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沙驼"运用戏剧作武器,从舞台到街头,从城市到乡村,开展形式多样的抗日救亡宣传活动,为贵州抗日救亡运动的进一步高涨作出了积极贡献。"沙驼"是"贵阳沙驼业余话剧社"的简称。它是由"左联"成员、贵州遵义人肖之亮发起,于1936年12月在中共贵州省工委的支持下,以贵阳毅成中学、女子师范学校、男子师范学校、贵阳中学等学校爱好话剧的部分师生为骨干成立的贵阳第一个群众业余话剧团体。"沙驼"由肖之亮任社长,另有理事数人,社员100余人。随着话剧活动的开展,"沙驼"队伍发展很快,到全面抗战爆发前夕,剧社已发展社员236名。为便于开展活动,又在"沙驼"之下,先后  相似文献   

2.
“余本浙人,自先大父为宦吴省,遂迁家而居焉。”——摘自周恩来《射阳忆旧》周恩来曾多次讲过,我有两个故乡:一个是绍兴,一个是淮安。周恩来的祖父周殿魁(字攀龙)出生于绍兴掇木桥“百岁堂”故居,曾做过“绍兴师爷”,后来任江苏淮安府山阳县(1914年改名为淮安县)知县。在  相似文献   

3.
我认识郭瘦真纯属偶然。上个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我在“五·七”干校专案组从事审查“文革”中揪斗出来的“叛徒”、“特务”、“走资派”的政历。因此,经常在省内外的监狱、劳改场、看守所找知情人调查了解。郭瘦真当时已年过七旬,组织上早把他接回广东省文史馆当馆员了。因此,我  相似文献   

4.
近日看到一则笔谈:有个知县要到庙里游览,提前通知了庙里住持和尚。和尚忙了几天,洒扫庭除,并且张罗了一桌酒席招待。知县觉得挺惬意,本又是个风雅之人,便随口吟诵了两句古诗:“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和尚听了,只是苦笑。知县看了很奇怪:“你为啥发笑?难道下官念错  相似文献   

5.
沙巴拉浩特     
许淇 《求是》2004,(14)
在沙漠里,在沙巴拉浩特,时光像流沙一样游走。我们不关心日夜和季节,只关心天上变幻的云。若是深暗的天边出现旧棉絮似的毛毛云,便是刮风的征兆,我们就急忙赶往风口,在一块块沙柳的边缘,抢栽挡风的沙蒿。往往正在干着,背后的大叶白杨便沙沙沙地“哭喊”起来———“黄毛沙婆来啦!”这是一片黄澄澄的世界,有一万多座沙丘,那座最高最大的沙丘下面,在有月或无月的深夜,会听到隐隐约约的马嘶驼鸣。据说,很久以前,有一支马帮驼队遇到了黄毛沙婆,躲进沙蒿林里,沙婆发了一昼一夜的威,马队不见了,沙蒿林也不见了。从此,沙丘里面夜夜呜咽鸣啾不绝。那…  相似文献   

6.
贵阳沙驼业余话剧社(简称"沙驼"),是由"左联"成员肖之亮发起成立,后转变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群众抗日救亡文艺团体. 1935年夏,"左联"成员肖之亮由上海回到贵阳,在中共贵州省工委委员秦天真的支持下,以贵阳毅成中学、贵阳女子师范学校、贵阳男子师范学校、贵阳中学等学校爱好话剧的部分师生为骨干,积极开展进步的话剧活动.1936年1 2月,贵阳沙驼业余话剧社正式成立,肖之亮任社长,另有理事数人,社员100多人.  相似文献   

7.
在上 个 世 纪 20 年 代 的 鲁 迅 著 作 中,有一 本杂 文集 叫《三 闲集 》, 这个 书名 是 有来 历 的。 当时 的 上 海文坛 出现 了郭 沫若、成 仿吾 等几 个年轻 人,他们 自诩 为马 克思 主义 者 ,要 打 碎 旧 世 界 ,重 新 创 造 新世 界。他 们结 成“创造 社”,少年 气盛  相似文献   

