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误区之一,是将“市场经济=市场=抓市场(工业品市场、农产品市场)建设”,而不在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的重构上下功夫; 误区之二,是将“市场经济=‘下海’=全民经商”; 误区之三,是将“市场经济=一切向钱看=为小集团或个人捞好处”;  相似文献   

2.
“知识失业”是指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劳动者处于不得其用的一种状态。在我国社会发展的现阶段,“知识失业”现象日益凸显,在造成国家和个人资源严重浪费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不安定因素。通过对知识失业的征兆与表现的考察,分析其成因及由此产生的社会影响,并试图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建议,是具有一定理论研究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职工下岗失业现象将在今后一段时期内表现得更加突出。“再就业工程”的实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要真正解决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必须用市场经济的观点和方法,正确分析造成当前大量职工下岗失业的原因,并采取与市场经济要求相一致的各种措施,逐步实现市场再就业。  相似文献   

4.
失业人员对子女教育的认知受其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失业人员对子女的教育极度重视,并已成为失业人员的共识;失业人员对其子女的期望极高,但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不得不受自身经济条件的制约,存在过早让子女进入“初级劳动力市场”的倾向;失业人员对其子女的教育效用比较乐观,大部分(特别是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弱势群体)把接受高等教育视作跻身社会强势群体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用工制度的深入改革,走过“零失业率”历史的人们惊讶地发现,在市场经济的强大冲击波下,昔日计划经济苦心经营的高就业,低收入的理想大厦正在震颤中坍塌: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面对着同一个字眼——下岗。于是,如何重新认识自己、认识社会,迎接“下岗——失业——再就业”的挑战,捍卫自身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已成为全社会的一个焦点话题。 一、现状 有人称,就业“没有艳阳天”。的确,失业并非是哪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利和特产,而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相似文献   

6.
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期,失业问题成为我国关注的焦点。相对“老失业群体”而言,“新失业群体”面临着不同的就业困境,而这一群体规模的加速扩大给我国社会的成功转型带来严重障碍。笔者旨在运用抗逆力及其相关理论,结合社会学知识分析造成“新失业群体”就业困境的原因,通过构建其抗击逆境的能力,探讨促进“新失业群体”顺利就业的途径,从而为缓解当前我国严峻的就业形势在学术研究上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失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伴生物,存在于所有市场经济国家中。除导致失业的共同因素外,我国的失业又有自身特殊的原因。目前,我国劳动力就业形势严峻,失业现象突出,社会反响很大。应从发展教育事业、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知识经济等方面提出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8.
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新体制转轨的过程中,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相适应的法律体系,将我国经济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纳入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制轨道,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现实而又紧迫的任务。这一方面要求我国宪法在建设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发挥应有的效能。这种效能主要表现为:(1)宪法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提供根本法律保障。因为现行宪法以宪法修正案的形式明确规定:“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加强经济立法,完善宏观调控。”“国家依法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扰乱社会经  相似文献   

