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由于历史原因以及战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联邦德国的极右翼势力不但始终存在 ,而且随形势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 ,尤其是自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极右翼势力不仅有愈演愈烈之势 ,甚至一度十分猖獗。因此 ,德国政府及社会各界与极右翼势力的斗争构成了德国战后政治文化的一个突出特点。本文在简短的历史回顾之后 ,着重介绍了德国极右翼的观点和学说、冷战结束以来德国极右翼势力的情况及其特点、德国政府针对极右翼势力所采取的对策。最后 ,文章分析了极右翼势力在德国长期存在的原因并指出了它未来可能的前景。  相似文献   

2.
孙中山革命30余年,期间曾出入日本18次,在日驻留近10年.在其30余年革命生涯中,孙中山与日本政府、军部显要,财界头目、大陆浪人,甚至一般平民建立了多层次错综复杂的关系.孙中山仰慕日本明治维新以来所取得的成就并试图利用日本与当时中国政府在华欧美列强势力的矛盾,以加快革命的进程.他通过与日本各界人士所建立的联  相似文献   

3.
德国大公司在华投资和合作前景广阔李长久德国大公司来华投资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良好、前景广阔。1992年以前的14年内,德国企业在华协议投资额累计只有5.4亿美元。自1993年以来,德国大公司相继增加在华投资,1994年,德国在华协议投资额达11.5亿...  相似文献   

4.
德国极右势力抬头及对在德中国公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俊峰 《德国研究》2007,22(4):28-30
2007年8月20日,德国东部小城米格尔恩发生一起性质恶劣的排外暴力事件,8名印度游客光天化日之下被当地极右分子围攻,竟无人制止.此次事件引发了德国公众关于德国极右势力抬头的讨论,各主要政党也为是否应取缔极右政党国家民主党(NPD)展开激烈辩论.本文试从深度挖掘德国极右势力抬头的背景及其对在德中国公民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刘立群 《德国研究》2006,21(1):21-25
本文主要从德国历史、战后两个德国政治文化的差异及其互动、极左翼和极右翼势力问题、和平主义运动及反美情结、融入欧洲作为德国政治文化的主流及其发展趋势等角度阐述和分析德国当代政治文化的脉络和特点。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在日本国内政治舞台上一直存在着一股极右势力,这股势力不断扩充力量,制造事端,干扰日本国内政治走向,影响日本对外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进入八十年代后特别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以来,随者日本国力的进一步增强以及冷战的结束和两极格局的瓦解,日本所处的内外环境到了明显的改善,这一变化客观上减少了对日本极右势力的束缚,拓宽了它们的活动空间,助长了它们力量的发展,扩大了它们的影响,从而推动日本政治向总体右倾,总体保守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主要行业外资进入行业整体情况有代表性的外资企业银行业  截至 2 0 0 4年 2月底 ,共有 19个国家和地区的 6 2家外资银行在华设立了 191家营业性的机构 ,其中 84家已经获准从事人民币业务。  全球排名前 2 5位的银行有近 2 0家在华设立了分支机构或分行。如英国的汇丰银行、渣打银行 ,日本的瑞惠金融集团、东京三菱银行 ,美国的花旗银行、德国的德意志银行等。保险业  截至 2 0 0 4年 1月底 ,共有 37家外资保险公司在华设立了 6 2个保险营业机构 ;保险业开放城市已经超过 10个。  荷兰国际集团、法国安盛、美国国际集团、日本第一生…  相似文献   

8.
庞文薇 《德国研究》2004,19(1):63-69
改革开放以来,德国企业到中国进行直接投资的数量始终保持增长势头,对中国经济发展起到了较大影响.德国对华直接投资中,多数都采取了组建合资经营企业的形式,其中当数德国大众集团在华建立合资企业的项目最著名.本文即按时间顺序,结合各个阶段中国和德国的经济投资发展状况,论述德国大众在华组建合资企业的战略步骤.并试图通过对德国大众在华建立合资企业的战略分析,引出其今后的发展趋势,使读者进一步对中德乃至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新纳粹是存在于今日德国的一股极右势力。它的极端排外、仇外和狭隘民族主义的主张及行为已引起全世界的焦虑。本文比较全面地介绍、分析了新纳粹势力产生的背景、概况以及德国政府反新纳粹的主要措施,所论足以引人深思。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 ,随着日本军事力量的不断增强 ,日本国内又出现了新一轮的修宪浪潮。日本右翼势力、政界、普通民众的推动以及国际势力的鼓励是促成日本修改宪法的几个重要因素。本文着重从这几个方面来分析日本修改宪法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如何在华投资成功?这是欲在中国市场有所作为的德国企业普遍关心的问题。本文从投资前的准备、中国市场与消费现状、德国公司的优势等方面对这一问题作了具体、客观的分析。作者认为:保证德国企业在华投资成功的前提条件是充分的准备工作,它应包括化相当的时间调查中国市场、了解投资的条件与机会,以及选择可能的合作伙伴  相似文献   

