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冬,晋文公卒。庚辰,将殡于曲沃,出绛,柩有声如牛。卜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将有西师过轶我;击之,必大捷焉。”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  相似文献   

2.
望洋興嘆     
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於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順流而東行,至於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曰:‘野語有之曰:“聞道百以為莫及若”者,我之謂也。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於子之門則殆矣!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莊子·秋水》  相似文献   

3.
上下其手     
楚子、秦人侵吴,及雩(音于)(?),闻吴有备而还。遂侵郑,五月,至於城麇(音军)。郑皇颉戍之,出,与楚师战,败。穿封戌囚皇颉,公子围与之争之,正於伯州犁。伯州犁曰:“请问於囚。”乃立囚。伯州犁曰:“所争,君子也,其何不知?”上其手,曰:“夫子为王子围,寡君之贵介弟也。”下其手,曰:“此子为穿封戌,方城外之县尹也。谁获之?”囚曰:“颉遇王子,弱焉。”戌怒,抽戈逐王子围,弗及。楚人以皇颉归。  相似文献   

4.
朝三暮四     
宋有狙(音居)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芧(音絮),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而怒.俄而曰:“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相似文献   

5.
六、性生活养生——人之大欲,适可而行(一)欲不可禁,思无邪孔子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南怀瑾先生解曰:“所谓饮食,等于民生同题。男女属于康乐问题。”《孟子》告子曰:“食色,性也。”孔门大儒公开承认“性”的合理性在其当时是极难能可贵的。人的性欲乃本性使然,是正常的生理需求,“一阴一阳之谓道”,而“阴阳之偏之谓疾”,孤阴不生,独阳不长,故“圣人不绝和合之道”。南怀瑾先生更能通圣人之心:“读《诗经》的第一篇,大家都知道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那么他(孔子)把文王——周朝所领导的帝王国度中,男女相爱的诗列作第一篇,为什么呢?人生:饮食男女。形而下的开始,就是这个样子。”孙思邈直曰:“男不可无女,女不可无男。无女则意动,意动则神劳,神劳则损  相似文献   

6.
南辕北辙     
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同太)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音西)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于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欲攻邯郸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  相似文献   

7.
狗猛酒酸     
宋人有酤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悬帜甚高,著然不售,酒醉。怪其故,问其所知。问长者杨倩。倩曰:“汝狗猛耶?”曰:“狗猛则酒何故而不售?”曰:“人畏焉。或令孺子怀钱絜壶瓮而往酤,而狗迓而龁(音核)之,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  相似文献   

8.
人不可无志,文不可无气。文章的气发自作者的学识、阅历、修养和个性,渗透在作者为文时的感情、意志及成文后的语言和风格里。孟子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魏文帝曹王言:“文以气为主。”刘勰认为写文章“务盈守气”,若作者“意气骏爽,则文风清焉”。韩愈则把作者写作时涌动于心底的这股气与语言文字比之如“水”与“浮物”——“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皆  相似文献   

9.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如果把标点改一改,意思就不同了“: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人民认可,就这么办;不认可,也应让他们了解情况。他是说人民群众有决定权和知情权呀!  相似文献   

10.
《精神文明导刊》2014,(12):51-51
子方仁厚 【原文】昔者田子方出,见老马于道,喟然有志焉,以问于御曰:“此何马?”御曰:“故公家畜也,疲而不为用,故出放之。”田子方曰:“少尽其力,而老弃其身,仁者不为也。”束帛而赎之。穷士闻之,知所归心矣!(群书治要·韩诗外传)  相似文献   

11.
《春秋》1996,(4)
商都的确认司马迁著《史记》曰:“成汤,自契至汤八迁。汤始居亳,从先王居,作《帝诰》。”《书序》解释曰:“契父帝喾居亳,汤自商丘迁焉,故曰从先王居。”那么,“亳”在今何处,王国维《说亳》明确指出:“蒙之西北即汉山阳郡薄县地也。”并加注:“今山东曹州府曹县南20余里”。但是,商建都,千百年来,一直是史学界争论不休的问题。近几年,国内外政界、经济界热衷于商史研究者也卷进来,成了一个热门话题。曹县人当然不会无动于衷。经过两年的筹备,于今年4月26日至28日,商都文化研究会成  相似文献   

12.
上限为古赵,下限为当今,我对邯郸人性格描述为:崇文,尚武,包容,刚烈。苍颉造字,独独为“邯郸”留下一个份额,说明邯郸人该有文化。“邯郸”二字何解?《汉书·地理志》注云:“张晏曰:邯郸山在东城下。单,尽也。城郭从邑,故加邑云。”又《后汉书·光武纪》注:“邯,山名。郸,尽也。邯山至此而尽,城郭字皆从邑,因以名焉。”秦代即置邯  相似文献   

13.
《论语·微子篇》子路章记子路遇荷(?)丈人,“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这位老人所说的“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到底作何解释?义到底是说谁呢?考诸有关文字,大致有三种不同的解说:一、“四体不勤,五谷不分”通常被解释为不参加劳动,分不清五谷。又通常被说成是荷(?)老人指责子路的话。朱熹《论语集注》说:“分,辨也。五谷不分,犹言不辨  相似文献   

