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入世,到底是“狼来了”还是“凤来了”?且不争论。舆论普遍认为,受冲击最大的将是农民!那么,农村现状怎样?干群思想状况如何?我们历时一个月调查走访了汉寿县的29个乡镇场,重点剖析了文蔚乡以及西竺山乡的玉花桥村,所到之处,看到不少农户修了楼房,听了乡村干部倒的“苦水”,与部分农民算了细帐。总的感觉是:农村改革发展有成绩,乡村干部工作有难处,结构调整任务很艰巨,农民增产增效不容易。由此看来,农民增收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干群面临的共同挑战,是缓解农村社会各种矛盾的首要问颢.  相似文献   

2.
从会昌县改进农村工作领导方法看面向新体制的有益探索谢亦森与乡村干部接触,常常听到“群众难组织、经济难发展、财政难增收”的种种困惑之言。笼统地责怪他们怕苦畏难或素质不高是毫无道理的。但问题是:这种困惑的根子在哪儿?新形势下的农村工作有“捷径”可走吗?我...  相似文献   

3.
社会稳定,是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最基本的条件,是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要解决好当前农村各种矛盾,确保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民增收,必须群策群力,多管齐下,辩证施治。  一是要正确处理好“取”与“予”的关系。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归根到底是农民的利益问题。目前在一些地方,不执行中央有关规定,随意加重农民负担;有的随意变更土地承包关系,侵害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少数地方计划生育等罚款混乱;少数基层干部吃喝贪占公款,以权谋私等等。农民的合法利益受到非法侵害 ,干群矛盾渐趋激化,已成为影响当前农村稳定…  相似文献   

4.
中央减免农业税、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对良种进行补贴的“一免两补”政策,是深化农村改革的历史性突破,不仅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对今后农业和农村的发展也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一免两补”后,乡村干部如何转变领导方法?最近我们深入到部分乡村进行了调研。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20多年来,党的农村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农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农民生活改善,这与广大乡村基层干部的努力是分不开的,群众对绝大多数基层干部是拥护的,干群关系总体上是融洽的。但是,在一些地方,干群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干群冲突也时有发生。一方面,农民对干部的工作作风有看法,气忿地说干部“不像话”;另一方面,干部对农民不服从管理有情绪,委屈地说农民“不听话”。“不像话”与“不听话”,形象地反映了当前农村一些地区干部与群众之间的矛盾状况。表现:部分干部作风不细,少数群众义务意识不强  相似文献   

6.
宋显明 《新长征》2006,(7):49-50
农村税费改革在给农村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机遇的同时,也给农村基层干部的工作职责和工作方式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如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乡村干部队伍,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是当前亟待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乡村干部和农民群众是农村工作的两大主体,顺利地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离不开干群两个主体的紧密结合,团结奋斗。因此,农村干群关系如何,成为影响农村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我们通过对平陆县一些乡(镇)村干群关系情况的调查,结果发现,大部分乡村干群关系融洽,政通人和,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但也有部分乡村干群矛盾突出,影响了农村改革的深化和经济发展,应引起我们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8.
常听乡村干部慨叹,如今的农村工作越来越难做了,党的农村方针政策要贯彻,农民的义务要履行,老办法不行。新办法不灵,对农民做思想政治工作是“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只剩下依法治村了。 诚然,随着社会主义法制逐步健全,人民群众的法制意识不断增强,农村工作必须依靠国家的法律法规来进行,乡村干部必须学法知法守法,并坚持依法行政,这是前提。但如果因此而忽略了思想政治工作,那就有失偏颇了,自然也不可能做好新时期的农村工作,甚至导致党群、干群关系的对立,此类教训是非常深刻的。 一些乡村干部之所以不愿做农民群众…  相似文献   

9.
樊金宝 《奋斗》2002,(1):10-11
绥滨县委在开展农村“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中,把转变.干部作风,解决农村难点问题,带领农民致富,作为全县农村党建工作的重点,及时地总结和推广了北岗乡党委建立“干群联系卡”制度的成功经验。在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制定了以建立“干群联系卡”制度为载体,以全面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内容,以改善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水平为目的的农村工作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中央决定免征农业税,对广大农民来说,无疑是一个极好的举措,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但同时免征农业税使农村工作面临四大困境:一是乡镇财政更加拮据,乡村债务难以化解;二是土地问题日益突出,人地矛盾逐步升级;三是公益事业融资渠道窄,实事好事无力承办;四是农村工作量剧减,乡村干部人浮于事。破解这“四大困境”,需要方方面面努力,但主体在乡村干部。乡村干部要适应形势的变化,尽快实现职能转型、重心转移。  相似文献   

