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3 毫秒
1.
专家法律意见与司法公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司法实践中 ,法学专家接受司法机关的邀请参与案件论证并出具专家意见 ,有利于案件的公正审理 ;但如果接受一方当事人邀请参与论证案件 ,由于存在利害关系并缺乏程序保障 ,很难保证专家意见的客观性和中立性。当事人可以将专家意见纳入代理意见或辩护意见 ,但不应将专家意见出具给法官 ,以免影响法官的独立判断。  相似文献   

2.
法治及其形式合理性有着先天的局限性,法律适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遭遇到各种"困难案件".陪审团在审判过程中的职能包括在认定事实的基础上适用法律,在适用法律的过程中贯彻社会价值观念、修正法律规则.陪审团在困难案件的审理中具有维护、修改、补充和促进形式合理性的法的作用.在法治社会中,法官依照形式合理性的法断案是一条准则,但困难案件的审理作为一种例外,应当有陪审团参与审判.  相似文献   

3.
余瑷 《法制与社会》2012,(21):239-240
众所周知,正确审理判断案件的关键在于最大程度还原案件事实情况,证据则是实现该还原工作的途径,在素件处理过程中证据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并拥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作为当今法官行为准则之一的证据裁判性原则要求法官必须根据证据对案件做出裁判,而这里就出现了问题症结所在.法官断案的依据需为案件证据,但证据认可与否、证据所能证明的是怎样的事实情况以及证据的证明力大小等断案的前提是否也和法官内心判断相关联.关联性有多强,理论和司法实务界一直没有一个相对统一的看法,进而导致“同案不同判”的现象曾出不穷.本文将就此问题阐述自己的些许观点,重点探索证据裁判性原则和法官自由心证的内在关系与外在关联.  相似文献   

4.
主审法官责任制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主审法官责任制的基本框架 主审法官责任制,是指由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指定的思想、业务素质高的审判员、代理审判员为主审法官,或由主审法官与审判员、代理审判员、人民陪审员组成的合议庭对承办的案件全面负责审理,并直接享有对除涉外案件、重大复杂疑难案件、需适用类推定罪案件外的大多数案件的裁判权或处置权的一种工作制度。其基本内涵是;1.在独任审判的案件中,由独任主审法官直接决定一般案件的审判结果;2.在组成合议庭审理的案件中,根据合议庭多数意见对一般案件直接予以裁判或处置,无需经庭、院长、审判委员会讨论  相似文献   

5.
张说 《法学研究》1994,(5):83-83
法官是一种职业,法学家则是指一种学识。并非人人皆可作法官,但人人都可以成为法学家。曾经有人设想,将各种案件的要素及相关法律条文——归类,制成电脑软件,法官断案时“方便得只需轻轻一按”,便可得出处理结果。果真如此,只怕会有人不平:“法官别人作得,为何我偏偏作不得?”  相似文献   

6.
孔庆余 《中国公证》2004,(10):24-26
近年来,在一些争议比较大的刑事案件审理过程中,当事人一方或双方设法邀请知名法律专家或者学者,通过论证会的形式为案件出具专家论证意见书,以支持本方观点,并试图影响法官的内心确信和裁判.专家意见书频频在法庭上出现.其中,在全国瞩目的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对刘涌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进行的终审审判中出现的一份专家意见书,引起众多专家、学者以及普通民众的质疑,认为专家意见书在此案的改判中起了比较关键的作用,干扰了司法独立,影响了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7.
有一个事实是有目共睹的:一个大学生可以把某项部门法背熟,但他不一定能办好这类案件。其原因主要在于他不掌握断案策略。而一个资深法官案件办得漂亮,多数情况下,不是因为他法条背得比其他法官熟,而是因为他能制定好的断案策略。可见,法官掌握断案策略,对办好案件是至关重要的。断案策略是指在法律的框架内,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和影响案件的诸因素发展变化的趋势而制定的处断案件的方针。由于案件千差万别,对每个案件所采取的断案策略也是不同的。但有一些策略是经常用到的。下面,笔者就一些常用策略作初步探析。严格依法断案与政…  相似文献   

