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张明 《当代贵州》2013,(11):62-63
明代是贵州书院讲学运动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契机肇始于阳明先生在"龙岗书院"和"文明书院"的讲学活动。贵州是王阳明龙场悟道之地,故贵州独得风气之先,首传阳明心学。在王阳明之后一百年间,黔中王门弟子在贵州新建40多所书院,掀起了三次书院讲学运动高潮,形成五大王学重镇,对贵州民族地区社会文明和文化教育的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张明 《当代贵州》2013,(13):62-63
阳明心学起源于贵州,席卷于明代中后期的整个中国,引领出明末东林党的讲学之风,其影响远达于日本等国。近代日本的明治维新和中国的辛亥革命,都吸收阳明心学一些有用的思想资源。阳明心学对五百年的东亚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阳明心学起源于贵州明正德三年(1508),王阳明因忤权阉刘瑾而谪戍贵州龙场驿(今贵州修文县)。他在生死边缘之际,潜心探究圣贤之道,终于大悟  相似文献   

3.
阳明文化是儒家文化的一个重要派别,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影响十分深远。阳明文化发轫于阳明心学,产生于明代中叶,其创始人是王阳明。贵州是阳明心学的缘起地和原生地,王阳明在贵州龙场悟道及其随后创建阳明心学,与贵州自然地理环境以及人文生态密切相关。阳明心学既推动了贵州地域文化的跨越式发展,又是贵州地域对中国传统文化发展演变作出贡献的重要体现。龙场悟道以后,王阳明先后讲学于贵州龙场和贵阳,始终讲学不辍,弘传心学。  相似文献   

4.
<正>王阳明龙场悟道之后,阳明心学迅速传遍大江南北,还传到日本、韩国,影响东亚世界500年的历史发展和走向。王阳明龙场悟道之后,随即在龙冈书院、文明书院展开书院讲学运动。此后随地讲学,天下云集响应,阳明心学迅速传遍大江南北。此外,阳明心学还传到日本、韩国,影响东亚世界500年的历史发展和走向,成为近代以来学术界重点关注的"显学"之一。首先,对贵州的影响,使贵州成为"王学圣地"。王阳明龙场悟道和书院讲学活动,改变了贵州教育文化落后  相似文献   

5.
在余姚城内原有一座古老的书院,即创建于明崇祯十二年(1639)的“姚江书院”,它是明清之际浙东地区传播阳明学说的大本营。 “姚江书院”是由明末余姚的一群学术观点一致的学者为传播阳明学说而创立的一个教研活动基地,并因讲学该书院而形成了影响卓著的“姚江书院派”,它与绍兴的“蕺山派”、嵊县的“石梁派”鼎足而三,是明末清初浙东阳明学术的支派,成为明清之际传播阳明心学的主要场所。正如清代著名学者邵廷采所说:“姚江讲学之盛,前称徐(爱)、钱(德洪),后称沈(国模)、史(孝咸)焉。”(《思复堂文集·姚江书院传》卷一)  相似文献   

6.
缪再强 《学习月刊》2009,(16):26-26
王阳明(1472--1529),名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学者称阳明先生,有《阳明全书》三十八卷传世。在整个明代学术中.以王阳明“致良知”为主旨的心学影响最巨。笔者以为,阳明心学之影响,可以从心即理,致良知,倡道德这几个方面进行窥探。  相似文献   

7.
黔学与心学     
郦波 《当代贵州》2023,(17):79-80
<正>在阳明心学的诞生过程中,具有文化独立意义的“黔学”随之伴生。因心学开黔学,以黔学促心学。一句“他年贵竹传异事,应说阳明旧草堂”,充分体现了王阳明的文化自信。500年前,在贵州创建了心学的王阳明,就已经预见到了这一切。当然,王阳明没有预料到的是,他所创立的阳明心学影响会如此之大,不仅影响了华夏文明的历史进程、推动了日本的明治维新,甚至在东亚乃至整个世界范围内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阳明早期在北京的活动,素来不为研究者重视。但阳明不仅曾在北京生活、宦游过,而且还在这里最早接受了白沙心学的影响,最早展露出经略四方之志,开展过讲学活动,接纳了一些前来问学者,与湛若水订下终身论学之交。他主动参与了刘健、谢迁、李东阳等为代表的两京朝臣与刘瑾、“八虎”等阉竖的斗争,因之而入诏狱并被贬谪贵州龙场驿丞。这才会有后来的“龙场悟道”及其它种种,才会使他逐渐成长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教育家。  相似文献   

