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菲利普·塞尔兹尼克(Philip Selznick,1919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教授、社会学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法律社会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主要论著是《法律社会学》(载默顿等人编:《社会学》一书,1957年);《社会学和自然法》(载《自然法论坛》1961年第6期);《法德、社会和工业正义》(1969年)。一、法律社会学的发展塞尔兹尼克在《法律社会学》一文中首先提出法律社会学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他所讲的"法律社会学"包括了"社会学法学"。  相似文献   

2.
<正> 经济分析法学(Economic Analysis of Law)是70年代初在美国首先兴起的西方法学思潮之一。这一思潮的先驱者是G·卡拉布雷西(Guido Calabresi)和R·科斯(Ronald Coase)等人。前者于1961年发表了一篇题为《风险分配和侵权行为法的一些思想》的论文。后者在1961年发表了《社会成本问题》的论文。它们代表了经济分析法运用于法律领域中的最初尝试。这一思潮的主要代表是芝加哥大学教授理查德·A.波斯纳(Richard A.Posner,1937年出生)。他的主要著作是《法律的经济分析》(1972—1973年初版)、《正义的经济学》(1981年版)。他在前一著作中,全面地阐述了他的学说,后一著作基本上是一本论文集,涉及伦理、历史、法律和社会等各个  相似文献   

3.
<正> 李贵连编著《沈家本年谱长编》由台湾成文出版社1992年9月出版。台湾的知名法学家黄静嘉先生为本书写了序。序中述应该书在台出版原委:“1990年夏天,余莅东京的东丰书店访友,无意中看到了北京出版的李贵连教授大著《沈家本年谱》(初编,张国华教授审订)及《沈家本与中国法律现代化》两书。因该两书其时尚未能在台湾流通,毋宁有‘惊艳’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经济学与法学之间的相互渗透已给这两门学科都注入了新的活力。将较为成熟的经济学工具运用于法学领域导致了一个新的经济学流派——法律经济学的崛起。目前,在我国经济学界对法律问题,尤其是法律经济学的研究已成为一大理论热点。法学界也积极开展了对经济学在法学中的应用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蒋兆康先生的《市场经济及其法律需求与供给——一种法律经济学分析》一文(载《法学》1993年第3期,下简称“分析”)中运用了大量的经济学概念和分析方法,无疑是对这种研究工作的一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杨子云 《法人》2004,(8):122-123
“如果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人,他会面临许多问题,但其中没有一个是法律问题。”大卫·D·弗里德曼在他的《经济学语境下的法律规则》引言中,开头第一句话就非常清晰地指出了法律的经济学性质,这就是,法律是节约社会交易费用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6.
<正> 《汉律摭遗》是清末著名法学家沈家本对传世汉律资料搜编考证而留下的一部重要的法史巨著。成书于壬子年(1912年)立秋,第二年这位对中国法律近代化作过重大贡献的学者就辞世而去。《汉律摭遗》二十二卷,收入《沈寄籍先生遗书》甲编,其分量约为甲编三分之一。摭,拾取之意;遗,遗留、遗漏之意。《汉律摭  相似文献   

7.
贺卫方,1960年7月生,山东省牟平县人。西南政法学院法学学士(1982),中国政法大学法学硕士(1985),哈佛法学院访问学者(1996)。1985年起在中国政法大学从事研究、教学及编辑工作。1995年调至北京大学法律学系任教。研究范围包括比较法学、法律理论、法律史学以及司法制度。著作包括《走向权利的时代》(合著)、《司法的理念与制度》、《中国法律教育之路》(编)及译著三五种等。  相似文献   

8.
论物权与债权关系的发展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万程 《中国法学》2004,(6):174-177
<正>一、物权概念与债权概念形成的比较 ( )物权概念的形成。物权概念溯源于罗马法,但作为一个法律术语,则是后世学者的创造。在立法上,物权(sachenrecht)一词始见于1794年《普鲁士普通法》和1811年《奥地利民法典》,而1900年《德国民法典》专设物权编,则标志着物权体系的正式确立。汉语中"物权"一词系由德文翻译而来,于清末传入中国,沿用至今  相似文献   

9.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罗纳德·高斯(R·H·Coase)是当代西方经济学分析法学的主要奠基人。1960年,他在《社会成本问题》(译文见《发展与改革》1989年5月号)一文中,对皮古(A·C·Pigou)的福利经济学提出了大胆的批评,并以新的经济学思维方法对英美侵权行为中的妨害行为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揭示了普通法内在的经济逻辑,为经济学分析法学奠定了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10.
亨利·梅因(1822年——1888年)是英国著名的古代法律史学家,他毕生从事法律史的研究工作,写下了大量的论著。其中最主要的有,《古代法》(1861年出版),《东西方村落共同体》(1871年出版),《古代法律与习惯》(1883年出版)等。在这些著作中,他通过对英国、罗马、希腊和印度等的古代法律制度进行比较研究,试图揭示它们之间的联系、它们与当时社会的联系以及与现代法律观念的联系,揭示一些法律概念诸如财产、遗嘱继承、契约、犯罪与刑罚等的发展演变过程。他们研究很有成果,许多思想为世所公认。但是,对  相似文献   

11.
一、解决涉外民商事诉讼管辖权冲突的理论基础 (一)国际礼让理论国际礼让学说是由荷兰法学家胡伯提出的,他在《论罗马法与现行法》一书中的第二编"论不同国家的不同法律冲突"中提出了三项原则,即:  相似文献   

