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司法制度是一国法律的基本内容与核心。而无论是西方英美法系国家还是大陆法系国家,法院在司法体制中充当维护法律权威和施行法律的重要作用。如果把法院比作机器,法官无疑为这个机器正常运行的燃料。"从法律上说,被授权在法院里对某些案件或问题做出判决者是法官。"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法官制度的不断革新促进了宪政的完善和司法制度的发展不断完善。因此,一批富有法律素养的高质量法官是支撑着一国司法运转的重要部分。本文主要通过对中美两国不同的法官制度相比较,来追寻着两个国家法官制度的规律性内容以及发展的方向,对重构法官制度、深化司法改革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关影 《法制与社会》2010,(23):190-191
人民法官肩扛天平,是国家法律、法规的执行者,法官的职业道德素质如何,直接制约着执法水平,影响国家法律的严肃性,影响法院的整体形象。法官的职业道德建设,是法院确保司法公正,维护国家法治尊严的关键条件。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随着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方略的推进,法官的职业道德问题日益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法官作为维护法律实施、实现社会正义的实践者, 是实现司法公正的人的因素。法官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全体公民的一分子,又是国家法律的执行者,其职业道德体现了某种社会制度下人与人之间的法律关系和  相似文献   

4.
卡多佐的《司法过程的性质》一书,是他作为纽约州立法院和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法官,在长期的司法实践中形成的司法智慧的集中体现。在这部被誉为经典的著作中,卡多佐解析了法官作为法律发现者和创造者的角色差异,精细地分析了法官在司法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总结了法官实施法律创新活动的范围以及法官做出裁判的四种司法方法,这些精辟的思想直接的影响了英美法系的司法改革,并对世界其他国家的司法实践具有广泛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法官是正义的化身和守护者,是国家法律的维护者和执行者,法官群体应具有两大标签——学识与正义。通过大量的名人名言和现实的案例的讨论,揭示了法官的学识和正义的重要性和具体要求,以期未来能够全面提升法官的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  相似文献   

6.
法官是正义的化身和守护者,是国家法律的维护者和执行者,法官群体应具有两大标签——学识与正义。通过大量的名人名言和现实的案例的讨论,揭示了法官的学识和正义的重要性和具体要求,以期未来能够全面提升法官的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  相似文献   

7.
一、传统民事案件审理思路的痛点传统民事案件中,当事人的诉讼请求及诉讼主张往往是基于生活上的认知,而法官在了解基本案情的基础之上审理案件,系属于事后法律评价。当事人的事前行为认知与法官的事后法律评价如果不能一致,对于法官而言,由于把握不准审理点,会影响案件审理进度;对于当事人而言,会降低对于裁判结果的认可度。  相似文献   

8.
成文法在适用中的命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制定法为主要法律渊源的国家,适用法律的基本原则就是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与此相适应,司法活动的第一步就是弄清事实;第二步就是把事实与成文法律条款对号入座。这些国家的多数法学家认为,法官就是法律的执行者,他们的活动与  相似文献   

9.
法官的角色涉及到法官的形象与权能,因而成为马克思主义司法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典作家看来,法官是政治上的独立者而非依附者;法律上的宣示者而非创造者;司法上的中立者而非偏倚者;诉讼中的主导者而非垄断者。这些定位,对于全面认识法官的地位、权能、职责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陶婷 《法制与社会》2011,(10):20-21
在大陆法系传统中,法官更多地是被界定为"法律的执行者".立法权和解释权被立法机关完全地垄断,而随着法律制度的发展,现实要求给法官一定的法律解释权限,对法官职能的重新界定,不仅保证了诉讼效率,降低了诉讼成本,也更好地促使了法官社会责任的实现,促进了对成文法的完善.  相似文献   

11.
前不久发生在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有多名法官涉案的集体贪赃枉法案件,是一起典型的腐败窝案,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公众关注的焦点不仅在于这起案件的涉案人员多、涉案金额大,更是因为他们都是法官,是国家司法权的执掌者在肆无忌惮地践踏法律。人们常说,司法保障是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法官作为法律的解释者和执行者,是这道防线的守门人。当看到这些昔日坐在审判庭上的法官因腐败而走向被告席时,我们不禁要问:人们对司法公正的信心、对法律的信仰还有多少?一旦失去了司法的信心、对法律的信仰,社会公众的规则意识又能维持多久?作为…  相似文献   

12.
8年前,笔者还是一个新科的法学硕上。我们邀请北大法学院的张骐教授来演讲,题目是《中国引入判例法的可能性》。这个设想激起了一连串的质疑:判例法是英美法系的核心制度,是法官通过遵循先例的方式创造出来的法律,其精髓是“法官造法”。  相似文献   

