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韩建交15年:外交史上的奇迹 和平共处的典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生 《东北亚论坛》2007,16(4):45-49
2007年是中韩建交15周年,也是中韩交流年。短短的15年中,两国关系不论在政治上、经济上还是文化上,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可以说是中国外交史上的一个奇迹,堪称和平共处的典范。中韩关系发展的前景是极其光明的,但也不能忽视可能影响中韩关系继续发展的问题。中韩友好局面需要双方共同呵护,实现"繁荣共赢"。  相似文献   

2.
赵洪波 《东北亚论坛》2013,(6):107-112,127
随着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文化外交已逐渐成为当代国家闻总体外交关系的重要形式之一。一个国家要想充分利用好文化外交这个重要的资源禀赋,还需要其文化影响力、综合外交实力和政府外交执行力等条件配合。近年来,文化外交在中国和俄罗斯两国的交往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俄文化交流表现出各级政府重视、多方积极参与、广泛搭建平台等特点。为进一步提升中俄文化交流的发展空间,需要使双方的文化交流向纵深化发展,打破新的文化交流中的不平衡现象,培训人才,扩大交流规模和提升交流水平等。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中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不断挖掘两国关系的巨大潜能,推动双方文化领域的全面深度合作并取得更多的实际成果。  相似文献   

3.
作为近邻,中韩①自古以来就存在着密切的经济、文化往来。历经千百年的发展、融合,双方堪称文化同源,进而在心理上形成一种认同感,由此奠定了双方政权在不同时期的友好关系。北宋与高丽即是在此基础上展开友好交往,而文化迥异的辽却只能借助强权来维持其与高丽的朝贡关系。尽管宋、丽往来常常受制于辽,然而悠久的历史与文化纽带又使得双方的关系能够断而不绝。  相似文献   

4.
中韩经济关系发展评估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年中韩建交以来,双方经济关系取得了令世人惊异的发展:中韩贸易由于双方具有牢固的共识、双方经济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和互利性及两国经济潜能的加快释放产生巨大带动力等原因11年来保持了很高的年均增长率;两国的相互投资与企业的技术合作也有了快速发展,未来5年内,中韩贸易额完全可以突破1000亿美元,相互投资总量也将持续扩大。但中韩经济关系目前仍存在着双方贸易不均衡、韩对华贸易顺差持续扩大、韩对华投资大量出超且地区分布偏重东部沿海等问题。因此,双方应加强相互理解,促进贸易及投资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互利双赢。  相似文献   

5.
<正> 中韩建交(1992年8月24日)时间虽短,两国之间的双边贸易、投资以及科技文化交流与合作却有了迅猛的发展。一、中韩经贸合作的简单回顾 80年代后半期,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韩国北方政策的推进,以间接贸易为中心的中韩间经济交流有了迅速的发展。特别  相似文献   

6.
中韩两国开展海上搜救合作既是双方履行国际公约的需要,也是由搜救本身特点所决定的,因而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人命和财产救助以及海洋环境保护。因此近年来中韩两国高度重视海上搜救合作并取得良好效果,但也面临一些问题。对此,中韩两国应共同努力,进一步完善双方通讯沟通、资源共享、应急反应等机制,提高海上联合搜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自中国与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如期建成及中国—东盟博览会成功举办十届的近10年来,中国与东盟携手走过了包括文化交流合作在内双方合作的"黄金十年",回顾10年来双方文化合作交流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不足,将有助于中国—东盟文化交流未来"钻石十年"的构建。  相似文献   

8.
中国与泰国的文化交流是两国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泰之间文化源远流长。1975年中国与泰国建交后,两国文化交流更为广泛。中泰两国建交40年来,在文化领域的交流均衡稳步发展,不仅范围广泛,而且频率密集。两国间的文化交流日益繁荣,不仅增进了两国的友谊,同时也促进了两国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中国作为亚洲地区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积极加强与泰国的文化交流,对双方将是一种双赢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在当今国际形势下,人文外交已经越来越凸显其深厚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以习近平主席为首的中国政府非常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播。中韩两国互为友好邻邦,同属汉字和儒家文化圈。在长期的历史发展和文化交流中,两国人民互为借鉴,共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文化篇章。中韩建交22年以来,两国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密,人文交流也越来越频繁。基于相似的文化传统以及切实的努力,两国人文交流在政府机制和民间层面都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但这些成果的背后,还存在诸多原因导致的相互猜疑、信任不足以及交流不对等问题。对此,我们应该以"感而遂通"、"和而不同"、"允执厥中"等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来解决这些问题,从而使得中韩人文交流更好地为两国关系的顺利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相信在历史的延续性和共同的文化基因缔造的"人文纽带"基础上,中韩两国的人文交流在将来会实现"人文共同体"的远景目标。这将是以内部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为前提的和谐机制,又是一种积极而富有创造力的整合体制。  相似文献   

10.
建立中韩FTA过程中的农产品贸易安排构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程伟  吴昊 《东北亚论坛》2008,17(3):15-19
确定双方均可接受的农产品自由贸易安排,是建立中韩FTA过程中面临的最复杂的挑战之一。从中韩两国农业发展水平和资源禀赋状况看,实现中韩农产品贸易自由化对于中国具有更大的利益,既是中国推动中韩FTA的核心目标之一,也是提高中国农产品在韩国竞争能力及解决双方农产品贸易争端的重要措施。但是,韩国政府对农产品贸易自由化始终持谨慎态度,主要是担心农产品自由贸易可能对其农业产业造成冲击、危及其粮食安全,并带来较大的政治风险。为此,双方应在建立FTA过程中就农产品贸易问题进行积极磋商与谈判,确立起合理的农产品贸易安排,具体内容包括确立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的合理范围和时间步骤安排、设置合理保障机制与争端解决机制、建立"最惠国待遇"机制等。  相似文献   

