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丹 《世纪桥》2012,(13):118-119
达斡尔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独特的少数民族,黑龙江省西部地区是达斡尔族人世代生活繁衍的聚集地,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本民族特色鲜明的文化,传承着达斡尔族的民族精神也记述着达斡尔族的民族历史。迭斡尔族世代传承着宝贵的民族文化,并在传承的同时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融合时代性与民族性,与其他各民族共同构建着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大厦。  相似文献   

2.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遗产资源,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产生活中逐步创造、形成的,具有一定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遗物、遗存和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文化遗产资源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类。前者为文物,有可移动文物和不可移动文物两种;后者可分为宗教文化、婚俗文化、丧葬文化、节日文化、曲艺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建筑文化八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伟大建党精神是红色文化与民族文化的深度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经久不衰的精神命脉。在建党百余年的历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和基本精神融入到建党精神的内涵中去,本质上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具有必然逻辑。伟大建党精神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下大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自强不息”“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等一系列核心理念的同时也就带上了中国特色的文化烙印。新时代赓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在坚持问题导向、守正创新、“两个结合”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两创”纵向深入,让中华民族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上持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相似文献   

4.
党项是我国古代西北民族——羌族的一支,习性尚武而勇猛。公元1038年,党项首领元昊称帝建国,辖境包括今宁夏、甘肃和内蒙古西部。史称“西夏”,蒙古人称之为“唐古特”。成吉思汗一生横扫欧亚无敌手,但他却六次攻伐西夏而未灭之,最终于1227年病逝于西夏境内的六盘山下,由此可知西夏军队战斗力之强。西夏军队总兵力为40万人左右,主力号称“擒生军”,人数约10万,其中最精锐的部队又称“铁骑军”,骑士们都是从党项贵族子弟中精选出的。他们精骑善射,人与马联成一体、皆披铠甲,总兵力约三千人。据元朝蒙古人托托所编著的《宋史》卷…  相似文献   

5.
当今中国,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构成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精神力量。由于旅游资源是民族精神的载体,旅游活动是人的文化行为,而民族精神是旅游文化的重要内容,因此,旅游业在培育民族精神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们在旅游活动中,感受到的不仅仅是人与自然的和谐,更重要的是通过缅怀先烈们的英雄事迹,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培育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6.
和谐与竞争:中西文化精神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宏斌 《探索》2005,1(5):162-165
文化精神是人类文化活动和文化现象历经传承积累而凝聚出的共有的、成体系的精神内涵和价值取向。在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过程中,中华民族侧重矛盾的同一性,化生了悠久灿烂的和谐文化精神;西方民族偏向于矛盾的斗争性,演绎成为颇具个性的竞争文化精神。两种文化精神的核心差异是追求“仁义”境界与实现“功利”目标的差异。当代社会,应把两种文化精神辩证地统一起来:在和谐中讲究竞争,在竞争中追求和谐。这也许是人类文明进步与发展的最佳机制。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新疆达斡尔族社会生活的基本信息、民族历史、民族关系、家庭婚姻、民族意识、民族教育、民族传统文化等7个方面进行了田野调查,并对调查结果作了具体分析。其结论是:新疆达斡尔族是一个不辱历史使命、热爱祖国、善于学习、包容谦和、身心和谐的优秀民族。  相似文献   

8.
认同中国道统与肯定家族宗族的亲缘聚族的国族主义是孙中山先生民族思想的两大文化构成和文化规定。他自认中国道统为其三民主义的思想基础,其意义在为近代民族国家的建立,确立了一个民族文化的合法性基础与中国文化的骨干,保存、恢复和建立了民族的凝聚力。其国族主义的意义或目标即在做成一中间社会,将中国各族融成一极大的文明的国族团体——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9.
何银玲 《共产党人》2005,(13):52-53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发展历程中,培育并表现出来的富有生命力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坚定志向,是民族传统文化中最基本、最稳定、最精华的内容,是民族文化的灵魂、核心,因而对民族文化的各方面内容起到支配、协调、整合的作用,并通过民族文化各方面的内容表现出来。回族是中华民族的56个民族之一,在回族传统文化中,蕴含着许多宝贵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0.
在不同民族的不同历史进程中,不同民族的语言文字发挥着凝聚民族整体、振奋民族精神、鼓舞民族进步和发展的巨大作用。但是,在我国当前的民族语言文字工作中还存在着语言流失、认识不到位等问题。因此,应通过贯彻执行民族语言文字政策、加强民族语言文字理论研究工作推进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规范化等途径加强民族语言文字工作。  相似文献   

