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出于命运还是由于选择?不管怎样,塞伽兰在1909年到中国去并非出于偶然。长期以来,他已对这次“独角兽的追求”作了准备。1905年从大洋洲回到法国后,他就表示要研究世界的另一方面面貌,并在1906年考虑到远东去。1907年完成并发表《忘记远古过去的人们》这部小说后,他就开始学习汉语。1902年对美国旧金山的中国城的一次访问,在他心中留下的印象,是他所见过的最难忘的  相似文献   

2.
巴特和中国     
罗兰·巴特于1974年到中国访问过三周,回国后在《世界报》上发表了《中国怎么回事?》,对中国和欧洲在风土人情,特别是人的气质方面进行了比较,他对中国的道学比较崇尚,但他又从其结构主义符号学观念出发,对同源于汉文化的中国和日本做了一些比较,认为中国是一个较少能指的国家,而认为日本是个《符号帝国》。  相似文献   

3.
《黛莱丝·拉甘》的主题结构冯寿农《黛莱丝·拉甘》(1867)是埃米尔·左拉(1840-1902)早期写的小说,他在创作这部作品期间,已经开始构思和酝酿自然主义文学理论。这部小说是他的自然主义实验小说的典型作品。他发表这部小说后不久就着手建造一座小说大...  相似文献   

4.
一李陆史 (190 4~ 194 4) ,原名李源禄 ,字台卿。“陆史”是他发表诗歌时用的笔名 ,发表评论时则常以“活”字为名。李陆史既是诗人 ,又是独立运动家和评论家。李陆史出生于韩国的庆尚北道安东郡陶山面原村里。他自幼随祖父学习汉文 ,在祖父开的普文义塾里学习了新学。 192 5年 ,他参加了大邱的义烈团 ,后游走于日本、北京等地。据说 ,192 5年他曾在北京士官学校学习 ,但证据并不确凿。回国后 ,由于受到 192 7年张镇弘义士爆破朝鲜银行大邱支行事件的牵连 ,入狱三年 ,收监号为“6 4” ,所以起“陆史”为号。他在从事独立运动时曾 17次入狱 …  相似文献   

5.
一、“一旦认识,亦即不被赏识”鲍里斯·维昂何许人也? 这曾是一个谜,即使是对法国人。1959年6月23日,根据他的小说《我将去你们坟上吐唾沫》改编的电影摄制完毕后在内部试映时,维昂猝然昏厥,几小时后便与世长辞,终年三十九岁。维昂之死并未在法国引起震动,实在是因为有许多人并不了解他。有人得悉他的死讯后说:“哦,鲍里斯·维昂,我知道,不就是那个爵士乐小号手吗?十几年前他发表过一部小说,小说里充斥着暴力、色情。他还硬说这只是一位初出茅庐的美国作家的作  相似文献   

6.
董艳丽 《法国研究》2004,(1):220-225
《茫茫黑夜漫游》(Voyage au bout de la nuit)是法国著名作家路易-斐迪南·塞利纳(Louis-Ferdinand Céline,1894-1961)于1932年发表的第一篇小说。这部惊世骇俗的作品一问世,就在文坛激起了千层浪。荣获当年的雷诺多文学奖(prix Renaudot)。虽然路易-斐迪南·塞利纳先生的《茫茫黑夜漫游》最终没能获得龚古尔文学奖,但事实上广大的读者早就已经把这个奖项颁给了他。  相似文献   

7.
作为日本战后文坛的一位重要作家,开高健不同于战后其他作家;他放眼社会,针砭时弊,给世人以深思及启迪,走出了一条与传统的“私小说”完全不同的道路。代表作之一的《恐慌》发表于1957年,正值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前夕。处于大动荡时期的日本社会亟需能够从正面直视并描写社会实态的作家,开高健的《恐慌》正好回应了这一时代要求。探讨主人公俊介的积极、妥协、抗争、精明等诸种性格因素,分析社会转型时期人们普遍存在的躁动不安、无所适从的心理特征,揭示作品的主题亦即集团中的个人和官僚体制的腐败,从而发现开高健作品所蕴含的鲜明时代特征和现实批判意义。  相似文献   

