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在家庭案件中,对未成年人利益的保护加以规定是各国民事诉讼法的共同做法。我国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关于民事司法的规定比较笼统,民事诉讼法也没有特殊保护未成年人利益的规定。家事诉讼中未成年人利益的保护,至少应从以下方面加以完善:检察机天应参与涉及未成年人利益的家庭案件;家庭案件的管辖应考虑未成年人的住所地;为避免未成年人的生活环境长期处于不稳定状态,强化家事事件与家事效果事件合并审判,诉的变更、合并与反诉应较为宽松;认诺、舍弃、自认、和解受到限制以及法院得斟酌当事人所未提出的事实;家庭案件审理中应对未成年人采取具体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2.
作为早期福利保护的衔接,未成年人的发展环境也具有重要意义,这一原则为联合国公约文件所肯定。未成年人的发展环境主要包括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与教育模式问题、未成年人的文化娱乐与媒体管制问题、未成年人的社会交往与“少年帮派治理”问题,以及未成年人的意见表达权与社会事务参与问题等。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未成年人的发展环境也相对复杂,因此有必要高度重视上述问题,以保障未成年人社会化目标的顺利实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在未成年人社会化过程中,家庭是最为重要和最为基本的场所,家庭环境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日后未成年人社会化的成败。如何在家庭伦理视角下,研究未成年人犯罪与家庭伦理道德、家庭结构、家庭教育、家庭成员等的密切关系对于加强家庭伦理道德建设,共建和谐稳定的家庭关系,把好预防未成年入犯罪的家庭防线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社区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单元,是未成年人成长的基本环境。扎实推进社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对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下沃社区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中已经取得许多成功的经验。通过调研和总结,有助于明确社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的基本思路,进而充分整合社区资源,充分家庭、学校、社会的作用,通过建立领导机制、联动机制、引导机制、实践机制和渗透机制,推动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与成才。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8名未成年人杀人案例的调查,对加害人年龄与被害人年龄性别、加害人地动机目的与被害人过错、加害人与被加害人社会关系、被加害人年龄与加害类型进行了分析,以图寻找未成人杀人案例中的规律。并据此提出家庭、学校和社会在未成年人成长过程中,应该在把握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加强法律教育、人际交往教育、情商教育等,从而减少未成年人暴力案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未成年人综合保护信息共享平台是少年司法社会支持体系的运转轴心,然而相关问题的理论研究仍然较为薄弱。少年司法的社会化属性要求对政府部门之间、政府部门和社会之间的条块分割进行改革,增强社会支持部门间资源共享、协同合作的能力。未成年人综合保护信息共享平台的构建应充分考虑少年司法的社会化属性,因地制宜地明确当地未成年人综合保护信息共享平台的构造,开发针对困境未成年人的信息发现、事件处置、政策制定等功能,向未成年人提供相关教育、矫治及其他社会工作服务的项目与渠道。  相似文献   

7.
司法社会工作可视为社会工作在司法实践中的运用,其对社会工作而言是工作领域的拓展,对司法而言则是国家司法权社会化的表征。司法社会工作的兴起,一方面在于为违法犯罪的预防与控制提供了新的渠道,从而:炻展了刑事司法系统的社会功能;另一方面在于在司法中注入新的社会力量和社会化的司法方式,体现司法为民的人本主义精神。当前司法社会工作实践探索主要以为未成年人提供司法保护为中心,但也正在逐步向成年人司:去拓展。  相似文献   

8.
家庭是承担未成年人初次社会化的第一环节。当前,从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轨迹看,很多可以从家庭功能弱化方面找到一些印记,如结构不全、亲情隔阂、教育缺损等。为降低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率,广大家长应秉承责任关怀理念,大力提高自身监护和教育能力,积极打造以责任为主轴的家庭教育链,不断优化其成长环境。努力提升其成长幸福指数。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处于由儿童向成人过渡的重要转折时期,这一时期的发展对人的一生具有关键性的作用,需要予以特别关注。一般来说,青少年成长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社会化的过程,包括生活技能的社会化、行为规范的社会化、生活目标的社会化等。而这一过程总是在具体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无时无刻不受其所在环境的影响和熏陶。因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除了需要家庭、学校的保护外,更需要社会的保护。在此,我们把青少年社会保护的范围界定为家庭、学校以外的涉及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性因素。显然,实施社会保护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
离异家庭与未成年人犯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离异家庭对未成年人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离异过程中、离异家庭中的监护抚养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为减少和消除离异家庭对未成年人的消极影响,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应当完善法律制度、加强法制教育、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发挥学校教育的积极作用、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1.
近年未成年人犯罪现象日益突出,已经成为社会热点问题之一。不仅在案件绝对数量上急剧增加,而且犯罪成员中存在未成年人的案件在刑事案件中的比例也呈上升趋势。预防和控制未成年人犯罪成为摆在全社会面前的重要课题,必须从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多管齐下、综合预控,尤其要求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尽到应尽的职责,方能取得未成年人犯罪预防与控制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闫玉洁 《法制博览》2023,(3):160-162
近年来,未成年人涉罪越来越低龄化,这与未成年的心理、认知行为密不可分。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业的助人服务活动,其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以涉罪未成年人帮教个案为例,运用认知行为理论阐释我国涉罪未成年人帮教的一般过程,对其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推进司法社会工作实务发展提出相关思考。  相似文献   