8.
一、英国保释制度的实践和理念 保释制度起源于英国,指被逮捕或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交纳保证金或提供保证人后暂时被释放,保证其在开庭审判时能按时出庭的制度.它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诉讼中享有的一项权利.作为一项权利,保释制度在英国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形成发展过程,取得了许多成功经验.英国保释制度的确立有两个重要阶段.第一个阶段在警察局.早期英国设立巡回法庭审理部分案件,但在案件递交法官前须等待一段时间,这有点浪费司法资源,于是就赋予警察自由裁量权,由其决定在保证人提供保证的情况下是否释放犯罪嫌疑人.第二个阶段在治安法庭.当警察拒绝犯罪嫌疑人的保释要求时,治安法庭的法官对犯罪嫌疑人的要求再进行一次审查.检察官必须把案件情况告诉法官,并就是否适用保释提出意见.法官具体审查后决定是否允许犯罪嫌疑人保释.一般情况下法官同意保释的,保释决定公开做出.若拒绝保释的,法官必须详细记录拒绝理由.犯罪嫌疑人有权就拒绝保释决定向巡回法院或高等法院上诉.在这两个阶段,律师可以介入为当事人提供法律帮助.1679年<人身保护法>颁布,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保释制度.十九世纪时,保释决定被确认为一项司法决定,法院在决定保释过程中具有独立性.1976年<保释法>明确规定保释制度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享有的一项权利.  相似文献   

9.
在提高效率成为当代刑事诉讼改革重点的今天,简易程序的多样化或多元化已成为世界刑事诉讼改革中一项共同关注和研究的课题。我国继刑事诉讼法中规定简易程序之后,2003年3日14日,最高法、最高检和司法部又在总结各地庭审改革经验的基础上联合下发了《关于适用普通程序审理“被告人认罪案件”的若干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意见》),形成了简易程序与“被告人认罪案件”简易审程序并存的简易程序审理模式。“被告人认罪案件”简易审程序在庭审程序设计上较普通程序简化且有相关法律的明确规定,在性质功能和价值取向等方面也与传统的简易程序并…  相似文献   

10.
法官当慎言     
最近翻阅报刊时,读到了一则反映外国法官断案的趣闻,仔细品读,甚觉有味,令眼界大开。故事讲得是1957年英国王座法院审理了琼斯诉国家煤炭委员会一案,案件判决后,双方当事人都向上诉法院提起了上诉,双方的上诉理由都包括法官哈利特爵士在法庭上喋喋不休,使得案件难以得到公正审理。在我们看来平常事一件,但受理上诉案的法官丹宁勋爵不依不饶,判决本案重新审理,并在判决中指出:“……要由律师来轮流质询证人,而不是由法官来质询,以免显得法官有所偏袒。而且要由律师尽可能完整有力的阐明案情,不要粗暴地打断律师的话头,以…  相似文献   

11.
刘华文 《法制与社会》2010,(21):138-138
近期,最高检要求各级检察机关加强对刑事诉讼案件审理工作的监督。监督职能是法律赋予各级检察机关的神圣权利,也是保证刑事诉讼案件依法审理和保护犯罪嫌疑人权利的有效手段。但是我国司法实践中,检察机关监督在刑事诉讼案件审理过程中监督职能的缺失已经成为一项严重的问题,"赵作海"案的出现就是检察机关监督职能缺失的直接体现。本文就如何充分发挥我国检察机关的监督职能进行了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2.
试析专家法律意见的规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法律界对法律专家意见展开了激烈讨论。对于司法实践中的专家法律意见,争论不仅在于专家法律意见是否会影响司法而]化成为新的腐败,而且还在于专家法律意见究竟是什么,该不该存在。笔者认为,要回答以上问题,必须全面分析专家法律意见存在的形式,正确认识专家法律意见的法律属性,探索一条规范专家法律意见的理想路径。一、专家法律意见的表现形式专家法律意见经常出现于民事、刑事、行政诉讼中。从启动程序上分析,当前存在的专家法律意见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1.法院自行组织。法院召集专家论证会或咨询专家意见。这种形式是由法官在遇…  相似文献   

