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台声》2008,(2):19-19
台湾“立委”选举被认为是3月22日“大选”的前哨战。结果是国民党大胜,民进党大崩败。有国民党人认为,这是台湾民众对陈水扁投下不信任票。这个结果,对两个多月后的“大选”,虽然有一定指标作用,给国民党打强心针,但是选“总统”和选“立委”有很大不同,两党胜负的悬殊比例,未必会在“大选”中重现,因此现在就说马英九可以当选,言之尚早。  相似文献   

2.
杨毅周 《台声》2008,(2):14-14
台湾2008年的“立委”选举以国民党狂胜,民进党惨败而告终。此次选举,首次采用“单一选区两票制”,对民进党十分不利。但两党得票的差距如此悬殊,其背后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2012年,台湾政局仍然以蓝绿对抗为主要特征,从年初激烈喧闹的选举到年末沉闷僵持的对立,国民党还是国民党,民进党也还是民进党,几乎看不到败选后的民进党有改弦更张的迹象,也看不到国民党还有什么更高的招数来让台湾经济和社会振衰起弊。马英九在社会各界支持"九二共识"的声浪中胜选连任经过激烈的对抗和竞争,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和民意代表选举2012年1月14日落下帷幕。马英九以51.6%的得票率胜出,超出蔡英文近80万票。在台"立委"选举中,国民党依然固守了台湾民意机构的过半优  相似文献   

4.
南方朔 《台声》2008,(2):19-20
1月12日,台湾的“立委”选举,民进党惨遭大败,这是近20年来国民党罕有的大胜,也是民进党创党以来首次严重的挫败。  相似文献   

5.
刘佳雁 《台声》2002,(1):14-16
2001年底的台湾“立委”、县市长选举尘埃落定,民进党成为台湾“立法院”第一大党,国民党失去了长期主控“立法院”的地位,第一次参选的亲民党和“台湾团结联盟”大有斩获,新党几乎全军覆没。国民党和民进党在23席县市长选举中各分获了9个县市,其他政治势力分据了其他5个席位。岛内政治格局的这一新变化,不可避免地将对今后台湾政局产生重大影响。选举结果并未改变岛内民意结构台湾这次选举结果直接攸关朝野各政治势力的实力消长,并继而奠定它们未来几年在岛内政坛上的地位,故岛内6个主要政党和无党籍势力无不倾全力投入选…  相似文献   

6.
胡必松 《台声》2002,(1):16-17
2001年底,台湾“立委”和县市长选举刚刚结束,台湾某些人就迫不及待地利用选举结果来曲解民意,说什么台湾的民众已经用选票展现了“多数选民拒绝接受‘一国两制’”的“主流民意”,将新党选举失利的原因归结为支持“一国两制”的立场不受民众欢迎,同时将民进党在“立委”选举中的胜利和国民党的失败曲解成民意对台湾当局大陆政策的肯定。然而台湾历次“立委”和县市长选举的经验都表明,选举的结果有很多影响因素,和各政党在某一方面的政策  相似文献   

7.
3月14日,参与台湾苗栗县第一选区“立委”补选的国民党籍候选人陈銮英以1600票的差距,败给了退出国民党后参选并遭开除党籍的竹南镇长康世儒。这是国民党执政后遭遇选举的首败,结束了其自2004年以来各类大小选举的8连胜。有舆论认为,这是因为岛内民众不满马英九当局上台近一年的施政表现;还有舆论认为,此事将产生“骨牌效应”,  相似文献   

8.
1月11日,2020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及民意代表选举结果揭晓:民进党候选人蔡英文以817万票对国民党候选人韩国瑜的552万票以及亲民党候选人宋楚瑜的61万余票,获得台湾地区领导人连任;“立委”选举中,民进党获得61席,国民党38席,台湾民众党5席,时代力量3席,“台湾基进”1席,无党籍5席。  相似文献   

9.
钟台升 《台声》2006,(1):16-16
2005年12月3日台湾县市长选举,国民党大胜而民进党惨败的战果,不仅对台湾政局的未来发展产生震撼性影响,对台海两岸关系的影响同样值得重视。 这次虽然是台湾的地方选举,但执政民进党和在野国民党,都将此次选举升高到绿蓝对决的层次,并视之为2008年“大选”的前哨战,如今国民党  相似文献   

10.
《台声》2007,(1):69-69
新年刚过,“立委”、“总统”选举的迫近就让岛内政治态势紧张了起来,连日来,蓝绿两大阵营不断出现人事变动风潮,国民党与民进党纷纷亮出惊人的动作或声音,每一步似乎都在为2008“大选”布局,而每个动作都牵动着“大选”的盘局,有岛内媒体评论说,今年台湾政坛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相似文献   

11.
2006年12月9日,被视为“2008年大选前哨战”的台北、高雄市长选举揭晓,国民党以较大优势胜选台北市长,民进党险夺高雄市长,而且台北市长候选人的得票率大幅上升。此次选举是在民进党陷入弊案泥潭、陈水扁执政基础重挫的情况下进行的,“国民党小输、民进党小赢”的结果对岛内政局和两岸关系都将产生一定影响。陈水扁暂时自贪腐危机中脱困,民进党遏止住“三合一”败选以来的颓势。泛蓝发展势头受阻,马英九2008之路充满险阻。“北蓝南绿”格局未能突破,“蓝涨绿消”态势发生微妙变化北、高市长选举虽是一次地方选举,并不直接涉及“中央政权”的…  相似文献   

