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类扶持贫困家庭是精准扶贫政策的重要环节和内在要求,也是有效提高扶贫精准度的重要措施。精准扶贫阶段,扶贫工作面临贫困人口情况不清、扶贫措施针对性不强等重大挑战。更好地实施精准扶贫政策,提高扶贫的有效性,有必要建立贫困地区分类扶持制度,科学划分贫困人口类型,找准贫困原因,因户制宜制定扶贫措施,为分类扶持贫困家庭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2.
时政资讯     
我国形成"大扶贫"格局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王国良近日表示,我国目前已逐步形成了一个集行业政策、区域政策和社会政策于一体的"大扶贫"格局,加快了扶贫进程。王国良说,党的十六大以来,全国农村贫困状况继续缓解。全国绝对贫困人口从2820万减少到1479万;低收入贫困人口从5825万减少到2841万。  相似文献   

3.
乡村振兴背景下教育精准扶贫面临的问题及其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帮扶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教育精准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一种模式,属于"造血式"扶贫,它能有效提升贫困人口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是最有效、最直接的精准扶贫。在教育扶贫开发工作中,由于存在扶贫对象识别模糊、帮扶项目与贫困者需求脱节、帮扶措施缺乏针对性、扶贫资金指向不明、帮扶过程执行不力等问题,当下农村的教育扶贫成效不显著,扶贫效果不理想,乡村脱贫攻坚进程受阻,这将严重影响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目标的实现。通过转变教育扶贫理念,建立精准的教育扶贫对象识别机制,提升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精准实施扶贫项目,构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扶贫的治理体系等,可充分发挥教育精准扶贫作用,帮助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社会治理视角下的农村开发扶贫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去30多年中国农村反贫困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农村贫困人口依然庞大,农村反贫困进入攻坚阶段。国家在农村反贫困上形成了由生存型反贫政策、支持型反贫政策和开发型反贫政策三方面构成的政策体系。前两类反贫政策旨在解决最低的反贫需求,而开发型反贫政策旨在实现脱贫致富。上世纪国家偏重于前两项政策,而进入新世纪后,国家转向把开发扶贫作为反贫工作重点,投入了越来越多的资源。通过对开发反贫项目的田野调查,我们发现,开发项目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存在着成功率低、项目收益与扶贫目标偏离等问题。究其原因,文章的研究表明,那就是开发扶贫工作只注重自上而下的资源输入而忽视社会治理,尤其不注重其他社会主体在扶贫当中的参与、合作和分享,从而使得开发项目缺乏社会基础,导致项目不成功或者项目偏离扶贫目标乃至损害社会团结。由此文章认为,有必要将社会治理纳入开发扶贫全过程,奠定扶贫开发的社会基础,才能达成扶贫与开发有机结合,真正实现脱贫致富。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村扶贫工作取得了举世注目的成就,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由1978年的2.5亿减少到目前的5000万左右,贫困状况明显缓解,农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但目前尚存的贫困人口大多集中在自然条件恶劣、环境极差的“贫困死角”,加上社会、政策、经济体制等环境和条件的改变,使其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也使农村扶贫工作进入到了艰苦的攻坚阶段。积极探索解决当前农村贫困人口的对策及应注意的问题,打好扶贫攻坚战,对推动改革、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我国西部农村地区的贫困问题不容乐观.西部地区自然生态环境恶劣、农村教育不发达、人口文化素质偏低、农村劳动者技能匮乏与人口过剩并存,扶贫任务依然艰巨.通过人力资本投资提升西部农村贫困人口的人力资本含量,是西部农村扶贫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7.
在大数据背景下,农村扶贫逐渐走向数据化、精准化与个性化。大数据对贫困人口的识别更准确、对贫困人口的需求更了解、对致贫原因的分析更到位、对扶贫资源的整合更合理。大数据对农村精准扶贫的最大影响在于其可以通过建立扶贫信息系统,平衡扶贫中的供需关系,做到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与精准脱贫。但是,在精准扶贫中,大数据技术并不是万能的,在应用中也会面临数据失真、识别无效、确认困难、指标错位等困境问题,可通过提高认识、完善指标和搭建平台来确保数据采集的真实性,通过更新基础数据库来保证数据管理的动态性,通过能力评估和专项项目来凸显数据利用的科学性,通过效果评估来保障精准扶贫决策支持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世纪桥》2017,(11)
全面实施精准扶贫是让我国农村贫困人口能够尽快脱离贫困,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主要手段。"精准扶贫"从提出到今天,已经有四年时间了,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是,在全面贯彻实施扶贫政策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困境,需要我们进一步对扶贫机制进行创新,从而完善精准扶贫。  相似文献   

9.
"精准扶贫"意味着扶贫工作进入到一个新阶段,开始一个新起点。目前,新疆阿勒泰地区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连续多年的脱贫工作之后,脱贫任务已经成为"硬骨头",越来越难"啃";对国家扶贫信息录入系统的贫困户调查了解、动态跟踪管理不够精准;贫困户家底薄、收入低,抵御风险能力差,因学致贫、因病致贫仍是致贫的主要原因之一,农村贫困人口劳动力文化素质整体较低等方面。为到2017年如期实现脱贫目标,必须要坚决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抓好扶贫开发与农村低保有效对接工作,加大培训和教育力度,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努力做好扶贫政策、扶贫工作的宣传解释工作。  相似文献   