11.
沈立人认为“三农”问题有十个难点。 首先,农业增产。农业的增产和发展,在整个经济发展和增长中有不可替代的位置。20年来,农业增长速度递减,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递降,有其必然趋势,但也带来深层次矛盾,之一是制约着农村建设和农民生活。 其次,农民增收。增收本靠增产,而多年来,农产品价格低迷,或许是“剪刀差”又有扩大,导致增产不增收。农业和农村问题,归根到底是农民问题。农民不增收、不富起来,却在继续弱势化、边缘化,八九亿农村消费者和购买者这个世界最大容量的市场始终是潜在的而还不是现实的。 第三,农民减负。增收与减负是一个铜板的两  相似文献   

12.
辽宁省黑山县英城子乡在实施“以羊富乡”的经济发展战略中,提倡乡村干部“先行一步搞示范,带头发展当典型”,全乡220名乡村干部有90%养羊,从乡党委书记到机关干部、村干部,人人争当“羊倌”。在乡村干部的带动下,该乡养羊业发展迅猛,目前已达人均5只羊,仅此一项,人均增收近千元。 时下,一些乡村干部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工作上,常常感到束手无策,总是埋怨农民思想不解放、发展意识不强、素质低下,而不从自身找原因。工作起来不是搞行政命令就是弄虚作假,结果造成了许多“半拉子”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凡从事农村工作的同志听得最多和说得最多的字恐怕就是“难”字,比如农村经济发展难、县乡财政增收难、农业增效难、农民收入增长难等等。但从上到下一致认为最大的难题就是农民增收难。那么,为什么农民增收如此之难,究竟难在何处呢?  相似文献   

14.
今年年初以来,湖南农村开展的“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如暖融融的春风,吹开了广大农村基层干部的心扉,消融了干群之间多年积存的隔阁,给了农民无限的希望和力量,给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农村呈现出一派干部为群众办实事,干群团结的崭新气象。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三农”问题中,农民增收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问题,而促进农民增收的核心环节之一,就是以农村信贷为中心的支农金融市场健康发展,提供给农民生产增收足够的信贷资金。我国2002年实行农村小额信贷政策,全国有接近97%的农村信用社开办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  相似文献   

16.
《廉政瞭望》2004,(3):14-15
“农民不富,中国不富”。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事关全局,意义重大,既是当前的紧迫任务,又是今后的长远目标。已于2月8日正式公布施行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即中央“一号文件”)分析了农民增收的严峻形势和促进农民、尤其是促进粮食主产区种粮农民增收的紧迫性、重要性,提出了增加农民收入的基本思路和总体要求。如果说,20年前的“一号文件”,使凋敝的农村走向繁荣,那么,今天的“一号文件”,则是在全面分析了农业新阶段的内涵和特征后,推动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的又一次政策创新。它所蕴含的城乡结合、协调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17.
文化产业是社会发展中涌现出来的新型产业。面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农民群众继续增收难度加大的实际情况,农村工作者和有关领导,尤其是乡村干部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对调整产业结构的认识,努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18.
地处赣中腹地的永丰县,秋收刚刚过去,一场在全县党员干部中开展的“情系农民,心连万家”的活动热潮开始涌动。这是去冬今春开展的“四到户、心连心”活动的继续。政之所兴,在顺民意。永丰县委、县政府认识到,要做好农村工作,必须把农民情绪作为“第一信号”,把农民满意作为“第一追求”,把农民增收作为“第一目标”,解决好农民所思、所忧、所盼的问题。县委决定选派千名干部进驻全县269个村委会,开展“四到户、心连心”活动。通过政策宣传到户,致富项目到户,法律普及到户,排忧解难到户,架起党群、干群之间的“连心桥”。政策…  相似文献   

19.
以取消农业税为标志,在此之前国家通过从农村汲取资源以完成国家工业化和现代政权的建设,在此之后,随着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标志着以工补农、资源输入时代的开始。在资源输入的过程中,干群矛盾是减少了,但是农民对基层政府,乡村干部仍然不信任,新的乡村利益共同体正在形成,村庄内部的自主性、内生性秩序仍然难以发生,如何在资源输入过程中消除信息不对称,建立一个常规性权力完备的村级组织是实现乡村治理转型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20.
当前,农村宣传思想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认识不到位,工作难落实。在部分农村,一些领导干部对宣传思想工作的优势缺乏必要的认识,“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没有真正解决。宣传思想工作、精神文明建设处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窘境。二是干群学习少,干群关系松。一些村组长期不召开会议,不组织农民学习政策。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在农村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进而使农民群众对党的农村政策产生疑虑和不正确的看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淡薄,对公益事业发展消极,封建迷信、赌博活动泛滥。而个别干部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