9.
由于王阳明讲学活动的开放性和平民化,其弟子人数在当时就是个很模糊的统计数字,所谓数百人也好,二、三千人也好,六千人也好,大概都不能作数,它们只表明一个事实,即阳明在人格上的巨大感召力和在思想上的广泛影响力.对阳明弟子,笔者感兴趣的不是实际人数,而是入门标准和人员构成.钱德洪把阳明门人的标准定格为两类,即所谓"表所闻"者与"表所信"者.阳明弟子的主要成员来自四个方面,即学有所成的著名学者和民间处士、各级政府官员和乡间绅士、备举子业的地方生员,以及来自随其争战的部分属僚和军队官兵.其中的政府官员,又可区分为道友型与功利型两种类型.前者在阳明学派中占了绝对多数,而后者则是阳明出于政治经济利益的考虑而特意吸纳为弟子甚至奉为座上宾的.阳明讲学除了其平民化的特色外,还与官府有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0.
姚远 《当代贵州》2014,(21):62-63
王阳明以心学传世,被评价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之贤人"。阳明心学中包含哪些经世致用的道理?《传习录》中留下了怎样的管理智慧?管理者如何修炼心学?本期阳明茶座特邀著名国学学者刘伟见教授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1.
正古人重视"立德、立言、立功",王阳明则被视为将这"三不朽"做到了极致。提出致良知,桃李满天下,可谓立德;创立阳明心学,可谓立言;定南赣、平叛乱,可谓立功。能做到这三点,全凭王阳明年轻时"沉溺"于各种领域。S+哲学王阳明曾对弟子表示"某幼不问学,陷溺于邪僻者",可在悟得"圣人之道"、创立阳明心学而归正于儒学后,他对道、佛之学进行了重新诠释和选择性的吸收,融汇贯通,得出"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吾之用,是之谓大道"的感悟。  相似文献   

12.
黄宗羲《明儒学案》把鹿善继归入“诸儒学案”,并认为其学“颇近东林诸子”;陈鼎《东林列传》干脆把鹿善继纳入东林学派,谓其与高攀龙、左光斗等交而“得程朱之传”,讲学则“每拈程朱大旨教诸生”。但如细考鹿氏思想实际以及他的生平行迹则不难发现,善继与东林学派中人交往固然密切,甚至堪称同志,而从学说思想上来看,他乃是一位充分体现阳明精神的王学家。正因鹿善继与阳明心学精神相契合,他不仅成为明末阳明学的中坚,而且开创了燕南王学,以其刚毅的节气而使阳明学在明清易代之际独放异彩。  相似文献   

13.
黄万机 《当代贵州》2014,(12):41-41
正明代正德年间,王阳明受宦官迫害,贬谪为龙场驿丞,受尽搓磨,终于在此"悟道",创立阳明心学,流播千秋。他创设龙冈书院,受邀来省城文明书院讲学,大兴黔人向学之风,肇启西南文化,其功厥伟。阳明先生离黔后,学子们承其遗风,好学不倦。可惜龙冈书院已撤,学子无所依归。20多年后,王杏巡按  相似文献   

14.
正阳明心学集儒、释、道三家之大成,强调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是500年来中国人精妙的神奇智慧。500年前,王阳明在贵州龙场悟到了"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他强调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500年后的今天,阳明心中的理,还是人人心中潜藏的理;阳明悟的道,也是人们通向全面发展的一条大道。肯定阳明心学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的核心理念,在现代生活中,如何从多个维度发掘阳明心学  相似文献   

