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戴玉 《南风窗》2013,(18):15-15
若对"权力在民"没有异议,舆论权力与政府权力就可进行多番并提:都需要一个"民众赋权"的过程,都关涉大小具体事务的处理,都具有不小的"强制力",以及维护自我权力运行的排他机制。权力本身并非是固定不变的,它其实一直在流动。常规媒体机构或曾暂时掌控舆论权力,但新技术已经让舆论权力向新的舆论载体转移。其间,旧有舆论权力由国家机关直接赋予,新的舆论权力则由民众"直选";权力的新旧代理人必然产生激烈的冲突;舆论权力的转移是悄然发生、非正式操作的,并不存在制度设计和公平保障,舆论权力也难以逃脱权力的阴暗面。决定由谁来充当舆论权力代理人的"赋权"斗争非常惨烈,而且在权力最初转移时,法律惩戒和道德规范一般不会及时跟进。买粉丝、造谣、炒作、相互攻击等,就发生在这一通过"博眼球"、"受关注"来获得"舆论  相似文献   

2.
共治威权与法治威权——中国政治发展的问题和出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三十年来,中国的政治经历了从"家长式威权体制"到"共治式威权体制"的转变.中国政治发展的现实选择是法治式威权体制.在发展的路径上,可以县级政权改革为突破口.建立自治性县政体制,改变目前的权力来源和责任体制;以强化国家的法制为基础,建立司法制衡制度,重构民众对国家权威的认同.  相似文献   

3.
当前,"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同。为了更好地指导周边外交以及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应以"命运共同体"为视角,对周边外交进行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本文在梳理"命运共同体"理念与中国特色周边外交理论有机联系的基础上,分析"命运共同体"视角下周边外交理论的思想和理论基础,进而对构建"命运共同体"视角下的中国特色周边外交理论进行了初步探索。这个理论应以"利益—责任—规范"为维度,构成一个三位一体和稳定的理论框架。其中"利益"是前提条件,"责任"是应履行的义务,"规范"是应遵守的价值观及制度,三者互为条件、相互制约,共同指导周边命运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石勇  赵义 《南风窗》2012,(14):38-39
《尚书》曰: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又有语曰: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国家权力和社会的关系、基层官员和民众的关系,始终是一个国家的政治—社会结构是否稳定的晴雨表。原因似乎很简单:上层和中层的权力,和意识形态、制度、法规一样,与社会、民众的关系是抽象的,而基层权力,则直接和社会、民众打交道,它如何对待后者,具体地、现实地决定着后者对整个国家权力的反应。几千年来,中国历代王朝,不断地重复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老套故事。而基层权力的失控,官吏对民众的侵害,总是它的一个制度性后果,一个引燃社会炸药的因素。它像噩梦一样纠缠着每一个王朝。  相似文献   

5.
构建责任政府的理论分析: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西方近代政治发展的产物,责任政府构建在"主权在民"和代议制民主基础之上,且与现代宪政民主思想紧密相关。即应以"对谁负责"、"如何负责"为逻辑线索建立责任政府。从这一逻辑出发探寻,我国责任政府构建中主要存在主权者问责虚化、权力机关问责矮化、法治层面存在缺陷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必须通过完善主权者问责,加强权力制约和法治等途径来形成与强化责任政府建设的推力和保障力。  相似文献   

6.
<正>中共十九大胜利闭幕后不久,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建设美好世界:政党的责任"为主题的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于2017年11月30日至12月3日在北京盛大开幕,来自120多个国家的近300个政党和政治组织领导人共600多名中外代表应邀与会。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对话会开幕式,发表了题为《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的主旨讲话,就"人类需要怎样的命运共同体?中国共产党将怎么做?全球政党该怎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民众越来越熟练地发起抵制、收回投资、游说立法并发起社交媒体攻势,他们越来越多地影响企业的经营和战略决策,从而构成了对今天庞大的私人权力的制衡因素。今天世界各地正出现两大权力转型。首先,企业权力相对于政府不断扩大。其次,普通民众的影响力也不断增加。这些看似矛盾的变化同时发生,这又意味着什么?无疑,企业的权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大。未经公众选举的人越来越多地控制我们的日常生  相似文献   

8.
分解"一把手"权力的过程,同样也是把问责搞清楚的过程。而要界定清楚责任,不仅要公布权力清单,权力运行的程序也应当是透明和公开的,这样问责才会有的放矢。近年来,党政正职领导(俗称"一把手")腐败行为愈发引起重视,有人甚至把市县委书记列为廉政高风险岗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再度强调,  相似文献   

9.
《工会博览》2005,(18):72-72
有人说,爱情的保质期只有18个月。在这一年零6个月之后,你和他之间难道只剩下对彼此的义务与责任?你一定不希望你们之间美好的爱情就这样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吧?不妨使用下面的方法为爱"保鲜":  相似文献   

10.
石勇 《南风窗》2013,(21):6-6
杀死两名城管的小贩夏俊峰,国庆前被执行死刑了。是否正义,存在着很大的争议,表示遗憾和反对的声音不小。可以肯定,对于中国的很多事情来说,这并不是结束,也许还只是一个开始。透过夏俊峰的命运,思考权力、民众、法律的关系是必须的。但马上又有人借这个事,兜售早就超出此语境的"废除死刑论"。观点有两个:A、反对杀人,因此代表国家意志的法律也无权利杀人,即死刑在道德上是错误的,应该废除;B、  相似文献   