11.
恩和特布沁 《实践》2008,(10):50-51
一、河套文化的形成是民族文化在相互菱流中的发展和更新 河套文化属于中国华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20年代初发现于河套南部内蒙古萨拉乌苏河沿岸一带。前后共发现“河套人”化石以及大量以细小石器为特征的文化遗物。这是中国境内最早发现的旧石器文化之一,与宁夏银川水洞沟发现的旧石器文化统称河套文化,后来历史学家将“河套人”创造的物质文化称为“萨托乌苏文化”.或称“大沟湾文化”。  相似文献   

12.
红色文化包括物质和非物质文化两个方面。其物质资源表现为遗物、遗迹、遗址等革命历史遗存与纪念碑、纪念馆、纪念堂等革命纪念场所;非物质资源表现为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安精神、洪湖精神、中原突围精神等系列红色革命精神。2006年7月,湖北省委宣传部重大研究项目《湖北红色文化资源分布、保护、开发》课题组,来到鄂东革命圣地红安县进行调研,探测这里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宝藏。红安是黄麻起义的策源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之一的红四方面军的诞生地,红二十五军的重…  相似文献   

13.
一、什么是“民族精神” ?“在一个民族的精神发展中 ,总有一些思想观念受到人们的尊崇 ,成为生活行为的最高指导原则。这种最高指导原则是多数人民所信奉的 ,能够激励人心 ,在民族的精神发展中能起主导的作用。这可以称为民族文化的主导思想 ,并可简称为民族精神。”民族精神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有比较广泛的影响 ,二是能激励人们前进 ,有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一个民族应该对于自己的民族精神有比较明确的自我认识。有的学者对民族精神作了更多方面的界定 ,认为一种思想、观念只有具备以下五个条件 ,才能称之为“民族精神”。这五个条件…  相似文献   

14.
正在呼伦贝尔这片风光旖旎的草原上,生活着42个民族。这里的民族文化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相互交融。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是全国唯一的达斡尔族自治旗,达斡尔族在长期的游牧、渔猎、农耕过程中,孕育出了璀璨的文化。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哈尼卡,就是达斡尔族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决定。丽江自古就有追求和谐的优良传统,东巴文化就是纳西族和谐社会的思想源头。在今天重新审视这种文化,把其优秀的成分加以发扬光大,对推进丽江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对其他各兄弟民族也会有积极的借鉴和参考作用。东巴文化在思想教化上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解决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是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我们从以下分析可以看出纳西族人民是怎样通过解决这两大矛盾来实现社会和谐的。一、加强文化交流,促进民族团结纳西族十分注重向周围民族学习,善于对…  相似文献   

16.
儒家思想与民族精神○谢军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国家和民族的昌盛来自一个强而有力的民族精神,和由这个民族精神所形成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世界上有众多的民族,各民族有自己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的形成与该民族的传统文化有着密切关系。儒家思想在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7.
刘丽丽 《世纪桥》2009,(24):34-35
女真文字是中国民族古文字中比较重要的一个文种,女真文字做为金朝的国书主体文字,在一段时期内,曾与契丹、汉文同时并用,在记录和弘扬女真文化过程中,曾留下了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物资料,极大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对研究整个中华民族文化史,尤其是研究女真文化、金源文化、具有不可低估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8.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 ,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 ,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这是党的十六大根据国际国内的新形势提出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任务 ,也是中国社会的有识之士必须殚精竭虑思考的重大命题。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是一个庞大的工程 ,其内在地包涵着两个方面 ,培育———对传统民族精神的继承与赓续 ;弘扬———对传统民族精神的发扬与光大。为此 ,必须寻求一个既有民族性、又有时代性 ,还有世…  相似文献   

19.
文化是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创造的精神成果,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应。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之中,成为国家的根、民族的魂。而文化生产力就是人的创造力,是人在精神层面通过精神生产而产生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能力。党的十七大报告从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高度,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了全面部署,首次提出了要解放文化生产力以及提高文化软实力的战略要求。  相似文献   

20.
《支部生活》2009,(5):31-31
丽江市结合民族文化。不断创新基层党建,努力探索民族地区基层党的建设,通过展现12个世居民族和谐相处的政治价值观,组建12支党建文艺宣传队,培养12名民族党建义务宣传员,建设12个党建文化展示点,用12种民族语言文字出版《科学发展观简明读本》发送给全市11527干部群众等新举措,让广大党员群众在享受民族文化的同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