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关于行政立法行为(一)行政立法的含义行政立法,即行政机关制定规范性文件的行为。它是指行政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就有关行政管理的事项制定、颁布规范性文件。行政立法的概念包括以下几层含义:1.就行政立法行为的主体来看,行政立法是行政机关的行为。2.行政立法是行政机关制定普遍性行为规则的行为。从行为的结果看,行政立法行  相似文献   

2.
行政程序立法的构想及反思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杨建顺 《法学论坛》2002,17(6):17-23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理论界有关行政程序研究的状况 ,从比较法学的视角提出了研究行政程序的方法论 ,进而对我国行政程序立法的现状进行简要的归纳总结 ,分析了制定单独的《行政程序法》的必要性 ,接下来 ,参照目前的《行政程序法》“试拟框架” ,从七个方面探讨了我国行政程序立法的架构问题。最后强调指出 :宪法是行政机关必须遵循的众多程序原则的渊源 ,关于行政程序法的研究 ,必须首先研究其宪政基础 ;行政程序立法的过程 ,应该是全民参与的过程 ,起码应该是全学界、全实务界参与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行政程序法体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行政程序法体例并达成共识,将有力地推动我国行政程序法的制定。在借鉴西方国家行政程序立法的典型体例,以及总结我国行政程序立法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结合湖南省行政程序地方立法实践,对我国行政程序法体例进行建构,以期对国家制定统一的行政程序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中国行政程序法立法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行政程序法是现代国家规范行政权力的基本法,它的制定对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国家与公民之间的关系有着深远影响。当前,中国在国家层面制定统一的行政程序立法的时机已经完全成熟。本文希望通过对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目的、行政程序法典与其他单行法的关系、中国行政程序法的内容选择、立法架构及立法路径等问题的探讨,为推动我国统一行政程序立法献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5.
目前学界对职权立法涵义多有误解,对我国有无职权立法也存在明显的分歧。依笔者所见,职权立法应指法定的行政机关依据其制定行政法规或规章的职权,根据法律和其它上位法的规定精神,对其行政职权范围内的事项,制定执行性行政法规或规章。职权立法不同于授权立法。职权立法在法制建设中不仅是必要的,而且可行  相似文献   

6.
我国正在制定《行政强制法》,行政强制立法的法典化离不开对中国现行分散的行政强制立法的归纳与反思。在制定《行政强制法》的过程中,我们至少要讨论三个问题:中国现行的行政强制立法中,行政强制包含什么内容?中国的行政强制应该怎样借鉴域外的经验?中国的行政强制立法价值模式应该怎样构造?  相似文献   

7.
论行政法规、行政规章以外的其他规范性文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行政立法是有权的国家行政机关制定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的活动,行政立法行为是一种最重要的抽象行政行为。但在行政立法之外存在着与之密切联系的另一种抽象行政行为,它就是行政机关制定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行政措施的行为,即制定行政法规、行政规章以外的其他规范性文件的行为。由于其与行政立法同属于抽象行政行为,更由于其在行政管  相似文献   

8.
《行政契约法》立法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正文 《行政与法》2002,1(2):63-66
在本文中,作者对目前学术界通行的“行政合同”用语提出了质疑,认为应当在规范的意义上使用“行政契约”一词,通过对行政契约用语的规范分析,客观分析及其功能,在对国外有关国家行政契约制度初步研究的基础上,作者认为应当借鉴国外的某些做法,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专门、统一的《行政契约法》。作者试着给出了粗略的立法框架。  相似文献   

9.
以行政的公正、公开、高效为立法目标的行政程序法,是现代国家规范行政权力的基本法律。本文通过对影响我国行政程序立法进程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因素进行分析,指出行政程序法制定的现实条件、客观依据及其必要性,以期为我国制定统一的行政程序法典提供立法基础支持。  相似文献   

10.
中国行政程序地方立法始于2008年《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这部地方政府规章提供了"总则——行为主体——行为程序——行为责任"行政程序立法框架体系,对它之后的其他八部行政程序地方立法产生了重大影响。作为地方政府规章位价上的"行政程序规定"存在着法效力位价低、法院参照率低以及行政机关适用率低的"三低"状况。要解决这"三低"问题,需要从革新行政体制中内外两个关系、确立"问题——立法"的逻辑框架和法院有条件优先适用等三个面向上使劲。基于行政程序地方立法的状况与经验,在未来行政程序中央立法的决策中,通则性的"行政法典"、原则性的立法技术和组合性的立法模式都应当是优先考虑的选项。  相似文献   

