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如何跳出“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周期率的支配,是一个需要不断被讨论和实践的历史哲学和政治哲学命题.破解这一问题,首先需要对“周期率”的本质及其所包含的内在理路加以厘清和认识,这涉及到学界已有对“周期率”语词的争议,即究竟是用“周期率”还是“周期律”?按照历史哲学观点,如果将其视为一种历史规律,必将意味着这是任何阶...  相似文献   

2.
1945年"历史周期率"难题被提出后,中国共产党几代中央领导集体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在前几代不断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对跳出"历史周期率"进行了新的探索和实践。加强党的建设,为跳出"历史周期率"提供根本保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为跳出"历史周期率"提供新路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社会建设,为跳出"历史周期率"提供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3.
从古希腊到近代哲学以及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这一段时期,哲学思维方式是"垂直"式的,主要体现在本体论的思维方式,即通过对世界"本原"或逻辑"本体"的层级式追问过程展现出来.现代哲学思维方式是"平面"式的,用现象学表述就是"现象"与"本质"是共同存在的,两者之间没有相互剥离的痕迹.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历史"事件"为重心的唯物史观的思维方式主要体现为"呈现",这种"呈现"的思维方式立足于现实活动基础之上的"在世"的实践把握,具有理论解释与实践意蕴的双重功能.  相似文献   

4.
“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实现长期执政”是中国共产党需要深入思考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运用大历史观准确把握“历史周期率”的深刻内涵是中国共产党跳出历史周期率的基本前提。中国共产党能跳出历史周期率具有深刻的逻辑依据:从理论层面看,无产阶级国家或政权最终是通过“消亡”而不是“灭亡”的方式退出历史舞台;从价值追求看,中国共产党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从实现路径看,中国共产党善于运用社会革命来处理好社会基本矛盾。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新路径,具有它自身内在的作用机理,即自我革命的刀刃向内是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法宝,确保了党的领导核心;自我革命的人民立场是党解决国内社会矛盾的根本方向,夯实了党的执政根基;自我革命的斗争精神是党应对国际国内风险的锋利锐剑,优化了党的执政环境。  相似文献   

5.
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的原理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的原理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的原理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6.
科学发展观:超越“历史周期律”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对于破解"历史周期律"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从战略指导的角度看,科学发展观奠定了跨越"历史周期律"的先进生产力基础,锁定了跨越"历史周期率"的社会主体力量,提供了跨越"历史周期率"政治保证和精神文化动力。  相似文献   

7.
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学术成果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体系已有充分条件进行构建。其根据在于:它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界共同的学术成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实践、中国哲学密切结合产生的学术新说,它在长期发展中已经有了系统性,奠定了成为学科的坚实基础。构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体系,要坚持尊重思想客体的原则,总结历史发展的原则,合理逻辑整合的原则,多样化中趋同的原则。“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体系的理论核心是把“一般实践”和“具体实践”统一起来的新实践论,其展开的主线依次是以中国这个现实世界为对象的实践论的世界观,以中国的改造和中国人民自我改造之统一为实质的“广义认识论”,以引导中国人民创造自己的新历史为使命的“历史创造论”。  相似文献   

8.
历史周期率不是指阶级消灭后国家政权合乎规律地消亡 ,而是指历史发展过程中反复出现的统治集团违背社会发展规律 ,丧失民心 ,导致政权覆灭的规律性现象。它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但却受制于规律 ,表现着规律 ,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和人的社会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它是以民心向背为转移条件的 ,但只有当民心背离到统治者不能照旧统治下去 ,被统治者不能照旧生活下去的程度 ,周期率才会发生作用。因此 ,它的发生并非依时而发 ,节到必来 ,其自身具有一定的时间张力和不恒定性 ,这就为我们跳出历史周期率提供了理论上和实践上的可能性。一…  相似文献   

9.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之后形成的新哲学;其主要思想资源是马克思创立的"新唯物主义",但也充分吸收并整合了中国自古以来的文化发展的积极成果,儒家学说是其重要部分.在当代,对儒家学说绝对维护的"保守派"与否定其一切的"激进派"均已式微;主张对其革新的,一是"现代新儒学";二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后者以毛泽东为其创始人和奠基者.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来,儒家学说一有其伟大贡献,二有其历史局限性,三又有可继承性.我们尊重儒家学说的崇高价值观,充实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内涵,达到价值论与科学论的统一;我们捕捉儒家学说的真理性论断,将其纳入马克思主义哲学全面性的体系之中,达到哲学学理的发展;我们沿用儒家学说的一系列中性范畴,给予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解释,达到文化思想的创新;我们把握儒家学说中的隐性内涵,将其显性化,给马克思主义哲学增添有中国气质的学理;我们继承儒家优良的文化精神,结合新时代的新实践,发扬光大而成为中华民族的新精神.这样做的结果使"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发展,而且是中国现代哲学的新形态.  相似文献   

