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5年12月14日,由北京外国语大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中国欧洲学会英国研究分会联合主办,北京外国语大学英国研究中心和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承办的《英国蓝皮书:英国发展报告(2015-2016)》发布会暨"英国脱欧与中英关系"论坛在京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和北京外国语大学等十几家学术  相似文献   

2.
<正>2015年5月28日,由《欧洲研究》编辑部主办、中国欧洲学会英国研究分会和北京外国语大学英国研究中心协办的"英国大选及其影响"学术研讨会在北京成功举行。会议邀请了商务部、外交部、中联部、教育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央编译局、中央党校、外交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南京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山东大学、内蒙古大学等3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英国大选及未来政治走向"、"英国大选与英国经济的未来"、"英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脱欧进程对英国权力下放的宪法安排和国家统一产生了深刻和广泛的影响。本文从权力下放政策的历史演进及其与欧洲一体化的关系入手,探讨脱欧进程中有关宪法问题的争论,分析了英国主要地区围绕脱欧问题的博弈。除上述共性问题外,文章还追踪了苏格兰二次独立公投和北爱尔兰和平进程的新发展,其未来走向既是英国权力下放进程和脱欧变局相互作用的结果,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英国权力下放宪法安排的成败。结论认为,英国从欧盟"收回权力"的努力难免会对英国中央与地方、各地区内部关系形成调整与重构的压力。如何在国家政治文化传统与内外部变革的挑战间寻求契合点,构建关于权力下放的新共识,对于英国这样的多民族国家的未来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正英国退欧公投的过程及其结果显示了当今英国社会的分化。如何弥合因本次公投而加剧的社会分化,成为脱欧公投后英国政府及主要政党面临的主要政治问题。从欧洲层面上说,遏制民粹主义浪潮、防止英国脱欧公投的消极影响的蔓延将是欧洲面临的最大政治挑战。(一)英国围绕公投的社会分化围绕着公投,脱欧和留欧阵营间的斗争在政党之间以及政党内部不同力量之间激烈进行,到公投最后一刻几近白热化。公投前夕的民调显示留欧派略占优势,但结果  相似文献   

5.
正英国脱欧公投开创了欧洲一体化历史上成员国退出联盟的先例,英国与欧盟将被迫开启成员国退出后维持与联盟政治、经济、社会联系的“多速欧洲”新模式,这对欧洲一体化的未来走向产生了深刻影响。(一)多重危机下的欧盟“多速欧洲”辩论“多速欧洲”,也称“双速欧洲”,是欧洲一体化发展进程中为克服成员国利益和偏好的差异,允许部分国家选择性参加一体化的特定进程,或由核心国家先行在某一领域启动深化一体化的政策、待条件成熟时其他国家参与其中的政策模式。近年来,  相似文献   

6.
<正>2015年10月15日,由北京外国语大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北京外国语大学英国研究中心承办的《英国发展报告(2014—2015)》发布会暨"中英关系论坛"在京举行。来自教育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南京大学、外交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以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等机构的30多位专家学者与会,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十多家媒体派代表参加了  相似文献   

7.
在《罗马条约》缔结60周年、英国脱欧之际,欧盟面临往何处去的选择,由来已久的"多速欧洲"概念被作为欧洲一体化未来可能发展的选项之一由欧盟正式提出,并引起了广泛的重视和热烈的讨论。本文详细梳理了"多速欧洲"的理念沿革、法律制度安排和相关实践,并使用成员国层面的宏观经济数据,从实证层面检验了成员国在经济上趋异的事实。这与其他导致民众"欧洲认同"下降等相关因素一起构成了当前"多速欧洲"被提出的客观背景和原因。由此看来,它更多的是基于对目前现状的默认和无奈的选择。"多速欧洲"既有可能成为推进渐进式一体化的良方,也有可能导致欧洲实质上的分裂。因此,欧盟领导人应审时度势,积极稳妥地推进欧洲一体化。  相似文献   

