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I.引 言交际行为不仅包括言语交际行为 ,还包括非言语交际行为 ,两者相结合组成人类完整的交际系统。非言语交际是通过使用不属于语言范畴的方法来传递信息的过程。他包括使用语言和文字以外的一切传递信息的方式 ,如身体动作 ,面部表情 ,触摸行为 ,声音暗示 ,穿着打扮和其他装饰等 ,甚至没有表情的表情 ,没有动作的动作 ,都是非言语交际的有效途径。 (胡文仲 ,1994 ;341)言语交际与非言语交际在人们交际过程中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 ,当两者在同意场景出现时 ,非言语交际则具有信息性和功能性二重特点。本文探讨非言语交际在文学作品中对言…  相似文献   

2.
口试在中国外语界起步晚。滞后的原因是测试效度难以保证。此外,客观上,适合于大规模的口试任务本身的设计也有很多难度。当前,英语专业四、八级口语(口译)测试实践存在着一些值得商讨的方面,其中,核心问题是测试效度。对口试性质和特征的正确把握至关重要,它将涉及到我们对试题设计、考试形式、评分标准等一系列因素的考虑。在评分标准上,口语评价的标准不是完全看语法、语音,而是要看交际效果和交际效率,应以语言交际的衡量指标如流利性、准确性和得体性、语音及语言交互能力和交际策略等来决定。以录像口试代替录音口试或直接面试是一种较好的解决办法。通过录像,考官不但可以评定考生的言语交际能力,还可以观察到考生语言以外的非言语交际,打分更合理、全面。除了分数或等级外,口语测试的结果应该提供对学生英语交际能力主要方面的详细描述与测评,这样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练习提高,老师可以确定调整口语教学的重点,社会用人单位也可以根据这些详述挑选人才。  相似文献   

3.
言语行为通过说话行事,任何语言交际都涉及言语行为。本文阐述了言语行为的基本理论,分析了言语行为在餐厅用语中的体现及应用,进而讨论了人们如何在餐厅语境中实现交际意图,并达到以言行事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人类的言语活动是要遵循一定的原则的 ,不同时期的语言学家对这些原则进行了总结 ,提出了诸如合作原则、礼貌原则、言语配置的经济原则等等。本文从人类交际活动中的言语配置进行分析 ,并结合语言教学的实际 ,提出语言教学中言语合理配置对教学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意义 ,并对教师言语的配置策略进行归纳 ,以为语言教学的实际服务。  相似文献   

5.
杜晋丰 《政法学刊》2000,17(1):43-47
警方陈告是一种重要的警察言语交际类型。关于警方陈告的研究是警察言语交际理论的一个新课题,对警方陈告这一重要言语交际现象作学理界定、分类和意义阐释,是十分必要的。这既对理论建构有重要意义,也对操作实践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6.
一、模糊语言的内涵及其研究意义 语言,既是人类思维的工具,又是重要的特殊交际工具。伟大导师马克思曾说过“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人们利用语言观察社会,了解人生,认识事物,分析规律,判断是非,论证曲直;利用语言来表情达意,交流思想,达到相互沟通,增进了解。语言是一个由词汇、语句、语意、语法、语音、语气、语境等多种成份构成的综合体系。在有文字的社会里,尽管由于人们所住地域  相似文献   

7.
法庭调解话语与权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世纪西方哲学的语言转向以来,哲学家和语言学家们越来越不满足于只把语言视为思维工具和交际工具,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语言与权力的关系以及语言对社会过程和个人生活的干预作用。例如批判语言学家福勒(Fowler)等人在《语言与控制》(language and control)一书的序言中也提出,语言运用不仅仅是社会结  相似文献   

8.
语境分析     
1.0.术语、定义及其它1.1.英语contjext一般译作汉语的“语境”或“上下文”。由于缺乏严格的限定,它经常用于两种不同但又互相联系的意义。其一,指某一语言片断中各语言单化的相互制约关系;其二,指与言语行为有关的各种因素所构成的交际情境,它包括说话人、听话人,他们  相似文献   

9.
作为广告商与消费者之间一种特殊的言语交际活动,广告业已成为现代生活不可或缺的元素。广告语篇,尤其是主体语言中文中嵌入英文的广告语篇越来越普遍。研究以都市类报纸上的中英文语码混合广告语篇为语料,以标记模式为理论框架,调研都市类报纸中英文广告语码混合现象。英语语码句法范畴主要为短语、小句和英文字母;其中短语主要为名词短语和动词短语。e、spa、PK为使用频率较高的英语语码;它们既传递和告知受众特定产品或服务的信息,又使语篇平添了时尚、高雅、创新、更易吸引眼球等社会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0.
非言语行为作为一种交流方式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包括面部表情、身体行为、声音、说话方式以及其他生理变化.侦查活动中,侦查员可以通过识别案件相关人员的非言语行为来识别他们是否说谎,利用非言语行为来为侦查工作服务.  相似文献   