13.
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是犯罪人本人,家庭,同伴,学校和社区等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在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处理中就不能只依靠某个单一的机构和采用某种单一的模式。综合个案管理模式给我们处理这类案件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所谓的综合个案管理模式,是指针对未成年犯罪人所面临的复杂性,由专责个案管理人员联合警察、社工等各行业的专业人士,按个别化的情况对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进行介入及跟进,并与他们的家长及相关人士制定社区矫治康复及跟进计划。  相似文献   

14.
母亲素质与未成年人犯罪源头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是一个动态的社会问题,是一系列社会矛盾的综合反映。近百年来,在探析、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方面虽然学说林立、观点纷呈,但大多忽略未成年人犯罪成因中“母亲素质”这个因素。在未成年人成长过程中,母子之间往往共同参与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形成一方施教与一方受教的社会化过程,其中母亲素质的高低,作用举足轻重。母亲不良言行的引导会直接影响孩子不良行为产生乃至出现犯罪行为的苗头。深入探讨母亲素质与未成年人犯罪的关系,强化未成年人犯罪源头预防,是具有一定社会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我国少年司法中律师作用发挥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律师在未成年人案件中应担负法律服务和心理帮助双重职责。未成年人案件讯问时应率先实现律师在场权,律师应积极为在押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中请取保候审,并发挥在社会调查、法庭教育以及社区矫正中的作用。应把未成年人作为法律援助的“优先群体”,扩大人民法院未成年案件指定辩护的范围,合理界定指定辩护的时间,切实推动“有效刑事辩护”。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未成年人犯罪情况及加强检察预防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近年来我市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基本情况(一)案件数量持续上升,在各类各类刑事案件总量中占有较大比例。近年来,我市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工作的力度不断加强,基本形成社会、学校、家庭和司法四位一体的防控体系。虽然公、检、法机关按照“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坚持“慎捕、少诉、少判”,尽最大努力减少表一:  相似文献   

17.
本文评价了西方主要国家的未成年人案件处理模式,比较了中外处理模式的异同,提出了在比较法视野下我国未成年人案件处理体制的构建设想。  相似文献   

18.
未成年人暴力犯罪与早期教育及其心理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未成年人犯罪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社区、学校、家庭等的共同参与,综合治理。但是在家庭的早期教育环境中,哪些方面对未成年人暴力犯罪有更直接的影响,暴力犯罪的未成年人有什么样的心理特质,这些问题的回答,有助于我们有针对性地了解家庭的早期教育方式与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关系, 以便改善儿童的早期教育环境,促进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为预防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筑起第一道防线。  相似文献   

19.
城市未成年人犯罪对学校教育的警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第一手调查资料,通过对城市闲散未成年犯和普通中学生的对比,分析了学校教育的失误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影响。笔者认为:学习压力过大是学业失败的罪魁,教师的失误加大了学生对学校的“离心力”,管理缺陷使学校对学生的社会控制减弱,家校沟通不当造成教育责任相互推诿。预防青少年犯罪,学校承担着重要责任。应当努力为未成年人创设宽松的成长环境、教师善尽其责、发挥学生对不良行为的帮教的作用、实现学校与家庭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20.
叶菁 《法制博览》2024,(8):19-21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共同构成了现代教育体系的三大支柱,家庭教育法治化是当前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对《家庭教育促进法》中所渗透的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家庭事务参与权及健康发展权进行分析,指出存在家庭内部对未成年人权利保护缺失、家庭教育服务指导体系不够完善等困境,提出应树立正确的家庭自治观、优化家庭教育司法体制,提高家庭教育指导的实操性,打通家庭教育模式下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最后一公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