10.
贵州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在农村,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贫困人口的基本保障。针对目前贵州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存在的诸多问题,本文提出进一步完善贵州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政策建议:逐步提高低保标准,实现“应保尽保”;落实贫困人口核查机制;促进扶贫开发和农村低保制度的有效衔接;建立完善的配套扶贫措施。  相似文献   

11.
文化扶贫在扶贫开发中发挥着基础性、引领性作用,它是用文化的力量打断或阻隔贫困的自然传递,从改变和提升贫困人口的思想观念、精神状态、生存技能等综合素质入手,增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能力。我国文化扶贫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比如一些地方政府对文化扶贫的内涵认识不到位,文化扶贫供给与需求脱节导致效能不高,文化扶贫的政策体系仍不完善,社会力量参与不足等等。文化扶贫要想取得实效,政府应建立文化扶贫的统筹协调机制,创新公共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整合公共文化资源,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利用数字化、产业化手段,精准发力;同时还要有长远眼光和规划,加强教育投入,增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2.
探究精准扶贫与农村贫困家庭人口结构特征的内在关系,对于推进精准扶贫政策实施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6年广西、甘肃、贵州和福建4省(自治区)的587个贫困户建档立卡资料分析,发现不同省份贫困家庭人口结构的共性特征为户主性别比严重失衡、少数民族人口较多、贫困人口老龄化、劳动力负担偏大、受教育程度偏低,但不同省份间的贫困人口呈现不同的特征差异。这种差异与不同省份间的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水平、贫困文化和制度等因素有关,因此,国家的精准扶贫政策设计也必须凸显不同省份不同家庭的差异,并进行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3.
国内速读     
《当代贵州》2011,(32):8-8
扶贫十年农村贫困人口减少6700万 11月16日,国务院新闻办发表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的新进展》白皮书指出,十年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累计投入扶贫资金2043.8亿元人民币,农村贫困人口减少超过6700万。  相似文献   

14.
片区扶贫是我国新时期农村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安徽省六安市是新时期大别山区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的主要战场之一。通过调研分析六安市金寨县、霍邱县、寿县等县区贫困基本情况、贫困人口特征,提出现阶段六安市扶贫开发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正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扶贫脱贫工作的决策部署,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健康扶贫工作要求,省卫生计生委紧紧围绕"农村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的目标,按照"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签约服务管理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的工作思路,狠抓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统筹推进贫困地区医疗体系建设、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和贫困人口健康水平提高,着力推动健康扶贫12项重点任  相似文献   

16.
曲芳 《世纪桥》2008,(1):57-57,75
尽管我国扶贫开发工作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当前仍面临着挑战:贫困人口尤其是农村贫困人口的绝对数量依然庞大,现实中的扶贫工作仍面临问题。农村扶贫工作是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现阶段要采取切实措施促进农村的扶贫工作。  相似文献   

17.
经过20多年的努力,我国农村有2.2亿贫困人口解决了温饱,贫困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比重从1978年的30.78%降为2000年的3%左右。特别是“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实施,农村扶贫工作收效巨大。但是也要看到农村贫困状况仍然严峻,全国农村尚有3000万贫困人口,特别是在西部地区农村人口中贫困的比重还比较高,且呈现出新的特征:一是贫困程度较  相似文献   

18.
农村经济增长政策的扶贫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10多年来,政府的农村经济增长政策与扶贫项目之成效如何?通过对12个扶贫样本村调查资料的定性分析发现,不同类型的扶贫项目和政策在不同村庄有的成功,有的失败,并呈现"规律性"效应,即:投向改善村民生产生活类的项目呈现正效应,而直接投向生活的产业发展类项目呈现负效应.这与扶贫项目决策与执行机制的非民主与责任流失,以及宏观政策在扶贫效应上的非匹配等问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精准扶贫以前所未有推动力纵深发力,步入新时代,全党带领全国人民踏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征程。然而,在精准扶贫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农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不足,影响扶贫工作实效的现象。扶贫不是救济,扶贫必先扶智,仅仅依靠物资供给不是持之有效的扶贫方式。以通过提高贫困地区精神文明水平,提高农村贫困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实现促进农村贫困地区可续性增收为最终目标的文化扶贫是精准扶贫的"助力器"。  相似文献   

20.
扶贫攻坚中的返贫现象透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扶贫工作致力于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和脱贫致富,从而使大批贫困人口脱离了困境,贫困人口数量大幅度减少。农村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2.5亿下降到目前的3000多万,贫困状况得到了极大的缓解。但随着脱贫人口的增加和主客观情况的不断变化,脱贫后又重新返贫的人口越来越多,在现存贫困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较大,返贫现象突出。如何从根本上遏制返贫,彻底解决农村贫困问题,是当前扶贫攻坚中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大问题。 一、返贫的基本特点与危害 扶贫是一项艰苦的工作,在农村扶贫工作中,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种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