13.
一正如大家所知道的,判例是西方两大法系之一的普通法系国家中法律的主要渊源(所以,普通法系又称判例法系),而大陆法系显然与判例无缘,大陆法系的国家以编纂法典为其特征(故又被称为法典系)。如果我们对这两大法系进行比较研究,我们就会发现判例在这两大法系国家中以不同的形式起着法相同的作用。由于不同国家历史和文化的差异,在西方形成了两大主要法系,这两大法系最醒目的区别点就是一个是重判例,一个重法典。普通法系号称判例法系,判例的作用之大不言自明了——判例被视为主要的法律形式,即判例的作用不仅是“实施”,而且是“总结”出法律规范、法律原则,法官在法律活动中有遵循法院判决先例的义务,所以,判例被赋予了不同予大陆法系国家中判例的权威。大陆法系国家名义上判例不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但是,正如法国比较法学家勒内·达维德所指出的:“它们企图强调法  相似文献   

14.
混合法的制度设计:"法律"与"法官"的折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今人的分析方式对中国古代法律进行研究,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法律兼有大陆法系的"制定法"与英美法系的"判例法"特征,在中国古代社会的法律体系中,律的稳定性与权威性不容置疑,但律文的简明扼要又为法官在司法实践中的"造法"留有充分的空间.这种"制定"与"判例"并重的混合特征,使中国古代法律样式呈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而法官在法律体系中的作用也举足轻重.法律与法官的折中正是独具特色的中国古代社会混合法体系所具有的特色.  相似文献   

15.
在第四届中国律师论坛上的演讲在离开律师岗位两年半之后,能够有机会参与中国律师论坛这样大型而热烈的活动,和曾经的同仁们交流,非常高兴,也倍感荣幸。作为一名具有近18年执业律师经历的法官,借此机会我想谈谈对律师和法官职业关系的一些理解与认识,与大家共同探讨。法官与律师,同属法律职业,同受法律教育,同操法律语言,同循法律思维,共同支撑着国家的司法大厦!以我的经验,绝大多数律师,希望所遇到的法官,学识渊博、刚正不阿;绝大多数法官,希望所遇到的律师,睿智敬业、明辨是非。这是律师与法官建立良性关系的基础,也是我们法律职业者共同…  相似文献   

16.
判例法是英美法系国家的主要法律渊源,它是相对于大陆法系国家的成文法或制定法而言的。判例法的来源不是专门的立法机构,而是法官对案件的审理结果,它不是立法者创造的,而是司法者创造的。在大陆法系成文法是主要的法律渊源,但是成文法往往在立法上有着空白和缺陷,因此有些学者提出在我国实行判例法。本文通过对判例法的存在条件等多方面因素来分析判例法在我国是否可行。  相似文献   

17.
来稿摘编     
《中国审判》2009,(2):32-33
法官的职业精神来源于两个方面一对人民的忠诚和对法律的忠诚。在忠诚于人民方面,法官的职业直接关涉群众的切身利益;在忠诚于法律方面,法官应当成为共和国法律的忠实执行者和勇敢捍卫者。  相似文献   

18.
从《欧洲人权公约》看检察官的中立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两大法系中不同国家在检察官中立性问题上存在着明显的分野。一般而言,大陆法系国家肯定检察官的中立性地位。其理论根据是:首先,检察官制度是基于对法官与警察不信任的理念而产生,检察官既要保护被告人免于法官的擅断,又要保护其免于警察的恣意。因此作为法律的守护人,检察官必须具有中立地位才能实现其诞生目的。其次,大陆法系的检察官一般具有司法官地位,与法官享有同样的身份保障。最后,法律所赋予检察官的客观性义务决定了其中立性地位。在刑事诉讼中,除了  相似文献   

19.
判例规则与法官职业--兼论法官判案的创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判例规则是由法官所创造的、在判例中所蕴含的对其后的类似案件具有类似拘束力的规则和原则,它不仅是法律的重要渊源,而且在英美法系国家以之为中心构成了独特的判例法体系。判例规则之所以能够成为法律,在于司法活动的典范性、人类交往行为的可重复性和类似性。该规则具有开放、进化、不确定和借助个别正义达致普遍正义等特征。判例规则与法官职业之间形成明显互动的关系:一方面,法官职业缔造了判例规则;另一方面,判例规则完善了法官职业。  相似文献   

20.
法官从何而来 在我国,当书记官职业化后,法官不再从书记员中产生时,法官从何而来?在法官选任上,国外有非常健全的机制,可供我们借鉴。普通法系国家的法官一般都是从律师中选任的(在普通法系中各国也不尽相同,英国法官必须从律师中选任,美国则不是必须;大陆法系国家的法官是作为法律职业者专门培养的,一般不从律师中选任)。两大法系法官选任制度的形成各有其特定的历史传统、文化背景和现实原因,不能简单地说孰优孰劣,关键是把符合我国司法传统与制度、社会政治、文化背景、民族习惯的法官任免制度引进来。  法官从律师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