12.
2012年1月的台湾“立委”选举牵动未来台湾民意机构的政治生态变更,国、民两党皆绞尽脑汁,使出各种招数力求席次过半。目前,国民党征召一批形象清新、知名度高的年轻候选人奔赴艰困选区参战,由此揭开“刺客战”的序幕。民进党亦推出以中、青世代为主的三大“连线”出征。未来,蓝绿“立委”势必有一番苦战。  相似文献   

13.
台湾“县市长”和“立委”选举确认了 2 0 0 0年“总统大选”后台湾政治生态变化的事实 ,本质上是对前次选举结果的一种精细的再切割。在野阵营的主导权已明显向亲民党移动。亲民党“关键第三党”的地位在根本上改变了其在“泛蓝军”中的从属位置。这就使它能够自信地展开结盟的运作。两党达成利益交换共推下届“总统大选”候选人将是整合的主要内容。 2 0 0 2年(台 )“北高”(雄 )市长选举将具有对两党整合最后下“交易定单”的性质。选后“国安联盟”运作旨在进一步分割“蓝军”板块特别是最大在野党国民党板块。但国民党败选所引致的党内矛盾并不构成其必然分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2001年12月1日,攸关岛内政局和两岸关系走向的台湾第五届“立委”和县市长选举结果揭晓。民进党成为“立院”第一大党,但由国民党、亲民党和新党组成的“泛蓝军”仍超过“立院”225席的半数.总体实力仍优于民进党和“台湾团结联盟”组成的“泛绿军”。这一结果表明。陈水扁操控岛内政局的筹码有所增加,但台湾局势仍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5.
选后看台湾     
去年12月下旬,我们研究台湾政治的大陆学者一行四人,应邀去台湾进行学术访问,那时正适“省市长”选举之后,所以同台湾学术界座谈的主题多是“台湾选举与两岸关系”.除了学者以外,我们还同国民党、民进党、新党人士有过接触,对台湾政治增加了一些感性的认识.关键性的一年民进党人告诉我们,他们已经在研究如何面对1995年“立委”选举了.在台中,有两位民进党员告诉我们,他们要参选“立委”.在花莲,我们得知民进党人已经在为许信良竞选“总统”作准备.国民党、新党也都已经行动起来,着手准备迎接这场关键性的“选战”.  相似文献   

16.
1998年底台湾举办的“三合一”选举,规模大、人数多,呈现出台北、高雄两市市长选情热,而“立委”与市议员选情冷的特点。民进党籍台北市长陈水扁寻求连任的失利与台北市特殊的选民结构和政治形态有关,国民党在台北市长以及“立委”选举中的胜选说明台湾民众希望两岸关系稳定,希望台海和平。选举结果对于两岸关系的发展不会有大的冲击,但将影响岛内政党政治以及“国会”生态。  相似文献   

17.
萧师言  孙香兰  于扬 《台声》2006,(1):12-14
2005年12月13日晚,早就被炒作为岛内蓝绿两大阵营对决的台湾“三合一选举”结果揭晓,在23席县市长中,国民党拿下14席,其他泛蓝势力拿下3席,而民进党只拿到6席,台湾媒体立刻作出“国民党大胜、民进党惨败”的评论。“民进党兵败如山倒”,“台湾政治大地震,民进党的地方版图一下子倒退16年”之类的文章充满台湾报纸。还有媒体认为,这次选举将牵动着2008年的台湾“总统”选举,并对台湾未来政治走向及两岸关系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民进党从未经历的惨败“三合一”选举的县市长部分,中国国民党由原来的8席增加至14席;民进党则由原来的10席下降为6…  相似文献   

18.
2022年岛内“九合一”选举结果是台湾民意的反映。岛内县市执政的优势提振了国民党的信心,强化了国民党对民进党的制衡能力。胜选给国民党带来了新的希望,但是面对2024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国民党依然困难重重。国民党中央与基层实力派的矛盾造成了党内冲突,蓝白合作是国民党必须面对的政治现实,是否坚持“九二共识”是国民党两岸政策的最大挑战。  相似文献   

19.
台湾北高市长选举已经结束了,尽管国民党方面要求的验票还在进行,选举最后关头的“走路工”疑云有待澄清,但这些都只不过是余波荡漾而已。重要的是,这场选举结果对于未来台湾政党政治的发展,将产生深刻的影响。一、结果是两败皆输这场选举是在对民进党极其不利的形势下进行的。自2004年台湾民意代表选举以来,民进党一路走下坡,已至逢选必输之地步,2006年陈水扁一家更深陷弊案漩涡,百万  相似文献   

20.
杨毅周 《台声》2009,(4):36-37
经过2008年的“立委”选举和“总统”选举的两场失败.民进党失去了台湾的执政权和政治的主导权.再次成为“在野党“。作为“台独”分裂势力的代表.民进党的下台,意味着“台独”在实力上遭受重大挫败.狂飙突进的“法理台独”被终止。这为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创造了历史的机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