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现代化产生了深远影响。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高举的旗帜,也是中国社会现代化的思想基础;新文化运动所体现的爱国精神,是中国社会现代化的精神力量;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人的现代化,为中国社会现代化提供了人才保障;新文化运动倡导的现代化意识,则是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前进航标。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七大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一面旗帜提出来,不仅为中国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而且为解决中国社会问题确立了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解决中国社会问题的统一。它不仅回应思想理论界的各种思潮,澄清了是非问题。统一了人们的思想认识,同时,为解决现实最突出的民生问题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3.
从历史尺度看,社会革命比现代化的涵义更广、时间范围更长、价值意向更远,中国式现代化是党领导的伟大社会革命的一个阶段性的中心任务。中国式现代化“从革命中来”,发轫于中国近现代的革命历史。从社会革命历史视角看,中国式现代化是贯通和联结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更高阶段的桥梁。中国式现代化“于革命中嬗变”,在多种逻辑的交织下演化,因而成为伟大社会革命的有机组成部分,为伟大社会革命提供了全新的社会历史场域,并在此有机复杂过程中自始至终保持社会革命逻辑的主要地位,彰显着其独特的历史使命。中国式现代化“到革命中去”,对伟大社会革命具有独特而深刻的历史意义,具体表现为:为伟大社会革命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为伟大社会革命创制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为党领导伟大社会革命深化了“三大规律”的探索和认知。  相似文献   

4.
郭冠军  田兴 《先锋队》2010,(2):23-25
中国的改革开放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实现的伟大变革,为中国现代化铺平道路的同时为党理顺与社会的关系,正确界定党、国家和社会的边界问题提供了契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在现行政治体制下,党的政策和举措往往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同样建构党与社会“治理一回应”关系模式虽然要求政党和社会的互动,但是最终取决于党。  相似文献   

5.
储建国 《廉政瞭望》2014,(15):37-37
改革开放为中国积累了丰厚的物质财富,也积累了复杂的社会矛盾,矛盾尖锐就会转化为社会危机,社会危机得不到有效处理,就会转化为治理危机。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开始从整体上进入社会转型时期。从社会运行的角度分析,中国社会转型是指社会由恶性运行向中性运行,并进而向良性运行阶段转化的过程。从社会转型的主体内容分析,中国社会转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即以经济改革为主体的阶段、以社会改革为主体的阶段和以政治改革为主体的阶段。当前中国已经进入以社会改革为主体的阶段,这是中国迈向现代社会不可或缺、至为重要的一个承上启下的阶段。  相似文献   

7.
公民社会与社区建设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黄杰 《探索》2002,(6):52-55
社区建设是中国社会改革的起点,也是构建中国公民社会的重要举措。社区建设为公民社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公民社会的组织、制度、观念等,都是社区建设所必须,都将对社区建设起到积极影响。社区建设与公民社会的结合,将有力推动中国的社会改革。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的基本原理,又批判地继承了中国传统“大同”社会理想的精华,总结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创立了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理论,为马克思主义社会理想的中国化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但由于传统“大同”社会理想中消极因素的影响,也使他经历了严重的曲折,留下了深刻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大国崛起和社会剧烈转型,当代中国社会价值体系建设是中国社会面临的一项重大历史性课题。本文在剖析当代中国价值建设的历史背景和客观需求的基础上,阐述了价值建设过程中吸纳自身传统文化的历史规律性,分析了对于传承传统价值观所面临的主要障碍,为寻找正在探索中的当代中国社会价值体系的主要路径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0.
《理论与当代》2008,(2):53-53
张维为在2008年1月7日的《学习时报》上撰文指出: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社会的深层结构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质的变化。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很长时间内,中国社会的主要变迁大都局限在上层结构。占中国社会人口大部分的农村还是处于自然经济和半自然经济,甚至到了1978年,我们的社会在相当程度上还是一种自然经济。农民日耕夜做,勉强糊口。工业基础已经形成,但在计划经济的体制下,没有活力。1949年以前还存在一些微薄的商品经济也给取消了,计划和票证控制了社会每一个细胞,社会流动性极低,也没有外贸和国际市场的概念。除了连绵不断的政治运动外,社会节奏发展相当缓慢。中国过去的仁人志士都致力于改变中国的政治体制和意识形态,但现在通过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我们已经彻底打破了小农经济和计划经济的格局,整个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结构也因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已基本上完成了从一个封闭的中世纪式的农业社会转向一个开放的工业和商业社会的过程,并几乎和西方同步地转向信息社会。工业社会、商业社会、信息社会,已经成了中国今天社会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1.
社会转型,是指社会阶段性的演进。从新中国成立到目前,已经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阶段、两次社会转型。三大历史发展阶段就是:新民主主义、中国传统模式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次社会转型是指随着民主革命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社会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型为新民主主义社会,实质上是从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从专制社会向民主社会的转变。第二次社会转型是指目前正在进行的社会转型,从中国传统模式社会主义转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质上是从农业社会转向工业化和现代化社会、从人治转向法治社会。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进入了改革的时代。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为应对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对社会所产生的负面效应,弥补政府和市场的缺陷,西方国家兴起了善治的浪潮。作为市场经济的产物,市民社会对当代社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中国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市民社会也在不断发展。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社会建设与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过程中,研究市民社会对于社会管理的意义以及社会管理创新中市民社会的发展路径已经十分迫切。  相似文献   

