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8 毫秒
1.
张琳 《中国民政》2023,(4):39-41
<正>新加坡国土面积和人口规模小,自然资源匮乏,地理位置优越,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在社会政策领域,新加坡坚持“国家要自主、人民要自立”理念,致力于构建适中、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其中社会救助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注重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注重多元主体参与、整合救助资源、公平广泛覆盖和提升服务专业化水平,其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走向“福利社会”?——“福利社会”概念辨析及其蕴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利社会"与"福利国家"是含义不同的两个概念界定,导向不同的两种制度安排。对于我们来说,追求"福利社会"这一目标就意味着我们要把工作关注点由GDP增长转向民生建设,注重社会质量的提升,以增进社会福祉这一目标上  相似文献   

3.
正社会救助是一项保民生、促公平的托底性、基础性制度安排。今年2月21日,国务院颁布了《社会救助暂行办法》,自2014年5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第一部统筹各类社会救助制度的行政法规,首次将救急难、疾病应急救助、临时救助等方针政策纳入法制安排,是我国统筹构建社会救助制度体系的标志,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推进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建设是现代化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探索建立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就是要积极稳妥地扩大社会福利制度覆盖范围,实现社会救助从兜底保障逐步向提升社会公共福利水平延伸;从临时性、分散性、救急性逐步向整体制度安排、规范管理的目标迈进。  相似文献   

5.
詹华 《人民政坛》2014,(9):44-44
<正>近年来,福建省社会救助工作快速发展,社会救助的覆盖面不断扩大,保障水平不断提高,但社会救助制度建设的法制化进程有限,全省统一实施的社会救助地方性法规尚未出台;社会救助管理的"碎片化"问题比较明显,民政、卫生、教育、住建等部门都承载了部分社会救助的职能;社会救助制度在运行过程中的违法违纪现象仍时有发  相似文献   

6.
今年是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社会救助在小康社会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要充分利用社会救助兜牢民生底线,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贡献。目前,我国社会救助制度虽然获得全面发展,但核心问题尚未解决,尤其是制度、资金、监管等方面的缺陷未能根治。要善于瞄准"靶心",从关键问题入手,助力社会救助长效发展。  相似文献   

7.
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险制度的补充,当个人或家庭生计断绝急需救助时,乃给予生活上的扶助,是在整个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中,最富弹性而不受拘束的一种计划。社会救助制度在发达国家有着悠久的历史,无疑对我国有着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国务院总理李克强9月1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为困难群众兜底线救急难。专家认为,这不仅是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逐步完善,更体现了社会救助理念的与时俱进。然而,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甚至多面性。临时救助这项善政,要想真正发挥好作用,还必须建立在"善为"的基础上,包含人性化的救助通道、常态化的救助机制、造血式的救助思维。首先,要有人性化的救助通道。临时救助,就是要救急救难。群众遭灾有难,往往是一些突发事件引起的,临时救助如果不能及时  相似文献   

9.
美国的社会救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廖鸿 《中国民政》2002,(9):40-41
社会救助在美国称作公共救助或福利补助,是帮助贫困阶层维持最低生活水平和享有某些权益(这里所说的某些权益主要是指接受高等教育)的社会保障项目,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社会救助制度形成于本世纪80年代。1935年,在罗斯福总统领导下,美国通过了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保障法典-《社会保障法》,社会救助被列为社会保障的三大部门之一。经过长期的补充,其制度日趋完善。目前,政府提供的社会救助或福利补助有70多项,其中主要的有八大项,即抚养未成年子女家庭补助;补充保障收入;医疗补助;食品券和儿童营养项目;一般援助;社会服务和儿童福利服务;住房补助;教育补助。  相似文献   

10.
叶慧  张伟 《今日浙江》2013,(6):40-41
作为社会保障体系中一项托底性的制度安排,2003年,我省在全国率先提出加快构建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将其纳入社会就业、社会保险、社会救助"三位一体"的大社保体系。10年间,我省社会救助体系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医疗、教育、住房、养老、司法、临时救助等专项救(援)助为支撑,以社会慈善和社会互助帮扶为补充,实现了由传统分散临时救济,向法制化的整体性制度安排转变。在这转变过程中,我省的社会救助管理服务逐步规范,通过科学、高效的  相似文献   

