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农村合作组织制度嵌入受到小农经济和村社文化的约束.农村合作组织的制度构架主要由产权制度、分配制度、治理结构制度以及责任制度等构成,农村合作组织的制度演进呈现农村经济合作联社--农民协会-专业合作--股份合作四个阶段,传统制度阴影、现有制度缺陷以及制度变迁成本较高成为农村合作组织的制度演进障碍.促进农村合作组织制度演进的主要措施有:加大对农村合作组织的制度供给的力度,走强制性和诱致性相结合的制度道路,营造制度环境并提供政府援助以及通过体制创新、构建农村"2+1"新模式,等等.  相似文献   

2.
胡振华  陈柳钦 《唯实》2012,(11):39-45
发展农村合作组织,可以增加组织化收益,提高农民收入。农村合作组织的收益不但表现在价格上,而且可以在规模经济中表现出来。农村合作组织能够给多方主体共同产生效益最大化,从而共同分享合作剩余,也为政府引导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激励制度范式。农村合作组织的制度绩效主要体现在制度激励、克服"农户+公司"模式弊端、实现小农经济与市场经济的有效对接以及降低交易费用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保障制度是一项基本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也是一项重要的关乎民生问题的社会制度。当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刚刚起步,正处在试点摸索阶段,水平还不高,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存在很多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必须承担起主要责任,加大对农村社保的投入;要加快发展农村经济,夯实农民参加社保的经济基础;大力宣传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使农民群众充分认识到该制度的优越性,提高农民社会保障意识;要加强农村社会保障立法。完善农村社会保障的法律体系,使农村各项社保工作有法可依。  相似文献   

4.
崔永琦 《奋斗》2006,(3):2-5
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兴起和发展,是广大农民在实践中的伟大创造。有专家说,家庭联产承包是我国农村改革的第一次飞跃,走新型合作化道路,是农村改革的第二次飞跃。飞跃实际是一种制度创新。我省是一个农业大省,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在农村经济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农村经济改革的新的亮点。如何引导和组织农民走新型合作化道路,涉及许多诸如体制机制以及政策观念,思想认识等方面的问题。就此记者采访了主管农业的副省长申立国。  相似文献   

5.
农村土地制度的变迁,直接关系到农民的脱贫致富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从宁夏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历史演进过程来看,我区农村现行的土地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明显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一、非农化的概念,中国的非农化就是指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农村和农民在工业先导和城市偏向的非均衡宏观制度环境下,在二元结构不断失衡的过程中.以及一系列种种微观制度的约束下,根据分工和生产力发展要求以及自身发展的需要,通过不懈的努力创新和制度争取,以及一些非规范的方式,分别向工业化、城镇化和市民化演进的漫长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7.
梳理四十年来的安徽农村改革,安徽农村改革遵循以下逻辑的和历史的演进路径:一是"大包干"创建了我国农业基本经营制度;二是农村税费改革巩固了农业基本经营制度;三是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深化了农业基本经营制度;四是农村"三变"改革完善了农业基本经营制度。最后,依据安徽农村改革逻辑的和历史的演进路径,提出下一步安徽农村改革的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8.
用制度均衡模型无法解释国家长期制度变迁,只适合解释单项制度变化.我们对用渐进式制度变迁解释中国30多年改革开放历史提出质疑,认为应该采用经济变迁范畴描述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国家的经济组织演化、管理体制变化、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根据中国的历史与现实,我们提出了一个体现整体性、动态性和历史特性的组织演进的经济变迁解释框架,认为中国经济变迁过程从企业改革发端、新型经济组织兴起,造成竞争性领域国有企业的退出、农村刺余劳动力转移、农业和工业部门经济增长、国家为适应新兴经济组织的效率而逐项调整基础性制度安排.经济变迁过程是一系列次级制度变化带来经济绩效之后推动基础性制度变化的过程,是对不适应治理制度的制度环境不断改良,以保证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关于山西农民生活消费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农村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我省农民生活消费水平与以往相比有很大提高,主要表现在消费支出显著提高、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消费质量稳步改善几个方面。但农民生活消费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减弱了农民的即期消费倾向,农村基础设施滞后制约了农民的消费空间,等。为此,必须全面发展农村经济,努力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必须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增强农民的消费信心;必须进一步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拓宽农民的消费领域。  相似文献   

10.
农村人民调解制度是我国一种非诉解决民事纠纷的方式,加强对农村人民调解制度的研究,对于促进农村法律服务制度的完善和农村法律服务工作的全面深入开展,推进农村法制化建设、新农村建设以及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农村人民调解产生的历史渊源、我国农村人民调解的现状、民间调解制度比较分析、农村人民调解制度的改革和完善等问题,以期同行批评与指正。  相似文献   