11.
中越传统文化的若干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然 《东南亚纵横》2009,(12):25-27
中越两国同属东方文化体系,两国传统文化互相影响和融合。本文在茶文化、舞龙舞狮文化、文物及鉴赏文化、乡村传统文化、年俗文化等方面对两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比较研究。有助于弄清两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问题,并对今后的文化交流发挥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东南亚、南亚等地之间的一条远洋贸易航线,它是古代中国联系东南亚、南亚等地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之一,古代中国运用这条贸易航线发展对外的经济文化交往。  相似文献   

13.
刘文 《东南亚纵横》2008,(12):67-71
近年来,由于国内能源有限和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与印度两国的能源供给越来越多地依靠国际市场。在国际能源领域,双方加强合作与协调攸关两国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全局。尽管存在着竞争,但双方互利合作是主要的发展趋势,中印各自的发展优势也为不断拓展两国能源合作提供了广阔的互补空间。  相似文献   

14.
The cultural diplomacy of China today has entered into a period of rapid development. Yet there is still much room for improvement in promoting China's new diplomatic thinking. In step with China's growing economy and increased weight in international affairs, 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s changed its diplomatic strategy to "building a harmonious world." To make this concept more attractive and acceptable to other countries and peoples, China should expand its soft power resources, strengthen international cultural exchanges to draw on the fine achievements of foreign cultures, enhance the influence of Chinese culture worldwide, exploit new channels for international cultural exchanges, develop its cultural industry, and improve its comprehensive power.  相似文献   

15.
河暎爱 《东北亚论坛》2011,20(2):111-116
随着东北亚国际交流日趋增多,海外留学和文化观光的机会迅速增加。韩中两国都致力于促进相互交流和共同发展,互派留学生人数分列第一,两国女性团体间的相互访问与交流也越来越多。文化事业的发展对韩国浦项和中国深圳的经济繁荣、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全球化时代,文化与市场相结合会爆发出巨大的发展能量。浦项和深圳通过振兴各种创意文化产业正在高速发展。今后,浦项和深圳更应互相学习借鉴、加强文化产业合作,继续走在城市发展的前列。  相似文献   

16.
在新经济时代背景下,整个人类社会环境发生了极为深刻的变化,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发展文化产业也是推进现代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很多国家都把文化产业作为核心产业来发展,把文化贸易作为国家战略来推进。其中,韩国自亚洲金融危机以来,十分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视之为支柱产业。韩国的文化产业管理与发展模式,是政府诱导、私人兴办。实践证明,这种模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为韩国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赢得了国际声誉。因此,深入分析韩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机制,并加以借鉴,对创新和发展我国文化产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韩建交以来两国文化教育交流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牛林杰 《东北亚论坛》2007,16(5):110-115
中韩文化教育交流是中韩全面合作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韩建交15年来,两国的文化教育交流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两国政府签署了一系列的交流协议,中国出现了"韩流"现象,韩国也掀起了强劲的"汉风",中国的韩国问题研究和韩国语教育发展迅速,韩国的汉学研究和中文教育持续升温,来华韩国留学生和赴韩中国留学生的人数稳居所在国外国留学生之首。两国文化教育交流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政府的支持、经贸合作的稳步增长以及两国文化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增加,环黄渤海地区受到关注。最近,韩国公布了“第四次国土综合修正计划”(2006—2020年),而中国也发表了“十一五计划”(2006-2010年)。虽然韩中两国因社会经济条件不同而其关注角度也不同,但是长期发展计划从“地区均衡发展”角度看具有共性。因此,把韩国全罗北道圈发展构想和中国天津圈发展展望一同考虑并研究两个地区相互合作方案具有重要意义。中韩两国应加强在生产、流通、物流、文化、教育方面的相互开放,联系与合作,以促进环黄(渤)海经济圈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张斌 《东南亚纵横》2014,(11):14-17
本文探讨发展和创新中国对东盟国家公共外交的策略。在开展与东盟国家外交方面,可以重点考虑发展和创新公共外交的主体、形式及内容等方面的创新:发挥国家领导人及重要领导出访周边国家及参加重要首脑会议带来的聚焦效应;搭建中国思想库对于政策理念的传播平台;突出发挥东盟各国华侨华人的作用;创新国际交流及教育文化交流项目;重视对东盟国家的文化外交,重点以文化为纽带,进行人文交流。  相似文献   

20.
同在东北亚文化圈中的日、韩、俄、蒙、中5个国家有着相同的儒学文化和相近的地理文化这种宏观文化氛围,而各国间不同的语言所引起的文化因素的微观差异使这一地区呈现出国家和区域特色。文化背景不同,其价值观、道德观就不一样,而由此所产生的不同发展理念,决定了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东北亚5国由于地理上的接近以及汉字文化和儒学、佛教的影响,使各方在沟通和理解上比较容易,这种文化同质性是东北亚各民族进一步发展固有文化传统,建设和平共处、文化交融、互利互助、经济合作、繁荣共享的区域构架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