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5年12月1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秘书处、中国国际问题基金会联合主办的"第三届中国—中东欧国家高级别智库研讨会暨‘中国—中东欧国家智库交流与合作网络’揭牌仪式"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召开。来自中东欧国家数十个智库机构、国内数十家科研单位、国内多个部委的学者、官员以及中东欧国家前政要和驻华使馆人员共约200多人参加了此次研讨会。一大会开幕式领导人致辞  相似文献   

2.
<正>2019年2月14日,"中国—中东欧国家智库交流与合作网络第二届理事大会暨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召开,来自国家部委、国内高校和研究机构及企业等理事单位的代表100余人出席会议。中国—中东欧国家智库交流与合作网络(简称"16+1智库网络")是由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议、与中东欧16国总理共同签署的政府间正式文件《苏州纲要》明确提出"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牵头组建16+1智库交流与合作网络"后建立的。它是中国特色智库建设的一个新型机制与高  相似文献   

3.
<正>2015年4月27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和塞尔维亚国际政治与经济研究所共同举办的"国际格局变化背景下的中国和中东欧国家关系"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召开。来自中塞双方政府机构、智库、教育机构和媒体等50多人与会,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对中国和中东欧国家关系进行了研讨。一签署合作备忘录在此次研讨会召开前夕,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王伟光率团(成员包括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4.
<正>编者按:在"一带一路"倡议逐步落实、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稳步发展的背景下,中国与中东欧学界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正在走向深化。在"中国-中东欧国家智库交流与合作网络"(简称"16+1智库网络")的组织协调下,中欧学界有关"一带一路"倡议以及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等议题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基于这些成果,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16+1智库网络"秘书处与《欧洲研究》编辑部联合组织了本次  相似文献   

5.
主编前言     
<正>2015年11月举行的中国-中东欧领导人会议通过了《苏州纲要》,其明确表示"欢迎中国社会科学院牵头组建16+1智库交流与合作网络"。同年12月16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了第三届中国-中东欧国家高级别智库研讨会暨16+1智库交流与合作网揭牌仪式。从此,在"16+1合作"框架下,一个新的智库合作与交流机制和平台建立起来了。在此之前,人们对于"16+1"恐怕也知之甚少。虽然,在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之间,可以说是传统友谊深厚,而传统友谊无疑是中国同中东欧国家在长期交往中积累下来的宝贵财富,也是双方进一步扩大合作的独特优  相似文献   

6.
正2016年6月20日,正值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波兰之际,由中国社会科学院、16+1智库交流与合作网络、波兰国际事务研究所联合主办的"中国-波兰外交政策论坛:进展、潜力与前瞻"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波兰首都华沙喜来登酒店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京清到会并致开幕词,波兰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斯瓦沃米尔·登布斯基(Slawomir Debski)主持了开幕式。来自中波双方的政府、智库、媒体等机构代表近五十人与会。  相似文献   

7.
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自2012年建立以来,双边经贸关系日益密切,中国对中东欧国家的贸易伙伴国地位显著提高。双边货物贸易,特别是中东欧国家对中国的农产品出口贸易,增长迅速。总体上,双边贸易结构均得到较大程度的优化,但在中东欧国家之间表现出了较大的异质性。比较突出的双边贸易不平衡与贸易发展不均衡问题没有得到明显改善。未来,中国-中东欧国家双边货物贸易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贸易不平衡问题可在发展中得到部分解决。考虑到中东欧国家特殊的区位优势,有必要坚持中东欧国家在“一带一路”中进入欧洲大市场的“桥头堡”定位。为促进双边经贸关系不断深化,可以从国际商务、外事和企业商会等多个层次出台鼓励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的政策。  相似文献   

8.
马骏驰 《欧洲研究》2015,(1):144-148
<正>2014年9月11日-1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中国和中东欧国家关系研究基金协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承办的"中国社会科学论坛:中国和中东欧国家关系国际论坛"在京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所长黄平致开幕词。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任洪斌和捷克国际问题研究所高级研究员鲁道夫·福斯特(Rudol Frst)分别  相似文献   

9.
作为欧盟的两个核心大国,法国和德国在中东欧有着不同的关切。具体而言,从法德两国在欧盟东扩和《东南欧稳定公约》中的表现来看,法国对中东欧的三个次区域,即中欧、波罗的海和东南欧都采取谨慎、保守的态度,注重中东欧国家自身的改革,强调合作风险。而德国更倾向从区域性的角度出发,希望加快中东欧各个次区域的一体化进程,从而为德国的发展提供助力。此外,对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来讲,在经贸投资往来、中长期合作等方面可借鉴法德两国的经验。同时中国也要处理好与这些中东欧利益攸关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关系国际会议暨中国欧洲学会中东欧研究分会成立大会"于2012年12月14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举行。来自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塞尔维亚、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立陶宛、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等中东欧多国驻华大使,以及来自欧盟使团、其他驻华使馆的  相似文献   

