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即第一步建设新民主主义,第二步过渡到社会主义,这曾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建国指导思想。这一思想是党经过多年奋斗、探索而确立起来的,是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实际相结合的体现。但是,在1953年,首先对建设新民主主义的思想发生了变化,被立即但要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思想所代替,接着,立即过渡的思想又变成急于完成过渡的行动,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了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考察这一发展过程,是研究共和国史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对其中的几个具体问题谈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2.
刘振清 《求实》2006,2(2):17-21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是新民主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富有独创性的理论。这个理论初步解决了民主革命胜利之后,经过新民主主义社会迈向社会主义社会的重大问题,是符合中国实际的。但毛泽东为什么在建国后不久就放弃了呢?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予以剖析。这对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3.
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初期,中国共产党关于中国社会模式经历了一个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新民主主义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建国模式,中国共产党一方面坚持按照新民主主义建设新中国,另一方面又向苏联学习,实际上是在寻求新民主主义模式同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对接。过渡时期总路线要解决的是如何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问题,它的提出,表明中国共产党选择了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中国共产党为适应中国新民主主义即将在全国胜利的形势,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中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建立,是中国共产党政权建设的理论与实践逐步走向成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毛泽东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系统、科学、完整的人民民主专政理论,对人民民主国家政权的建立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经过半个多世纪以来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过程中形成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成果,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所作出的历史性选择,是中国共产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相似文献   

6.
40年代末,毛泽东以在抗日战争时期提出的中国革命必须经过新民主主义社会发展到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思想为基础,在审慎思考和与党内其他领导人反复磋商后,形成了和平地、稳妥地从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战略构想,其核心思想是:由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这是一个以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为中心的革命转变战略。1948年秋至1950年初,毛泽东从多方面阐述了这一战略构想的目标、中心、指导方针、基本政策及步骤等问题。本文试对这一构想作简要的探讨。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的主要内容毛泽东关于由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过渡到社会主…  相似文献   

7.
蔡明 《共产党人》2007,(23):8-9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是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的伟大创举,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是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创新理论。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总书记在世纪之交发表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经过反复学习、研究与实践,越发感到这一重要思想具有重大的理论创新和极其重要的指导实践意义。80年实践的总结"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总结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80年革命、建设、改革开放等全部实践的科学成果,成为党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夺取新胜利的根本指导思想。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实现第一次理论飞跃,把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形成毛泽东思想,在这科学思想指导下,领导各族人民浴血奋斗,推翻了"三座大山",人民当家作主,农民得到土地,城镇恢复、发展了民族工商业,居民扩大了就业,中国的生产力得到恢复、发展,并建设了新民主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党又领导中国  相似文献   

9.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新民主主义宪政理论。本文从新民主主义宪政实施的条件、新民主主义宪政的内容和新民主主义宪政实践的历史启示三个方面分析了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宪政理论的历史作用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了中国社会性质论、中国革命道路论、统一战线论、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论、社会主义矛盾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祖国统一论和党的建设论等理论.这是中国共产党80年来的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1.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新民主主义宪政理论.本文从新民主主义宪政实施的条件、新民主主义宪政的内容和新民主主义宪政实践的历史启示三个方面分析了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宪政理论的历史作用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2.
理论同实际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要求。中国共产党遵循马克思主义的一这基本原理和基本要求,从20世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途径与方法,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和成功。文章认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成功,最根本的历史经验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并从科学社会主义和社会学的角度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论刘少奇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刘少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和理论 ,可分两大部分来阐述 ,一是关于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思想和理论 ;二是关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理论。(一 )关于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科学构想1 .革命胜利后必须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 ,并把它作为我国历史发展过程中比较长的、不可逾越的、相对独立的历史阶段。刘少奇预计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可分两步走 ,第一步是搞新民主主义 ,第二步是搞社会主义。在新民主主义阶段 ,经过长期努力 ,为社会主义准备物质条件 ,以便稳步地过渡到社会主义。他指出 :“我们认为新民主主义经济是一…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三大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这是我们党对中国国情和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本质认识,是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初级阶段理论”植根于历史必然性之中。纵现我们党的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共产党人从建党之日始,就致力于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始终不渝、坚韧不拔地探索和选择具有“东方特色”的中国社会的发展道路。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冲突中,中国共产党人洞察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选择了前者而摈弃了后者。这是一次伟大的决定性的胜利.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文选》启示我们:正确的指导思想、科学的理论创新和实事求是的实践探索的有机统一,是中国共产党把握中国发展大局,形成科学的发展战略的关键所在。中国共产党因此而强大,中国因此而发展。一个政党的领导力,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为其理论的创造力。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高度重视理论指导与理论创新,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之路,并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这两大理论成果。集中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江泽民文选》的出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似文献   

16.
谭德宇 《学习论坛》2006,22(12):64-67
没有正确的农民观,中国的农民问题就解决不好。而能否成功解决这一问题,关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实践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关于农民问题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农民问题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农民观。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农民观的丰富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农民观中国化的实践总结和理论结晶,对于科学地指导中国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是我国昂首走向社会主义道路最关键性的一步。如何稳妥、正确地走好这历史性的一步,中国共产党人曾先后形成了两个构想。这两个构想的理论与实践,都深刻地影响了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历史进程。回顾这段历史,对两个构想作些比较和研究,对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将大有裨益。一、原设想在中国消灭剥削制度,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在创立之初就确定了的奋斗目标。但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如何走向社会主义?则是一个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探索的历史课题。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为此做了艰辛的努力。直到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集中了全党的经验和智慧,形成了完整的新民主主义理论,一条经过新民主主义到达社会主义的中国社会发展之路,清晰地展现在中国人民面前。这里包含了两个  相似文献   

18.
综观中国共产党 80年的历史 ,中共三代中央领导核心都十分注重从文化层面来探讨和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大问题。一、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文化观科学地回答了“古今中西”文化之争 ,解决了中国文化建设的根本出路问题 ,不仅是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时期文化建设的根本指针 ,而且成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建设的理论渊源和实践支点。鸦片战争后 ,中国民族危机接连不断。由此而来的各种剧烈冲突 ,反映在思想文化领域 ,就表现为“古今中西”之争。毛泽东把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以及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相结合 ,对近代以来的“古今中西”文…  相似文献   

19.
从1978年12月党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中国大地兴起的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为最鲜明特征的革命,成就斐然,瞩目于世,其思想理论旗帜,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一、理论形成的历史条件和特点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的历史条件,十四大报告指出:这一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20.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这是中国共产党建党80年来经过长期探索得出的基本结论。这一基本结论的根本原则在于“结合”。中国共产党正是靠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而获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