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 毫秒
1.
1962年,周恩来在广州为知识分子“脱帽加冕”。“脱帽”,就是摘棹“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这顶帽子;“加冕”,就是冠以“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这个称号。这是周恩来为纠正对待知识分子问题的“左”的偏差所作的又一次努力。当年消息传出后,周谷城先生曾讲过一段肺腑之言。他说:“知识分子过去认为自己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觉得自己是被改造的,始终是作客的思想,积极性还没有发挥出来。”如今“得到一个光荣称号,是劳动人民了,对这一点特别高兴。我对这一点也很兴奋。我觉得只要有这些感觉,精神就活跃起来了。”周谷城先生的话,代表着一代知识分子的心声。它表明,周恩来为知识分子“脱帽加冕”,换来的是几百万颗忠于祖国、忠于人民事业的炽热的心。廖心文同志就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周恩来在知识分子问题上纠“左”的艰辛路程写了一篇专文,作了详尽论述。本刊限于篇幅,选刊其中的一节,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不久前,有一位地区的负责同志在一次会议上讲了一通“肺腑之言”。他说,“我接触过一些所谓的知识分子,动不动就说我是大学生,你是大学生又怎么样?难道我们工人、农民就不行?都不行那天下是怎么打下来的?”“知识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3.
单位里组织学习党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一人念,大家听。念完之后,主持人让谈心得。说什么好呢?很是沉默了一阵,都在琢磨:想说出超出文本的话吧,实在不易;说“大路话”吧,没意思;不说话,都闷起来,又不是事儿。正踌躇间,屋角炸开一串“响雷”——  “我是越听越高兴,越听越生气。高兴,是文件上的话说得实在太好了;生气,是改革这么多年,上边开了这么多会议,议决了这么多重要问题,可是,都落实了吗?该谁落实?怎么样落实?落实不了是谁的责任?对责任人该不该有个说法?……”  “就说这官僚主义、形式…  相似文献   

4.
毛志成 《民主》2004,(1):40-40
中国的古老剧种很多,如京剧、豫剧、河北梆子、秦腔等等。至于这样的剧种本身,命运如何,前景如何,是另一篇文章的内容,暂不细说。我这里要说的是眼下的“现代演员”,如演电影电视的,演话剧的,当歌星、笑星的或什么什么星的,不妨先向中国古老剧种学一点悟性或“唱念做打”的基本功。例如,中国的古老剧种之一京剧,演《空城计》时, 台上只有一个用纸或用布画成的假“城”。司马懿来攻城,代表千军万马的无非是几个龙套式的角色。但台下的人听“诸葛亮”那么一唱,硬是觉得这事很“真”,好像真的看到了一个战场、十万大军、一座孤城。另一出戏《三岔口》里的一场打斗,主要道具和演员无非是一张桌子,三个演员。台下的人看得却颇入境,好像真的看到了一场武打。  相似文献   

5.
《同舟共济》杂志今年第四期发表了冯东书先生的《改革以前为什么总是和知识分子过不去》一文,坦率地说,这篇文章的基本立论是站不住脚的,至少说没能把为什么和知识分子过不去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释。本文拟提出一些不同看法与冯先生商榷,希望冯先生不要认为我是在和他“过不去”。  相似文献   

6.
求实     
黄裳 《瞭望》1984,(21)
近来觉得杂文的写作应该避免以下几种毛病,但我认为是“毛病”的,在别人也许正看作是优点也说不定。首先,我觉得写杂文最好不用典。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该用时还是要用,用得好的也应该佩服。不过有一种很时髦的方法,在我看来则是不足为训的。不论说的是什么问题,一开手就先来引一些古书,而且越古越好,如先秦诸子之类。接下来就随便引一两句唐诗  相似文献   

7.
刘博文 《党政论坛》2012,(20):59-59
在新加坡的道路上,我看到有一些红牌子的车,觉得奇怪,就问当地人,这是什么车?当地人告诉我,这是新加坡的“特权车”。他们还说,这里的“特权车”是“限行车”。  相似文献   

8.
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是工人阶级为完成其历史使命必不可少的重要力量。一些刊物上刊登文章说,知识分子是独立于任何社会集团和阶级利益之上的知识分子群体,即“公共知识分子”。其实,无论从历史和现实来看,还是从国际和国内来看,这样的“公共知识分子”是从来不存在的。渲染“公共知识分子”的无阶级、无政治倾向的“中立”或“零起点”的观点,只不过是对历史和现实的曲解而已。  相似文献   

9.
在黑龙江省法学研究所工作的一些知识分子心情沉重。他们说,在这里“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是远水解不了近渴”,是“被遗忘的角落”。问题引起了省委领导同志的重视。那是一月十四日凌晨四点,助理研究员梁茂邦回忆起先一天晚上电台广播的省委书记李力安关于要重视知识分子的讲话,再  相似文献   

10.
六年前,我从经济学校毕业,进工厂当了一名基层会计。人家说我是幸运儿,学了一门比较吃香的专业,不愁今后没有奔头。听了这话,我并不感到欣慰,反觉得不是滋味。我想,所谓的“吃香”、“奔头”,不过是图点经济实惠和个人名利罢了,除了这些,难道就没有别的更高追求吗?那时,我听说厂里有一位默默奉献在政工战线上的“老革命”,他叫钟征远,中国石化总公司政工劳  相似文献   