8.
基于中国东北文学与日本文学关系研究的大前提,对日本文学中关于以中国东北(主要指伪满洲国)为题材的作品予以界定,大致可概括为以下三种类型:1.日本作家以不同身份在中国东北生活期间所著述的文学作品;2.日本作家以各种理由来中国东北短暂滞留期间撰写的作品;3.日本作家在归国后,基于在中国东北的经历或体验,所著以中国东北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在后一类作品中,较早问世、且具有一定影响者,首推长谷川四郎的《张德义》。短篇小说(张德义)发表于1952年第8期的《近代文学》,后收入作品集《鹤》。小说根据作者的切身经历,以日…  相似文献   

9.
1953年开始发表的《时间》,是日本战后派代表作家堀田善卫直接描写南京大屠杀的长篇小说,这是日本文学史上第一部、恐怕也是日本同类题材中唯一的一部长篇作品。文章以此为文本,着重分析经历了战争一代的日本知识人对于以南京大屠杀为重要场景的近代日本侵华战争和中日关系的认识。原本几乎与中国无缘的堀田,战争结束前后将近两年的上海经历,促使他对中日关系开始了痛苦而深刻的思考。《时间》便是他这一系列思考的集大成之作。这部作品,高度凝聚了这一代有良知的日本知识分子对于过去的战争、中日关系和东亚命运的沉痛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195 8年 ,克洛德·莫里亚克出版了一部重要的“反文学”( alitt rature)理论著作《当代反文学》。他创造的“反文学”这个术语概括了“新小说”、荒诞派戏剧以及所有摒弃传统写作风格的文学创作。这部论著在文学界产生了巨大反响。其影响力远远超过了作者自 1 938年起陆续发表的其他文学理论作品 ,如《地狱玄学之介绍》、《安德烈·布勒东》、《与安德烈·纪德的谈话》、《今日的人与思想》、《爱巴尔扎克》以及《年轻的电影文学》等。 1 96 9年 ,《当代反文学》得到修订和再版 ,它与作者的另一部重要论著《从文学到反文学》构成姊妹作 ,使得“反文学”的概念更加深入人心。今天文学批评家们在使用“反文学”这个词的时候 ,几乎没有人再对它的意义和起源作任何解释了。克洛德·莫里亚克不仅是一位举世闻名的“反文学”理论家 ,而且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反文学”实践家。除了发表四卷本“反文学”小说《内心对白》和多卷本回忆录小说《静止的时间》,他还写过“反文学”戏剧《对话》和具有较高研究价值的“反文学”电影剧本《遗忘》等等。在《当代反文学》( 1 96 9年版 )这部论著里 ,克洛德·莫里亚克对卡夫卡、贝克特、亨利·米肖、巴塔耶、罗...  相似文献   

11.
张佳玮 《新民周刊》2017,(11):106-106
2015年秋天,我开始翻译《查特莱夫人的情人》。然后,注意到了一些有趣的细节。众所周知,1928年,D.H.劳伦斯去世前两年,出版了《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他最后一本大部头小说。小说最初在佛罗伦萨印刷,1960年才得以在英国公开发行——那是劳伦斯逝世三十年后的事了。至于此前此后,被禁被删改引发的轩然大波,  相似文献   

12.
张英 《新民周刊》2024,(2):46-51
<正>王家卫就说我:老金你真是亏,你这个《繁花》,那么多故事,换一个人能写好几部作品了。这是王家卫的原话。我当时回答他说,我是不考虑这个的,我就是要把小说做到最好就好了。这个想法和别人不大一样。根据金宇澄小说《繁花》改编、由王家卫执导的同名电视剧正在热播中。时间回到2013年11月,小说发表才半年,王家卫已经主动找到了金宇澄。后来金宇澄回忆起这段经历格外感慨:“当时上海有一些同行还不知道这本小说,  相似文献   