15.
<正>王阳明早在五百年之前就在贵州龙场悟出"知行合一""大道""心即理"及"致良知"等对后世有重大影响的思想。同时,他还在当地创办了龙岗书院,广收弟子,讲授心学,培养了堪称典范的黔中王门学者、旅黔阳明后学者等大批贵州思想家,他们努力践行并将其学说发扬光大,给贵州大地注入了思想的火花。时至今日,阳明学说对贵州民族社会的深远影响犹在,阳明祠、修文阳明洞、孔学堂及孔子书局的建立,昭示着孜孜后人从不曾忘记阳明先生的教  相似文献   

16.
崔树芝 《当代贵州》2024,(12):22-23
<正>为帮助学生修身养性,王阳明在龙场悟道后即提出“立志、勤学、改过、责善”的四句教条,晚年又把心学的修炼方法概括为著名的“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阳明心学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在中国人修身养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党的建设方面也具有极强的借鉴意义。2015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提出:“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也是共产党人的‘心学’。”共产党人的“心学”是对阳明心学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建设理论。当前,阳明文化转化运用工程已被列入贵州“四大文化工程”,强调要把阳明心学与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要实现这一结合,首先就要从工夫论角度把握阳明心学的真精神。  相似文献   

17.
黄宗羲《明儒学案》标立有“楚中王门”,但所列人物和录载资料均甚少。长期以来,学术界对“楚中王门”的研究亦十分欠缺。但事实上,王阳明曾在湖南有两次为时颇长、参与人数较多的大型讲学,他门下亦有些湖北籍的亲传弟子;可以说,他不仅在楚地播下了心学思想火种,而且亲自为“楚中王门”培养了中坚力量。至晚明,耿定向及“天台一派”崛起,李贽(卓吾)又长期在湖北生活讲学,更因深受卓吾影响而有公安三袁,“楚中王门”达到了发展高峰。而发生在荆楚之地的耿定向与李贽之间的长期论争,则不仅是晚明王学,而且是当时思想文化界十分引人注目的一件大事。耿、李“和解”及不久天台的去世,以及因耿、李之争余波而形成的对李贽新一轮更加猛烈的迫害并导致卓吾不得不永离麻城龙湖,宣告了楚中王门的终结。  相似文献   

18.
道德行为、道德评价、道德修养等数方面内容的道德实践可以视为伦理生活在特定时空内的展现,它不仅涉及到在哲学义理上如何“思”,也涉及到在人伦日用上如何“行”。在中晚明,儒家的道德实践论在阳明后学士人群体中获得充分的发展。出于对优入圣域、成就君子人格的迫切渴望,阳明学士人群体对于什么样的事情可以构成道德实践、实践行为与自我意识的关系如何、在纷纭万变的人际交往中道德实践如何展开这数个议题给予了极大关注。作为阳明二传弟子,江右学者王时槐在道德实践论领域有着极为深刻的思考与较为系统的论述。其核心精神,可用“以身践道”四字概况之。对王时槐的道德实践论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对阳明心学在江右地区展开过程中诸家理论相互争论辨难进而融汇调和的复杂形势做一了解。  相似文献   

19.
在王阳明生前,弟子遍布大半个中国。从明代中后期到现在,阳明学研究已经走过了五百年的历程,近代阳明学在其中占有重要一席。近代哲学家基于各自的哲学理念、政治诉求和价值旨趣审视王阳明的思想,以不同范式解读、诠释阳明学,形成了六种不同的阳明学研究范式和形态,为阳明学研究提供了多种样式和选择。与此同时,近代阳明学研究带有与生俱来的时代烙印和鲜明特征,反思近代哲学家的阳明学研究,既有助于直观感受阳明学在近代的传播,又可以得到诸多启示和启迪。  相似文献   

20.
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阳明文化东传日本是浓墨重彩的一笔。王阳明作为明代著名哲学家、心学集大成者,其心学思想是如何传入日本,并被日本人认知、吸纳和改造的?对日本社会和思想道德建设起到怎样的作用?记者就此专访刘金才教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