11.
汉语新的词缀化倾向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语言作为社会必要的存在条件,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它一方面对社会有绝对的依附性,另一方面,它对社会的发展有应变性。它要适应社会的变化的交际需要而不断地演变和发展。语言的演变和发展,首先是在语言的词汇里反映出来。在语言三个要素中,相对于语音、语法两个要素,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最敏感的要素,“几乎处在经常变动中”,它  相似文献   

12.
本文试就人民法院的审判人员接待来访的语言技巧作一些议论,以提高接待来访的质量。一、一般定义本文所指的语言技巧是人民法院的审判人员,在接待来访中掌握和运用语言进行口语表达的能力。语言作为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审判人员接待来访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13.
语言的使用是语言使用者不断作出语言选择的过程。语言交际中语言变异现象十分普遍,它既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更是一种交际策略。广告语言是最不“规范”的语言。语言变异是广告语言的主要特点之一。本文从语音变异、词汇变异、句法变异、语义变异、书写变异等五个方面探讨了广告语言变异的袁现形式及其语用目的。  相似文献   

14.
从语用学角度看幽默效果的产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幽默是一种言语的艺术。它的产生一方面离不开语言本身的内在规律,另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语言在语境中的使用情况。幽默的产生和形成是说话者或作家故意违反Grice提出的"合作原则"的结果。对合作原则中一条或几条准则的有意违反,会造成主观意图与客观效果相悖逆,这正是造成幽默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话语理解是当前语言学,特别是话语分析学科中引入注目的研究课题。发端于六十年代中期的话语分析是一门关于语言使用的理论。其理论来源有三,即社会语言学,言语行为理论和篇章语言学。话语分析不同于以语言系统为研究对象的语音学,句法学和语义学,不仅仅是关于结构和意义的纯形式主义的语言学理论。它以日常言语为对象,结合语言使用的具体目的和环境来分析和解释语言的形式,意义和功能三者之间的关系,并依此建立语用学的一般原则。近几年来,随着相关学科之间的互相渗透和交融,话语分析已逐渐形成一个牵涉  相似文献   

16.
语言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一定时期的语言尤其是新词术语不仅是人们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集中反映,也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象征。本文就目前汉语傣译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谈几点看法,希望能够对新词术语傣译工作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7.
语言学研究的重点之一即为意义,包括字、词、句、篇的意义。为了研究方便,我们将个人所使用的语言视为"言语",而全体社会成员所共同遵照的,完全体现语言规范的,则称为"语言"。从意义研究的角度来看,意义就被区分为语言意义和言语意义两类。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的反映。法律概念,简而言之是对法律现象的本质属性的反映,这也是多数法学教科书中对法律概念的界定。本文认为法律概念不同于语言中一般事物的概念,他具有规定性、开放性和衍生性的特征。从训诂学角度而言,法律概念是一种处于不断构建中的概念,构建的因素包括社会的发展、技术的变迁。法律概念的定义不仅仅是语言层面的界定,更是对概念在当下社会形态中所代表事物的准确界定。  相似文献   

18.
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文业 《法制与经济》2010,(16):138-138,F0003
语言是社会生活中最普遍的交际工具,也是人们最常用的表达工具、交流感情的工具,是人类特有的交际手段。课堂教学语言是老师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以及师生之间情感交流和信息传递的工具,是教与学的一个桥梁与纽带,没有语言这个桥梁,课堂教学就难以进行。由于教师的主要劳动手段是语言,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课堂教学语言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掌握好这个工具,运用好这个工具,对于老师来说,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对言语交际活动 ,美国著名语言哲学家格赖斯提出的合作原则是保证会话顺利进行的基本原则。但在实际的言语交际中 ,为什么人们常常故意违反合作原则使用间接语言呢 ?利奇提出的礼貌原则“援救”了合作原则 ,利奇的礼貌原则可简略地理解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把礼貌的信念或惠及他人的信念的表达提高到最大的限度”或“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把不礼貌的信念或损及他人的信念的表达减弱到最低限度”。根据英国文化特征 ,利奇将礼貌原则划分为六类准则 ;每类包括一条准则和两条次准则 :A得体准则 :减少表达有损于他人的观点。a)尽…  相似文献   

20.
王卉 《政法学刊》2011,28(3):49-53
犯罪隐语是一种涉嫌犯罪行为或自我保护的内部言语交际工具,蕴含着包括信息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在内的社会价值,在刑事侦查过程中具有鉴别犯罪嫌疑人的身份、发现犯罪线索、解决并案问题、预审讯问中可有效利用语言的力量及帮助我们科学管理、做好羁押、监管工作等作用,在刑事侦查中准确地破解犯罪隐语,是科学性很强的技术工作,在碰到不了解意义的隐语时,根据隐语语义相互之间的联系规律,及不同地区隐语的特点,用类推法辨析其含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