12.
<正> 由《中国法学》、《法学研究》和《法学评论》三家期刊联合发起的全国14家法学期刊主编(或副主编)参加的。中国法学期刊主编联谊座谈会”,于1992年5月3日至5日在武汉大学召开。出席本次座谈会的代表有:《中国法学》、《法学研究》、《法学评论》、《政法论坛》、《法学》、《政治与法律》、《现代法学》、《当代法学》、《法律科学》、《法律学习与研究》、《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中南政法学院学报》、《河北法学》和《法治时代》。座谈的中心议题是:认真学习贯彻邓小平  相似文献   

13.
对法律进行经济分析 ,这并不是现代法律经济学的专利。马克思从对法律研究的失望转向经济学研究之初 ,就运用经济学的概念和方法来研究法律 ,探寻法律背后的经济逻辑。《1857~ 1858年经济学手稿》是研究马克思法律思想的一部重要文献。在这部手稿中 ,马克思对法与经济的关系及法律的相对独立性的问题、法与自由、法与所有权的关系等问题 ,有着精辟的论述  相似文献   

14.
<正> 罗斯科·庞德在法学研究领域的造诣颇深,成就卓著。到1960年90岁时,他共发表27本著作和287篇重要文章和演讲。主要著作有:《法律肄言》(1899)、《社会法理学的范围和目的》(1911—1912)、《英美普通法的精神》(1921)、《法律哲学导论》(1922)、  相似文献   

15.
民法典草案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适用法编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言众所周知,新中国较系统的国际私法立法开始于1986年的《民法通则》第八章“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适用”。2002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草案)》出台,该草案第九编以“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适用法”为标题,全面系统地对国际私法加以规定。“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适用法”分为8章,共94条。涉及国际私法的总则规定和分则规定。全编内容完整、结构系统化,较之原《民法通则》第八章仅有的9条规定,是国际私法立法的巨大进步,反映了近16年我国国际私法理论研究与司法实践的长足发展。本文主要关注的是从本编反映出的我国国际私法立法的价值取向及其立法模式、立法技术等方面的特点与不足。  相似文献   

16.
我国自《技术合同法》1987年颁布实施以来,全国技术合同交易额在1992年已突破100亿元大关,这与《技术合同法实施条例》、《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管理办法》、《技术合同认定规则(试行)》、《技术合同仲裁机构管理暂行规定》和《技术合同仲裁规则(试行)》等一系列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是分不开的。 “有法可依”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前提,但法律、法规的制定从来不是从一部法律、法规出台即告终止,立法包括法律的制定、修改和废除一整个动态的过程,也是一部法律、法规从不大完善走向完善的必经过程。  相似文献   

17.
"民法典"分编起草模式是产生过程性违宪风险的背景性原因,过程性合宪是"民法典"分编起草模式的必然要求。"合宪性推定"是《侵权责任法》立法程序合宪性解释的基本取向。《民法通则》是宪法意义上的民事"基本法律",而《侵权责任法》是宪法意义上的民事"非基本法律",因此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侵权责任法》具有立法程序意义上的合宪性。未来中国式"民法典"将采"总—分—责"的结构,《人格权法》必须制定;如果要制定《债法总则》,必须作为新的法律案依法提出;必须通过制定"民法典"来取代《民法通则》。应该从立法依据、立法程序、立法精神、法律修改和法律解释五个方面来加强"民法典"分编起草过程中的宪法意识。  相似文献   

18.
由《中国法学》、《法学研究》和《法学评论》三家期刊联合发起的全国14家法学期刊主编(或副主编)参加的“中国法学期刊主编联谊座谈会”,于1992年5月3日至5日在武汉大学召开。出席本次座谈会代表的单位有:《中国法学》、《法学研究》,《法学评论》、《政法论坛》、《法学》,《政治与法律》、《现代法学》、《当代法学》、《法律科学》,《法律学习与研究》、《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  相似文献   

19.
周玉华 《法学评论》2021,39(6):63-77
《保险法》修改已经纳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2021年立法工作计划.《民法典》的颁布实施对《保险法》有重要影响.《民法典》与《保险法》属于一般法和特别法的关系.保险活动不仅要符合《保险法》的规定,也要满足《民法典》的要求,但是《保险法》有其特殊规则,有些地方不能适用《民法典》规定.如何正确理解两者(特别是合同法部分)之间的差异并掌握法律适用尺度就成为当务之急迫.本文试图按照《民法典》第一编第六章民事法律行为和第三编第一分编合同通则的章节顺序,从合同订立、合同解释、合同效力、合同履行、合同变更与转让、合同终止和争议解决的顺序逐一对比分析《民法典》合同规则与保险合同法适用差异的主要方面,并试图确立《民法典》债法理论对保险合同的有条件适用关系,并运用债法理论对保险合同争议疑难问题进行分析、对违背《民法典》立法精神和基本原则的法律规定和司法裁判规则提出 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以期引起业界讨论和共鸣.  相似文献   

20.
王利明  朱虎 《法学家》2024,(1):41-56+192
《民法典》合同编通则司法解释运用法律解释与漏洞填补的科学方法,对《民法典》合同编通则部分以及与之存在体系关联的合同规则进行细化,填补了《民法典》中的法律漏洞,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民法典》合同编的相关规则。该解释注重合同编与《民法典》其他各编的衔接,以及实体法与程序法的衔接。在该司法解释的制定中,注重对本土经验的提炼与升华,并且注重借鉴比较法经验、注重实证分析、符合法理和民情,因而呈现了许多亮点,彰显了本土性、实践性和时代性。该解释极大地促进了合同法的完善,为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和助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