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攻击行为是指针对他人并以造成其精神上、身体上的伤害为直接目的的行为,同时攻击者表现出有意伤害性,且被攻击者试图躲避。青少年攻击行为的理论主要有心理动力学观点、习性学的观点、社会学习的观点、挫折-攻击假说和青少年攻击行为的认知模型等;影响因素主要有社会环境因素和认知因素;所产生的后果主要有对攻击者的影响和对被攻击者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刑讯逼供行为心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刑讯逼供犯罪从其行为的表现来分析是一种以暴力为表征的侵犯攻击行为。其原因有警察认知方面的错误 ,也有工作应激状态下的情绪宣泻。在“挫折———攻击”假说理论下 ,刑讯逼供犯罪是对讯问挫折的一种反应。遏制刑讯逼供行为 ,要从警察个体的心理健康方面入手 ,建立招警心理测试制度 ,调整警察的认知理念 ,减少警察工作的应激源 ,建立警察心理辅导机制。  相似文献   

3.
情绪对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发生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已有的研究发现情绪对攻击行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移情水平低的青少年会表现出更多的攻击行为;高水平的愤怒情绪与高层次的身体攻击显著相关;情绪调节能力越差,个体越具有攻击的危险。对青少年情绪的积极引导.能够有效减少攻击行为的发生.具体措施可包括以下5点:1.开设心理健康课程;2.情绪宣泄;3.角色扮演;4.丰富课余生活.5.进行合作学习。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场独立/依存认知风格与英语教学的再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认知风格是认知语言学中的重要论题之一,是个体认知活动中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而场独立/依存认知风格则是认知风格的核心,它构成了认知风格的理论框架,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对聊城大学计算机学院的50名男生和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外语商务学院的50名女生的调查分析表明:大多数受试者的认知风格为场独立性偏向,男生比女生更多场独立性;专业分化对场认知风格没有显著影响;场独立性与学生的英语学习呈正相关关系。该调查研究对于改进高校英语教学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研究使用意外内容任务和4个情景故事任务调查了4岁和6岁儿童对社会认知偏见的理解,其中每个故事包括一名行为者和两名观察者,每个故事结束后询问儿童认为观察者会对行为者的模糊行为有什么样的解释。结果显示,6岁儿童能够理解认知偏见影响观察者对行为者的模糊行为的解释。理解社会认知偏见比理解错误信念困难。  相似文献   

6.
暴力文化对正处于社会化过程中的青少年来说是一种严重的毒害。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正确解释了暴力文化对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的心理机制。社会各阶层都必须切实认识到暴力文化的严重危害,积极行动起来,遏制暴力文化,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文明的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7.
情绪对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发生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已有的研究发现情绪对攻击行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移情水平低的青少年会表现出更多的攻击行为;高水平的愤怒情绪与高频次的身体攻击显著相关;情绪调节能力越差,个体越具有攻击的危险。对青少年情绪的积极引导,能够有效减少攻击行为的发生,具体措施可包括以下5点:1.开设心理健康课程;2.情绪宣泄;3.角色扮演;4.丰富课余生活;5.进行合作学习。  相似文献   

8.
我国足球联赛实行职业化以来,足球观众暴力这种新型的暴力犯罪形式愈演愈烈,并有向西方足球流氓行为发展的趋势。足球观众暴力可分为言语暴力和身体暴力两种表现形式。从犯罪学的角度,可用紧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以及匿名性理论来解释足球观众暴力。除通过立法手段来预防外,运用犯罪学中情境犯罪预防理论的相关技术性措施来预防足球观众暴力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攻击行为是儿童品行障碍的主要表现之一。特别是在小学生中,有一部分后进学生,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经常发生殴打他人或相互殴打的攻击行为。这种攻击行为不仅侵犯了他人的权利,而且毒化了攻击者的心灵。具有攻击行为的儿童,常常还有品行障碍的其他表现,如逃学、偷窃等。如不及时控制和纠正少年儿童的一般攻击行为,那么很容易发展成为违法犯罪的严重攻击行为。  相似文献   

10.
攻击行为是儿童品行障碍的主要表现之一.特别是在小学生中,有一部分后进学生,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经常发生殴打他人或相互殴打的攻击行为.这种攻击行为不仅侵犯了他人的权利,而且毒化了攻击者的心灵.具有攻击行为的儿童,常常还有品行障碍的其他表现,如逃学、偷窃等.如不及时控制和纠正少年儿童的一般攻击行为,那么很容易发展成为违法犯罪的严重攻击行为.  相似文献   