13.
孟晖 《新民周刊》2022,(13):122-122
近日得空,我重温了萨克雷的《名利场》。《名利场》发表于1847年,小说的真正主题是刻画19世纪上半叶英国新兴资产阶级的庸俗,但,作者以纵横驰骋的自如笔法展示了该阶级兴旺其中的环境,展示了大英帝国在那一具体历史阶段的特定国情。于是,读者可以选择不同角度切入,在今天,仍然可以获得新鲜的感受。  相似文献   

14.
一绪论 沈连洙(1918~1945)是日本强占时期满洲地区的一位朝鲜诗人,直到近几年才被学界所了解、研究. 沈连洙1918年出生于韩国江原道江陵郡镜浦面兰谷里一户农家.为了摆脱贫困的命运,沈家在沈连洙出生后先后迁徙到苏联的符拉迪沃斯托克和中国的黑龙江,后定居于吉林省龙井市.  相似文献   

15.
195 8年 ,克洛德·莫里亚克出版了一部重要的“反文学”( alitt rature)理论著作《当代反文学》。他创造的“反文学”这个术语概括了“新小说”、荒诞派戏剧以及所有摒弃传统写作风格的文学创作。这部论著在文学界产生了巨大反响。其影响力远远超过了作者自 1 938年起陆续发表的其他文学理论作品 ,如《地狱玄学之介绍》、《安德烈·布勒东》、《与安德烈·纪德的谈话》、《今日的人与思想》、《爱巴尔扎克》以及《年轻的电影文学》等。 1 96 9年 ,《当代反文学》得到修订和再版 ,它与作者的另一部重要论著《从文学到反文学》构成姊妹作 ,使…  相似文献   

16.
一九○七年(明治四○年)夏目漱石创作了小说《虞美人草》,女主人公藤尾因为要按照自己的价值体系选择结婚对象而最终死去。小森阳一先生将她的死归结为"同《明治民法》再次强化的近代家父长制以男性中心的社会体系全体为敌,因此漱石不得不杀掉了她。……漱石通过以后的小说,从女性的侧面不断质问近代家父长制对家族的压抑。"① 漱石于大正元年(一九一二年)至大正二年发表的小说《行人》通过让"叙述者"二郎诉说一郎和阿直的故事,反映了高尚的近代知识分子一郎的苦恼、焦躁与不安。在深刻刻画一郎  相似文献   

17.
亚当·沙夫教授生于1913年,曾任波兰统一工人党中央委员,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研究,发表过多部著作。50年代的不少著作曾是当时高等学校的教科书。60年代因发表《马克思主义与个人》,被批判为修正主义者,80年代初又在国外出版《处在十字路口的共产主义运动》一书,再次受到批判,并开除出党。波兰制度发生剧变后,沙夫教授不但恢复了党籍,而且被一些政治组织誉为“思想之父”。波兰统一工人党解散后,他再未参加任何政党,但始终认为自己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他说:“如果我有第二次生命,我仍将选择这条道路。” 本文是沙夫教授1995年底在波兰出版的新著:《困惑者记事》的片段摘译,标题和文内小标题为译者所加。 沙夫的观点仅仅是他的一家之言,本刊发表的目的是供学术界了解和研究之用。  相似文献   

18.
《阿道尔关》是法国文学史上的一部著名的中篇小说,它的作者贡斯当是十九世纪初期法国杰出的政论家和文学家,夏多布里盎曾把他列为法国最早的浪漫派作家之一。其实,作为文学象的贡斯当,其小说创作实在有限,就目前所知,他只给我们留下了《阿道尔夫》《瑟茜尔》和《红色笔记本》三部小说,其中后两部还是没有完成的作品,而且有些评论家  相似文献   

19.
蓬梯尔博士是法国伊斯兰问题专家。毕业于法国陆军学校,历任法国驻伊朗、利比亚大使馆武官和阿尔及利亚总督府军事长官。一九八三年九月他访问日本,在《每日新闻》上发表了有关苏联伊斯兰民族问题的谈话,摘译如下。苏联有100多个  相似文献   

20.
一、前苏联的退休制度 十月革命胜利后,苏联先后颁布了《劳动者社会保障条件》(1918年)、《退休金条例》(1928)等社会保障法规。苏联宪法明文规定:苏联公民在年老、患病、全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以及失去赡养者的情况下,享受物质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