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当事人在诉讼中主张适用习惯规则是民间习惯进入司法的前提条件。在司法中,只有被证实的习惯才具有司法适用性,才能作为法官的判决依据。习惯的证明义务应当由提出主张的当事人承担,对方当事人以及法官不负证明义务。在现有的证明方式中,当事人的举证只能依靠民间权威或者专家学者的证人证言,以及某些民间习惯方面的权威性研究成果和调查报告。对众所周知的习惯,当事人可以有条件的免除证明责任。  相似文献   

2.
在合同条款的内容存在争议或者合同出现漏洞时,适用交易习惯解释合同来确定当事人问的权利义务内容是各国普遍承认的解释规则.我国《合同法》也确认了交易习惯的重要地位,不仅在总则中将交易习惯确定为解释合同的原则标准,且在分则中规定了大量根据交易习惯解释合同的具体条文.但何为交易习惯,交易习惯的法律性质、认定方法以及如何适用交易习惯解释合同,《合同法》并未明确规定.审判实务中,对交易习惯的司法认定更是存在诸多争议,交易习惯未能在司法实务中凸显其重要作用,对交易习惯的构成和适用规则进行探讨实属必要.  相似文献   

3.
论习惯的法权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习惯①与法律的关系是法理学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对这一问题的回答需要以对习惯和法律本质的认识为前提.社会学、历史学、人类学和制度经济学等学科都有有关习惯概念与本质的不同观点,各自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对习惯本质认识的独特方面.但是,按照马克思的观点,习惯是由社会主体的经济生活所最终决定的规范主体行为的规则系统,习惯从本质上来说就是社会主体法权要求在社会制度层面上的直接反映.  相似文献   

4.
以国家法与民间法二元法秩序分析乡土社会的帮工习惯,帮工习惯属于农村中的互助合作规范,是熟人社会以人情关系为基础的民间规则,具有分担民间社会风险的保障功能,主要依靠私人惩罚机制保障实施,背后体现了与国家法截然不同的乡土逻辑。在纠纷解决中,对于帮工习惯与国家法的冲突,应当善用调解等非诉讼解纷手段实现法秩序的沟通。  相似文献   

5.
透过民间社会中人们的日常交往和互动,可以发现民间语言与习惯规则之间的紧密关联:习惯规则的表达和运行离不开民间语言,民间语言承载和蕴含着特定语境中的习惯规则。通过特定的民间语言来透视或识别具有鲜活生命力的民间习惯规则,也许是一个有趣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姜世波教授与王彬博士合著的《习惯规则的形成机制及查明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一书,对习惯规则的两个重要问题——习惯规则的形成机制和习惯规则的司法查明——做出了较为系统的探索。该书不同于其他法学著作的思辨式研究,而是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来诠释习惯法运用的查明场域及其方式,让读者领略基层司法真实的裁判方法及其调解艺术。该书的实证研究让读者的目光从"纸面上的法"转向"行动中的法",唤起了转型社会法治秩序的"民间记忆",促使法  相似文献   

7.
学界对习惯的界定有两个落脚点,即“行为模式”和“行为规范”;,对“习惯法”也存在“社会认同”与“国家认可”这两种进路的界定。着眼于“行为模式”所界定的“习惯”实为“惯例”;着眼于“行为规范”所界定的“习惯”与“社会认同”进路界定的习惯法是同一的,可称为“习惯”。而国家通过司法吸收习惯,就形成以判例形式存在的习惯规范,可称为“习惯法”;而国家通过立法以指引性规范赋予习惯以法律效力,即“准用习惯”。  相似文献   

8.
论水权习惯     
水权习惯属于物权或私权习惯,对于调整农村地区水的利用、流转等基本关系具有重要作用,其存在于山泉、河沟、静态水环境及地下水系统等相对独立的水环境系统之中。在水之利用方面有饮水权、灌溉水权、储水权、引水权、汲水权、排水权、河岸权和水利权等诸多内容。总体上,农村水权习惯大部分与国家法律相协调,其构成了国家水事法律制度的有效补充,形成水权二元法律制度安排。水权习惯具有相当重要的生态价值、环境价值和法律价值。只有认识到传统水权的价值并使其与水法律制度相互调适起来,才能更好实现两者的"双重合法化"。  相似文献   

9.
论民事习惯 与我国民法典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民事习惯的特性和功能 ,决定了民事习惯与民法典的密切关系。我国民法典的制定 ,应对民事习惯予以深入思考和科学对待。一方面 ,应将民事习惯确认为民法典的渊源之一 ,另一方面 ,应在民法典中对民事习惯予以科学处理  相似文献   