8.
英国脱欧的强政治化动力使得英欧未来总体关系发展为保留成员国资格、加入共同市场的挪威模式或特殊双边关系的瑞士模式的可能性较小,相对可能的理想博弈均衡点是"自贸区+模式"。在这一总体模式下,英欧新数据保护关系的内容之一是英国通过新《数据保护法》持续执行《一般数据保护条例》和《执法指令》等欧盟核心数据保护规范;内容之二是在跨境数据流动方面,英国获得"充分性决定+"的定制模式,包括《一般数据保护条例》和《执法指令》下的双重充分性决定、英国对于欧盟数据保护制度的适度参与。但这两个方面还面临诸多不确定性。英欧新数据保护关系将呈现出欧盟的外部差异一体化特点:欧盟成员国身份的强政治化、英欧数据保护关系的强相互依赖以及数据保护政策的弱政治化,意味着英国即便脱欧,在数据保护上仍将参与欧洲一体化。  相似文献   

9.
欧洲一体化对爱尔兰的国家身份产生了持久的深刻影响,为认识全球化、地区一体化进程中民族国家的身份变迁提供了重要的经验案例。爱尔兰的欧洲化进程与其现代化道路的探索相契合,带来了国家身份在国家形态、经济模式、社会治理、对外关系维度的重大变化。英国脱欧使爱尔兰国家发展再次面临关键历史节点,有助于爱尔兰民族摆脱历史上形成的对英国的心理依赖,成为爱尔兰潜在的"宪法时刻"和国家身份进一步变迁的契机,但也显示了其在参与地区一体化进程中借助"后民族国家"方案解决历史遗留的领土问题面临的复杂挑战。就该问题开展深入的跨学科研究不仅有助于拓展欧洲化研究在历史制度主义等领域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议程,而且彰显了在更广义的欧洲学和全球化研究视野下国别研究和比较研究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2016年6月23日51.9%的英国选民在公投中支持脱欧,英国有很大可能会退出欧盟,而这在欧洲一体化历史上是没有先例的。英国脱欧无疑将带来一系列深远影响,其中包括欧盟内力量格局的变化,总体上德国在缩小的欧盟内的领导地位会更加凸  相似文献   

11.
本文依据"欧洲晴雨表"的民意调查数据,对2005-2016年欧盟成员国公众的涉欧认知及其促动因素进行了系统考察。数据回归结果表明,宏观经济因素对公众的涉欧立场普遍具有较为显著的影响效力,但不同人群对欧盟政策性输出的感知程度有差异,其中对欧盟持比较认同和比较不认同立场者的反应性最强,持完全认同和完全不认同立场人群的反应性总体上最低,中立者在某些条件下的反应性强于完全认同和完全不认同者群体。总体来看,促进一体化的经济绩效依然是平抑民粹主义反欧浪潮的有效途径。因此,欧盟未来主要面临以下三大问题与挑战:一是联盟的决策如何有效避免国家主权主义与联邦主义者的过度干扰;二是如何在比较认同与比较不认同者之间寻找相对均衡的政策着力点;三是如何进一步强化对中立群体的政策投放。显然,欧盟的未来仍离不开精英的贡献,但根本上取决于绝大多数公众的认同与支持。只要联盟的政策性输出更加贴近多数公众的需求,英国脱欧及民粹主义反欧政党的崛起就不会对联盟构成解体的威胁。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保守党赢得英国大选,与此结果相捆绑的"退欧"公投也成为新一届英国政府优先的政治议程。英国国内各政治派别、英国与欧盟机构以及其他成员国之间,都将围绕这一议题展开政治博弈。对于研究欧洲问题的中国学者而言,这既是一个分析英国内政外交和社情民意的绝好案例,也可以借此深入观察其对欧洲一体化未来方向的影响。由于英国"退欧"问题的复杂性,观察者应当以问题导向建立起多重视角。  相似文献   

