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证券回购案件的法律问题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经一庭证券回购合同的法律性质证券回购是指回购方和返售方以融通资金为目的,先由回购方将手中持有的证券以一定价格卖给返售方,返售方支付购券款给回购方,再由回购方于一定期限届满时以高于售券价格的价格将同一笔证券买回的...  相似文献   

2.
本案是一起因证券回购合同无效所导致的资金返还纠纷。我国规范证券回购行为的立法目前仍是空白,部门规章是规范证券回购业务的主要依据。深入研究证券回购过程中的若干法律问题,加快证券回购立法的步伐,探讨和完善证券回购交易制度,已成为证券法学领域一项重要任务。本案之纠纷虽因证券回购所致,但争议的焦点并不与回购有关,而是对无效证券性质的认定及处理,本文就此进行讨论,并提出与终审判决不一致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证券回购合同纠纷案件的审理褚红军,王专证券回购是金融机构之间以证券为抵押的融资活动。前一时期,由于金融秩序混乱,不少金融机构违规办理此项业务,以致形成了全国性的证券回购债务链,其中不少纠纷已诉至法院。这类案件类型新、标的大、涉及面广,直接影响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4.
借款合同担保纠纷一般均涉及主合同的效力、担保合同的效力和保证人的责任问题,本文利用具体案件对此进行了法律分析,并论述了对“以贷还贷”事实的法律认定问题。  相似文献   

5.
惠宁 《法制与经济》2008,(10):60-61
在我国二手房交易中,一方在尚未取得房屋产权证时即与他人订立转让合同转让房屋的案件屡见不鲜,而法律界对于未取得产权证的二手房屋转让合同的效力认定存在争议。本文试图通过民法理论分析和法律解释,明确如何将《房地产管理法》、《合同法》及新《物权法》的规定协调适用,合法合理地认定房屋转让合同的效力,以期促进房地产交易法律体系内部的有效整合,统一房地产类似案件的审判标准。  相似文献   

6.
你院(1996)鄂经他字第10号请示收悉.关于如何确定证券回购合同履行地问题,经研究,答复如下:鉴于我国证券回购业务事实上存在着场内和场外交易的两种情况,因此,确定证券回购合同履行地应区分不同情况予以处理:一、凡在交易场所内进行的证券回购业务,交易场所所在地应为合同履行地.二、在上述交易场所之外进行的证券回购业务,最初付款一方(返售方)所在地应为合同履行地.此复.  相似文献   

7.
在仲裁的发展越来越深入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仲裁案件中开始出现刑事犯罪因素。例如:在双方当事人签订合同的过程中,一方当事人采取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方法,即利用签订合同的方式实施诈骗行为,此时合同的效力应当如何去认定?在合同一方主体有法人的情况下,如果签订合同的为法定代表人,而法定代表人在签订合同的过程中存在违法犯罪行为,其所签订的合同的效力将如何去认定?以上两种情况笔者在办案过程中遇到的越来越多,也是比较具有典型意义的。由这些情况所引申出来的如何认定涉案合同效力的问题,对于公平公正的裁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对于刑事犯罪中所涉合同的效力的探讨便成为了仲裁实务上一个具有很强指导意义的话题。本文将从笔者所经办的案件入手,深入探讨包含犯罪因素的情况下合同效力的认定,以期为今后的仲裁实践提供更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当前,全国许多法院都受理了多起证券回购纠纷案,由于目前的证券回购纠纷案往往都是因为证券市场操作不规范或违规操作而形成纠纷并导致诉讼的,审理起来就相对比较麻烦。加上我国法院目前很少审理过这方面的案件,以及这类案件的特殊性,更为审理此类案件增加了一定的难度。根据我们的代理经验,我们认为,审理证券回购纠纷案,买方应提交以下几个方面的证据:一、回购双方所策的成实报告书及回购主协议根据STAQ系统债券交易业务细则等有关规定,回购双方就回购事项达成一致意见后,应根据系统统一印制的回购主协议填制成交报告书,作为…  相似文献   

9.
审理国债回购案件若干问题的探讨刘志新编者按:近年来,随着证券市场规模的扩大,我国证券回购交易日趋活跃,但由于缺乏相应法律、规章的系统规范和指导,致使违规交易普遍存在,证券回购交易在法律上产生诸多问题。尤其是近一年,各地法院受理的证券回购纠纷案件数量上...  相似文献   

10.
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 你院(1996)鄂经他字第10号请示收悉。关于如何确定证券回购合同履行地问题,经研究,答复如下: 鉴于我国证券回购业务事实上存在着场内和场外交易的两种情况,因此,确定证券回购合同履行地应区分不同情况予以处理: 一、凡在交易场所内进行的证券回购业务,交易场所所在地应为合同履行地。  相似文献   