8.
今晚一频道电视转播诗歌朗诵会实况。一阵掌声送出一位青年演员,他朗诵的是一首爱情诗《秋风》:“……秋风漂白了我们的双鬓,吹起了心海的皱纹,我的爱人。”电视机前的儿子插话:“爱人过时了,叫太太,——我的太太!”全家笑。演员继续朗诵:“呵,在这丛林尽染的季节,我送你一片红叶……”儿子继续插话:“呵,我不要红叶,我要红  相似文献   

9.
王敏 《求是》2003,(20)
电视连续剧《郭秀明》是近年来电视剧创作的一个重要收获。它以陕西省铜川市惠家沟村党支部书记郭秀明的先进事迹为题材,为我们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特征的英雄形象。主人公郭秀明生前有一句名言:“不把党的阳光送到群众手里,我死不瞑目。”可以说,该剧是对郭秀明以及成千上万个郭秀明式的“播撒阳光的人”的最好告慰。作为一部现实主义力作,《郭秀明》的成功之处首先在于从生活实际出发,对矛盾冲突进行了准确把握与深刻挖掘:在尖锐的碰撞中,表现了郭秀明的崇高精神境界;在揭露、批判党内吃请受贿、走后门、假公济私、…  相似文献   

10.
英年早逝的陕西省铜川市印台区红土镇惠家沟村党支部书记郭秀明生前是个“傻子”。村里修公路贷款32万元买回一台推土机,部分村民对贷款有意见,他就把贷款全部转到自己身上,让儿子做驾驶员,没黑没白地干了三四年,村里该付的工钱累计有3万多元,他却没让儿子领过一分钱;因为村里穷,他当支书8年来每月应领的40元补贴一分钱也没领过;为村里外出办事的差旅费,他一分钱没报销过;而8年里他为村里拿出的钱就有8000多元……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郭秀明算是“傻”得可以了,“傻”得让人肃然起敬。郭秀明“傻”,并非因为他不知获取应得的…  相似文献   

11.
海瑞字汝贤,号刚锋,广东琼山县(今海南省海口市)人。他的性格和他的号一样,“刚锋”异常,在浙江淳安当知县的时候,竟敢直言上疏皇帝,又敢与总督大人抗衡,因而给当地人留下“海刚锋”“海知县”“海青天”的名气。海瑞的疏文,洋洋洒洒数百言,据理而谈直斥君非,实在算得上一篇历史文献。其大意如下:日前严嵩罢相,也不过就是严嵩受到极刑,也算是略快人意吧。不过严嵩罢相之后,也不过就是严嵩没当宰相以前的状况罢了,政治并不怎样清明,比起汉文帝来那就是差远了。天下人不满意陛下已经很久了。古代君王有过,靠臣子们来匡正。今…  相似文献   

12.
“历尽酸甜苦辣辛,无时不念米柴薪;难忘千家万户事,为民造福公仆心。”一名退休老干部作诗赞誉郭树人。“过去我一年四季苦到底,现在我有吃有穿放得心;搭帮郭部长来扶贫呀,我们永感党的恩。”一位山里的老百姓吟唱渔鼓词赞颂郭树人。在风光旖旎、神奇俊美、如梦如幻的旅游胜地张家界,在武陵山腹地老少边穷地区,“郭树人’与“贴心人”、“好公仆”一起嵌入了干部群众的心中。曾担任过永定区委书记、市委组织部长,现任张家界市委副书记的郭树人的拳拳爱民意,殷殷为民心,被老百姓写进诗词,编入民歌,颂扬传播着。“作为一名领导干…  相似文献   

13.
血染石榴红     
本刊今年第1期至第4期刊载的电影文学剧本《血染石榴红》,由于工作上的疏忽以致漏登了6小节。现补登,接1994年第1期第56页。对此,除作自我批评以外,谨向作者和读者致歉。 ——本刊编辑部 徐海东:“车上没篷,不能掩护。” 少奇把长衫一挥:“我穿了新式避弹衣呢!” 学员们发出笑声。 秋风飒飒,汽车逆风前进。 车斗中,刘琪搬过书箱递给少奇:“胡服同志,您请  相似文献   