11.
鬻拳是楚国的一个贵族,鬻拳同志出场的时候,就干了一件大事。他劝谏楚王:“这件事我认为该这么干,你得听我的。”楚王摇摇头“我觉得不靠谱,”他不再说话,掏出家伙对准领导“今天不听劝谏,我鬻拳眼睛认得大王,武器却认不得。”  相似文献   

12.
十年前,我生活在大别山区的一个只有六七户人家的小山村里。1976年我初中毕业回乡当了民办教师,在那山沟里也算是一个“知识分子”,然而我的头脑中却绝少现代意识。那时的我,还是个“臣民”。 记得山村一位学生问我:“清朝完了以后叫什么朝?”为了解释得更形象生动、通俗易懂。我竟说:“有一个短命的‘蒋家王朝’,还有现在的‘社会主义朝’。” 毛主席逝世后,我曾跟我那1952年入党的母亲一起为毛岸英的牺牲痛惜不已。我觉得,“主席”和“皇  相似文献   

13.
《瞭望》1985,(12)
继续调整各级领导班子,是今年全党要做的几件大事中的一件。 调整领导班子,无非一个是进,一个是退。就是说、继续选拔一枇有知识、有开创精神的年轻干部进到领导班子中来,使各级领导班子进一步年轻化;同时,也有一批老同志从领导班子中退下来。 要把大批有知识的年轻干部提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当前最主要的障碍,仍旧是用人上的“左”的思想和旧的观念。例如,“没有知识分子照样干四化”,“知识分子可用不可信,只能团结,不能依靠,更不能重用”,等等。这些论调仍旧在一些人的头脑中起作用。他们把知识分子当作异己力量,  相似文献   

14.
我在基层召开的一次座谈会上,听一位业务干部说:"我们搞工作的时候,总觉得纪检干部的眼睛老在背后盯着."这话或许有点说过了,但也说明:纪检工作在一些同志眼里确实是和"挑刺儿"、"神秘感"的意义划等号的.我自己就碰到过这样的说法,有些同志开玩笑地跟我  相似文献   

15.
编辑同志: 在这封信里,我想谈谈沂蒙山一些领导干部“眼界”的变化,因为我觉得一个地区面貌的改变同人们的视野分不开。 一九七七年冬天,我在沂源县张家庄住了几天。采访任务完成后,大队保管员用独轮小车推着铺盖送我。二十里山路,我们边走边聊。我问:“队里一年能分多少钱?”他说:“不大分钱。”我说:“那你打油  相似文献   

16.
《理论视野》2003,(4):24-24
据《半月谈》2003年第8期载文报导:记者采访了湖南澧县车溪乡南阳村“种田能手”罗善平,罗说:“我种田80亩还不能养家糊口。” 罗的自述如下: 我一家4口,田越种越多,不知为何日子却越过越紧张。我是1999年开始承包80亩稻田的。也正是从那时开始,附近的乡亲们就把我称作“种田能手”,我听着心里并不是滋味。 去年我种的早稻碰上了阴雨天气,老天爷一个多月没开眼,阴雨加上低温。早稻颗粒无收。原指望能  相似文献   

17.
七日谈 去年年头见岳麓书社准备整理印行周作人著作的广告,心头为之一快。我喜欢读杂书。周作人的文字,自有一种韵味。解放后曾在旧书店搜集过一些,搬了几次家,加上“文革”,也就散失得差不多了。这几年曾经向一些出版家建议过翻印,那目的,无非是首先自己想读读,同时觉得也可以介绍给其他读者也读读。可是,反应并不积极。那理由,有经济的,  相似文献   

18.
说“得到”     
一位朋友晋升了处长,大家向他表示祝贺,他不仅没有表现出丝毫的高兴,反而一本正经地说:“咱这么大年纪到现在才弄个屁大的官,有什么可值得祝贺的!都快成讽刺喽。”听了这位朋友的“谦词”,我不禁愕然,继而心里象翻了五味瓶,不知是什么滋味。当然,现实生活中面对种种“得到”而毫无反应或心安理得甚至觉得“早该给我”的,又何止朋友一人呢! 说起“得到”,时下随着改革开放,机会相对多了起来。如何对  相似文献   

19.
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九十周年的日子里,重温毛泽东思想关于知识分子的论述,倍感亲切。历史上,虽然由于“左”的思想影响,特别是由于“四人帮”的破坏等多种原因,党在对待知识分子的问题上出现过一些偏差。但是,在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宝库中,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理论符合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经实践证明是完全正确的。党的十二大完成了在知识分子问题上的彻底拨乱反正,使党的知识分子政策重新回到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基础上来,确定我国知识分子从总体上说已经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在  相似文献   

20.
心想事定成吗?人们常喜欢用“心想事成”这一舶来品来祝福.我不曾反对过。但是,我自己从来不这么说。我总觉得这话太离谱。有人听了“心想事成”心花怒放,我听了“心想事成”心弦震颤。曾记否?“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报纸登过大标题,墙壁刷过大标语,可是到头来,劳民伤财,俄阵载道。“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说到底,只不过是胆与产的关系。“心想事成”,其涵盖面之大,远非这“五八式”口号所能比拟。心想登上木星顶住星的撞击,就能骑自行车上木星,拉木星一把,成吗?心想到地心里斯洒走一回,就能一锹挖出口深井,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