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 毫秒
1.
一九八八和二00六年,三联书店分别推出了皇皇二十卷《吴宓日记》和《吴宓日记续编》。《吴宓日记》最重要的缺失是一九四九和一九五0年日记的被毁。吴宓曾经在一九六七年二月八日的日记中说:‘‘宓尤痛心者,乃在宓之乙丑日记、庚寅日记(一九四九、  相似文献   

2.
于晓玲 《党政论坛》2011,(14):22-22
台湾师范大学曾仕强教授在《百家讲坛》讲《易经》时,说他在孔子的故里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天,一个人来孔子家里拜访,孔子的徒弟拦住了他,问他有什么事。那人说:“我想问问先生,一年到底有几季?”孔子的徒弟很不以为然地说:“当然是四季了!这个连小孩子都知道,还用问先生?  相似文献   

3.
一个叫吴庚舜的年轻人,写了一篇关于白居易《长恨歌》的论文,登门求教钱钟书先生。钱先生给予了热心帮助,一字一句地斟酌修改。  相似文献   

4.
王乾荣 《民主》2009,(11):50-50
评论家阎纲先生近日于《人民日报》发表《说“研讨”》一文,批评了当前流行的所谓“研讨会”的庸俗之风。他举例说:“某领导(在某人作品研讨会)讲话以后。我在上海报纸的报道里看到,他授予被研讨者‘伟大作家’的光环.第二天查对北京发表的讲话全文.这个光环不见了.”  相似文献   

5.
吴宓情事     
王凯 《各界》2011,(10):95-96
吴宓教授治学极为严谨而生活却相当散漫,是一个奇特而又矛盾的人。他的授业弟子季羡林在《(吴雨僧先生回忆录)序》中说:“他看似严肃、古板,但又颇有一些恋爱的浪漫史,所以矛盾。”对于吴宓的这些“恋爱的浪漫史”,其清华同学兼同事顾毓磅以“千古多情吴雨僧”一语概括,可谓神来之笔。  相似文献   

6.
靳树鹏 《各界》2011,(6):89-91
冯亦代先生的一本日记《悔余目录》,是李辉先生主编的《沧桑文丛》中的一小,2000年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以来几乎没有引起什么反响,直到2009年4月章诒和女士在《南方周末》发表《卧底》一文,人们才议论起这奉书和冯亦代告密的事。  相似文献   

7.
王乾荣 《民主》2005,(2):44-44
有一位朱述古先生在《中国青年报》作一文《网络语言不是洪水猛兽》,我不大同意其中的某些观点。我先引《绘图青红帮演义》一书里的一段对话——话说王四见这黑面大汉挂出青帮招牌,上前盘问海底道:“请问老大,你在门槛没有?”那  相似文献   

8.
李传玺 《民主》2009,(1):47-48
一位领导打来电话,说《人民日报》海外版“名流”刊登了一篇长文,是怀念张守义先生的。怀念?不会吧。就是怀念书籍装帧设计大师张守义的。我还是有点不相信,急急跑过去拿过报纸一看,上面的照片果然是老先生的。再看文中,有一行文字特别刺眼.张先生10月14日凌晨去世。  相似文献   

9.
《党政论坛》2012,(16):51-51
幽默是睿智和机敏的表现。钱钟书先生认为“幽默减少人生的严重陛,决不把自己看得严重”。英国人用幽默增加风度和开展外交,美国西点军校可以凭幽默录取新生,美国总统靠幽默赢得选票……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幽默的国度,从《史记·滑稽列传》到《古今谭概》、《笑林广记》,无一不体现中华民族特有的幽默。  相似文献   

10.
舒芜 《瞭望》1997,(31)
不可这样立论●舒芜前些时写的小文《鲁迅“棒喝”过吴宓么?》(已载《中华读书报》153期,1997年6月25日出版),是因张紫葛《心香泪酒祭吴宓》一书中钟鸣所写的代序《和吴宓相遇》而发。代序中那句话,是与张书本文一处相应的。现在就来谈谈张书中的这一处。...  相似文献   