14.
贪兽     
明弘治年间,姑苏城内发生了一次严重的鼠灾,历史上称做“百万老鼠闹东吴”。这次鼠灾就连长洲县公堂里挂的“明镜高悬”匾、摆的“日出东海”屏,也被撕嚼得一塌糊涂。鼠灾过后,长洲知县深怕老鼠再次杀回,便请文徽明画了幅画。画上怪物体态臃肿,绿毛莲蓬,一掌握着玉如意,一爪托着金元宝,一蹄蹬动摇钱树,一脚踩着灵芝草。画好后,知县连说“妙哉”,然后问道:“文公,此物何名?”文徵明“吞儿”地一笑,比比画画地说:“想吞天地日月,欲括万贯钱财,狮虎望尘莫及,县公自悟芳名!”……  相似文献   

15.
7月1日晚,忙碌了一天的农二师三十二团团长郭德祥顾不上休息,又利用晚上时间来到了该团一连职工家走访,察民情、了民意、解民优。踏着暮色,郭团长走进了农工向以珍的家。郭团长问:“生活上现在有什么困难吗?”“……嗯……嗯……”农工向以珍支支晤晤地不言语。  相似文献   

16.
人与国的关系,有族群或文化血脉意义的,也有地理意义的,还有法理或政治意义的。汉字的“国”是怎么演化过来的呢?先来看与“国”同音的“郭”。从字源上探究,“郭”原本就是指守卫城邑或城区的岗楼,后来借指城墙外围的那一片区域。毛主席诗词道:“背负青天朝下看,都是人间城郭。”其中的“城郭”大体上指的就是人口集聚的生活区域,也就是人们世代居住的家园。  相似文献   

17.
《学习导报》2012,(23):45-45
半鸭知县清代于成龙为官清廉无私,崇尚节约,甘于淡泊。他在任广西罗城知县时,其子从山西老家来看他,他仅有一只还舍不得吃的成鸭,乃割下一半作为儿子回老家时路上的莱肴,因此得名“半鸭知县”。  相似文献   

18.
1999年12月19日晚,郭秀明召集党员、干部开会。他靠着被子半躺着,用有些沙哑的声音对大家说:“穷折腾了这么多年,村上总算有了变化。如今国家提出西部大开发,实施山川秀美工程,咱们一定要抓住这个机遇,尽快带领全村人富起来……我可能活不了太长时间了,如果老天爷能让我再多活一年,到明年这个时候,村上的几件大事就全部完成了。到那时,我死也甘心了……” 12月20日下午,郭秀明于西安病逝。一“让乡亲们都过上好日子”这个念头在郭秀明心头沉甸甸地压了许久。他是乡间医生,在村里开有诊所,有时村民来就医,连几毛钱的感冒药都…  相似文献   

19.
一杭州西湖“鲍庄”,是一院旧宅,别号“一庐”,是西湖的名胜之地。旧宅的正堂雅名“君子堂”,君子堂里有一副对联,为明代大剧作家《牡丹亭》作者汤显祖当年在浙江任遂昌知县时所撰:几百年旧家无非积德,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  相似文献   

20.
学会"知足"     
人的欲望是无止尽的,面对如今眼花缭乱、物欲横流的世界,你若是一个“不知足”者,那令你心动、想入非非的诱惑实在是太多太多了,有时“知足”真的要比“不知足”难。清人胡澹淹写的一首打油诗《不知足》:“终日奔忙只为饥,才得有食又思衣;置下绫罗身上穿,抬头又嫌房屋低;盖下高楼并大夏,床前缺少美貌妻;娇妻美妾都要下,又虑出门没马骑;将钱买下高头马,马前马后少跟随;家人招下十数个,有钱没势被人欺;一铨铨到知县位,又说官小势位卑;一攀攀到阁老位,每日思想要登基;一日南面坐天下,又想神仙来下棋;洞宾与他把棋下,又问哪是上天梯;上天梯子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