14.
《易经》关于世界的判断《易经》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周易·系辞传》曰:“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在古人看来,《易经》在内容的广博上是一部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而在论道的深刻程度上,又是一部无与伦比的哲学书。朱熹《周易序》曰:易之为书,卦爻象象之义备而天地万物之情见。圣人……是故极其数以定天下之象,著其象以定天下之吉凶,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交,皆所以顺性命之理,尽变化之道也。……故得之精神之运,心术之动,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然后可以谓…  相似文献   

15.
鉴湖放吟     
“千金不须买画图,听我长歌吟鉴湖。”水乡绍兴,因浩大的鉴湖水系而得名,它汇集会稽山脉的三十六源之水,将古城悠悠荡漾,故又有“泽国”之称。江南风光看绍兴,徜徉鉴湖一带,游人便心旷神怡,不觉诗兴盎然了。水之清灵鉴湖又名镜湖、镜水,顾名思义即湖水清澈如镜。当然,这是历代功臣率领民众治理水患后的情形,从大禹开始涌现出多少可歌可泣的事迹。终于,它成为鱼米之乡的“母亲湖”了。鉴湖的出名,远在杭州西湖之前。诗仙李白曾歌曰:“镜湖水如月,耶溪女如雪。”诗人陆游赞叹:“不作天仙作水仙。”你看,其水“浩淼泓澄,散漫横溢;涨焉而天,风焉…  相似文献   

16.
中国书画的传统思想观念历来是“人与自然 ,玄同彼我 ,冥于大通”(《绘事微言·画有自然》)。这种见解均出自支配中国人思想二千年之久的儒、道两家。孟子说 :“万物皆备于我” ,“上下与天地同流”(《尽心上》) ,又说 :“吾与日月参光 ,吾与天地为常。”(《在宥》)庄子则说 :“天地与我并生 ,万物与我为一。”又云 :“人与天 ,一也。”(《齐物论》)这正是传统书画家们所崇倡的“天人合一”。自古鉴赏家曾将中国绘事的优劣分为五品 :“自然者为上品之上 ,神者为上品之中 ,妙者为上品之下 ,精者为中品之上 ,谨而细者为中品之中。立此五等 ,以…  相似文献   

17.
一、《王孙圉论楚宝》 这篇课文大体可分三层 :第一层从开头到“简子曰 :‘其为宝也几何矣’” ,这是一个引子 ,由楚大夫王孙圉使晋 ,晋大夫赵简子关心楚国名玉白珩 ,引出后面王孙圉关于国宝的大段论述。第二层从“曰 :‘未尝为宝……’”开始 ,到“若夫白珩 ,先王之玩也 ,何宝之焉 ?”针对赵简子的发问 ,阐明楚国之宝是“人才”与“物产” ,直截了当地驳斥了赵简子把玩物当作国宝的看法。第三层从“圉闻国之宝六而已”开始到课文结束 ,主要是概括提炼以什么为国宝的原则 ,这就是要对国家的发展稳定有用有利 ,这样 ,又从治国为政的理论高度…  相似文献   

18.
苗族巫教是一种原始多神教,它以信鬼尚巫、多神崇拜为内容。许多史书都有记载:《国语·楚语下》说:“少皞之衰也,九黎乱德,民神杂揉,不可方物,家为巫史……”《汉书·地理志》云:楚人“信巫鬼,重淫祠”,元人《赠医氏汤伯高序》亦云:“楚俗信巫不信医……凡疾,不计久近深浅,药一入口,不效,即屏去。至于巫,反复十数不效,不悔。” “苗人崇信神巫,尤其于古”“婚丧建造,悉以巫言决之,甚至  相似文献   

19.
怎么办     
墨吏下乡,鸡鸭遭殃,自古及今,屡见不鲜。不久前,曾见报上有漫画:某官小车刚露头,打谷场上鸡鸭便魂飞魄散,争相逃命,咸颤声曰:“此人上次来,我类十余位弟兄惨遭毒手!”所画乃实情也。但此类杀鸡宰鸭,大吃大喝,虽扰民,尚属小焉矣哉。古之贪吏视察、郊游、省亲,下属对其索要吃喝、古董、钱财、美妓等等,不胜其烦,贫困小邑,更是不堪负担,不知怎么办,急得团团转。时至今是,墨吏之  相似文献   

20.
昔读苏东坡“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①、“老夫聊发少年狂,……酒酣胸胆尚开张”、“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之“酒句”,尚以为苏氏乃兼具“晋人酣醉,放浪形骸”、“唐人酣醉,豪气逼人”之豪饮狂徒焉。俟读毕其两千余则诗词,方觉东坡酒韵乃儒雅。其酒风、酒气之高,今人不及也!欣然获此小悟,鉴证有三矣。一曰,“空杯也常持”。东坡酒量甚微。引其己言,即:“予饮酒终日,不过五合,天下之不能饮,无在予下者。”酒量弗宏却日日“引壶觞以自娱”,此颇具清韵雅趣哉。且听东坡把盏自娱之喋喋:“天下之好饮,无在予上者”、“吾饮酒至少,常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