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地方法治建设是法治国家建设的基础。法律监督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湖南省在继“法治政府”建设取得重要成效之后,进一步明确了“法治湖南”建设的战略目标。以法律监督促进法治湖南建设,应该树立在保障法制统一上走在全国前列、在地方法治建设中彰显湖南特色、在服务湖南发展大局上探索新路的目标取向。需以强化法律监督意识、拓展法律监督范围、规范法律监督程序、改进法律监督方式为工作重点,并在提高检察机关位阶、积极推进检察改革、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强化检察队伍建设四个方面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2.
情感认同是人们对法治建设满足自我需要而对其产生的满意、喜爱以及肯定的态度,情感认同一经形成,就会对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道德论证、理性认知和行为实践产生巨大的强化作用。就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培育而言,人们对法治的情感主要包括对法治的信任感、敬畏感和责任感,这些情感因素,是法治文化认同的主观意识基础。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培育需要强化人们对法治的信任感、强化人们对法律的敬畏感和强化人们对法治的责任感,需要每一个公民增强践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使命感,从而养成高度的法治自觉和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3.
正2011年3月,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的吴邦国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时隔三年有余,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从"法律体系"到"法治体系"虽一字之差,却反映出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对法治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从大历史的角度来看,传统中国并不缺少法律,并不缺少法制。据有的学者统计,中国历史上法律最多的朝代  相似文献   

4.
强化人大监督: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内在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化人大监督,既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题中之义,也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内在要求。人大监督具有全面性、权威性、至上性等特点,这决定了它在整个国家监督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但人大监督还存在着制度不健全、措施不得力、效果不理想等问题。为了使人大监督发挥出应有的功效,以促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本文提出了思想观念更新、监督制度创新、重视人大自身建设、制定监督法等强化人大监督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当下,对成为社会热议和理论研究关键词的"法治思维",人们各有不同的界定。而法治思维是以"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基本治国方略为前提,顺应我国法治发展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现状提出的,其主体应是针对全社会和全体公民的;法治思维应以人民主权以及与之相关的权力保障与权力限制、法律至上等核心概念为基础;法治思维的形成,有赖于法律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6.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建设法治中国"。《决定》明确指出,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如果说,法治中国建设就像一首威武雄壮的进行曲,那么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则是这首进行曲的和谐三重奏。第一重奏:法治国家建设。建设法治国家,简而言之就是依据法律来治理国家。要做到这一点,至少必须具备这样几个要素:其一,国家法律的制定不是为了少数人或某些  相似文献   

7.
王彦芳 《各界》2009,18(11)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应该是在继承古代厚重的传统社会历史文化基础上,移植现代西方法律精髓,改革法制,走充满自身特点的道路.本文立足文化史角度,从先秦社会法治历史文化入手,探索中国先秦时期法治特点,进而与现代法治理念相对照,以便更好地实施法律继承、移植、创新,为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3,(32)
法治政府建设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道路的必然要求,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政府具有特殊优势与特征。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政府面临一些问题,解决的有效途径如下:树立法治理念;依法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严格依法行政;强化监督与问责机制。  相似文献   

9.
正"法治中国"是对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继承与发展,更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与实践的进一步丰富与深化,是内涵丰富、意蕴深刻的具有法治新意的概念,为中国的法治建设指明了具体目标和方向。一、"法治中国"是将法治的共性与中国具体国情、法律文化相结合的产物综观世界各个国家的法治发展道路来看,既有发达国家的模式,也有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法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在法治进程中也面临着困境,分别存在于法律制定、法律执行与法律遵守三大方面,其典型表象是:秋菊的困惑、吴思的潜规则、谢遐龄的断言。为突破上述困境需要我们从三方面着手培育牢固的法治基石:注重中国法律的传统和实际,促进国家法律的本土化发展;培育国家内部的均衡力量,做到彼此"谁也不敢欺负谁";弘扬崇法守法的法治精神,强化对规则的信奉和遵守意识。  相似文献   