11.
最高人民法院1984年发布的《关于贯彻经济合同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审理经济合同案件,首先要解决的是确认经济合同的效力问题。被确认无效的经济合同,不受法律保护,对于合同双方没有法律约束力,不能做为审理合同纠纷的依据。《意见》同时指明,在审查合同效力时,要审查:合同主体是否具有法人资格;合同的内容是否合法;合同当事人的意思表示是否真实;合同是否履行了法定的审批手续。1987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  相似文献   

12.
我国对合同效力采依职权审查模式,据此作出的生效判决在主文外对合同效力的认定能产生禁止重复起诉的效果。由于不必全面审理潜在争点,大陆法系传统理论认为判决理由原则上不发生既判力。当任一方当事人明确请求确认先决关系效力时,上述两种思路均认可合同效力认定的既判力。我国应将合同效力作为审理焦点,并实现对依职权审查规则的实质化改造,要求法官作出包含既判力范围释明的明确标识。在判断依职权审查规则的既判力效果时,应进一步解释禁止重复起诉规则的要件。这种既判力理解不同于争点效理论并能提供更清晰的识别方案。  相似文献   

13.
法庭调查是在法庭上对案件事实和证据进行审查核实的活动,是开庭审理诉讼案件的核心部分,是案件进入实体审理的重要阶段。法官在法庭调查中起主导作用,主要包括:引导当事人举证、质证;在举证、质证的基础上进行认证,确定证据的效力;根据确认的证据,对案件事实作出认定。行政诉讼的证据是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也是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法官对案件事实的认定(而不是对案件事实的调查)是对证据事实的主观反映(包括由表及里、去伪存真的认识)。因此,法庭调查的直接对象是证据事实而不是案件事实。通过法庭审查、核实证据,…  相似文献   

14.
原告蔡某等诉被告余某房屋买卖合同纠纷一案,涉及到合同效力的认定问题。本案的关键在于合同中约定的"以房抵债"条款是否就是法律明文禁止的流质条款,其与流质条款的立法宗旨是否背道而驰。由于本案设定"以房抵债"的同时赋予了原告回购权,交易相对公平合理,因此认定合同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已有数百家金融证券机构因证券回购业务发生纠纷诉诸法院,涉及债务额达百亿元。这是培育和发展证券交易市场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对此要认真加以研究。关于证券回购合同的法律性质问题。因我国目前尚无有关证券回购方面的法律法规,法学理论界对此研究甚少,未形成统一或较一致的概念。结合审判实践与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中国证监会发布的有关规范性文件精神,我们认为证券回购是指回购方和返售方以融通资金为目的,先由回购方将手中持有的证券以一定价格卖给返售方,返售方支付购券款给回购方,再由回购方于一定期限届满时以…  相似文献   

16.
无效保证合同是经济合同当事人以外的第三人违反法律规定及保证合同的要件向债权人担保债务人履行合同义务而订立的合同。正确认定保证合同的效力,是审理此类经济纠纷案件的前提。确认保证合同有无效力,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17.
证券回购是我国金融业、证券业新近出现的一种交易手段,它应该包括中国人民银行即中央银行公开市场的证券回购、同业拆借市场的证券回购和证券交易场所内的证券回购等三种表现形式。由于我国目前对银行业和证券业实行分业管理,前两种证券回购,或者由中央银行直接进行,或者由中央银行直接监管,操作比较规范,纠纷不多;而第三种即证券交易场所的证券回购则以中国证监会为主实行多头管理,参入经营的主体也比较复杂,操作不规范,纠纷较多。1995年8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重申对进一步规范证券回购业务有…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二手房交易中,一方在尚未取得房屋产权证时即与他人订立转让合同转让房屋的案件屡见不鲜,而法律界对于未取得产权证的二手房屋转让合同的效力认定存在争议。本文试图通过民法理论分析和法律解释,明确如何将《房地产管理法》、《合同法》及新《物权法》的规定协调适用,合法合理地认定房屋转让合同的效力,以期促进房地产交易法律体系内部的有效整合,统一房地产类似案件的审判标准。  相似文献   

19.
正时下互联网金融所引发诉讼的情形多种多样,以网贷为例,网贷投资人因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而引发的诉讼;借款人因隐私泄露对平台的诉讼;平台倒闭或跑路所引发的诉讼;P2P网贷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非法发行证券等而引发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等。其中,网贷中电子合同、合同主体和电子数据的法律效力的认定是解决争议的首要问题。一、电子合同效力的认定因素我国《合同法》第十一条认可了电子合同的形式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商业合作增加,资金流动加速,公司向外投资、对外担保成为一种常见的融资、商业交往手段。在缺乏公司内部决议的情况下,以公司财产对外担保的越权现象屡见不鲜,产生较多诉讼。不同法院在审理相关案件的时候,或在未经过内部决议通过的担保合同的效力认定上产生分歧,或在公司及债权人的责任认定上出现不同的判定。债权人是否应有审查义务,及审查义务应至何种程度,需结合《公司法》第16条与《合同法》第50条,分析法条背后的含义、适用关系及对越权担保合同效力的影响,提出关于审理思路的建议,以便最大程度维护公司和债权人的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