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父母的意识深层里,都藏有一个或模糊或清晰的关于孩子的“理想模式”。这是一个根据父(母)亲自己的人生得失和社会见识建立起来的理想模式。比如,父(母)亲一生受益于或勤奋工作、或诚恳待人、或灵活处世等品质者,往往要求孩子继承发扬这些优秀之处,以让孩子的人生之途顺利发达。父(母)亲青少年时代能升入大学者,往往要求孩子必须考取大学,以期孩子获得比自己更高的社会地位。父(母)亲的社会见识渗  相似文献   

2.
大概做父亲最得意最辉煌的事,莫过于有一个酷似自己的儿子了。他影子似地相随着你,使你不仅完成了种的延续,而且可以更自豪地喧嚷: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这是无论英雄还是盗匪只要是男人都推崇的豪言壮语。然而,这毕竟是极少数男人的荣耀,先是半数的父亲,未必能得子传宗,再是半数的半数并非儿子就如复印一样酷似老子,更不用说有的儿子很反叛,假如他彻头彻尾完全继承了劣根性,这岂不是做父亲最大的谬误! 做儿子的极多嫌弃父母,家贫嫌父母不会为他的前程铺路,家富又嫌父母没有给他漂亮的容貌,古往今来,又有多少孝子呢?!  相似文献   

3.
(一)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人类社会进入到进步状态的标志。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恩格斯在其著名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文中,根据英国著名的生物学家和社会学家摩尔根的历史分期法,把人类社会的发展分为三个主要时代,即蒙昧时代、野蛮时代、文明时代。蒙昧时代是人类采集渔猎时期;野蛮时代是人类创造并从事原始农、牧业时期;文明时代则是人类发明了加工业和艺术产生时期。纵观人类发展史,其中3/5多为蒙味时期,1/5多为野蛮时期,而文明时期只有5000—6000年的历史。尽管文明时期短,但却是人类社会大发展时期,大进步时期。在人类社会的文明史上,依次出现了奴  相似文献   

4.
试论非婚生子女的家庭法律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人们婚育观念的变化,非婚生子女出生数量不断增加,强化对这一社会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是新时期立法的重点。应用"亲生子女"取消非婚生子女这一歧视性概念,建立非婚生子女的认领制度,解决非婚生子女生父的确认问题;扩大我国现有对继父母、继子女概念的解释,将非婚生子女与父或母的配偶关系,确定为继父母子女关系;规定非婚生子女生父或生母对子女的探望权,另一方的协助义务。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的"孝"有两个对应的概念:一个是"慈",一个是"忠"。按照儒家的理想:家庭里,父慈子孝是美满的;国家中,求忠臣必出于孝子之门是应当的。"孝"与"慈","孝"与"忠"在社会生活中应该是和谐相处、并行不悖的。但是,历史的现实却是父未必慈、子未必孝,而孝忠兼顾也往往处于两难境地。面对这些伦理困境,儒家采取了父权专制和君权至上的方式来加以解决,而这些解决方式的道德哲学根源则是儒家一以贯之的整体至上与个体至善的价值理念,对这一价值理念应辩证分析、审慎对待。  相似文献   

6.
刑事犯罪是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且具有刑事违法性以及应受刑罚惩罚性。本质特征在于其社会危害性,判断罪与非罪时,就是应当依据社会危害性来判断是否将某种行为纳入到刑法领域来,而区别此罪与彼罪的时候则更着重在于分析不同犯罪构成要素之间的区别,由于未对社会危害性进行分析,很容易将心中初步的判断结论通过犯罪构成逆向推导,先有结论再用犯罪构成来求证的思考方式容易导出错误的结论。本案中村民的行为完全符合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罪的刑法要件的,但若结合社会危害性的要求来看则应当作出完全相反的判断,关键在于思考时应当从罪与非罪处入手,而不是直接从此罪与彼罪处分析。  相似文献   

7.
网络色情犯罪作为一种新型犯罪具有与普通刑事犯罪不同的特点,在行为上有较强的隐蔽性,在对象上针对不确定多数人,在主观上具有愉悦的感受等。我国目前对网络色情犯罪的侦查立法不够全面,造成在侦查实践中对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认识不尽一致,导致对网络色情犯罪的打击不力;侦查技术尚不完善,大量电子证据无法获取。因此,完善立法、创新侦查技术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刑法理论界与实务部门对挪用犯罪的主体范围、客观方面、法律适用、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等问题认识不一,导致了司法实务中适用的诸多问题。有鉴于此,我们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着重对挪用私营企业资金、挪用特定款物给外单位使用、挪用公款的主体范围、客观方面、此罪与彼罪等问题进行探讨,以增强对司法实务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论探望权     
2001年新修订的《婚姻法》第38条规定:“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可以说,探望权的明确规定,是我国婚姻家庭立法的一大进步,它一方面为父母亲权的行使提供了法律保障;另一方面也更有利于父母离异的未成年子女健康成长。然而,我国《婚姻法》对探望权的规定仍然过于笼统,许多问题还需进一步的澄清和完善。  相似文献   

