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责任政府作为现代民主政治的一种基本价值理念,是责任行政模式的一种制度安排,它"必须回应和满足社会和民众的要求,承担政治责任、行政责任、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与"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的价值追求与新公共行政所主张的社会公平理念相契合。而现代行政强制作为责任制政府的制度和机制安排之一,在实施过程中所表现的伦理缺失显然与责任行政追求公平正义、回应和满足公众利益诉求的这种"应然性"相背离。因此,现代行政强制,要从伦理的维度出发,站在公共利益的基点上,真正合乎维护社会正义的正当目的,回应和满足民众利益,重塑政府行政的伦理精神,以实现现代责任制政府的精神底蕴和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企业责任社会化,是一种趋势,也是一种潮流.一个企业要对自己负责,同时也应对社会负责.在党的十七大上,中共中央强调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企业身体力行,践行社会责任是科学发展的应有之义,企业社会责任是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国际竞争加剧的结果,同时也是企业自我发展的客观需要,一个重视并切实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也是为自己的前途命运负责任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过程也是企业树立社会形象、增强市场竞争力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田华丽 《学理论》2009,(2):10-11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和价值原则,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促进入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就是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现阶段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理念和崇高的价值追求的体现。认真学习和贯彻科学发展观,是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实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4.
任何一中发展观,都蕴涵着对发发展规律的认识和对发展价值取向确定.科学发展观也是规律认识和价值取向相统一的发展理论.就规律认识而言,它凝结着中国共产党人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中国社会发展规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新认识;就价值取向而言,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的新的发展要求和价值追求.一系列新的发展要求和价值追求构成了科学发展观的丰富价值内涵,包括发展动因、发展标准、发展方式、发展目的、发展理想等等.它集中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关于发展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5.
建立健全干部容错纠错机制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干部担当。从政治伦理视角看,干部担当对应于政治个体维度的责任伦理,容错纠错机制对应于组织维度的制度伦理。在改革进入攻坚期,建设责任政府的背景下,推进干部担当需要拓展适合干部成长的伦理维度,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个体责任伦理路径,突出官员个体的信仰与美德;二是公职伦理路径,凸显公共利益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系统;三是制度伦理路径,建立符合干部担当的伦理追求、道德原则和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6.
兰小蒙 《学理论》2012,(17):51-52
科学发展观是我党新一代领导集体对发展理念的全新阐释,是顺应历史潮流的一次创举,它也是马克思主义原理在新形势下的要求.它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体现了唯物历史观中最高理想和价值追求理论,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的理论;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发展的基本要求,体现了普遍联系原理,矛盾原理和发展的方向性原理;把统筹兼顾作为发展的基本方法,体现了唯物史观关于社会有机体和全局的思想的原理.  相似文献   

7.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进方向,凝聚了民族团结共识,体现了高度的文化自觉、自信和自强。以中国梦凝聚思想共识,文化自觉是基础,文化自信是关键,文化自强是根本。培养文化自觉,在中国梦的航程中明确方向文化自觉是对民族文化的价值认知、规律遵循和责任担当,体现为一种内在的自我发现和外在的向往追求。社会的发展,首先是文化  相似文献   

8.
从"知止"看廉政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仲航 《理论探索》2007,(6):130-133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讨论官员个人的行止与荣辱是个核心问题,其中,"知止"是对封建士人的一项基本道德要求.在当代,政府官员个人行为的价值判断以及如何形成和维护正确的价值判断,依然是廉政建设的主题之一.我们可以从"知止"这一传统行政伦理概念分析中得到有益的启示它所强调的责任意识和荣辱观念,它所追求的道德素质与精神境界,它所担当的制度反腐的责任,它所体现的公权力本质属性的要求等,都对促进政府廉政建设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责任政府对行政伦理责任的基本要求,即责任本位、服务本位和法治本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飞速发展和社会急剧转型的过程中,政府治理领域出现了集体腐败、行政不公、行政不廉和行政不实等诸多伦理问题.这些问题凸显了政府伦理责任的实现机制存在严重不足.在此背景下,责任政府成为当代中国政府治理模式的必然选择.提升和实现行政伦理责任是建设责任政府的关键,即确立正确的政府理念,从宏观层面上阐释行政伦理责任的基本价值取向,即以体现行政伦理责任的政府理念来指导行政管理实践;加快行政伦理制度化建设,从中观层面上提出行政伦理制度化建设的基本途径;加强行政伦理的内部控制机制建设,从微观层面上探讨行政主体伦理责任意识的培育.  相似文献   

10.
王天民 《理论探讨》2005,4(5):42-45
马克思的伦理批判与其伦理追求是统一的,马克思的伦理思想间接映现于马克思的社会批判理论中.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映现着马克思所追求的制度伦理,即对人的自由的自我创造予以充分地制度保障的伦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生产批判映现着马克思所憧憬的生产伦理,即使人的自由的自我创造获得现实的实践方式的伦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人际关系的批判映现着马克思所倡导的人际关系伦理,即体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关系的伦理.  相似文献   