12.
日本政界的台湾帮与台湾的对日院外活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战后50余年来,日本政界始终存在着一股反共仇华、俗称"台湾帮"的亲台势力,他们虽人数不多,但能量不小,日本的对华及对台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其牵制和影响.文章较系统地分析了台湾帮形成的原因与背景,概述了其组织形态与现状,揭露了台湾当局为培植亲台势力而开展的不择手段的对日院外活动情况,对于研究未来的日台关系走向必有助益.  相似文献   

13.
叶隽 《德国研究》2006,21(1):60-64
本文详细探讨宗白华留德选择及其经历过程,尤其注重分析其留德期间对德国社会的不同体验,充分展现出作为留德学人的宗白华的丰富与多面性。  相似文献   

14.
肖刚 《德国研究》2001,16(3):14-19
联合国外交是战后日本和德国大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 ,冷战后两国均先后提出谋求加入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本文从国家认同、联盟关系、军事结构等角度对日本和德国的联合国外交进行了分析 ,探讨了其特点、相似之处及差别。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德国全民政党的绝对优势不复存在,而右翼民粹政党——选择党以及建制派小党的选票不断增多,德国政党格局碎片化趋势加剧。本文以分析德国选民群体为出发点,引入德语文献中的"政治环境"概念,描述不同"政治环境"类型的基本特征,观察近年来德国选民的政治价值取向和政党偏好变化;以2017年德国大选为例,从"政治环境"视角探析德国选择党崛起、全民党式微的原因。一方面,观察选择党在德国东部联邦州势力倍增与选民的经济、就业和教育背景的关联;另一方面,分析德国不同"政治环境"类型的社会文化及经济领域的价值观分歧对全民政党内部矛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欢庆百年同济校庆之际,德国问题研究所李乐曾教授广览中德文献资料,搜集中德档案及私人珍藏,以缜密的取证和科学的分析,撰就《德国对华政策中的同济大学(1907-1941)》一书,梳理同济大学与德国的渊源关系,复又为本期的《德国研究》杂志撰写"同济大学德国特征的形成与延续"的专稿,激发了我不避续貂之嫌,以在校六十余年的身历,书此短文.瞻顾德国特征在同济的变迁.  相似文献   

17.
日本在近代化起步之初,开国贸易思想相当活跃,对促进日本经济迅速迈入近代化之途发挥了重要作用。了解和研究日本近代化之初的开国贸易思想,对于增强我们的对外开放意识,加快我国当前的现代化建设步伐是不无裨益的。 一、开国贸易思想的萌芽 (一)、“开国”概念的最初使用及其含义 在日本早在近代之前,“开国”一词已被使用。但当时的概念有其特定的含义。日本在宽永(1624—1643)锁国后,与外国的接触仅被限制在长崎一处。当时被称为“虾夷地”的北海道尚未开发。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和幕府势力的增强,“虾夷地”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而且,由于沙俄势力的东渐,当时的千岛、桦太等地已成为与沙俄接触的场所,更不得不引起日本朝野人士的关注。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幕府于天明五、六年(1785、1786年)开始对虾夷、千岛、桦太等地进行调查,并于7年之内将虾夷地所属诸藩全部收归幕府管辖之下。  相似文献   

18.
时雨 《德国研究》2005,20(1):72-77
1月6日 德国耶拿大学医学院疼痛治疗科主任麦斯纳领导的一个科研小组发表科研成果,拿出了针灸止痛确有疗效的科学依据。1月 7 日 德国克拉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举办新型管材水利工程应用暨克拉压力管道系统技术研讨会。1月 8 日 德国大众汽车集团旗下的全资子公司———大众汽车金融服务股份公司获中国银监会的批准,将于今年上半年在华开展汽车金融业务。1月9日~30日 中国剪纸、农民画和皮影形象展在德国南部盖尔梅林市多功能厅举办。1月10日 社民党议会党团主席明特费林在与绿党议会党团主席会晤后在莱比锡宣布,哈瑙的钚燃料处理厂…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20~30年代,正值日本现代新闻业逐步沦为日本军阀势力宣传工具的关键时期。在抗日救亡运动中,国人对日本新闻事业变化高度关注。他们一方面以新闻专业的视角,对近代日本新闻事业的种种进步给予赞赏与推介;另一方面又站在民族立场上,用理性与科学地分析,揭露批判日本新闻业日益严重的军国主义倾向。抗战前,中国新闻界对日本新闻事业进行了客观分析和准确预判,具有鲜明的理性特征。  相似文献   

20.
杨茜  冯晓  朱彦元 《德国研究》2008,23(4):47-52
随着中德经贸关系的发展,德国企业在华投资日益增加。本文根据区位理论和产业链理论,解释了对德企在华投资产生影响的关键因素,借助数学模型剖析了德企对华直接投资(FDI)的区位要求,进而展望了今后中德经济合作的可能和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