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共23章、428条,其中总则8章、129条,分则15章、299条。从条文数量上看,分则条文约占整个合同法的75%,是审理合同纠纷案件法律适用的主要法律渊源之一;从法律制度的体系来看,分则是合同制度的具体化,是合同法总则的必然延...  相似文献   

2.
合同法是民事立法中的一部佳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今年3月15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是调整市场经济与人们社会生活的一部重要法律,是我国民事立法的又一个新的里程碑。《合同法》颁布以来,可以看出人们对《合同法》是充分肯定的,对其不足之处的评价则有分歧。正确理解与评价《合...  相似文献   

3.
李巍 《中国法律》2014,(2):49-52,112-116
中国的货物销售法是由一组规范性法律文件构成。这些文件中,民法通则和合同法是基本的法律,最高人民法院关於这两部法律的司法解释为补充。合同法实施後,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关於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1999年)、《关於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2009年)、《关於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3年)、  相似文献   

4.
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并于同年10月1日起施行。合同法的颁布与施行,结束了经济合同法、涉外经济合同法和技术合同法三部合同法并存的局面,实现了三部合同法的统一。我国合同法律制度发生了重大变革。根据合同法规定,技术合同法被废止,其主要内容已被吸收在合同法分则的第十八章技术合同中。与之相适应,最高人民法院根据技术合同法和技术合同法实施  相似文献   

5.
三、诉讼在中国解决民事、经济和海事纠纷的另一个重要途径是诉讼。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经济合同法》等许多法律,为解决上述纠纷提供了法律依据。中国的人民法院分为四级,即基层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各级人民法院设立了刑事审判庭、民事审判庭和经济审判庭,最近还正在筹建行政审判庭。  相似文献   

6.
中国没有具体的货运代理的法律制度,主要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的相关规定调整货运代理行为,实践中有不同的理解与争论。从中国海上货运代理行业的特点出发,以发达市场的做法为背景,分析了中国货运代理实行间接代理制度的根据与优势,探讨了货运代理的身份识别、代理权限、转委托、维护货主利益的义务等问题,提出了应当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403条为基础构建中国的海上货运代理制度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一、中国用决国际技术转让合同法律适用问团的一般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引进合同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5条规定:“技术引进合同的签订,应当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经济合同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规定。”从这一规定来看,我国基本上是把技术引进合同的法律适用问题与其他涉外经济合同的法律适用问题同等对待的。涉外经济合同法第5条规定:“合同当事人可以选择处理合同争议所适用的法律,当事人没有选择的,适用与合同有最密切联系的国家的法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履行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合同、中…  相似文献   

8.
1993 年3 月15 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有不少涉及仲裁的重要规定。这些规定大大促进了我国的仲裁制度的发展。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合同法》对我国仲裁制度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引进合同管理条例》第五条规定:“技术引进合同的签订,应当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经济合同法》和其他有关法律的规定。”从这一规定来看,我国基本上是把技术引进合同的法律适用问题与其他涉外经济合同的法律适用问题等同对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经济合同法》第五条规定:“合同当事人可以选择处理合同争议所适用的法律。当事人没有选择的,适用与合同有最密切联系的国家的法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履行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合同、中外合作  相似文献   

10.
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有法律的现代化来保证。所谓法律现代化就是要使法律反映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跟上国家现代化的步伐。《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经济合同法》的颁布,就是我国法律现代化的一个范例。《涉外经济合同法》的起草工作从一九八○年开始,八二年八月提出修改稿,最后于八五年三月二十一日由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通过,自八五年七月一日起施行。这部法律  相似文献   

11.
由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于1999年3月15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是规范市场交易行为的一部基本法律。该法将于10月1日生效,为便于对该法的学习和掌握,有必要对其作些简要介绍和评价。一、立法过程和指导思想《合...  相似文献   

12.
阎英 《行政与法》2009,(10):98-100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颁布是中国法制建设进程中的一件大事,它结束了"三足鼎立"的合同立法状况,使具有中国特色的合同法律制度得以完善。新合同法借鉴英美法系国家的合同制度,规定了预期违约制度。我国《合同法》设置的预期违约制度,为预期的受害方提供了救济基础。在实际中,明确界定、准确把握预期违约的适用条件是充分发挥这一制度功能的前提。  相似文献   

13.
九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结束了我国“三分天下”的合同法律制度,标志着我国合同法律制度已经完成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零星分散到集中统一、从初步建立到基本完备的转折和过渡。这部破旧立新,承前启后的《合同法》的出台就犹如一把“双刃剑”规范了市场交易行为,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打击了欺诈行为。如何学好《合同法》,正确使用合同法律知识成为了广大群众共同关心的问题——九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将于10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部关系公民、法人和其他组  相似文献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已于1999年3月15日由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将于1999年Ic月1日起开始实施。这是我国法制建设中的一件举足轻重的大事。《合同法》作为效力仅次于宪法的基本法律之一,将对我国的社会经济活动产生深远的影响。自从我国在1981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作为国家的基本法律以来,有关合同方面的法律规定,再没有能称得上是“基本法律”级别的法律规范出台了,直到《合同法》的产生。合同是当事人之间意思表示一致的结果。国际社会普遍认为;意思表示一致就是指…  相似文献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经济合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都规定“当事人可以选择处理合同争议所适用的法律”,并把当事人选择的法律放在合同准据法的优先地位。但是,中国法律对涉外合同当事人选择合同准据法的问题仅作了原则性规定,在具体运用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实际问题,本文拟就其中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一、什么是经济合同法?为什么要制定经济合同法? 经济合同法是调整法人之间经济合同关系的法律规范,它是加强财产流转,维护社会正常经济秩序,促进生产发展的重要法律手段。全国五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是我国第一部比较完整、系统的关于经济合同的法律。  相似文献   

17.
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劳动合同法》是和谐劳动关系的的法律基础,是和谐劳动关系实现的重要法律保障。2007年6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称《劳动合同法》)经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签署颁布,自2008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它的实施对我国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了正确审理合同纠纷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的规定,对人民法院适用合同法的有关问题作出如下解释: 一、法律适用范围 第一条 合同法实施以后成立的合同发生纠纷起诉到人民法院的,适用合同法的规定;合同法实施以前成立的合同发生纠纷起诉到人民法院的,除本解释另有规定的以外,适用当时的法律规定,当时没有法律规定的,可以适用合同法的有关规定。  相似文献   

19.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实施之前,我国关于涉外合同法律适用的规定,主要见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经济合同法》(以下简称《涉外经济合同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涉外经济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答)(以下简称《解答))之中。1999年10月1日,随着《合同法》实施,《涉外经济合同法》被废止。2000年7月25日起,《解答》也已不再适用。在《合同法》中,第126条确立了涉外合同法律适用的原则性规定,包括意思自治原则、最密切联系原  相似文献   

20.
制定统一合同法的若干法理问题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制定统一合同法的若干法理问题思考陈小君高飞在我国举世瞩目的经济体制改革中,新生的经济关系模式构造着新型经济秩序的框架,催迫着作为契约化经济的法律表现形态———合同法的诞生。从1981~1987年,我国分别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中华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