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世纪以来,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研究的重大突破和进展,为资本主义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奠定了坚实基础,科学成为人类走向文明进步的积极推动力量。科学关注民生,民生需要科学。科学技术进步不仅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提高了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同时也为增进人类社会福祉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地将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确立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位一体”的目标,强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实现三个文明的协调发展,需要我们从各方面做出艰苦的努力,其中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建立健全协调发展的机制。这是确保三个文明能够长期协调发展的基本前提。一、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是三个文明彼此间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共同向着符合整体目标的方向发展的过程和状态文明是反映人类社会进步状态的范畴,即人类改造世界的积极成果。在人类社会发展的…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的社会。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统一于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伟大实践。一、“三个文明”的基本内涵广义上,文明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各种成果和财富的总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从总体上讲,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统一体的整体推进。与之相适应,人类文明也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三位一体的有机系统。物质文明是人类改造自然的物质成果的总…  相似文献   

4.
实践活动既是主体和客体、主观和客观对立的基础 ,又是使对立双方联系起来的桥梁 ,是人类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进行的能动地改造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由于实践活动使人类从自然界中分化出来 ,并使统一的物质世界分化为物质和精神两个对立统一的方面 ,同时 ,又是由于人的实践活动才使人们的主观意识能够反映并通过实践改造客观世界 ,所以马克思说 :“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统一则在于它的实践性。实践活动中的精神文明 ,主要是指实践活动主体在从事实践活动过程中表现…  相似文献   

5.
文明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积极成果,是人类社会的进步状态,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历史过程。人类社会的文明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方面。物质文明指生产工具的改进和技术的进步,物质财富的增长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文明指教育、科学、文化、艺术、卫生、体育等事业的发展规模和水平,以及社会政治思想和伦理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这是传统文明理论的基本观点,这些基本观点在划分文明的形式时,忽视了一个重要内容:制度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6.
制度文明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社会关系和与此相联系的社会活动的规范体系的进步状态及其积极成果。制度文明立足于一定物质文明成果之上并且受一定精神文明的指导,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社会文明系统。物质文明主要是相对人们改造自然界的成果而言的,精神文明主要是相对人们改造主观世界的成果而言的,而制度文明则主要是相对人们改造社会的成果而言的。一、社会主义制度文明与资本主义制度文明的区别在人类社会制度文明发展史上,已经出现过奴隶社会制度文明、封建主义制度文明、资本主义制度文明、社会主义制度文明。社会主义制度文明不仅是人类社会制度文明史  相似文献   

7.
孔玲 《理论与当代》2003,(12):29-30
“文明”一般来说,是相对于蒙昧、野蛮而言的一种社会发展与进步的状态。文明作为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状态,虽然有着程度高低的不同,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无论是哪一个时代的文明,它都是代表着一种进步,总是同人类历史活动的积极成果直接联系,从而被后世所继承并不断完善与扩展。文明涵盖领域深广,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等。物质文明主要是指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精神文明主要指社会道德的良善,如我国强调的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等。而政治文明,则是一个复杂概念。  相似文献   

8.
康洁 《求实》2003,2(8):35-38
根据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 ,社会文明应作三重区分 ;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既相互区别 ,又相互联系 ,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三个文明的统一整体 ;在继续搞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同时 ,应着力加强政治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9.
张帅 《理论建设》2012,(2):106-107
一、生态文明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文明是人类文化不断发展的成果,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代表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1]生态文明以自然环境资源的承载力为基础、  相似文献   

10.
词义     
政治文明:指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进步状态,是人类在政治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文明成果,包括政治思想、政治文化、政治传统、政治结构、政治活动和政治制度等方面的有益成果。政治文明的核心内容是民主发展的积极成果。人类社会是经济、政治和文化形态的有机统一体,人类文明也是由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  相似文献   

11.
首先,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本质的重要体现。自从人类社会脱离了愚昧野蛮状态,进入文明时代以来,任何社会的文明,都是一定的物质文明和与之相适应的一定的精神文明的统一。在人类的文明史上,依次出现过奴隶社会的文明、封建社会的文明和资本主义社会的文明,标志着社会的进步。但是,这三个时代的文明,都是建立在阶级对抗和阶级剥削的基础之上的,因而在许多方面是  相似文献   