11.
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构成,是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有效维护国家安全的法治保障。相对于不断完善的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体系,面对层次丰富、领域广泛、种类繁多的国家安全法律体系,如何全面实施国家安全法律,构建高效的国家安全法治实施体系,是当前国家安全法治建设中面临的最为迫切的问题。非传统安全法律体系相对缺失,已有的国家安全法治实施体系偏重于传统安全领域,国家安全法治实施中的“善治”效力不足,国家安全执法与司法主体过于依赖传统国家安全机关,是当前国家安全法治实施中面临的重要现实问题。坚持党的领导,构建统一推进国家安全法治建设的领导体制,明确国家安全法治实施主体及其责任,建立中央集权、分工负责的国家安全工作专门机关体系,严格依法开展各项国家安全工作是全面、高效实施国家安全法治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2.
党与法治的关系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核心问题。基于党和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属性,两者关系集中体现为: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属性,是推进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要求和根本保证;法治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备要素,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是高度结合辩证统一的关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执政责任",明确党作为领导核心的政治地位和政治责任;必须强化"权力制约",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必须完善"执政程序",改进党的执政途径和方式。  相似文献   

13.
石佳月 《学理论》2013,(9):106-107
法治国家的建设包含了立法、执法、司法、法律监督等多个方面,涉及众多理论原则和规则,职权法定这一原则,作为依法行政的核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行政职权泛滥的现实,只有真正将其从权力产生的"源头"进行法律化,才有可能将行政行为真正规制于法律的框架内,所以说,职权法定从逻辑上就天然地成为了依法行政的核心。而从法治国家建设的现实来看,目前破坏法治国家建设的很大一部分阻力就在于行政公权力的过分扩张,行政行为得不到法律的全面控制,所以,为了真正达到法治国家建设的目的,必然要将职权法定落到实处,并且越来越成为当前建设法治国家所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所以说,职权法定是依法治国的核心、法治国家的灵魂。  相似文献   

14.
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述中,蕴藏着丰富的法律思想和法治观念,其内容非常系统深刻。从一定意义上讲,马克思恩格斯的法律思想及法治观完成了对前人法治思想的批判和超越,形成了以人为本、公平正义、自由平等的法治观和整体的法治思维。马克思恩格斯的法治观对当今中国建设什么样的法治国家、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之解决,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提供了指导方向和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5.
传统社会主义法治观是一种以国家优先于法律为核心理念的工具主义法治观。由它衍生出的国家本位良法观、国赋权利观、天赋权力观和国家至上观,共同构成了阻碍社会主义国家法治进步的观念障碍。重构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的基本思路,以法律优先于国家取代国家优先法律作为社会主义法治观的核心理念,把以人为本作为法治的最高目的价值,消解传统法治价值观的工具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16.
现代法治精神的构建是以一定的国家传统法律精神为基础的。中国的传统法律精神是一种法律伦理精神,在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的进程中,法律伦理精神与现代法治精神产生了强烈的碰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法治精神是中国迈向法治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法治精神必须实现从法律伦理精神向现代法治精神的转型。  相似文献   

17.
建构依法治国为核心的现代国家治理体系是摆在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重大历史性任务,要完成这一任务无疑需要创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等。但一个民族如果缺乏基本的法治信仰和法治思维模式,就很难完成上述任务,这就需要对当代中国法治建设需要完成的诸多转变予以深入思考,笔者试图站在哲学伦理学的视角,就当代中国法治建设背后所蕴藏的哲学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关于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重要论述,对领导干部的执政理念、执政方式和行为准则等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强化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是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具体体现,是提升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基本要求,是发挥领导干部引领示范作用的需要。当前,逆法治型思维及领导方式如"特权意识"和行为、"法律只是手段"、"权大于法"等在一些领导干部身上依然根深蒂固。因此,强化领导干部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的倒逼机制建设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9.
维稳越来越成为地方政府的重要任务。针对首都维稳呈现的重人治轻法治的现象,提出必须加强法治建设才能实现彻底维稳。建议采取强化立法、完善行政法律解释体系、强化监督、对疑难信访案件公信听证等措施,推进法治以预防和化解矛盾,实现法治状态下的长期稳定。  相似文献   

20.
现代法治包含如下基本含义:法治的基本特征是“法律至上“;法治的核心价值是“权力制约“和”保障自由“;法治实质上是一种新的社会组织机构。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今天,探讨现代法治的一般含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