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村民自治制度更加完善,农民民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是农村改革发展的一项基本目标任务。近年来,丰县面对农村的新形势、新情况和新问题,本着以人为本,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深入开展了以“察民情,解民忧,帮民富”为主题的民情民意访谈活动。每季度组织镇村干部与群众面对面召开一次民情民意访谈会,  相似文献   

2.
敦煌市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推广实施的“民情流水线”工程,紧紧围绕国际旅游城建设,通过不断加强社区党建工作,提升社区服务功能和管理水平,进一步深化拓展、丰富完善了“民情流水线”工程的工作内涵和外延,有力推进了全市社区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党群干群关系是最广泛、最基本的社会关系。营造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和前提,它对于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推动党的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中共杨浦区委基于对现状的充分分析和理论思考,于2005年年初推出“一线工作法”,其基本内容是:“知民情,情况了解在一线;解民忧,问题解决在一线;暖民心,感情融合在一线;听民意,民主决策在一线。”  相似文献   

4.
日前,笔者到一个知名度很高的乡调查。乡官们的介绍博来阵阵赞叹,可走访一批农户,情形却遇然不同。不由为重“知名度”,轻“知民度”而忧。提高“知名度”无可非议,但问题是,一些地方为建设“门面工程”牵扯了大量精力,名声虽远扬了,而本地百姓的生产与生活、苦与乐,则很少有人过问。由于“知民度”低,体恤民情、爱惜民力,成为“纸上谈兵”;群众对不正之风怨声载道,干部们也全然不知。重视民情民意,提高“知民度”,远比提高“知名度”艰难。它需要坚持不懈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需要勤看,善听,看反映民情的报表、材料…  相似文献   

5.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开展以来,广大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满腔热忱地深入基层、走进群众,体察国情民情,反映火热实践,给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带来一股清新务实之风,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一是领导带头、组织有力。各地区各单位认真落实中央要求,把“走转改”活动作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重大举措,摆在重要位置,强化组织领导。  相似文献   

6.
瞭望哨     
《瞭望》1998,(52)
可贵的《民情日记》浙江晓冬有消息说,浙江嵊州雅璜乡32名干部都有一本《民情日记》,《民情日记》成了反映群众呼声最直接的渠道。他们串百家门,记百家情,解百家难,受到农户的欢迎。《民情日记》之所以连民心,可贵之处在于“落脚点”实在,具有广泛的群众性、直接...  相似文献   

7.
“民情流水线”工程,是兰州市社区党建工作中形成的以民情受理、限期办理、公示反馈、跟踪监督四道程序依次运作、协调解决群众实际问题的流水线工作方式,是立足察民情、晓民意、解民难、排民忧、聚民心,不断增强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的服务型党建模式。在实施“民情流水线”工程中,兰州市在坚持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丰富,并将这一服务群众的党建模式向农村党组织延伸,努力提升农村党组织服务发展、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着力打造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  相似文献   

8.
时下.有不少领导,“官位”不大,“官味”却依。吃穿住行,大讲派头;下级面前,哼哼哈哈。故作姿态;对待工作,高高在上,不察民情、对这种有“官味”的官,人民群众极为反感,严重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了、“官味”的风行,原因不外乎有二,其一是领导者本人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其二是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助长了一些干部的错误思想的滋生.对此,领导者首先要提高其认识觉悟,摒弃腐朽思想,社会主义社会的干部只能是人民的公仆,而不是作成作福的“官老爷”。平易近人、艰苦朴素、轻车简从、和群众打成一片是我们党…  相似文献   

9.
《组织人事学研究》2012,(4):F0003-F0003
为了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转变干部作风,破解民生难题,推进科学发展,陇南市委组织部创新工作理念,在全市大力推行“民情柔性服务”,以计算机和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将领导干部、支部和贫困群众及农村、社区等相互独立单元联成一体,以民情信息收集处理信息中心为核心,构成了一个覆盖全市、完整有机的民情柔性服务系统,不断提高各级党组织服务群众的应变能力,努力实现服务群众动态最优、效率最高、柔性最大。  相似文献   

