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五大重申“采取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和股份合作制、出售等形式,加快放开搞活国有小型企业的步伐。”具体地说,要通过国有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加强重点,即让国有经济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耍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支配地位,而使国有经济从其他领域,尤其是从数量众多的竞争性的国有小型企业中寻求多种形式退出,这是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重大改革。实践证明,加快这个改革步伐,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问题是,如何使国有经济从竞争性的小型企业中退出,值得认真研究。本文试从竞争性国有企业的现状出发…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问题上,人们的认识并不完全统一。近年来,“全面退出论”是一种十分流行的观点。“全面退出论”认为,非公有制经济天生适于竞争,而国有经济则天生不适于竞争,因此国有经济应该从竞争性领域“全面退出”。有一篇报道说得很明白:“按照国有经济应有的地位和应起的作用来说,它只应该是在特殊性、自然垄断  相似文献   

3.
金里伦 《先锋队》2012,(14):36-37
强大的中国需要强大的企业。国有经济还要承担更重大的使命,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不但不能轻言"退出",而且应当进一步做强做优,培育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近来,有一种主张认为,"国有经济应完全退出竞争性领域",似乎这么一退,国企改革就能到位,民营企业就能获得更大发展。这种看法是非常片面的,很容易将企业改革和发展引入歧途。针对国有经济分布过宽、整体素质不高,以及国有企业活力不够、效益下降等问题,中央明确提出,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关于国有企业该不该退出竞争性领域争论的综述"可以看出:国有企业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管理问题、社会问题,还是一个政治问题、历史问题,所以看待国有企业要不要退出竞争性领域:首先,从政治的视角,要把国有企业看成是现行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说国有企业目前是国家机器的零部件。从这个角度看,国有企业不仅不能退出竞争性领域,实际上还要深化竞争性,要在竞争性领域成为派头兵,成为品牌。其次,从企业的视角,竞争性是企业的基本属性,剥离企业的竞争性,企业也就不成其为企业。再次,从历史的视角,要把国有企业与中国社会发展史联系起来看,国有企业在中国古已有之,且存在数千年,是中国社会的客观存在。最后,随着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理论确立,再加上混合所有制的逐步推进,国有企业的竞争性将进一步加强。所以,国有企业该不该退出竞争性领域是个伪命题。  相似文献   

5.
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董辅礻乃教授在《改革》杂志撰文针对国企如何“脱困” ,提出“先行定位、再定对策”创新之见。董先生认为 ,为了使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摆脱困境 ,应先按国有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功能对其作出恰当的定位 ,然后根据这种定位对其布局作出总体的战略性的调整。公益性的行业(为政府调节经济和实施政策提供物质条件的企业、为满足居民共同需要提供保障的企业、关系国家和社会安全的企业)和自然垄断性行业(城市供电企业、邮政企业等)的国有企业应保留并发展 ,在竞争性行业中某些基础设施(如公路、铁路、电力等企业)和高科技领域可以保留和发展一些国有企业和国有与非国有合资的企业 ,其余的属于竞争性行业的国有企业原则上应逐步退出 ,退出的办法可以多种多样 ,包括先改组为股份公司、上市的股份公司 ,然后逐步退出。国有企业在退出中获得的收入应该进入国库 ,用于发展需要发展的国有企业和国有与非国有合资的企业 ,应拿出收入中的一部分用以建立专项基金 ,用于国有企业在进行总体的战略性的调整中解决计划经济留下的种种困难问题 ,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改组和改造 ,使得应该保留和发展的国有企业得以正常运行 ,应该退...  相似文献   

6.
国有企业改革是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国有企业改革要取得新的突破,至关重要的是加快国有企业的改组和调整,通过国有资产的流动和重组,一方面改善国有资产的配置结构和国有企业的组织结构,改变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国有资产配置分散化以及国有资产在行业、企业之间的分布结构与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经济的应有功能错位的状况,实现国有资产从小型企业到大型企业、从劣势企业到优势企业、从一般竞争性行业和领域到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领域的集中,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另一方面调整国有企业出资者结构和产权结构关系,除极少数特殊企业外,尽可能做到产权主体多元化,最终  相似文献   

7.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30年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78年中国国有企业实施改革至今,国有企业从产权关系、组织结构、管理制度到运行机制等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国有企业经过三个阶段的渐进式改革,已取得实质性重大进展,从企业制度角度看,经历了从"准法人"到法人、从工厂制到企业制、从企业制到公司制的转变.今后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总的来说是进一步完善新体制,建立新型市场经济秩序;国有经济从竞争性领域进一步退出,变绝对优势为相对优势;完成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任务,使之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更好地得以发挥.  相似文献   

8.
(一)目前流行着一种观点,认为国有经济应该只存在于市场配置资源失灵的领域,即特殊性、自然垄断性、非盈利性(公益性)的领域。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就是让国有经济退出竞争性领域。这种观点完全违背《决定》的精神。首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经济不能局限于市场资源配置失灵的领域,而是要广泛得多。《决定》明确规定:“国有经济需要控制的行业和领域主要包括: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自然垄断的行业,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以及支柱产业和高新  相似文献   

