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生命观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转型阶段,受学业、就业和成功等压力的影响,容易面临生命与人生的相关问题。而以儒家、道家、佛家为支柱的中国传统文化核心上就是人生哲学,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要充分挖掘传统文化的生命观教育资源,通过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等途径,加强当代大学生的生命存在观、生命价值观、生命品质观、生命责任观和生命道德观教育。  相似文献   

2.
文化自信的核心是社会主流价值观自信,增强文化自信,最根本的是使核心价值观自信得到不断彰显。而文化产业则是增强文化自信的现实保障。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要显现于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传播与消费,文化产业的价值导向要落实到产品和服务的价值诉求上,要在文化消费中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要以文化精品支撑文化品牌建设,以文化精品引导文化消费趣味,以高质量的文化品质和健全的审美情趣满足大众差异化、多元化的精神需求。文化精品不仅能够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更能够在当代文化创造创新中增强文化自信、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3.
在山西省全面迈向小康社会的转型跨越发展中,与之相适应的主流社会和主流价值构建就应运而生。而我国由传统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向现代以橄榄型收入结构为基本特征的良性经济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构建,就必然要求不断克服在转型发展中来自经济领域和政治文化意识形态领域的阻力和障碍,因此对社会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进行探索和考察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承担着帮助大学生确立和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律观的重要使命,而"基础"课以"生命关怀"为起点和归宿,方能较好地实现这一教学目的。在教学中始终贯穿"生命关怀",从理念到方法,都坚持"关爱自然生命、成就社会生命、升华精神生命"的原则,就能使"基础"课真正成为大学生生命成长的指南,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生受益、毕生难忘"的课程。  相似文献   

5.
"以人为本":危机管理的核心原则与灵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庆行  吴新中 《新视野》2004,1(5):49-51
文章以重庆开县井喷和江北区氯气泄漏爆炸、铁岭“烟花爆炸”及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大爆炸等事故为切入点,从文化传统、现代经济学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阐明了在危机管理实践中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是防止和解决此类公害事故的根本原则和出发点。指出在公共危机管理中要真正实现可行性与科学性的统一,就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观、行政决策观、政绩观,以“市民”为本和与“村民”为本相协调的社会公平、公正观及生命观。  相似文献   

6.
曹思佳 《湘潮》2016,(1):63-64
社会转型时期,教育和引导大学生认识生命的价值、珍视生命的意义、彰显生命的功能,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价值观,是当代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生命观是毛泽东关于"人"的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体现了毛泽东的人生哲学。从思想渊源看,毛泽东的生命观受到马克思主义生命本质思想、近代西方生命价值思想和中国传统生命伦理思想的影响,并形成了与之相应的三个具体维度。在毛泽东的生命观体系中,辩证唯物主义生命实体观是其主体与核心,自由平等生命价值观是其重要内容,舍生取义的生命伦理观则是其底色和支撑。这三个基本维度内在地蕴含着其生命观"真理性与价值性"、"知与行"、"个体与群体"高度统一的逻辑及特点。毛泽东生命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于生命的态度、精神和思想,在推动中国革命和建设伟大事业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在今天也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青年亚文化兼具积极和消极两种属性。在消极亚文化影响下,处在社会转型期的部分青少年价值观发生了异化。重新审视当代青少年的精神世界,强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权威,规制媒体文化价值行为,通过变革教学方式和方法以及校园学生文化团体建设来完成对青少年的主流价值观培育。  相似文献   

9.
宏观意义上的生命观,即对于生命的起始、价值、追求、终结等问题的系统认识。作为深入批判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的唯物主义先驱,费尔巴哈主张现世的生命过程观、自然的生命起止观、类本质的生命价值观,将生命视作存在于自然基础之上的人的类属性的集中表现,力图将人类生命从宗教的控制中抽离。对于费尔巴哈的生命思想,马克思予以了批判继承,一方面,马克思肯定费尔巴哈对于现实、现世生命的追求,在自然与感性要素的基础上探讨具有类本质属性的现实的人的生命;另一方面,马克思将社会、实践、劳动等要素引入生命问题的场域,构造出更为完善的唯物主义辩证生命观,完成了对费尔巴哈思想的扬弃式传承,以此实现对费尔巴哈生命观的超越。  相似文献   

10.
中国哲学是以人和生命为主题的生命哲学,儒家、道家、佛家表现的尤为突出。由于思想纬度、思维方式不同,他们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层次上追求生命的价值和超越意象。从哲学本体论、生命本源论、生命机制论方面,儒道佛生命本体论就有根本的不同。儒家生命哲学以社会为本位,道家生命哲学以"道法自然"为核心,佛家哲学以"缘起性空"为中心。本体论的根本差异,导致了儒道佛三家生命价值观的不同,生命超越意境也有不同层次。  相似文献   