13.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吉林省磐石市人民法院一名法官在审理一起案件的过程中,当事人怀疑他接受另一方当事人的宴请,并拖延办案,遂以不信任为由向法院举报。法院立即启动不信任弹劾程序,对这名法官进行不信任质询。该法官“有幸”成为中国第一个因百姓不信任而遭弹劾的法官。此事很快在法律界、舆论界引起较大争议。反对者最主要的意见是,对法官的惩戒,从事由到程序都有严格的法律规定,而“弹劾法官”的做法,在《法官法》等法律中找不到任何依据,因此这是一种无视法官权利的违法制度,应当废除。赞成者则认为,法院适时启动对法官的不信任弹劾…  相似文献   

14.
一、传统民事案件审理思路的痛点传统民事案件中,当事人的诉讼请求及诉讼主张往往是基于生活上的认知,而法官在了解基本案情的基础之上审理案件,系属于事后法律评价。当事人的事前行为认知与法官的事后法律评价如果不能一致,对于法官而言,由于把握不准审理点,会影响案件审理进度;对于当事人而言,会降低对于裁判结果的认可度。  相似文献   

15.
社会关系的日益复杂导致刑事法律的复杂化 ,加之我国尚未形成专家型法官职业群体 ,因此 ,专家法律意见在我国刑事诉讼实践中具有存在的必然性。笔者参照两大法系国家对专家鉴定意见的规定 ,就我国专家法律意见的若干问题进行了研究。其内容主要包括 :专家法律意见的性质与特征、内容与形式以及质证与采证问题 ,并提出了专家法律意见质证的相关配套规则。  相似文献   

16.
程宝新 《法制与社会》2010,(19):134-134
在我国,检察机关是法律规定的监督刑事诉讼案件审理全过程的独立部门。我国检察机关行使监督权主要可以概括为立案监督、侦查监督、审判监督和执行监督等几个方面。可以说,检察机关的监督行为贯穿了刑事诉讼案件审理的各个环节。本文结合我国司法界审理刑事诉讼案件的实际,就检察机关在案件审理各个环节发挥的监督作用进行分析,从中找到影响监督权利发挥效力的不利因素,为提高我国刑事诉讼案件审理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近两年来,少数监所干警及法官徇私舞弊,对不符合条件的罪犯予以减刑假释,严重损害了执法机关的形象。如何使减刑假释案件的审理贯彻公开、公正原则,成为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热点、难点问题。1999年,我院针对减刑假释案件传统审理方式的弊端,进行了大胆改革,对减刑假释案件在监所实行公开开庭审理,取得了较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一、减刑假释案件传统审理方式的弊端及改革的必要性减刑假释案件的传统审理方式是执行机关向法院呈报对罪犯的减刑假释意见及罪犯有悔改立功表现的材料,先由承办法官审阅材料,再到监所找罪犯及同监犯人…  相似文献   

18.
正为寻找医患纠纷的症结,本刊特开设《医患之间》栏目。自本期起,请审理医疗案件的法官对真实案例进行解读。法官对案件某个关键点的处理或对某条法律规定的适用与思考,都可能是读者了解此类纠纷的一个窗口。——栏目编辑何照新  相似文献   

19.
“疑案仍然是困扰现代司法的最大难题之一“。与其他法律方法相比,利益衡量在疑难案件的审判中有独到的优势,几乎成为这类案件的审理过程中法官必用的一种方法,甚至被视为法官能否作出正确裁判的关键所在。就此而言,利益衡量可谓疑难案件审判中的  相似文献   

20.
律师办案中,调查取证、判断事实的过程,就是一个法律推理的过程。律师办案中所涉及的案件事实是过去发生的事实,律师本身并没有亲身经历过,只能通过当事人陈述、调查取证、法庭审理等活动认识它。但当事人的陈述可能不全面甚至虚假,取得的证据可能不充分甚至矛盾,使案件事实难以被忠实地再现。在案件审理过程中,还有来自于对方的相反证据和理由,以及法官的疑问。解决这些问题都离不开法律推理。   常用的基本方法与常见的谬误有以下几种:   (一 )演绎推理。它是指从法律规定 (一般 )到案件事实 (特殊 )的推理。由于我国是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