11.
功利主义作为一种伦理学说和道德原则,不可否认,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重大的进步作用.功利主义强调人的主体意识的觉醒,强调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和实现自我的价值,崇尚追求自我主动性、进取性和创造性的精神状态,因而是一种以我为中心的自主性的伦理观点.这与毫无自主精神的"逆来顺受"的依附性的伦理观点相比,无疑是一大进步.因此,在改革开放的初始阶段,特别是在十年动乱以后的恢复时期,给功利主义正名,适当讲一点功利,对于恢复压抑已久的人性,重申人的社会价值,激励人们的生产积极性都有积极的意义.但是,功利主义也有它自身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价值观,本质是以人为价值的核心和社会的本位,把入的生存和发展作为最高目标,把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把现实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最高道德理想,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3.
任何一种发展观,都蕴涵着对发展规律的认识和对发展价值取向确定。科学发展观也是规律认识和价值取向相统一的发展理论。就规律认识而言,它凝结着中国共产党人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中国社会发展规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新认识;就价值取向而言,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的新的发展要求和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4.
制度是人类拯救自己的有效手段。遏制当前我国的社会诚信危机,需要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进诚信制度化。现代物质主义、工具主义、后现代主义对诚信价值的消解,无不对诚信制度的权威性构成挑战。应对现代性的挑战,保障诚信制度的有效运行,既需要社会结构提供合乎正义的制度系统,也需要具有道德责任的个体。公民的责任自觉及其失责的主动担当,是诚信制度为社会成员普遍认同和践行的道德基础。名责统一的角色伦理、职业伦理教化、舆论褒贬的道德倾向,是培育公民道德责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对普世伦理的追求由来已久.当前的经济危机与全球化造成的全球问题更凸显了全球伦理的价值.汉斯·昆以全球化为背景,基于责任和对话构建的全球伦理,将人类长久以来对普世伦理的追寻引向新阶段.汉斯·昆试图从价值共识方面来解答全球性问题.全球伦理所体现出的整体意识、责任观念和对话思维对于建设和谐世界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名”作为伦理思想并非由孔子直接提出,但在儒学发展的进程中,孔子基于礼崩乐坏历史文化背景下提出的道德建设基本要求被不断思想化而使之成为哲学范畴,它同时亦成为古代社会政治秩序构成的理论源泉之一。“正名”要求人以身份对应伦理的自我责任和对他者的责任,是古代社会道德实践的基础点。对于“正名”思想要有历史的观照,即它支持了秩序性社会生活的生成,也成为传统美德伸展的动力源。在现代公德建设的审察中“,正名”的内向聚合力使其延伸为一种走向公共性的阻碍因素。当前,对作为思想现实的“正名”之剖析与检查是走出伦理实践困境之必需。  相似文献   

17.
在一定意义上讲,有什么样的道德哲学,就会有什么样的道德教育。因建基于规范伦理学,道德教育改变了自己的本有特征,致使教育目的与方法论均疏离了人,由此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教育作用和教育权威。只有将人格作为道德价值的载体,才能还道德以动态特征,体现主体的价值追求,如此人必须也必然被置于教育的中心地位,教育的聚焦点必须也必然是人的德性的形成。当代道德教育回归德性伦理,是克服规范伦理之理论困境的需要,更是当代道德教育回归自身本真存在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发展观的践行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需要在实践中做哲学层面的分析。在现行科学发展观践行理性反思的基础上,实现人的主体性的观念变革。通过认识个体价值、追求个性发展和承担社会责任的不同环节使人的主体性在科学发展观的践行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创新社会治理、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其实质反映的是党和政府在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选择发展策略的理性价值取向,即追求工具理性到价值理性的融合与统一。将社会治理纳入到中国现代化发展与转型的现实境遇进行考量,更加强调社会治理的形式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及对经济发展成果的社会分享,这就要求在中国社会治理中坚持工具理性的优先性前提,并以价值理性作为实现社会治理目标的保障,要从构建科学化、人性化的社会治理运行机制、多元化的社会参与主体、融合伦理和法制因素的治理方式等方面推行社会治理价值诉求的践行路径,才能实现中国社会治理追求的社会、国家与人的和谐发展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20.
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化可以说是农民市民化或融入城市的历史,同时也是企业自我反省、社会责任意识逐步提高、担当逐渐增加的历史。通过梳理西方国家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与实践,结合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担当的现实状况,中国企业应通过增强社会责任意识、提高农民工就业质量、改善农民工生活环境、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等方面,担当农民工市民化的社会责任。同时,企业通过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员工素质和建立现代企业激励机制,搞好自身的发展,从而有能力担当起农民工市民化的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