13.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欧洲各国以反精英、反建制和极端排外为特征的民粹主义热潮引发了政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然而,这一现象通常被认为是一个"欧洲问题",其诱因是欧洲一体化进程在现阶段所出现的具体困难。本文认为,此种分析视角有很大的局限性,民粹主义不仅仅是欧洲社会在一体化道路上暂时性的"水土不服",它反映了作为传统政治单位的民族国家在全球资本主义的挑战之下所出现的功能混乱和身份困难,而草根与精英分道扬镳的背后是福利国家与新自由主义之间日益激烈的矛盾冲突。本研究在理论探讨的基础上,辅以案例研究和话语分析,力图在多层次的宏观理论框架下来检视民粹主义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4.
随着欧洲一体化在成员国日益被政治化,欧盟成员国主流政党面临严重考验。它们的应对战略对本国欧洲政策和一体化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去政治化战略、民粹主义战略以及参与和引导战略是欧盟主流政党应对政治化的三种战略选择。结合欧债危机以来德国、英国和法国三国主流政党应对政治化的案例,本文对这三种战略的实施过程和政策结果进行比较研究后发现,参与和引导战略兼顾各方利益要求,是适合未来欧盟主流政党的一种中间策略。  相似文献   

15.
《德国研究》2015,(2):145
<正>5月28日下午,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和中国欧洲学会德国研究分会在北京共同举行"德国蓝皮书《德国发展报告(2015)》发布暨德国内政外交走向研讨会"。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复旦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等单位的近30位德国研究专家与学者以及在京各大媒体的代表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6.
齐天骄 《欧洲研究》2020,38(2):144-150,M0005
2019年12月17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中国欧洲学会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中欧大使论坛暨欧洲蓝皮书(2018-2019)发布会”在京举行。欧盟和欧洲多国驻华使节以及全国各地从事欧洲问题研究的主要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代表出席了发布会,共同探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百年以来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十年后,欧洲所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困境,特别是民粹主义兴起对欧洲国家和欧洲一体化的未来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英国脱欧公投结果的公布,人们先是惋惜,然后是无可奈何,继而是对事情的价值判断开始混乱,随它去和叫好的声音开始出现。换言之,英国脱欧这件事情,暴露出欧洲公众的一种机会主义的态度:既然无可奈何,还不如一刀两断的好。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所谓"好事可以变成坏事,坏事也可变成好事"就是这个道理。但无论如何,对事情应有一个基本判断,从各方面的信息,比如全球各种力量对此的态度、全球化的方向,乃至各国汇率的波动中不难判断,英国脱欧无论对欧洲还是对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欧盟一直经受着多重危机和挑战,关于欧盟发展前景的讨论也未曾中断。2016年6月23日英国公投决定脱欧后,欧盟的前途命运更加受到人们的关注。(一)英国脱欧削弱了欧盟应对危机的能力如果从1952年煤钢共同体算起,欧盟至今已走过了64年联合历程;如果从1957年欧洲经济共同体算起,到明年也有60年了。60年来,欧洲一体化在深度和广度两  相似文献   

19.
<正>由北京外国语大学承办的中国欧洲学会德国研究分会第13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于2010年4月24日至25日在北京举行,主题为"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德国及中德关系"。来自北京、上海、南京等地高校、科研机构、新闻媒体、政府机关等40多位学者就德国内政、外交、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各方面进行了热烈讨论。在开幕式上,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陈雨露、中国欧洲学会副会长沈雁南到会祝贺并致辞,中国前驻德国大  相似文献   

20.
《德国研究》2015,(2):F0003-F0003
5月28日下午,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和中国欧洲学会德国研究分会在北京共同举行“德国蓝皮书《德国发展报告(2015)》发布暨德国内政外交走向研讨会”。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复旦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等单位的近30位德国研究专家与学者以及在京各大媒体的代表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