11.
谢泳 《各界》2014,(7):27-31
《读书》1999年第3期有陈红民先生一文:《智者千虑》.主要意思是说当年蒋介石请胡适入政府,作为一个独立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虽然胡适最终没有“被湿了羽毛”,但“胡适怦然心动,有欲迎还拒之态,虽然属人之常情,但也可见在一定条件下,修炼了三十年的‘独立地位’是可以放弃的,‘诤友’也能成‘战友’.”  相似文献   

12.
湘绯 《瞭望》1993,(29)
钱钟书先生的名字早就如雷贯耳,孤陋寡闻的我,一直以为钱先生是一位训诂学专家。及至读了《围城》,才知道先生还是一位小说家、语言大师、幽默大家。自从看了《钱钟书研究采辑》(一),才对这位学贯中西的钱先生的为人治学,以及他在文学领域和学术上的成就,有了较全面深入的了解,对《管锥编》、《谈艺录》、《围城》等巨著有了较确当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编读往来     
《各界》2010,(7):31-31
远村总编:您好!我是《各界》的一位读者,近读《各界》2010年第二期“商鞅:史上最惊心动魄的改革”一文时,发现将“商於”的“於”字,写成了。“于”,虽然“於”、“于”二字可以通用,  相似文献   

14.
选择     
故事发生在一座小镇。一位教师对孩子说:“我给大家讲一个《小妈妈找蝌蚪》的故事,好吗?”孩子们异口同声说:“好——”只有一个孩子举起了小手:“我想听闹海哪吒的故事。”老师叫他坐下,好好想想再回答。第二次问,  相似文献   

15.
李洲良博士所著《古槐树下的钟声/钱著管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9月版,以下简称《古槐》)一书在钱学研究领域取得可喜的成绩。本文拟从以下两方面试作评介。一、亦史亦论论从史出《古槐》阐释钱著一个基本原则就是把钱钟书放到特定的历史时期加以评述。亦传亦论,传论结合,以论为主,属于论从史出的写法。关于传,已有美国学者胡志德的《钱钟书》、大陆学者孔庆茂的《钱钟书传》、张文江的《营造巴比塔的智者:钱钟书传》等;关于论,则有臧克和的《钱钟书与中国文化精神》、胡范畴的《钱钟书学术思想研究》、陈子谦的《钱学论》等。而亦传亦论…  相似文献   

16.
徐志江 《学理论》2009,(28):159-160
民国学者张相文个人文集《南园丛稿》中所收录的《与章太炎炳麟论山脉书》一文是章太炎与张相文之间关于"泰山为长白山回脉"说的通信。现代学者在记述此信时有所失误。章太炎《与张蔚西论山脉书》的写作,属于其1924年对明末清初史事考证的一部分,这种考证反映了太炎先生在"反满"这一问题上认识的进步。  相似文献   

17.
《党政论坛》2013,(24):4-4
钱钟书年轻时就饱读诗书,而且聪慧过人,被时人誉为“民国第一才子”。也正因为如此,钱钟书颇有些自负,甚至恃才放旷,他在清华大学读书时,就曾多次让自己的老师吴宓难堪。  相似文献   

18.
元旦漫话     
鲁桥 《民主》2009,(1):43-43
“元旦”一词,逐字而解,元为年之始,旦为日之晨,即一年的第一天。《尔雅·释诂》说,“元,始也”,“旦,早也”。《说文》解“旦”,则更为形象:“日见一上,一,地也。”一年的第一天,红日从地平线喷薄而起,阳光普照,霞彩缤纷,诗情画意,足以令人快乐而振奋!由此可见,我国元旦自古就是一个反映四时更迭、万象更新的节日。  相似文献   

19.
付雁南 《党政论坛》2011,(10):34-35
2004年的一天,蒋庆泉的儿子蒋利接到舅舅冯自元的电话。冯自元说,看到一个叫《电影传奇》的电视节目,里面的一位老嘉宾说《英雄儿女》中喊“向我开炮”的那个王成是有原型的,名叫蒋庆泉。  相似文献   

20.
2004年的一天,蒋庆泉的儿子蒋利接到舅舅冯自元的电话。冯自元说,看到一个叫《电影传奇》的电视节目,里面的一位老嘉宾说《英雄儿女》中喊“向我开炮”的那个王成是有原型的,名叫蒋庆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