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鼓自古以来是我国各民族的歌舞中必不可少的一种乐器,每逢喜庆、节日、祭祀和娱乐等活动,人们总爱在鼓的伴和下,表演各种鼓舞。这里介绍的是流传广泛、形式独特、有代表性的几种鼓舞。  相似文献   

2.
蜂桶鼓舞是生活在云南澜沧江和怒江流域的布朗族富有个性色彩,而又风格独具的舞蹈。该舞蹈因以蜂桶鼓作为主要打击乐器,并将其直接作为道具而得名。蜂桶鼓构造简易,制作也较简单,通常布朗族人取一截树干,凿通后蒙上兽皮便能击出响声。舞蹈时舞者身背蜂桶鼓,边舞边击打身上的蜂桶鼓;其他伴奏乐器有象脚鼓、、钗等。历史上,凡有重大活动,特别是年节喜庆之时,村民们就要跳起蜂桶鼓舞。这是一种群众性的活动,参加人数不限。原始的蜂桶鼓舞是排成单行围绕寨子的道路边跳边走,它分为三步、五步两种。蜂桶鼓舞舞步刚健有力,鼓声及其它打击乐声音铿…  相似文献   

3.
蜂桶鼓舞是生活在云南澜沧江和怒江流域的布朗族富有个性色彩,而又风格独具的舞蹈.该舞蹈因以蜂桶鼓作为主要打击乐器,并将其直接作为道具而得名.蜂桶鼓构造简易,制作也较简单,通常布朗族人取一截树干,凿通后蒙上兽皮便能击出响声.舞蹈时舞者身背蜂桶鼓,边舞边击打身上的蜂桶鼓;其他伴奏乐器有象脚鼓、铓、钗等.历史上,凡有重大活动,特别是年节喜庆之时,村民们就要跳起蜂桶鼓舞.  相似文献   

4.
刘鲁闽 《今日民族》2012,(11):28-28
大鼓舞,基诺语称“司土锅”,“司土”为“大鼓”,“锅”为“跳”,流传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基诺族村寨,跳大鼓舞是为了感谢传说中用大鼓拯救了基诺人的创世女神阿嫫腰白。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历史上各个民族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不但汉族吸收、容纳了许多非汉族成分;同时,各个少数民族也无一例外地在自身的发展中吸收、容纳别的民族成分,包括吸收、容纳汉族成分。从总体上讲,少数民族中的汉人成分,未必低于汉人中的少数民族成分。本文对这个历史上被人忽略的问题,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1997年2月5日至12日,由山西省对外文化交流协会组织的“山西省鼓舞团”应澳门市政厅的盛情邀请,带着山西3000万父老乡亲的重托,参加了澳门春节“万家喜庆贺牛年”活动,为澳门市民表演了16场精彩的山西民间鼓舞,受到澳门观众的热烈欢迎,引起极大震动。当地舆论界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中央电视台也报道了他们演出的片断。短短几天的演出,在澳门  相似文献   

7.
牛皮大鼓舞     
碧约是哈尼族的一个支系,分布在云南省普洱市的墨江县、玉溪市的元江县以及红河州的绿春县等地,尤以墨江县居多。墨江县联珠镇的克曼村、仁里村的碧约支系寨子中流传着一种传统舞蹈——牛皮大鼓舞,舞蹈内容反映了山区民族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粗犷彪悍的舞蹈律动体现了山区民族豪放直爽的性格和民族气质。牛皮大鼓舞通常在祭祀和节庆时表演,该舞蹈主要分为:正月祭竜节、二月绣花节、三月栽种节、四月娠产节、五月太阳节、六月火把节、七月丰收节、八月  相似文献   

8.
木鼓舞     
木鼓舞是反排苗族的祭祀性舞蹈。舞者多为青年男女;围鼓而舞,且舞且旋。人多则内外数圈,女在内,男在外。以木鼓为唯一的伴奏乐器,鼓手敲击,形成复杂多变的舞调。节奏为四、六拍。舞蹈动作为五种,一曰略吉笳,进三步,退三步,向左旋转,再回身;二曰略独南,进退均二步;三曰略独大,踏三岁,向左转身舞三步;四曰略高逃大,左舞两步,后舞两步,再任前走;五曰略高逃勒,正面舞两步,右侧舞三步,再向左转舞两步,回身舞而前行。以胯为支点,头、肩、手、腰、腿、脚扭摆、甩动、踢蹬,转体自然,常以急速逆转形成强烈对比。木鼓舞的最大特色是狂,处处强调动作的…  相似文献   