11.
王义保 《探索》2006,36(6):70-73
在我国从传统向现代转变过程中,人们政治价值观在各种社会因素激荡中不断变迁,政府职能也随之不断转变。政治价值观是政府职能形成的意识形态基础,政府职能是政治价值观在行政管理过程中的体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们政治价值观发生了巨大变化,即主体性复苏、正义观变化、法治观凸显、公平效率观转变等。在人们政治价值观转变条件下,正义是政府职能价值旨归,法治是政府职能理性所在,效能是政府职能目标取向,服务是政府职能内在本质。  相似文献   

12.
人权保障是现代宪法的最高价值目标。建国五十年来宪法变迁史,不仅表现为法律条文上公民权利体系不断完善的过程,而且折射出中国共产党宪法价值观的演变:从“阶级斗争工具论”的宪法观(工具价值)走向“人权保障”的宪法观(目标价值)。中国共产党宪法价值观的演变是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内容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被明确为三个层面24个字。本文从最高价值、国家利益、社会诉求、个人道德、文化自觉、率先垂范等六个方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内涵加以分析阐释,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播主流思想舆论。  相似文献   

14.
邵晓红 《世纪桥》2007,(10):112-113
在大学进行生命教育要遵循的正确途径:重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在日常生活经验中体验生命的意义与价值;透过职业生涯设计,追寻生命的意义与价值。积极培育具有现代性和开放性的文化观念对于大学生确立积极的生命观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凸显其先进性,其自由观继承了马克思主义自由观之价值意蕴,其平等观吸收了马克思主义平等观之内在精髓;以儒家优秀传统伦理为价值底蕴体现其民族性,其和谐观以传统和谐思想为文化底蕴,其诚信观以传统诚信思想为价值依托;以现代价值理念为进取方向反映其时代性,其公正观以现代公正伦理为价值借鉴,其法治观以现代法治理念为治国方略。  相似文献   

16.
面对错综复杂的价值观和多元文化意识形态的冲突,我们常常感到无所适从、一筹莫展和无可奈何。我到底要什么样的价值观?我为什么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与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价值取向有什么关系?个体的思想、价值与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之间的冲突是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问题的根源。本文基于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思维范式,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矛盾根源在于复数的"我们"和个体的"我"之间的思想症结,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具有个体价值观的社会化和社会价值观的个体化特征,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选择必须以集体主义原则为价值取向,调整好"个人—社会"的矛盾关系。  相似文献   

17.
<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三个层面阐述了社会主义价值取向: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公民个人行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包含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愿望,既凸显了现代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核心价值理念,又涵盖了优秀传统文化、鲜明时代特征和未来价值追求,既凝聚社会共识,又引领社会思潮。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生命观教育是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有力举措,是推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指向。当前大学生生命观的总体状况是积极健康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高校加强大学生生命观教育,必须以心理健康课程和活动为依托,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营造大学生体验生命的良好环境;以个性化关怀为支撑,建立大学生特殊群体的教育干预机制;以大学生主体性为基础,引导大学生生命观的自我教育。  相似文献   

19.
调查发现,在生命意识、人生追求、生活态度、价值取向方面,与家人的亲疏关系与"90后"大学生的生命价值观呈明显的正相关。在这四个方面,亲子关系亲密的大学生得分明显高于亲子关系疏远的大学生。由此得出结论,家庭亲疏关系是影响"90后"大学生生命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因素,它对大学生的生命价值观能否产生积极影响,关键在于家庭能否成为大学生重要而持久的社会支持系统。要改变大学生的消极生命意识和人生态度,必须同时改变其亲子关系与家庭氛围。  相似文献   

20.
任何婚恋交往行为都会受到一定的价值观的影响,这种价值观可以是主流思想或者社会盛行观念。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之间的文化冲突是社会转型的主要矛盾,传统社会强烈的文化路径依赖对现代婚恋价值观的形成与传播造成了严重影响。年龄差是否会带来不可调和的婚恋价值观分歧?为何同龄婚恋人之间依然存在价值分歧?为何有年龄差下婚恋价值观分歧也能得到调和?传统的社会婚恋观肯定了年龄差会带来价值分歧的观点,这引发了关于婚恋价值观分歧悖论的假象。调查结果表明年龄差并不会必然带来婚恋价值观分歧,而婚恋双方当事人的沟通不当是导致双方价值观分歧的根本原因。还原婚恋价值观分歧的真相有利于青年确立现代婚恋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