9.
1998年本届政府上任之时,提出国有企业改革和脱困的三年目标。到现在看,这个目标完全可以如期实现。这是一个很了不得的成绩,是国企改革的重大进展。但是,也应该看到,达到三年脱困目标,只是国有企业改革成效的一个标志,是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性目标。国有企业进一步改革的方向是什么呢? 党的十五大提出国有经济要有进有退后,国有企业可以从一般竞争性行业中退出。十五届四中全会更进一步具体提出了通过减持国有股和变现国有资产、对大中型国有企业国有资产存量进行调整的思路。目前我国国有企业总体上分布面过宽,在6…  相似文献   

10.
冯必扬 《唯实》2002,(11):21-23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才能搞好国有企业 ,这是一个至今仍未解决又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认为搞好国有企业的关键是建立风险约束机制。一在市场经济中 ,人们通常把竞争能实现资源最优配置的行业称为竞争性行业 ,把竞争不能实现资源最优配置的行业称为非竞争性行业。非竞争性行业适宜国有企业 ,这已得到国内外学界的公认。因此 ,所谓国有企业问题就是国有企业能否在竞争性行业生存的问题。对此 ,学术界存在两种相对立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国有企业在竞争性行业中不能生存 ,国有企业要逐步从竞争性行业中退出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国有企业…  相似文献   

11.
国有股减持的战略构想与具体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能强 《新视野》2001,(3):27-28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关于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在强调国有经济控制力的同时,把国有经济的功能定位于控制力、影响力、带动力;除国有经济需要控制的具体领域之外,允许部分上市公司有条件地减持国有股,所得资金用于企业的改革与发展。上述重要论述从战略高度提出了国有股的减持,国有资本除了在国家必须控制的行业和领域(三种行业、两类企业)保持垄断和控制地位以外,将逐步退出一般性竞争领域。“退”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国有股的减持。 国有股减…  相似文献   

12.
一、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来确定国有经济的比重和分布。国防性、垄断性、公益性或特殊性的行业,国家可独资为主;关系国家经济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家以多种形式参与,或控股,或参股,但保持控制力;一般竞争性、赢利性行业,国有经济比重要进一步降低,甚至退出。 二、国有企业应当是能起到社会效益,如果仅仅是经济效益,可以让其它所有制经济去搞。国  相似文献   

13.
国有企业改革需在宏观层次突破 董辅礽指出,国有企业的改革应分为两个层次来考虑和进行,一是宏观的层次,二是微观的层次。 改革国有企业是为了从整体上发挥国有经济特有的、难以为非国有经济特别是非公有经济替代的功能。但当人们仅仅从微观层次考虑国有企业的改革时,往往要求国有企业都能盈利,认为这样才能为国家财政收入提供可靠的保障,才能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如果让国有企业从竞争性部门退出来,主要在公益性、政策性和关系国家和社会安全的部门保留和发展,那岂不是会削弱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  相似文献   

14.
加入WTO和党的“十六”大的胜利召开,为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提供了新的背景。在国有经济退出竞争性领域的过程中,应把握有利的时机,确定合理的退出程度,选择恰当的退出方式,加快国有经济退出的步伐。  相似文献   

15.
张玉明在1998年第2期《复旦学报》撰文指出,国有资产适当“退出”,所得资金投入到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产业,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是合理的。但有人认为国有资产应从竞争性行业全部“退出”,而全部进入不盈利的基础产业,“让利于民”,国有企业只为社会提供公共物品。这种观点有明显的片面性。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主导地位,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承担着国家收入的重要任务,而且国有资产大多存在于竞争性行业中(56.6%)。  相似文献   

16.
在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对于国有企业进行战略性改组中的有进有退原则存在不同的理解,其中有一种观点认为国有企业不分优劣、不论盈亏,都要从竞争性领域退出来,让位于民营企业,即所谓的“国企退出论”或“国退民进论”。其实,国有企业与其它国有企业一样都应该是进优退劣。  相似文献   

17.
河北省采取“一退出、三放开、三支持”实现民营经济“三为主”的发展措施,大力支持非国有经济发展。“一退出”就是国有资本要逐步从一般竞争性行业退出。“三放开”,即:有资本需要退出的行业和企业,放开让民营经济进入或进行置换;对需要国有资本控股的企业;放开让民营经济参股;凡允许外资进入的领域,放开让民营经济进入。“三支持”,即:支持民营大公司大集团在一般竞争性行业中挂帅;支持民营企业在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协调发展;支持民营企业在第三产业中国家不控制的领域加快发展。“三为主”是在各市县内以发展民营经济…  相似文献   

18.
当前,县(市、区)国有企业发生了五大变化:国有企业从多数竞争性行业中退出;国有经济在整个区域经济中不再占据主导地位;国有企业承担的一些行政职能基本消失,经济组织特性更趋明显;国有企业关停并转的机制初步形成,政府不再  相似文献   

19.
企业主体性、产权制度与国有企业改革●江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无疑是最主要的市场主体。而企业中的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中的首要代表,在目前国有企业普遍存在运行低效率问题面前,有一种观点主张“国有企业退出论”:完全退出竞争性行业和部门,只在提供公共产品和具...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这是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的客观要求,也是推动、促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正确抉择,其意义重大而深远。由于历史的和体制的原因,我国国有经济布局方面的主要问题是过于分散,几乎分布于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和领域,包括本可不由或不应由国有经济进入的行业和领域。从表面上看,国有资产分布广泛,国有经济无所不在,实际上这种国有经济遍及一切行业和领域的"大一统"格局,既不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也不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