9.
刘斌 《人民论坛》2010,(11):214-215
盘鼓舞是汉代具有代表性的舞蹈,具有自身独特的艺术特征,在长期的发展中与其他艺术相结合,最终演变成了现今活跃在河南民间的盘鼓舞。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汉代盘鼓舞的艺术特征通过调整被保留在了现存的河南民间舞蹈中,这也正体现着大多河南民间舞蹈历史传承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盘鼓舞是汉代具有代表性的舞蹈,具有自身独特的艺术特征,在长期的发展中与其他艺术相结合,最终演变成了现今活跃在河南民间的盘鼓舞。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汉代盘鼓舞的艺术特征通过调整被保留在了现存的河南民间舞蹈中,这也正体现着大多河南民间舞蹈历史传承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苗族木鼓舞     
苗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仅苗族鼓舞一项,就近十种之多。苗族鼓舞在唐代《的朝野佥载》上就有记载:五溪蛮,父母死,于村外闾其尸,三年而葬,打鼓路歌,亲戚饮宴舞戏一月余日,由此可见苗族鼓舞历史的悠久。  相似文献   

12.
汉族的形成及其历史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球之中,汉族最大,在世界众多的民族里,唯有汉族人口超过10亿。在我国56个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据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汉族人口为10.424亿,占全国总人口数的90%以上。毛泽东同志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我们说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实际上是汉族‘人口众多’,少数民族‘地大物博’。”这就是说,“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中国,离不开汉族和少数民族,二者缺一不可。社会主义建设,必须把“人口众多”和“地大物博”结合起来,紧密团结汉族和少数民族,因此,在研究少数民族的同时,还应当认真研究汉族。本文以汉族的形成及其历史地位为题,讨论以下3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自1983年以来,武鸣每年的“三月三”都举行规模盛大的歌节活动,而2003年农历“三月三”歌圩活动项目中,出现了一道亮丽的风景——武鸣壮族师公横鼓舞。那古朴  相似文献   

14.
余雨 《今日民族》2004,(1):46-47
走进基诺山,人们都能看到,在基诺族村寨门的顶端往往都悬挂着一个形似太阳的基诺大鼓。如今,这个被称为“太阳鼓”的基诺大鼓已成为标识基诺族的一个文化符号。而大鼓舞,则是基诺族民间舞蹈中历史悠久、流传广泛,在群众中有着深刻影响的民间舞蹈。基诺族视大鼓为神圣的祭器和乐器,每个村寨一般都有两面,即公鼓和母鼓。这是因为传说中,基诺族的祖先阿麦腰白在洪荒年代造了一只大鼓,让麦黑与麦妞藏在鼓内躲过了洪水之灾,成为基诺族的人种,繁衍了基诺族的后代。因此,基诺族人民世世代代都要制作大鼓,并跳大鼓舞,以此纪念制大鼓的基诺祖先阿麦腰…  相似文献   

15.
九三精神永远鼓舞着我陈荣贤说起九三,一股自豪之情便涌上心头,那么真切,那么自然,那么实在!说真的,是"九三精神"鼓舞着我,是九三人鼓舞着我,鼓舞着我去努力工作,奋发向上,完成组织上交给我的任务,在平凡的工作中,去努力实现人生的价值。对于九三,我感到我...  相似文献   

16.
从3月5日到18日,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开幕当天,国务院总理李鹏向大会作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的报告》。在为期13天的大会和小组讨论中,这个纲要提出的奋斗目标成了全体人大代表们谈话的中心话题。消息传出,也使所有的炎黄子孙受到鼓舞。  相似文献   

17.
高蕾 《今日民族》2012,(10):21-24
蜂桶鼓舞是布朗族的代表性舞蹈,主要流传于布朗族聚居的临沧市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邦丙乡的邦丙、大南直、丫口、忙安等村寨,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日,笔者  相似文献   

18.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在社会主义中国的大家庭中,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之福;祖国分裂、民族离乱,是各族人民之祸  相似文献   

19.
徐杰舜 《思想战线》2001,27(1):77-81
华南地区少数民族族群来源复杂,结构多样.早在远古时代就有许多原始族群活跃在华南,族群之间不断互动、涵化,到清朝基本定型为三个层次.华南族群中既包括少数民族族群,也包括汉族族群.各族群的认同基本上都是从族源认同和语言认同两个方面来概定,其中,语言认同方面汉族族群的方言比少数民族族群的方言种类更多,内容更丰富.  相似文献   

20.
民族院校中少数民族学生占多数,少数民族学生和汉族学生在学习心理上有一定差异。了解这些差异,采取相应措施,对提高民族生的学习效果,乃至提高整体教育质量都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对此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