11.
中东欧国家深度依赖欧盟市场和资金并高度认同欧盟规范和规则,其对外政策选择已深刻嵌入欧洲一体化进程之中。欧盟通过其经济影响力、制度规范力和软性趋同压力对中东欧国家对外经济合作施加影响。此外,中东欧国家对欧盟的观念认同也是影响各国决策的现实因素。文章结合当前中国-中东欧合作的现状,指出了欧盟对中国-中东欧合作的主要关切并提出相应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2.
<正>德国无疑是绝大多数中东欧国家最重要的政治和经济合作伙伴,尤其是在贸易和投资等领域。金融危机之后,这一趋势更加明显。由于德国将中东欧国家视为其经济"后院"及势力范围,因此,中国一中东欧合作机制,特别是中国在该地区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参与,引起了德国的极大关注。德国对"16+1合作"机制的看法对中国一中东欧合作的未来发展极为重要。一德国在中东欧国家的地位对于绝大多数中东欧国家而言,与德国保持更密切的关系就等同于在更大程度上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在2011/2012年度提出的与中东欧16国开展对话的倡议引发了一系列反响。布鲁塞尔和西欧国家的最初看法是,中国此举可能会引起欧盟成员国的分裂。但在2008年金融危机及随后爆发的金融风暴的背景下,中东欧国家急切地想获得来自中国的投资。争相成为中国进入欧洲的"经济门户"。中国强调"16+1合作"将是双赢的,于所有参与方都是有利的。随着时间的推移,"16+1合作"平台已经成为中国和中东欧国家间建设相对成熟的合作平台。2013年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了"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称"一带一路")的倡议。与古丝绸之路相似,"一带一路"倡议主要致力于实现亚  相似文献   

14.
刘作奎 《俄罗斯研究》2019,(2):180-200,封3
日本对中东欧国家的政策,中国学界尚缺乏研究。本文分别从全球层面、欧洲层面、次区域合作层面以及双边层面四个维度,分析日本推动同中东欧国家关系的主要目的和框架安排,总结日本目前与中东欧国家开展合作的主要措施:机制化建设、资金和技术支持与援助、推进经贸关系发展以及文化合作。同时,本文对日本针对中国"16+1合作"而采取的四大基本政策——价值观外交、安全领域合作、高技术领域合作、推进民主化和转型工作也一一进行分析。在比较分析中日双方对中东欧政策的基础上,针对中日两国对中东欧国家的不同政策特点与优劣,提出一系列推进"16+1合作"的政策建议:加快投资协定谈判,做好自贸协定谈判调研;开展第三方合作、取长补短;对接中东欧和欧盟关注领域,实现互利共赢;官方金融机构和私营或中小机构融资相互结合等。  相似文献   

15.
正2021年5月27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全球战略智库共同主办的"管控分歧,促进合作:纪念‘中美长期对话’35周年"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凯特林基金会(Kettering Foundation)、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等机构的20多位专家学者及美国前政要与会,就中美关系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中美两国国内经济及社会发展等问题进行了坦诚的对话和交流。  相似文献   

16.
正2016年6月17日,正值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塞尔维亚之际,由中国社会科学院、16+1智库交流与合作网络、塞尔维亚国际政治与经济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多瑙河和新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隆重召开。塞尔维亚方高度重视此次会议。塞尔维亚建设、运输和基础设施部国务秘书德杨-特里弗诺维奇(Dejan Trifunovic)、塞尔维亚教育、科  相似文献   

17.
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中东欧国家经济走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0-2007年,中东欧国家的经济总体上呈平稳快速发展的趋势,2007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中东欧转轨国家经济形势迅速恶化.国际金融危机对中东欧国家经济的冲击和影响与这些国家转型后形成的制度基础和经济发展模式有关.本文就国际金融危机对这些国家经济的冲击,从多个侧面分析相关原因,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8.
<正>2014年5月2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举行了题为"中国、美国与东南亚:竞争与合作"学术研讨会。来自北京大学、上海市美国问题研究所、中央财经大学、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的中青年学者围绕中国、美国与东南亚国家  相似文献   

19.
1989年以来,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转型,中东欧国家的养老保险制度也经历了多次重大改革。总体看,中东欧国家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既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又具有较强的共性。在20多年的改革历程中,中东欧国家养老保险制度先后经历了三次改革,即1990年到本世纪初的参数性改革、本世纪初到2008年以前的结构性改革和2008年以后的多元化改革。在深入分析各国的改革措施及其得失的基础上,本文还简要介绍了中东欧国家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的挑战以及各国下一步改革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中东欧国家政党与政治结构有着特殊的不稳定性,而这个不稳定性与中东欧国家社会、经济转型高度关联。2008年金融危机和2009年欧债危机无疑加剧了人们对于这一不稳定性的担忧。通过对选举结果的实证研究并全面分析和梳理后金融危机时代中东欧国家政党政治变迁的总体结构后可以发现,中右、中左两大政治力量主导政坛的格局没有发生动摇,任何意识形态的极端势力也没有利用金融危机崛起。这就需要讨论中东欧国家转型过程中具有特色的政党政治生态环境,并对其影响政府运作进行研究,为把握中东欧国家目前的政党政治转型特征提供有分析力的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