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7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公共危机越来越呈现频发的态势.在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官员问责是重要的一环.公共危机管理的事前预防和事中应对都需要建立官员问责制,以有效预防和应对危机.目前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的官员问责体系在问责主体、问责客体、问责法规、责任认定以及对被问责官员的处理方面还存在若干问题,对此,需要进一步完善官员问责制,以规范而又严格的对官员责任的追究来有效地进行公共危机的管理.  相似文献   

2.
公共管理失范必然诱发或加剧社会信任危机的连锁反应.传统"重人治、轻法治"的行政心理,公共权力的行使与监督不规范,政绩评估不科学,官员激励晋升不公正等是我国公共管理失范的原因所在.克服公共管理失范,必须培育公共管理精神,构建政府信用体系,落实依法行政规范,优化公共管理决策,完善社会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3.
周斌 《学理论》2010,(26):113-114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时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一些社会矛盾,由此而引发了一些公共危机事件。由于我国政府许多官员处理公共危机的经验不足,在公共危机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通过分析公共危机过程中政府与媒体关系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对这些问题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建议和对策,为政府有关部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公共危机中影响政府信息公开的因素及其消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危机管理中,信息的及时、全面、准确、权威的发布对于消除危机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恐慌具有重要意义.政府部门是否如实公开信息,要受到公共危机产生的原因、制度的健全程度、官员的认知能力、道德水平、危机信息的性质和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等因素的制约.要消除政府对于公共危机信息的垄断,需要进一步健全危机信息公开的法律和制度、培养领导干部危机处理能力、健全政府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和完善责任追究制度.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执政党和政府主导着公共危机的管理,地方党委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职责和权力主要包括:贯彻执行权责、重大问题决策权责、协调各方力量权责四个方面.成都市委在汶川“5·12”大地震、“6·5”公交车燃烧事件两大危机管理中,充分体现了地方党委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行政论坛》2019,(3):138-144
高效的公共危机预警对危机治理有事半功倍之效,但曝光的公共危机事件却频频暴露官员的消极预警现象。厘清官员消极对待危机预警的行为动因有助于探寻纾解之策。基于我国层级政府的层层加码传导绩效压力的行政发包制背景,探讨水平层面的官员在政绩信号锦标赛的强刺激下面对危机预警的策略选择,及对之负有监督职责的上级的相应策略,在对上下级策略组合的比较分析后发现,通过降低官员政绩考核强度,建立全面政绩考核体系和弹性化政绩考核方式,提高危机预警监督中事前惩罚的可置信程度,改变危机发生后重结果轻过程的事后惩罚方式等措施有助于推动官员在公共危机预警中选择积极策略。  相似文献   

7.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决不能回避我国公共危机存在和发展的现状,要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正确认识公共危机形成的原因,更重要的是要学会从"前车之鉴"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在系统地全面研究剖析公共危机管理体系的实践经验基础上,深入思考我国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管理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公共危机管理考量政府公共关系能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共危机管理是我国政府要面对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也是政府能力的具体体现。政府与公众在公共危机管理的环境中形成了特殊的公共关系 ,公共危机的特性不断地挑战政府的公共关系能力 ,考量政府的行政能力。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公关策略是必不可少的手段 ,它应在信息、舆论的沟通、协调和引导上 ,在政府形象的修复和塑造上发挥自身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9.
加强政府信用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社会信用体系的关键。政府信用失范是政府信用缺失、信用贫困、信用滥用、信用危机的统称,政府信用失范将会造成政府失效乃至政府失败。因此,要提高政府信用,必须重视政府的信用意识,做到依法行政,言出有据、言而有信。同时,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规范政府行为。在目前政府主导形态下,政府信用的提高和信用危机的克服主要仰赖于政府的行为自主性即政府自觉。  相似文献   

10.
钟伟军 《公共管理学报》2013,10(1):31-42,139
在进入新媒体时代的今天,政府微博在公共危机中承担了越来越重要的信息发布、政治沟通、政治参与和舆论引导的功能.本文试图通过“过程-事件”的研究方法,以深圳“5.26飙车事件”中的政府微博为分析对象,剖析在中国特殊的制度体系下地方政府微博在面临公共危机时的运行机制和表现形式,并对中国地方政府微博管理中的深层次问题进行反思.通过案例分析得出:在目前中国,地方政府微博在公共危机中的表现以及最终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方政府官员的态度;地方政府微博公共危机应对的核心在于满足公众的期待,及时有效地发布相关信息;地方政府微博沟通的关键在于向公众呈现谦卑诚恳的姿态.为了有效地应对新媒体时代的各种危机,地方政府应该强化和规范微博管理,建立有效的舆情收集机制、政府内部联动机制和线上线下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1.
地方政府公共危机控制能力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危机控制能力是地方政府公共危机管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危机控制能力的高低决定着地方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效能。本文在对公共危机事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地方政府的公共危机控制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地方政府公共危机控制能力建设的内容和途径。  相似文献   