10.
中国自由主义道德简论江娅在近现代中国的道德变迁史上,自由主义道德曾是一股强劲的力量,从戊戌维新到新文化运动期间,它是与儒家道德“争夺天下”的主要对手;从五四运动到解放战争时期,它又与儒家道德、社会主义道德“三分天下”。正是这三种道德之间彼消此长的互动...  相似文献   

11.
<正>对于生死问题的关注是儒家伦理生活的主题之一。儒家以现世生活为中心,从生命的重要性、生活的意义、生命与道义的关系一直到生命的终结之处和死后世界,提出了一系列有意义的观点。首先是关于肉体生命的思考。肉体生命是人的存在基础,保全生命、爱惜生命也是任何健全、理性思想或宗教的基本前提。历史的来看,儒家重视现世的肉身存在,敬重生命,对肉体生命的存在抱有理性的珍惜。儒家对人的自然肉身存在具有敬畏之心,"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相似文献   

12.
故意杀人罪与故意伤害罪在刑法上是两个不同的罪名,在案件定性上公安、检察、法院常常出现意见分歧。主要原因是这两类案件在客观上具有某些相似之处,尤其是伤害致死与故意杀人在司法实践中极易混淆。因此,为了正确地认定案件性质,恰如其分地定罪量刑,笔者结合司法实践淡谈从本质上把握故意杀人罪与故意伤害罪的区别和认定此罪与彼罪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抢劫罪是指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行为。但是,对于像不动产、违禁品等这样一些特殊物品能否成为抢劫罪的对象,则无论国外还是国内刑法理论界都存在争论。而这些争论往往会导致在实践中对某种行为罪与非罪以及此罪与彼罪上的认定差异。因此,对抢劫罪的对象问题进行一定程度的专题探讨,就具有很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西戏剧各自不同,也有很多相似可比的地方。爱是西方人生活的全部意义,尊重个人,张扬个性是西方人的追求,而责任则是中国人生命的一切目的,因此,服从集体、超越个人是中国人的行为标准。  相似文献   

15.
李米 《人事天地》2013,(3):47-47
(一) 当我还是一粒生命的种子,在母亲的身躯孕育,是你——生育保险姐姐,张开翅膀的天使,悄然飞到妈妈的身边守候,迎接呱呱坠地的我。我和妈妈躺在你温暖的怀抱。  相似文献   

16.
在黎族传统社会,人们认为禁鬼附体于人变为禁母、禁公,然后用禁术害人生病.禁母、禁公害人包括“无意禁人”和“有意禁人”两种类型.娘母、道公利用占卜等方式来“查禁”,查出后人们对于“无意禁人”的禁母进行“警告”、“抽打”、“洗澡”等处理,而对于“有意禁人”的禁母、禁公则采取判处死刑等严厉的处罚.  相似文献   

17.
黄金贵教授在为该书撰写的《序》中介绍:“本书据古代宗法,立亲属称谓系统:按纵向从上而下分祖先-父母-父系-母系-夫妻妾-夫系-妻系-兄弟属-姐妹属-子女属-后代,共11类。每一类下分目,每一目下列一个称谓的异称,属同义、近义词。如父母类中,先列总称,有亲、亲戚、严亲、严君、所生。次列父称,有父、考、先人、先子、祢、公、翁、天、君、太上皇、阿爹等。  相似文献   

18.
《刑法修正案(七)》增设了旨在严密地打击贿赂犯罪、规制国家工作人员"身边人"的利用影响力交易的行为。文章分析研究了该罪在刑法理论和刑事司法中存在较大争议的犯罪主体和犯罪客观方面。对近亲属和关系密切的人进行了界定,认为"近亲属"应包括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姐妹;"关系密切的人"是指除近亲属以外,与国家工作人员联系紧密、可以对其行为或决定产生影响的人;  相似文献   

19.
论侵占行为     
侵占行为,是刑法修订后新增加的一种犯罪行为。根据刑法的规定,可分为普通侵占行为和职务侵占行为。正确理解和认定该行为,对于划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审理交通肇事案件 ,应当在犯罪主体、主观方面、是否自首、逃逸致人死亡、肇事后故意杀人等方面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罪重与罪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