11.
行政机关依法制定行政法规和规章,一般称为行政立法。但在行政立法中,关于行政职权立法问题(以下简称职权立法),长期以来学界一直有不同见解:有的认为,我国不存在职权立法,所有行政立法都应是授权立法;认为我国有职权立法的,对职权立法涵义的认识也欠科学。因此...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行政立法监督机制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很长一段时间,我国没有统一的行政立法程序,行政机关一般都按照自己制定的程序进行行政立法。我国目前没有统一的监督行政立法的法律规定,只是通过批准和备案两种监督方式对行政立法进行监督,除此之外,再没有“事前”和“事后”的监督措施,我国目前也还没有建立对行政立法的司法审查制度。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目前我国行政立法监督机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浅论卫生基本法的制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全国人大常委员会制定的卫生法律有9部,国务院制定的卫生行政法规23件,基本形成了我国卫生法的体系框架。党的第十六次代表大会指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和加人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到二零一零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这是新世纪我国立法工作的新目标。卫生法作  相似文献   

14.
行政立法一词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指国家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制定行政法规的活动,也叫行政法的制定,它是相对于刑事立法、民事立法、经济立法等而言的;一种是指一定的国家行政机关制定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的活动,也叫行政性立法,它是相对于国家立法机关的立法活动而言的。  相似文献   

15.
王书庵 《行政与法》2006,(7):103-105
行政立法是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制定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的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和《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条例》分别于2000年和2002生效,但由于行政立法主体的多层次性和立法内容的广泛多样性,在实际生活中出现了行政机关所立之法相互矛盾、相互重叠的现象,甚至出现了行政机关超越自己的立法权限进行立法、所立之法与国家的宪法和基本法律相抵触的现象,直接给公民和有关组织的权益造成了严重的损害。为了防止行政机关滥用立法权,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必须对行政立法进行监督。  相似文献   

16.
很长一段时间,我国没有统一的行政立法程序,行政机关一般都按照自己制定的程序进行行政立法.我国目前没有统一的监督行政立法的法律规定,只是通过批准和备案两种监督方式对行政立法进行监督,除此之外.再没有"事前"和"事后"的监督措施,我国目前也还没有建立对行政立法的司法审查制度.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目前我国行政立法监督机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行政立法一般有两种解释:一种指国家制定一切有关行政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的全部活动,包括国家权力机关制定行政法律、地方性法规和国家行政机关制定行政管理法规的活动;另一种则专指国家行政机关即政府制定和发布行政法规、规章等规范性文件的活动。本文所述的行政立法是后一种意义上的。由此,政府的行政立法职权也就是指政府制定和发布行政法规、规章等规范性文件的职权。根据我国宪法和地方组织法的有关规定以及政府行使职权的实际情况,这种行政立法职权目前已成为政府的重大职权之一,该项职权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相似文献   

18.
一、当前行政审判工作存在的问题与成因 1.行政管理与诉讼立法的缺陷和不足首先,法出多门,权威性差。现行的行政法立法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的以外,既有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又有各部委制定的行政规章,还有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以及地方人民政府制定的地方性规章。多头立法致使行政法律体系庞杂而混乱。  相似文献   

19.
行政立法是指行政机关根据法定权限并按法定程序制定和发布行政法规、行政规章的活动,其主体包括国务院、国务院各部委、地方行政机关.①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相比,行政立法则更为具体和更为注重实际行政执法中可能对民众产生的影响,对正式立法起到了重要的补充乃至先行试验②的作用,其中的多元主体参与是现代行政法治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0.
<正> 一、国务院立法权限若干疑难问题 (一)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的立法权限 根据宪法和国务院组织法的规定,国务院享有制定行政法规的立法权。 宪法规定,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行政措施,制定行政法规,发布决定和命令。”这一规定表明,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的立法权是有限制的,必须根据宪法和法律。为讨论的方便,本文权且将宪法对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的这一限制称为“根据原则”。 1.对“根据原则”的不同理解 对“根据原则”的确切含义,目前无论是学术界还是立法实际工作机构的同志,都还没有形成完全一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