12.
制度文明概念具有制度和文明的双重向度,基于政治学立场的语义分析及学理阐释有助于揭示两者之间的逻辑关联及实践基础。制度是社会生活的秩序状态、权力结构的集中表现、人类社会实践的行为背景,文明是人类实践活动的成果、特定历史条件下的进步状态、动态演进并具有完善潜能的过程。制度文明的基本内涵包含三个层面,在宏观意义上是人类基于物质交换和社会交往的实践活动而形成的良序建构,在中观意义上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的和谐有序状态及协调促进机制,在微观意义上亦可称为政治制度文明并同政治意识文明、政治行为文明一道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一图书馆作为人类知识的宝库,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在保存人类文化遗产、传播知识与信息、开发智力、培养人才、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英国哲学家波普尔说过一句话:"人类的物质文明如果毁灭了,但只要图书馆仍然存在,则人类的文明可以重现。但是如果人类的文明连同图书馆一起毁灭了,则人类的文明不可能恢复。这是因为图书馆是人类知识的宝库,是人类的百科全书。""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当今世界,知识、信息、文献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明显。作为社会信息系统之一的图书馆,其重要性因此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进行的一次新的选择,是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和谐共进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与科学发展观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它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出发点,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以可持续发展为依托,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为基本原则,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5.
所谓社会全面发展 ,是指整个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态几个方面协调发展 ,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共同进步和全面发展。江泽民社会全面发展思想的基本特点是 :(一 )三大文明建设共同发展 ,全面推进 ;(二 )在社会意识形态领域 ,坚持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三 )社会全面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相互结合 ,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6.
王桂安 《发展论坛》2002,(10):28-30
城市的出现不仅是人类创造文明的成果,也是人类创造文明的载体。我国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创建文明城市的建设,已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业。社会学家认为:现代文明城市建设应树立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与生态文明和谐发展的统一体科学理念。在城市文明建设的三大要素中,物质文明是文明城市的基石;精神文明是文明城市的灵魂;生态文明是文明城市的形象。三个文明的和谐发展,构建成文明城市的统一整体。而且在精神文明中,道德兴,国家兴,民心淳,国运盛。文明市民是文明社会和文明城市的精华,市民素质是…  相似文献   

17.
李瑞 《实践》2004,(4):23-24
政治制度是政治文明的核心   文明是指人类社会的进步状态,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后,社会生活大体上可分为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三大领域.与此相应,人类社会的文明也包含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三大层面.在三大文明中,经济文明是基础,政治文明为保证,精神文明为指导,三者互为条件,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其中,政治文明是指人类政治生活的进步状态,是人类改造社会关系过程中所形成的成果总和,是社会文明的重要尺度和主要标志.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也是社会三大文明程度较高的奋斗目标.只有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并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才能实现.   ……  相似文献   

18.
图书馆事业的与时俱进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简要地叙述了我国图书馆发展的历史,指出它是人类各个时期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发展程度的缩影与象征,是人类社会文化和精神领域不可或缺的、有机的组成部分。它必然与社会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什么是文明?《辞海》中描述为,“文明是人类社会的进步状态,与野蛮相对”[。1]可见,文明是人类在历史的进程中逐步摆脱落后、愚昧的进步表现。也就是说,“文明,是人类借助科学、技术等手段来改造客观世界,通过法律、道德等制度来协调群体关系,借助宗教、艺术等形式来调节自身情感,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基本需要、实现全面发展所达到的程度”[。2]基于上述对文明的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文明的发展史。无论纵观社会文明发展的进程,还是横看各种文明之间的此消彼长,文明都在作为一种历史进度和价值追求,代表着那个时代所达到…  相似文献   

20.
人的全面发展问题,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实质与理论核心,是社会全面进步的终极目标和归宿。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理想目标是人类自身的一种内在追求;它源于人自身的实践本质,扎根于人类的社会历史活动,是人类追求的最高境界。人的全面发展有其科学的内涵,同时也有其自身的评价标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大力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实现人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