10.
历史周期率是一种规律性历史现象。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由于民众对统治者产生价值认同危机、制度认同危机、利益认同危机、公平认同危机,从而使统治者丧失政治合法性所致。跳出历史周期率的出路在于克服合法性危机:提高理论创新能力,解决人民的价值认同;提高执政为民能力,解决人民的利益认同;提高依法执政能力,解决人民的制度认同;提高构建社会公平机制和反腐败的能力,解决人民的公平认同。  相似文献   

11.
“民本”思想在我国传统哲学中处于重要位置。古代哲人们立足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就百姓问题提出了一些合理的思想。这些思想不仅具有历史意义,同时也具有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2.
行政改革理论是行政改革的先导,科学的行政改革理论是行政改革成功的必备前提。从行政改革的性质、行政改革的原则、行政改革的基本内容及行政改革的动力四个方面对行政改革进行哲学分析和探讨,可以使我们正确认识行政改革,并科学把握行政改革的性质、原则、动力和方式等基本理论问题,用以指导我国当前的行政改革实践。  相似文献   

13.
人类对于自身的认识与把握,即关于人的哲学,既是哲学发展的内在逻辑,也是时代赋予历代哲学家的重大课题。马克思在建立自己理论体系的过程中,对人的本质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对人的本质的现实生成条件和具体生成过程进行了历史的探索与考察。  相似文献   

14.
人的全面发展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性是人的本能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通过社会的强化而形成的。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的本能的有效社会化。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是追求人性的真、善、美。人性之真,是指大自然对人性的一种规定性——合规律性,它确定人的自然价值;人性之善是社会对人的行为的一种社会规定性——合道德性,它确立人性的社会价值;人性之美是人对自我价值的评价——合情意性,它确立人性的自我价值。因此,人的全面发展的途径应当是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的协调。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关于法本原的唯物论,对我们正确理解行政法本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此基础上,从行政法的根源、目的及其存在的前提、条件和根据等方面探讨行政法本原问题.提出了行政法本原于公共利益的论点。  相似文献   

16.
论张闻天的哲学思维方法及其当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闻天善于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相结合,善于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与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自觉地在实践中运用唯物辩证法,充分显示了他的哲学素养。在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入地研究和把握张闻天的哲学思维方法,对于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理论价值和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李勇 《理论前沿》2002,4(11):26-28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从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对党的先进性作出的新概括,不但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而且具有更为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8.
十年建设时期毛泽东哲学思想是整个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部分,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邓小平哲学有着"亲缘"关系,是邓小平哲学形成发展的直接"诞生地",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构建的一个重要哲学资源。  相似文献   

19.
杜少臣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20,(1):58-72,M0004,M0005
社会冲突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超越社会制度和社会发展阶段而存在。中国社会情境中的社会冲突内在于中国独特的社会文化底色和社会关系格局,根植于西方文化的社会冲突理论无法理解、诠释和解决中国社会情境中的社会冲突现象。本位论、取向论、均衡论和计谋论是本土社会理论对于本土社会行为和文化心理特征的四种基本判断。自我本位固化的自然秩序、权威取向的文化心理特性、追求均衡的保守主义和利己主义本质,以及重策略、轻原则的"理性"选择习惯,是导致人际冲突发生的四种主要文化症结。这些根源于中国文化深层心理以及社会结构的特征不仅内在地隐含着社会冲突的种子,更是中国社会从传统向现代文明转型过程中的障碍。  相似文献   

20.
哲学思想被公认是深刻、晦涩难懂的,哲学专业的研究常限于研究某一哲学领域的具体问题,却忽略了对哲学思想背后共通的思维路径的探寻。用思维实验的方法,以黑格尔自由意志的三个环节作为切入点,预设一个命题,界定两个概念,通过层层的推演,还原其哲学思想本真的实际生活经验的根源;通过"实际生活经验——思维实验——哲学思辨"这种"思维的体操"来锻炼我们的思维,为我们理解哲学思想,思考哲学问题提供一个独特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