11.
论组织创新与西方农业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桂宏 《唯实》2000,(12):17-20
一农业现代化发端于西方 ,这是一个自西方资产阶级革命以来就已经开始了的漫长而艰难的动态演进过程。一般说来 ,经济增长中的效率增进具有三个“因子”:制度、技术与组织 2。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 ,也有三个相互联系、在不同时期起着不同作用、处于不同地位的力量在推动着农业的发展。它们是 :土地产权制度及相关制度的变迁 ,以重化工业为基础的现代技术手段在农业中的大规模采用 ,以及围绕着“家庭农场、公司农场和合伙农场”而进行的最终以较为完善的合作经济组织形成为标志的农业组织创新。在这三者的历史逻辑关系中 ,土地产权制度的变迁…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城乡分割的就业制度严重制约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就业制度,实现城乡劳动力就业机会、就业过程、就业报酬的平等,是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这一制度建设包括统一的劳动力就业登记制度、就业;住入制度、就业服务制度、就业培训制度、权益保护制度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胡爱敏 《理论建设》2011,(6):75-78,36
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是新形势下我国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的一种新的尝试,是适应农村市场经济发展进程的一项组织制度创新,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但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因而,要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提供有利的制度保障,创造有益的政策环境,优化合作组织的内部机制,加强管理和技术人才储备,使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真正成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14.
张勤  阕菲菲  姜媛媛 《学习论坛》2009,25(11):45-48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攻坚阶段,农村各种社会利益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导致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频频发生。预防和处置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应做到:构建服务型基层政府,加快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建设;优化公共治理结构,构建基层政府与群众合作共治机制;构建政府主导的维权机构,引导农民在互助合作的基础上形成各类自愿合作组织;推进基层民主和村民自治制度的建设,促进基层治理由管制型模式向具有中国特色的村民自治模式转变;加快建立与完善群体性突发事件治理的联动机制,构建跨区域的政府之间合作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5.
资源配置重心转移和制度创新是中国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重要条件 ;城乡非正式制度演变的非均衡性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重要前提 ;城乡生产、生活方式的差异导致城乡不同的制度演进路径 ;农村地区非正式制度的变迁滞后阻碍了农村经济的现代化进程。推进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转换 ,必须推动农村非正式制度的创新  相似文献   

16.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农村双层经营体制在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和组织农民参与市场竞争中的局限性和不足日益明显。一是农户经营主体分散,经济实力弱,无力抵御市场风险;二是单个农户难以掌握市场行情;三是农户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低。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农村各种“民办、民管、民受益”的专业性合作经济组织便应运而生。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特点:一是广泛的群众性;二是相对独立性;三是共同利益的驱动性;四是“能人效应”。从实践来看,它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一是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二是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经营;三是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四是推动了农业科技进步;五是增加了农民收入,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目前来看,它在发展中还面临着诸多问题:一是发展缓慢;二是自我发展不足;三是外部环境不宽松。积极创造宽松的环境和有利的条件,保护和促进这一新生事物的健康发展。一是提高认识,加强引导,把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当作深化改革,提高农民自我服务水平,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的一项工作来抓。二是积极扶持,规范运行,使其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管理的道路。三是打破界限,鼓励创新,广泛进行横向联合,建立利益共同体。  相似文献   

17.
论制度变迁视野中的政府与市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庄垂生 《求实》2002,(1):28-31
从传统计划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过渡归根到底是一个制度变迁的过程。本文运用西方制度经济学派的制度与制度变迁理论 ,结合我国的历史与现实 ,探讨转轨时期我国政府与市场问题 ,主要从制度与组织两个维度及其交互作用来解释转轨政府与市场存在的问题 ,分析政府与市场关系模式选择及其演进的途径与方向。  相似文献   

18.
《求实》2013,(11)
中国最新一轮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主体改革已基本完成并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但是深化林权改革的任务依然任重而道远。为了实现"生态受保护,农民得实惠"的目标,今后一段时期要把林权改革的重点由调整人与林、人与地的关系转变为调整所有者与政府、所有者与所有者的关系上来,统筹兼顾与重点突破并举,以林权纠纷调处、林权流转规范、扶持林农合作组织、发展林下经济以及健全公共服务体系为着力点,持续深化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9.
支部建设     
外省经验 山东宁津:探索建立农村社区组织员制度山东省宁津县向全县304个农村社区分别选派了1名优秀党员干部担任社区组织员。农村社区组织员主要从乡镇机关干部、内退干部、大学生“村官”中选拔,遵守工作例会、集中交办、公开承诺、公开述职、重大事项报告、请销假等10项工作制度。  相似文献   

20.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玉珏 《新长征》2009,(12):50-51
近年来,伴随着农村改革的逐步深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作为一种新型的农村经济模式应运而生,我市以产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要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迅速发展起来,对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