10.
民俗习惯的司法功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站在司法中心主义的立场认识民俗习惯的法源地位,民俗习惯是作为法官法源存在,但是,如何判断民俗习惯的法律属性存在着理论困惑。对此,我们应该对民俗习惯的司法功能在法律和事实两个层面上进行分别分析,在法律层面上,民俗习惯作为“法官法”存在,需要法官从司法判决中对民俗习惯进行法律发现;在事实层面上,民俗习惯作为经验法则或者事实证据存在,法官可以将其作为经验法则进行认定,在民俗习惯合理性存有争议时,可以通过当事人的举证责任分配予以解决。可见,民俗习惯司法适用的问题是一个诉讼法或者证据法的问题,而不是一个法律方法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文章在对行政习惯法的理论观点进行概述基础上 ,肯定了行政习惯法及成为行政法渊源的理论 ,并认为行政习惯法应包含 :行政判例、行政案例、行政先例和行政伦理法四部分。  相似文献   

12.
论习惯法中的"法的确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大陆法的"习惯→习惯法"的跨越中,"法的确信"理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法的确信"的核心在于阐释人们遵守习惯规范的义务感的来源问题.据此,当法官发现相关共同体的人们就某问题上存在义务观念时,便可以判断存在某种习惯规范.在现代语境下,将习惯变成习惯法的并非是公众对习惯的"法的确信",法官的造法权力才是习惯变成法律的核心...  相似文献   

13.
习惯法与少数民族习惯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人类最早出现、历史最为悠久的法,习惯法在包括少数民族地区在内的中国的广大区域具有重要影响。少数民族习惯法对中华法系内容的丰富、对中华法系成果的传播、中华法系精神的弘扬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中国少数民族习惯法,有助于拓宽法学研究领域、解决目前少数民族法制建设中面临的问题、正确对待现代化发展中的固有法文化。  相似文献   

14.
习惯法已经成为我国法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文章就习惯法研究的兴起背景、习惯法研究的路径、习惯法的分析框架、习惯法研究的特点、习惯法研究的不足、习惯法研究的深入等进行初步的总结、反思.  相似文献   

15.
对于特殊国际习惯法,国内文献目前殊少论及。有关国际法学者的学说理论和司法判例,一再确认了特殊国际习惯法规则的存在。相对于一般国际习惯法规则而言,特殊国际习惯法在概念、成因、条件、效力范围、举证责任等方面具有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16.
试论习惯法及其适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习惯法在一个国家的法律体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我国现行立法确立了习惯法的法源地位。由于习惯法具有行业性、地域性、非明示性的特点,司法实践中易造成适用习惯法的混乱状况,因此,必须确立习惯法适用的规则。  相似文献   

17.
在1949年之前,各少数民族自有的强制力量保证本民族的习惯法直接强制实施。在1949年之后,该种实施路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单一体制国家的法制统一原则,要求民族习惯法的实施路径现代化转型。民族习惯法现代化转型的路径有二:一是通过立法与国家法融合;二是直接作为民事审判中法律适用依据。因成本和效率所限,前一路径适用范围有限,后一路径则为较优的选择。因缺乏明确立法规定,民族习惯法直接作为民事审判的法律依据路径不畅,需要建构民族习惯法司法调查程序,以确保其完成实施路径的现代化转型。  相似文献   

18.
习惯法的刑事司法适用:举证与审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习惯法之刑事实体机能的挖掘,最终是为其进入刑事司法操作开辟道路。本文的理论意图在于,对习惯法在刑事司法操作中可能面临的具体难题予以探讨。文章着重分析了习惯法的举证与审查问题。对前一问题而言,文章首先剖析了习惯法作为“事实”的性格,由此确立了其作为待证对象的地位。其次,文章结合习惯法在整体犯罪论结构中的不同角色和作用,分而治之地探讨了其举证责任的分配机理。就后一问题而言,文章主要从审查的必要、内容、标准等几个侧面入手,进行了讨论。其中,特别突出了民事上“公序良俗”原则之于习惯法刑事司法审查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论习惯法在民事审判中的适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习惯法在我国源远流长。广阔的生活领域中,总有着制定法无法顾及到的方面,而在这些方面总有着习惯法无处不在的身影,正是依靠它,人们才秩序井然地生活着。忽视和排斥习惯法的作用对民事审判工作会造成不利的影响。民事审判活动中适用习惯法,既有法学理论上的根据,又有世界各国不同历史时期成功的司法实例相佐证。为提高民事审判工作效率,应视具体情况恰当适用习惯法,推动民事审判方式的改革  相似文献   

20.
在国际法渊源体系中,国际习惯法是最古老、最主要的渊源之一。关于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的学说最早于英国出现。英国作为普通法(判例法)国家,判例是英国法的重要渊源。文章以英国法院的实践为线索,通过评析相关重要案例,阐述国际习惯法如何在英国适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