11.
正如1965年美国出版的《社会工作百科全书》所述:"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险制度的补充,当个人或家庭生计断绝急需救助时,乃给予生活上的扶助,是在整个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中,最富有弹性而不受拘束的一种计划"。社会救助制度在发达国家有着悠久的历史,如体现着人类的文明,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发展和先进。她为国家的政治、经济的稳定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发达国家的社会救助制度对我国有着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社会救助政策的"碎片化"主要表现为管理的分散化、项目的割裂化和区域的差别化。社会救助政策的"碎片化"状况将给社会救助政策的实施带来严重的危害:会造成新的不公平;加大制度运行成本;使得政策的瞄准出现偏差,令社会救助政策的实施效果大打折扣,不利于社会救助发挥社会保障安全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法国和匈牙利虽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同,但同属欧盟国家,在福利救助体系构筑上都体现了以家庭为核心的特征,这既是这两个国家促进人口生产、确保足够劳动力群体的客观要求,更是社会保护理念的重要体现,对于完善我国的社会救助制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刘慧琼 《岭南学刊》2015,(1):114-119
在当前经济及社会结构不断调整的背景之下,我国现行社会救助制度的不平衡性缺陷正日益明显地凸现,从而导致新的不公平现象的产生。对此,亟需构建自助式社会救助模式来有效应对。自助式社会救助模式通过科学界定自助式救助对象,采取针对性强的救助方式;针对性创立社会救助的层级模式,允许救助对象根据不同需求自助选择组合救助项目;用科学划分各层级责任主体等方式,努力构建形成一个科学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河北省沧州市加大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步伐,通过一系列制度创新和完善,以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为目标,以低保制度为基础,以医疗、教育、住房救助、灾民救助为辅助,以优惠政策相配套,以社会互助为补充,社会广泛参与,管理规范、覆盖全市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初步形成,各项救助制度互通、互联、互补,相互衔接配套,整体效能不断发挥,为构建“和谐沧州”提供了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6.
郑全红 《人民政坛》2013,(11):11-13
社会救助,又被称为社会救济、公共援助、国民扶助等。社会救助是国家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因个人、家庭、自然、社会或者其他原因造成无法维持最低生活的社会成员给予必要的物质接济或者服务帮助,以维持其基本生活需求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社会救助的目标是帮助社会困难群体摆脱生存危机,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社会救助的外延,包括灾害救助、贫困救助和其他针对困难群体的救助措施。社会救助是现代社会安全体系中最基本的“兜底线”,是保障公民基本生存权的“最后一道防线”。  相似文献   

17.
1965年美国出版的《社会工作百科全书》曾说,“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险制度的补充.当个人或家庭生计断绝急需救助时,能给予生活上的扶助,是在整个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中,最富弹性而不受拘束的一种计划”。社会救助制度在发达国家有着悠久历史.无疑对我国有着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2015年,民政部、财政部在全国开展"救急难"综合试点工作,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被确定为综合试点单位,在制度整合、信息化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等方面,取得了"先行"经验,工作成效得到了广泛好评。以"大救助"理念整合制度2014年,《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出台为社会救助搭建了一个制度体系的框架,明确了"8+1"的救助体系和"政府领导、民政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工作协调机制。泉港区深  相似文献   

19.
救助安置受艾滋病影响儿童"河南模式"作为特殊儿童群体的一种福利救助政策,已然并将继续发挥其制度性的功能和效用.本文从制度社会学的视角出发,以制度场理论为分析基础,对这种救助政策中的规则界定,强制度、弱制度的嵌入性,以及制度中的个人、组织和政府形成的作用场,通过福利、意义和组织三个层面实现建构社会的作用等方面进行初步探讨,希望提出一个解读和完善救助安置受艾滋病影响儿童"河南模式"的新路径,并试图从广度和深度上引发更多学者对儿童福利制度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民政》2014,(4):56-56
<正>不能忽略的是,新加坡有着中西合璧的社会文化。它有75%的人口是华人,母语为华语,承载了较深的儒家文化传统。同时,它有100多年的殖民历史,独立后以英语为官方语言,学习借鉴西方的科技与管理,长期以来西方文化更为主流。同时,它有独树一帜的社会保障与福利制度。自称不养懒人的"非福利国家",不走西方福利国家的道路,因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