11.
国是     
《南风窗》2016,(8)
正反腐∣Anti-corruption【纪检头条】无论党委还是纪委,谁不落实责任就问责谁浏览中央纪委网站,许多违纪党员干部被通报了,后面还"跟着"他领导的大名。党员干部违纪,为啥领导也被问责?因为权力和责任是对等的,有权必有责,失责必追究。具体出现什么样的问题,会被问责?简单说,失责必问。具体说,对党的领导作用没有发挥、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走了样、管党治党不严不实、选人用人失察、发生严重"四风"和腐败问题、  相似文献   

12.
卢棱的政府分类法的依据是什么?他是怎样划分政府类型的?谷春德、吕世伦两同志在他们合编的《西方政治法律思想史》一书中有这样的论述:"卢梭根据掌握国家权力的人数的多少,把政体区分为民主制、贵族制和君主制三种。第一种是民主制:国家权力(主权)掌握在全体人民或大部分人手中,多数的公民都是行政官而不仅是个别的单纯的公民。……第二种是贵族制:国家权力(主权)掌握在少数人中,由少数组成政府……第三种是君主  相似文献   

13.
正进场10天,完成A1办公楼机电地下部分综合排布BIM深化出图;75天的时间,完成77605平方米的机电结构预埋任务;358天,完成A1办公楼机电各项系统的调试工作;从2016年10月入住北京城市副中心项目开始,他一路与时间赛跑,带领着21名管理人员创下一系列施工"奇迹"。他就是何攀,北京城建二机电公司经理。说起何攀,许多人都会问"何许人也?"但在北京城市副中心项目的 400家分包单位中,他却是小有名气。何攀带领的北京城建二机电公司团队在A1办公楼机电排水、电气、通风系统分包工程中,连续三次蝉联总包劳动竞赛的第一名,以  相似文献   

14.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人为世界未来发展勾画的伟大蓝图,是解决现代文明发展所面临问题的中国方案,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型现代文明形态的具体表现。为了促进世界发展遵循人类文明发展的内在规律,使各国广泛接受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就要进一步提升中国外交话语权。而提升中国外交话语权,需要深入阐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价值内涵、理论体系和行动方案,从而在价值维度赢得话语性权力;需要在参与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过程中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融入其中,从而在制度维度赢得话语性权力;需要在构建全球伙伴关系网络过程中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贯穿其中,从而在组织维度赢得话语性权力。  相似文献   

15.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变革,我国的政治体制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从原来的权力与责任高度集中于中央,转变为决策权力相对分散到地方、政治责任仍高度集中于中央。这样的体制使我国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发展中出现了一系列严重的问题,需要我们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6.
《南风窗》2016,(3)
正"修正主义"学说冲击了"欧洲中心论",扭转了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人们只有在遭遇西方的殖民时才能被提及的命运。但是,"修正主义"仍旧无法摆脱显而易见的事实是,成功国家身上浓重的欧洲色彩,即现代世界的诞生来自"欧洲奇迹"的扩散。我是谁?来自何方?又将归于何方?这是人生哲学探讨的命题。我们身处的现代世界来自何处?这个世界又将走向何方?这是历史哲学探讨的命题。这样的问题也许难有答案。然而,当下中国与中国人  相似文献   

17.
本文的基本假设是,许多"天"灾实为人祸,是国家"越轨的"政治、经济决策和行动的直接结果。文章重点剖析土耳其近年来发生的三次大地震,通过查考突如其来的地震所造成巨大灾难的责任,探究国家权力、腐败、公司权力、一定限度内的有组织犯罪之间的动态关系。作者证明"责任、机会和压力"汇聚成国家犯罪,制造了地震灾难,包括大规模侵犯人权的事件。本文从人权的角度重新解释自然灾难,探索有关国家责任的主题。  相似文献   

18.
治理腐败的能力及成效是衡量一个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从权力监督的视角来看,一些国家治理腐败的特点主要有:以法律规范权力,厘清权力作用边界,规范政党组织及其活动,引领公共权力的良性运行;以权力约束权力,通过议会制度分权制衡,发挥党内监督、党际监督的约束功能,使权力行使受到有效制约;以权利监督权力,注重运用民众监督、新闻媒体舆论监督,打压权力腐败的空间。从这些经验可以看出,提高治理腐败能力,关键在于强化对权力的监督:打造完善的法律规范的笼子,善于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治理腐败;加强人大监督、党际监督和党内监督,增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能力,多管齐下治理腐败;畅通民众与新闻媒体监督渠道,通过网络反腐、微博问政等加强监督,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让民众参与腐败治理。  相似文献   

19.
公共空间在城市日常生活中有何功能?国家和地方精英多大程度上控制了街头和社区?改革和革命是怎样改变人们的日常生活的?在公共空间中,下层民众、地方精英与国家权力的关系是什么性质?在《街头文化》的开篇,作者王笛便提出了这些问题,而思考贯穿于全书上下,王笛的研究对象是187  相似文献   

20.
石勇 《南风窗》2011,(26):48-49,52
2011年的中国从"两会"出发,迅速展开两条路径。一条是努力体现政治文明,一条是解决"民生"。它们共同的目的地是召唤"人心",为执政,为政府权力寻找道德上的感召力。在努力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并且认为"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的时代,在符合民众期待迈出了一大步后,人们期待再继续前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