12.
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这个诞生于2003年非典时期的政治术语,业已成为政治生活和主流话语当中的一个强大符号,体现了责任政府、服务政府、法治政府应有的责任和态度.也体现出在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过程中社会公众对政府官员和公共权力的价值期待.  相似文献   

13.
我国公共权力体系是由执政党、人民代表大会、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人民政协(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界别、无党派人士)构成,其中政府处于执行主体的地位.正确定位政府在公共权力体系中的角色,关键是准确把握政府角色的特点,即政府应具有执行性、有限性、服务性、责任性和回应性.同时,要正确处理政府与执政党、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人民政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公共危机治理与问责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政府与危机的关系上看,当前我国的公共危机主要有三类:诱发型危机、原发型危机与关联型危机。从公共危机治理的角度来看,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可以减少诱发型危机,而原发型以及关联型危机根源在于变革过程中所制造的风险,只有治理变革过程中风险,才能从根本上减少这两类危机,特别是原发型危机的发生。在中国,问责制的出台直接来源于突发事件的推动。随着应急管理体系的完善,问责时段从事后响应问责延伸到事前预防和善后恢复问责,问责对象也从行政官员扩展为党政领导干部。为了进一步推动公共危机治理,减少原发型危机的发生,现有的官员问责也必须向前发展至风险问责,即从问相关个人之责,推进到问政策、制度、结构、价值之责。  相似文献   

15.
正现行政府管理理念、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的"合力",构成了政府危机管理失灵的内在机理,因此,必须系统化地建构消解政府危机管理失灵的路径。换言之,要灵敏并有效应对风险社会的"现代性"公共危机,就必须实现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理念、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的相应转变。  相似文献   

16.
在公共危机治理中,政府因其权威性、资源的优越性以及自身的使命理所当然成为公共危机治理的主体。但是,日益复杂、影响日趋广泛和严重的公共危机频繁发生,使世界各国政府深感力不从心,人们纷纷把目光投向社会,希图从社会寻求力量。非政府组织因其特有的优势便悄然进入公共危机治理队列中,并日益成为政府治理公共危机的重要同盟军。本文试图论述非政府组织在公共危机治理中的角色定位以及与政府的互动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17.
2003年以后,中国的行政问责制度逐步建立,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除了行政问责制度自身的缺点以外,行政问责文化的问题成为制约中国行政问责制度建立与运作的主要问题。从政府角度看,主要表现为公共行政价值取向的单一化、"官本位"观念根深蒂固、责任意识偏差大、缺乏道德自律的理念和行为规则。从公民和社会角度看,主要表现为理性参与意识不强。从公民与政府官员共同的角度看,主要表现为:公共精神匮乏、法治观念薄弱。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有:历史与传统的遗产、法律与制度的缺失、利益的冲突、信任的危机、价值的失范等。有效解决当前中国行政问责文化问题需要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改造传统遗产、完善法律制度、创建分配正义、提升政府信用、重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8.
钟莉 《行政论坛》2009,16(4):17-19
近年来,我国进入了公共危机事件的高发期,风险事件越来越多,这严峻考验着我国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根据风险的多维度治理思路,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能力的提升必须从多角度、多方向来考虑,采取多种有效的措施:建立健全危机管理预警机制;重视专家队伍的力量,提高公共危机决策的质量;完善危机管理的法律制度建设;加强公共危机教育,提升危机救治能力;建立信息资源库,畅通信息流通渠道和加强公共危机管理的国内外合作等措施来提升公共危机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9.
政府公共危机处置的阶段划分与管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共危机管理是现代政府亟待加强的重要职能之一,为了提高政府公共危机的管理能力,应当科学认识政府危机管理的全过程,正确处置危机管理程序.政府危机管理依据工作重点的不同可分为储备、预警、控制和恢复4大阶段,针对政府危机处置的程序,可以从10个方面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20.
戴红武 《学理论》2009,(18):169-170
在公共危机治理中,政府因其权威性、资源的优越性以及自身的使命理所当然成为公共危机治理的主体。但是,日益复杂、影响日趋广泛和严重的公共危机频繁发生,使世界各国政府深感力不从心,人们纷纷把目光投向社会,希图从社会寻求力量。非政府组织因其特有的优势便悄然进入公共危机治理队列中,并日益成为政府治理公共危机的重要同盟军。本文试图论述非政府组织在公共危机治理中的角色定位以及与政府的互动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