13.
董汉忠 《实践》2007,(10):37-38
任何社会都有它的主流意识形态,它集中反映该社会的经济基础,表现该社会的思想特征。主流意识形态构成了一个社会精神文化的中枢与灵魂。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整个社会的历史走向,  相似文献   

14.
领导干部身临改革开放第一线,他们为观察我国社会经济形势提供了独特视角。为了解领导干部对中国社会形势发展的基本看法,准确把握岁末年初我国社会经济形势,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近日就2003年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热点问题,对在党校学习的百余名地(厅)级和县处级领导干部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5.
社会性别主流化是1995年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确定的推进性别平等的全球战略,中国对此作出了积极回应。十几年来,中国政府在法律、社会资源、发展机会等各方面为妇女提供了很好的发展环境,全面推进了中国性别平等和妇女发展。当然,中国在推进社会性别主流化的道路上仍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6.
公民社会理论发生并成长于西方社会,长期为西方学术界所重视。上世纪中国从西方引进了这个理论,并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推进而使其得到迅速发展。公民社会的价值蕴涵,使之成为政府治理进程中应然的价值目标被确立起来,从而实现了公民社会发展与政府治理改革的历史耦合,实现了公民社会发展的实然性与应然性的统一。新时期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对中国社会的民主政治建设特别是政府治理产生了更加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恩格斯公正观是以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在形式公正掩盖之下的极端社会不公正为逻辑起点,以克服资本主义社会公正的局限性为指向,主张全体社会成员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社会公正观。在当代中国,邓小平、江泽民及胡锦涛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公正观,认为公正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公正的核心内容是以人为本,公正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开始从整体上进入社会转型时期。从社会运行的角度分析,中国社会转型是指社会由改革开放之前的恶性运行阶段向其后的中性运行阶段并进而向良性运行阶段转化的过程。从社会转型的主体内容来分析,中国社会转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即以经济改革为主体的阶段、以社会改革为主体的阶段和以政治改革为主体的阶段。当前中国已经进入以社会改革为主体的阶段,这是中国迈向现代社会不可或缺、至为重要的一个承上启下的阶段。  相似文献   

19.
黄晓利  赵微 《世纪桥》2008,(2):71-71,75
儒学在探索中国社会经济运行的规律时,运用了独特的德性视阈,形成了具有鲜明特征的儒家德性经济思想,具体表现为四个特征:富民重农的生产观为社会经济发展之根本、诚实守信的交换观为经济行为之准则、均无贫的分配观为社会发展之主题、崇尚勤俭的消费观为民族美德之要义,这些都对当今中国继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起着积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保障机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与不断完善,不仅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巨大变化,而且也给中国社会结构带来了巨大变化,中国社会治理结构出现了从“一元治理”向“政府、市场、社会”三元治理体系的演化。新社会组织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它包括三部分:社会中介组织、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组织,其中社会中介组织是主体。国外一般称这类组织为“非政府组织”或有别于政府和企业的“第三部门”。经济社会的转型使得新社会组织得以前所未有的发展,也使新社会组织和社会力量面临着新的整合和调整。社会转型,经济转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