10.
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我们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与“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进一步深化和拓展“民情流水线”工程,使基层组织得到了新的加强,服务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二十多年前,邓小平同志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著名讲话中指出:“一个革命政党,就怕听不到人民的声音。”这句话虽是从发扬民主、解放思想的角度讲,但联系当前党群、干群关系中存在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我们仍能从中获得深刻的启示。   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听民音、察民情、顺民意,是保持党的先进性,使我们的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本保证。无数事实都充分说明,真正倾听人民的声音,较好地代表人民的利益,党的事业发展就顺利;反之,就会遭受挫折和失败。现在,改革已进入新一轮攻坚,“十五…  相似文献   

12.
郑黎 《瞭望》2000,(33)
前不久一个星期天的清早,浙 江省委常委、宁波市委书记 黄兴国偕市委办公厅一位工作人员,以普通乘客的身份,花了整整半天时间,一连打了七辆“的士”车,跑了大半个宁波城区,了解出租车的服务情况,听取司机对市委市政府的意见、反应。 知情人说,“微服打的察民情”是黄兴国习惯的一种工作方法,而且在港城宁波,市委市政府的其他领导只要有机会,都愿坐坐“的士”,与“的哥”、“的姐”聊聊天,了解民情倾听民意。他们认为,满街穿梭的出租汽车,折射出一座城市及居民的素质、品位与格调,是城市形象窗口和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标识,…  相似文献   

13.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杂志社: 九月十八日的来信收悉,阅后倍感亲切,深受感动,感谢杂志社领导和同志们对我的鼓励和鞭策。常青总编带队到盘锦调研,深入老百姓家中了解情况,对《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杂志社“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实际行动,我表示由衷的敬佩。如果我们的新闻工作者都能做到真的“走转改”,党的声音就会更有效地传达到基层,就会有更多、更生动、更精彩的体贴民情、反映民意、崇尚科学、倡导文明的新闻宣传与广大读者见面。  相似文献   

14.
“民情流水线”工程是发源于基层,在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形成,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推广,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拓展,坚持以党的建设为龙头,以服务居民群众为核心,以构建文明和谐社区为目标的一项民心工程。兰州市通过在七里河区西湖街道的试点,大力实施“民情流水线”工程,凝聚社区党员群众,整合社区各类资源,规范街道社区工作,  相似文献   

15.
刘琨 《求知》2005,(12):22-24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确立为“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从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六个方面对和谐社会建设做出全面规划。这是党中央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基于对国情民情的深刻分析作出的重大部署。近年来,和平区委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人手,在构建和谐社区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得到了一些启示,推动了和平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16.
曾志杨 《党政论坛》2011,(13):64-64
社会管理工作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于是我们提出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要使这一领导格局切实发挥其作用,我以为做到“为官的体恤民情,为政的各负其责,为民的履行义务”则是关键。  相似文献   

17.
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是我们党了解国情、社情、民情,制定政策,做好工作的重要经验,也是我们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方法之一。在相当长一段历史时期,我们党十分强调深入群众,蹲点调查,无数党的工作者深入基层,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在人民中留下了佳话。直到今天,不少群众还满怀深情地回忆起当年曾和他们同吃一锅饭,同睡一个土炕,同在一块土地上劳动过的“老张”、“小李”、“王同志”。但这种蹲点调查的好作风、好方法,在我们着力动员全民族力量振兴中华、建设四化的新的历史时期,却被许多同志忽视了,丢掉了。现在,人民群众普遍反映,上级领导和“公家同志”少见了,“走马看花”也很少做到了,农民不认识乡长的现  相似文献   

18.
王剑 《党政论坛》2008,(5):15-16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实现社会公平从初次分配开始,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部注重公平问题,这是对党的十六大所提出的“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的分配原则的进一步完善和调整,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反映了党对收入分配公平的关注,体现了执政党对当前国情民情的深刻认识。  相似文献   

19.
袁浩 《党政论坛》2012,(11):63-63
李源潮同志指出“领导干部要带头到群众中去,到矛盾多困难大的地方去.听民声、知民情、解民忧”,不仅是一种善意提醒,更是一种殷切希望。为进一步推动干部下基层工作深入开展、取得实效,笔者走访了一些基层群众,了解到当前广大群众在这方面至少有“五盼”。  相似文献   

20.
李岭松(胜利油田胜利采油厂党委宣传科):网络是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舆论散播扩张的“放大器”,反映民情民意的“互动台”。加强“网络问政”是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