9.
失业,是什么?是魔鬼,还是动力?有人说失业困绕了经济发展,有人说失业促进经济发展,有人说失业是社会不稳定的隐患,有人说只有保持一定的失业率,才有活力。有人说失业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要有一个警戒线。但,不管人们怎样认识,失业,是工业社会市场经济的一个必然现象。世界各国在其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受着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0.
国有企业隐性失业显性化存在的制度性障碍及解决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俊梅 《工会论坛》2003,9(2):36-37
把国有企业的隐性失业显性化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在隐性失业显性化的过程中 ,存在着劳动力市场的制度性分割、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投融资体制出现偏差等制度性障碍。只有不断消除这些障碍 ,才能最终达到国有企业失业显性化 ,从而为解决失业问题创造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1.
调查发现,城市失业青年较大比例从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等不太需要技术或技能且薪水较低的行业中失业,主要原因是没有一定的职业技术或职业技能。所以,加强对城市失业青年的二次教育,提高个人素养和能力,才是解决城市失业青年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有人认为,发展市场经济,势必会产生只讲索取不讲奉献的人生价值观。因为市场经济易激发社会对功利的冲动。还有人认为,发展市场经济,人们的价值取向会从集体主义转向个人主义。因为市场经济强调按劳分配,注重竞争机制等等。 然而,上面两种说法未必正确。人生价值不外两个方面即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与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其实,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不排斥功利,但更注重“义”与“利”的真正统一。这种统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 :“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 ,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 ,也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 ,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个人都要把诚实守信作为基本行为准则。按照完善法规、特许经营、商业运作、专业服务的方向 ,加快建设企业和个人的信用服务体系。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逐步开放信用服务市场。”[1] 这就把信用建设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体现了我们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 ,注重制度建设和体制创新的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14.
<正>“国家宏观调控,城乡协调发展,企业自主用人,个人自主择业,市场调节供求,社会提供服务”的就业方针,是国家劳动部根据“十四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精神,提出实行的可谓“国家政策指导下的市场就业”方针.近年来,劳动部门在劳动体制“三大改革”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与经验.但在新的历史时期,它又要面向新的使命.就劳动部门而言,培育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纵深发展,失业成为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据国家劳动部“就业政策与市场经济过渡”调研组公布的一项材料显示:目前我国各类下岗职工共有3000余万人,占我国2亿职工总数的15%,这还不包括停产或半停产企业的职工。全国基数沉淀下来,将构成社会就业和治安管理沉重负担。长期以来,对诱发犯罪的社会契机和心理成因,许多学者就个人恶欲膨胀,超前消费需要,外来黄色文化影响等作了详尽论述。但对这些脱离了正常工作轨道没有固定经济收入和失去原有社会地位的人而言,个人常型需要都难满足,再用上述畸型需…  相似文献   

16.
现代市场经济的运行受着“三只手”的调节。第一只手是“看不见的手”———市场机制的作用 ;第二只手是“看得见的手”———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 ;在政府与市场之间还存在着既看得见又看不见的第三只手———以市场中介组织为核心的社会公共性组织和社会公共道德对经济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三只手”对现代市场经济运行不仅是必要的 ,而且是很重要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需要“第三只手”的调节  相似文献   

17.
失业,这一市场经济发展的伴生物,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已随经济的发展而存在。据统计,1994年6月全国城镇失业人员达415万人,城镇失业率为2.5%,城镇不充分就业率为9.5%,农村不充分就业率(包括季节性闭置劳力)为30.5%。据估计“九五”期间城镇需要就业的人数减去可提供的就业岗位将还有200万人失业。再加上农村的失业人口,中国将带着1亿多失业者跨入二十一世纪。  相似文献   

18.
虽然“以人为本”的“人”可以理解为个人与人民群众的统一,但从实践生存论的视域看,其“现实的个人”的含义更为根本。马克思“现实的个人”概念的提出,有着深厚的思想史基础,它作为历史唯物主义形成的标志之一,也是马克思“个人观”形成的标志。“现实的个人”是马克思个人观的逻辑起点;现实的个人“的发展程度是社会发展程度的基础”;“现实的个人”是社会的“建构规律”与“发展规律”的基础。澄明马克思的个人观并实现它的引领作用,对于转型中的中国社会国民现代性意识的提升、国家软实力的增强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总体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市场经济中资源配置,存在着两种权力,一是市场权力,一是政府权力。前者以实现个体的经济目标为导向,后者则以社会公共利益为目的。政府权力的作用是为了修正“市场缺陷”、弥补“市场失灵”。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实现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的转变,这一转变也体现出经济法所追求的价值取向———实质正义和社会公公正。  相似文献   

20.
失业成为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据国家劳动部“就业政策与市场经济过渡”调研组公布的一项材料显示:目前我国各类下岗职工共有3000余万人,占我国工人2亿职工总数的15%,不包括停产或半停产企业的职工。失业人员若不能得到妥善安排,正常需要得不到满足,而思想上又缺乏正确引导,当外界负因素增强时,其中部分人很容易出现越轨行为,产生犯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