11.
以乌尔里希·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为分析依据,对社会安全需求的变化趋势作出判断:风险社会的安全需求总量将急剧增长:安全信息沟通要求将更加迫切;新型安全需求要有新型的机制加以保障。新的安全需求迫使我国公安机关要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拓宽社会公众参与公共安全产品供给的渠道;及时向公众发布高质量的社会安全信息;加紧建立新型安全威胁的应对机制。  相似文献   

12.
当前的恐怖犯罪活动已成现实威胁,对暴力恐怖犯罪活动以及“三股势力”分裂破坏活动需严厉打击。通过全方位地探析昆明“3·01”严重暴力恐怖案件发生的原因、经过和处置等过程,总结教训,应在工作机制、情报工作、社会管控、应急处置、反恐协作等方面加强探索与研究,以提升公安机关防范、打击和处置暴恐案件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探讨两类青少年暴力犯在共性上的差异,为青少年犯的分类矫治提供心理学的依据。研究方法:采用冲动性/预谋性攻击量表和人际反应性指标(台湾修订版)对北京少管所的360名青少年暴力犯进行问卷调查并作统计分析。结果:对青少年暴力犯的分类是有效的;工具性青少年暴力犯在同情关怀上的得分显著低于反应性青少年暴力犯,在身心隐忧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反应性暴力犯;青少年暴力犯的攻击行为与观点采择、同情关怀呈负相关,与身心隐忧呈正相关。结论:两类青少年暴力犯在共情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分类矫治中应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化进程中,暴力犯罪不断增多是不可逆转的,是现代化发展所付出的一种代价。其大量增多,既有经济原因、政治原因,也有思想原因、文化原因和社会原因。因此,只有有针对性地采取多种有效对策,才能控制暴力犯罪,保证现代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网络暴力游戏具有血腥、逼真、交互性和竞技性强的特征,与青少年违法犯罪有一定的关联性。当务之急的应因对策是趋利避害,采取加强网络法治管理、加强网络科技管理、划分网络游戏级别、研发适龄益智游戏、各界携手教育青少年等措施,从而减少和预防控制网络暴力游戏引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因素,为青少年健康成长铺平道路。  相似文献   

16.
首都社会治安整体防控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整体防控的战略部署,四张网络的立体架构,防范控制的精确指导,专业力量的精确打击,队伍建设的全面推进.首都社会治安整体防控理论的科学价值在于:它建立了一套特定的概念体系,提出了一系列科学的判断,解答了新时期社会治安工作面临的系列难题.该理论对治安情况复杂地区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工作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斯宾塞的"社会进化论"思想,将"进化论"从生物学领域转移到社会发展领域乃至哲学领域,用自然法则来解释社会规律。21世纪的中国,文化的发展相对于经济的发展是有所滞后的。在世界文化相互冲击相互融合之际,如何保持本国文化的生机与活力,在世界文化大繁荣之际脱颖而出,在某种意义上似乎也是一个"物竞天择"的过程。本文试就斯宾塞的"社会进化论"与当代中国的文化发展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校园暴力已经逐渐成为政府和民众所关注的特殊社会现象。在此,以一个真实的校园命案肇事者在案发前一天的三个心理测量量表分析为例,证明心理测量是预防校园暴力犯罪的可靠方法,提出要重视心理测量的工具性,因此,要重视它在校园暴力犯罪预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社会冲突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以犯罪学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社会当前相当一部分犯罪是由社会冲突引发的。这种剧烈的社会冲突主要不是政治冲突,而是经济利益冲突。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新旧观念交织,公民社会、理性社会尚未形成。因此,解决社会冲突的方式,尤其是治理犯罪,不能仅仅依赖刑事手段,应采取务实、多样化策略和技术,并逐步过渡到高水平的法治规则解决方式,即主要通过民主协商的方式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20.
犯罪断念是抛却未成年阶段暂时性偏离社会规范要求的行为模式变化。成功塑造犯罪断念的首要根据是处于转型时期的越轨青少年的内部条件改适。外部因素激励犯罪断念的渐次展开。规律的作息、接受正规的职业教育、正常的就业能够减少与沾染不良习气同龄人的非正当接触。政策控制是塑成犯罪断念的第三层次的影响因素。聚焦于心理帮助、道德规范指引、技术培养、能力训练等项目的政策控制相对更能引导青少年与反社会行为决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