余年来,俄罗斯、伊朗、哈萨克、阿塞拜疆、土库曼五国在里海问题上的立场不断调整,其中俄、伊的政策走向至关重要。“9·11”事件后,  相似文献   

17.
中国和平发展道路需要新的地缘战略及其理论支撑。新地缘理论的构建需要追溯传统地缘理论的演变进程,从中归纳大国地缘战略成败的历史经验。传统地缘政治理论覆盖传统大国战略的主要特点,至今仍然影响着大国竞争的走向。过分依赖和运用陆权论、海权论、边缘地带论等传统地缘理论可能误导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战略选择。文明冲突论和大棋局论等新地缘政治理论仍未摆脱美国早期追逐全球霸权战略的烙印,难以成为中国战略选择的思想来源。新的地缘经济理论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潮流应运而生。一方面,经济成为地缘政治板块的主要要素构成,改变了地缘政治导致大国对抗和战争的历史逻辑;另一方面,地缘经济成为地缘政治的新的外在形式,其中包含地缘政治竞争的本质,更包含区域合作机制形成的基础。因此,地缘政治是大国战略对抗的环境研究;地缘经济是大国战略合作的环境研究。中国选择和平发展道路,在地缘理论上必然更多选择地缘经济的新思维模式,更多地扬弃地缘政治的旧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18.
南海地缘政治特征及中国南海地缘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结合当前南海形势和中国国情,对南海地缘政治特点、南海地缘战略价值和我国南海地缘战略等方面作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9.
自20世纪80年代起,"地缘政治"在中国外交话语体系中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逐渐接纳与单一寓意时期、广泛使用与两种寓意并存时期、反复调试与拒斥时期,在这三个阶段中"地缘政治"始终未能成为中国外交话语体系中的高频词语和主流的战略性概念,而自2015年以后,"地缘政治"在中国外交话语体系中开始被强烈拒斥。究其原因主要有四:首先是因为"地缘政治"这个概念歧义过多且背负着沉重的历史包袱;其次是因为"地缘政治"不符合外交话语上升为外交话语权的条件;再次是由于近期部分国家对中国的一些对外政策和行为感到疑惧,在外交话语中拒斥"地缘政治"能够增信释疑;最后是由于地缘政治因素的效用被各种新因素、新条件所削弱,古典地缘政治逻辑和思维还能否适应当代与未来存在着较大的疑问。但是本文认为地缘政治因素在当代并未失效,只是其维度变得更广、内涵更加复杂,古典地缘政治逻辑和思维对大国的决策层仍然有着较大的影响。对此,中国在外交话语体系中拒斥"地缘政治"而高举"全球治理"大旗的同时,一方面应充分认识到周边大国对地缘政治问题的特别关切,另一方面,应坚持和完善本国即将形成的海权强国的地缘政治身份,积极引领地缘政治与全球治理相结合。  相似文献   

20.
东北经济区地缘战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分析预测21世纪初期俄罗斯、日本在东北亚的地缘战略、朝鲜半岛的政治走向和美国的亚太战略及其对东北经济区的政治经济影响,可以认为,对东北经济区未来的发展是机遇大于挑战,至少会赢得1/4世纪的宝贵和平时期。因此,应抓住机遇,积极发展。其地缘战略是:在地缘政治方面与俄罗斯合作,防御日美联合及其构建地区性防御体系;在地缘经济方面与日韩合作,促进东北亚经济的共同发展;充分利用已有的基础和有利的地理环境,争取国家的重点支持,加强区内联合,采取超常规发展举措,加快发展;全面对外开放,以开放促开发,促进国际合作,用地缘经济促进地缘政治的良性发展,为东北经济区快速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